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对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图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B.图乙中生长素含量D>C,B>AC.图丙中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根向圆心相反的方向生长D.雪松保持塔形树姿的原理与图乙AB处相似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淋巴因子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只有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3、以下对于稳态概念、生理意义及调节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是指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D.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4、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无关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5、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C.饮水不足时此细胞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D.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6、胰岛素是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含有H、O、N、S、P等元素B.胰岛B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对应的mRNAC.加热会破坏胰岛素中的肽键而改变其空间结构D.其属于信息分子,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B.不同生物群落之间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8、如图表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状况,N1~N6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N3表示生产者单位面积内有机物的积累量C.初级消费者的部分同化量可能传递至蜣螂D.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100%9、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也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体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11、下丘脑存在以下哪些调节中枢A.血糖平衡调节中枢B.水盐平衡调节中枢C.渗透压调节中枢D.体温调节中枢1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的相对稳定状态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则会引起组织水肿D.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13、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正确的是()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但不注射桑叶提取液的小鼠既可作为对照组又可作为实验组D.健康小鼠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14、进行实验探究时;为减小误差;增加可信度,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研究课题增加结果可信度的操作A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B确定栗色公马(BB/Bb)的基因型与多匹白马(bb)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C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绘制遗传系谱图D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同一计数板上的菌数多统计几次,取平均数A.AB.BC.CD.D15、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16、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食物网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0kg(干重)D.只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一定呈“J”形增长17、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B.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19、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20、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1、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2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23、根据《必修三》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出生率是指_____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_____;二是_____。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4、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6分)25、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1题,共8分)26、请回答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问题: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常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害虫的密度,如用信息素诱杀某昆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导致出生率下降。信息素对于昆虫来讲属于化学信息,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还包括物理信息和____________。

(2)池塘中的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8分)27、玉米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起源于墨西哥类蜀黍,但两者在形态上差异很大。玉米只有一根长枝,顶端优势明显,而墨西哥类蜀黍长有很多侧枝,二者的果穗也有很大差异,如下图所示:

(1)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都有20条染色体,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两者的杂种F1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来自玉米的染色体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正常的联会,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

(2)将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进行杂交,F1代果穗的表现型形态介于两者之间(如上图所示),将F1代自交,F2代果穗的形态表现出连续的变异。若有1/1000像玉米;1/1000像墨西哥类蜀黍,在不考虑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估计与果穗的表现型相关的基因数有_________。

(3)影响植物多侧枝和少侧枝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墨西哥类蜀黍多侧枝和玉米少侧枝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基因只在芽中表达,在玉米的芽中该基因的表达量远高于墨西哥类蜀黍,但在二者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差异,推测这对等位基因的不同是在基因的__________区,对该区段使用相同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如下图:

其中泳道1-8为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9泳道为墨西哥类蜀黍,-为阴性对照,M为标准对照,可以断定:该基因在玉米体内有一段_________________。该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填多侧枝或少侧枝)。

(4)通过对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的遗传学分析,推测农民开始种植墨西哥类蜀黍的时间大约在9000年前,种植过程中,由于在墨西哥类蜀黍的种群中发生了_________,进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再通过农民的____________性种植,使某些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最终进化成现代玉米。28、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1表示其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

(2)据甲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__有关。

(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

(4)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

(5)乙图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29、白洋淀湿地公园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等功能;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是国家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

(1)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

(2)经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中某植物近五年的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若该植物为引进的外地物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

(3)该湿地中有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该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4)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A、B、C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30、下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____进入生物群落,其次通过[]____和[]____等途径也可少量供给植物氮素。

(2)图中A物质代表_______,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B物质,B物质在土壤中____细菌的作用下形成C物质,C物质代表___。

(3)将B物质转化成C物质的细菌,其代谢类型属于____。

(4)在____的作用下,一些细菌可将C物质最终转化成N2返回大气中。由此可见,土壤中这些微生物在包括氮循环在内的自然界中的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图乙中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D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C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C侧长得快,D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B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B侧长得快、A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

【详解】

燕麦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生长素横向运输,从向光一侧运输到背光一侧,则向光的一侧(右边)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左边)分布得多,A正确;由于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故图乙中生长素含量D>C,B>A;B正确;由于受离心力的影响,外侧生长素浓度高,图丙小麦幼苗的茎向圆心方向生长,C正确;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茎的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重力作用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A【分析】【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

A、激素、淋巴因子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正确;

B、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放到口腔,口腔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B错误;

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

D、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3、D【分析】【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

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正确;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不是恒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D【分析】【分析】

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A错误;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

C;记忆是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

D;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如排尿反射的调节过程;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因此二者都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D。5、D【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①表示糖蛋白,②④表示蛋白质载体,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由于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A面表示神经细胞外表面,B面表示神经细胞内表面。

【详解】

A;兴奋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B;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钠离子内流;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膜上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A面(外侧)为负电位,B面(内侧)为正电位,B错误;

C;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C错误;

D;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D正确。

故选D。6、B【分析】【分析】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由基本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

A;胰岛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S;不含P元素,A错误;

B;胰岛B细胞可以合成胰岛素;所以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对应的mRNA,B正确;

C;加热会破坏胰岛素中的其空间结构;但不会破坏肽键,C错误;

