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曾巩传》(含答案)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曾巩传》(含答案)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曾巩传》(含答案)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曾巩传》(含答案)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曾巩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噌巩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

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

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

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

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

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

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

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

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

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

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

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

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

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

长外徙。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

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

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

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义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义词者,鲜能过

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

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

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委废单弱:委废,家境衰败;单弱,弱小,

无所依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B.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C.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D.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成人仪式。甫冠,就

是刚刚满二十岁,其意与〃弱冠〃差不多。

B.保伍:即保伍法,古代百姓五家为邻,五邻为保,保之上为村社。

“保伍”泛指基层户籍编制。

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这里指帝王的住所。

D.神宗:北宋第六位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

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年少聪敏,有文才。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而就,

文辞很有气魄。

B.齐州恶霸周高横行霸道,经常欺压良民。他有能力影响当地的权

贵和豪绅,州县官吏没有一个人敢去追究他。

C.治理齐州时•,一盗贼主动来自首。曾巩给他吃喝的食物和穿戴的

衣帽,并假装作他的随从,与他在齐州四处夸示炫耀。

D.曾巩既是一个孝子,又是一个照顾弟妹于艰难之时的好兄长。他

在家境衰微之时,抚育了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

(2)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5.为政之道,贵在实干。请列举曾工出任地方官期间为老百姓做的

三件实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

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

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

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

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

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指刚刚成年。在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女子则是满十五岁时络发戴簪,表示成年。

B."进士",指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者。殿试录取分为三甲,第一甲

称为状元,第二甲称为榜眼,第三甲称为探花。

C."丁母艰"指母亲去世,又称"丁母忧";"丁"是"当,遭"的意思,古

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

D.神宗,宋朝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

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谥号、年号等均可代称帝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数百字的文章,张口就能背诵。在十

二岁时,试作《六论》,提笔就写出来了,而且文辞十分壮美。

B.曾巩治州有方,政绩卓著。他治理齐州时,有一被追捕者自首,

曾巩利用此事,分化盗贼,使他们不能纠合在一起,州内治安大好。

C.曾巩面对疫情,应对积极。江西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亭

传都储存药物,给生活困难的军民提供衣食,分配医生诊治。

D.曾巩直言人过,为人正直。神宗曾向曾巩询问王安石为人,曾巩

指出王安石虽轻视富贵但为人吝啬小气,所以比不上扬雄。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

见。(《苏武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

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

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

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

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

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

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

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

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口,

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

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

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

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

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

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

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

其力。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

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

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

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

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

事不乏/

B.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

/不乏/

C.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

事不乏/

D.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

事不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在

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通判在宋代指由知府任命的在知府身边负责辅佐知府处理政务的

官员,掌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统兵作战等州府公事。

C.阙出现于西周,在汉代普遍使用,是一种导引性的标志建筑,多

设在城市。宫殿、祠庙、宅第等前方,称为门阙。在文中则借指宫廷。

D.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他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智敏锐,文采出众。他十二岁就尝试写科举考试中的六道

论题,提笔立成,文辞有气魄:二十岁时.,名声传播四方;写文章涉

猎广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

B.曾巩治理有方,有勇有谋。任齐州知州时.,他组织百姓侦察盗贼

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优待到官府自首的盗贼葛友,给葛友

提供吃喝、衣帽、车马、随从,从而离间盗贼。

C.曾巩心系百姓,善体下情。他供应衣食住宿给那些因瘟疫而无法

生活的士兵和百姓,给他们治病;在其他地方官吏借征讨之机横征暴

敛时,他并不惊扰明州、亳州、沧州的民众。

D.曾巩孝顺父母,友爱手足。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

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他独自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

妹,弟弟妹妹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14.曾巩是如何对待周高的?曾巩为什么要这么做?请简要问答。

答案

1、B句意: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

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任,让他们侦察

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

获。

“村落间”是一个词语,指乡村里,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D。

“有盗则鸣鼓相提‘中"鸣鼓"是"相援"的方式,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

2.C"这里指帝王的住所”说法有误。"阙",本文借指京城。

3.C"并假装作他的随从,与他在齐州四处夸示炫耀〃说法错误,原文

"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意思是"借给他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去夸耀”。

4.(1)(曾巩)告示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

食,共有十五万石。

(2)(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

下(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比不上扬雄。"

5.①在越州,劝富户平价出售粮食;借种粮给农民。②在齐州,逮

捕横行骄纵残害良民的周高,不畏豪强,设计端掉“霸王社"。③在洪

州,江西瘟疫流行、用官舍收容生活困难的士兵和百姓。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中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巩尝

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

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裕二年考中进士,出

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

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告示所属的各

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能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

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

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

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

州,他的管理把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

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

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

刑罚。章丘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

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

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

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

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

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

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

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

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特以备需求。士

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

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

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

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

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

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他经过京城,神宗召见他,犒劳

慰问十分宠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当判官。他上疏议论经费问题,

神宗说:"曾巩把节约资财作为理财的关键,世上谈论理财的,没有

说到这点的。"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

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

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

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

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

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

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

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

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

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6、A句意:曾巩用衣裳、饮食款待他,并配给随从人员,用车载着

所购买的金银布帛,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了。

"辇"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用车载着",宾语是"所购金帛",动宾之

间不可断开,排除BC;

"盗"做"闻"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

7.B"第一甲称为状元,第二甲称为榜眼,第三甲称为探花〃错误。科

举殿试录取时分三甲,一甲头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8.D”曾巩指出王安石虽轻视富贵但为人吝啬小气”错误。由原文“帝

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臣所谓石安石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

于改过耳。‘帝然之"可知,王安石轻视富贵是神宗的话,且曾巩说王

安石吝啬,是指他难以改错,非指他吝啬小气。

9.(1)他年青时与王安石交游,这时王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

把他引见给欧阳修。

(2)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

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耍见你?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生来就机智敏锐,读几百字的文

章,张口就能背诵。在十二岁时,试作《六论》,提笔就写出来了,

而且文辞十分壮美。到二十岁时:已经名闻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

章后,对他的才能表示十分惊异。嘉祐二年他考中了进士。