D;胰岛素对生物活动起调节作用;而不会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需要将胰岛素和蛋白质的知识进行结合解答,易错点D选项激素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只起调节作用。7、D【分析】【详解】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捕食关系;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A错误;

B;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B错误;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C错误;

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包括所有物质循环环节,D正确;

故选D。8、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中能量为N2加上有机物输入的能量,N3表示生产者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详解】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的N2与有机物输入的能量;A错误;

B、N3表示生产者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是生产者有机物的积累量,B错误;

C;初级消费者的部分同化量如自身的遗体等可能传递至蜣螂;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为同化量的比值,故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有机物输入的能量)/N2×100%;D错误。

故选C。9、A【分析】【分析】

1;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

A;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是恢复力稳定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B;墙外光照充足;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因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B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显示了非生物因素的调节作用,C正确;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反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A。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乙两种群数量上呈现非同步性变化,说明甲乙两种群属于捕食关系,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趋向稳定。

【详解】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A正确;

B.M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错误;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正确;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趋于动态平衡,D错误。11、A:B:C:D【分析】【分析】

下丘脑的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

A;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

C、渗透压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

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下丘脑的功能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下丘脑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突破该题的关键。12、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

【详解】

A、若②为脑细胞,脑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则a处的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血液流经肌细胞会将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掉或合成肌糖原,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不仅包括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也包括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稳定,B错误;

C、[①]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④]血浆,C错误;

D、人体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AD。13、A:B:C【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为是否注射桑叶提取液,因变量为小鼠血糖浓度的变化,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

A、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正确;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正确;

C、患糖尿病但不注射桑叶提取液的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与注射桑叶提取液的患糖尿病小鼠相比为对照组,C正确;

D、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健康小鼠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本题以“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为例,考查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在解题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14、A:B:C【分析】【分析】

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确定某表现型的基因型实验时,应进行多组杂交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调查某遗传病应选在家系进行,为避免误差,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庭,并绘制遗传系谱图便于分析;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应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详解】

A;计算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长;为减小误差,增加结果可信度,可多选取几个视野,统计各时期细胞数,A正确;

B、确定栗色公马(BB/Bb)的基因型时,应与多匹白马(bb)杂交;尽可能地避免偶然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理论上样本容量越大越接近真实值,B正确;

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多选取几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C正确;

D;调查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应同一时间(期)多个计数板上的菌数多统计几次,取平均数,D错误。

故选ABC。15、C:D【分析】【分析】

曲线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

【详解】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A正确;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C错误;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目的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即m点,D错误。

故选CD。

【点睛】16、A:C:D【分析】【分析】

1;图中含有两条食物链;即水草→小鱼→朱鹮,水草→泥鳅→朱鹮。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详解】

A;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错误;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故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

故选ACD。17、B:C【分析】【详解】

A错误,“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不符合生物学原理。D错误,如果“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该增多。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8、略

【分析】【分析】

在自然界中;气候;生物、天敌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故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

【详解】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点睛】

种群的数量不会恒定不变。【解析】波动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20、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1、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22、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23、略

【分析】【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黑光灯诱捕法等;不同的生物采用的调查方法不同。

【详解】

(1)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器官移植的难点之一就是免疫排斥现象,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点。

(2)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5)对一只试管中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血细胞板计数法进行计数。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7)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必修3最基本的知识,熟悉并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免疫抑制剂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抽样检测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全球气候变化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四、判断题(共1题,共6分)25、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1题,共8分)26、略

【分析】分析:生物防治一般采用的是通过间接方法降低出生率的;尤其是破坏性别比例可以降低出生率,而化学防治一般是通过直接增大死亡率来降低种群密度的。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生态农业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与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防治时如果用信息素诱杀某昆虫的雄性个体,是为了破坏其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出生率。信息素对于昆虫来讲属于化学信息,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还包括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2)农田;池塘中的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方面的价值,即间接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3)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解析】性别比例行为信息间接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多级利用六、综合题(共4题,共8分)27、略

【分析】【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

(1)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都有20条染色体,两者的杂种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来自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的染色体之间进行正常的联会,形成10个四分体。

(2)将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进行杂交,F2代有1/1000像玉米,1/1000像墨西哥类蜀黍,可推测出与果穗的表现型相关的基因数为5,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25种,故F2代中像玉米的个体为1/25×1/25≈1/1000,像墨西哥类蜀黍的个体为1/25×1/25≈1/1000。

(3)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若侧枝的生长素浓度低,可促进其生长;若侧枝的生长素浓度高则抑制生长。由题干信息,二者体内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差异,说明基因编码区相同,推测这对等位基因的不同是在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区。根据图上8个不同玉米品种和墨西哥类蜀黍对照,玉米品种该区段为5500bp;远大于墨西哥类蜀黍该区段电泳条带,说明该基因在玉米体内有一段DNA的插入。含有插入DNA基因的玉米表现为少侧枝,说明含有插入DNA的基因为显性基因,该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表现为少侧枝。

(4)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墨西哥类蜀黍的种群中会发生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进而可能表现出新的性状,优良的性状通过农民的选择性种植被保留下来,不断地积累,使相应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最终进化成现代玉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基因结构、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解析】墨西哥类蜀黍的染色体105生长素非编码区(调控区)DNA的插入少侧枝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表现型(性状)选择28、略

【分析】【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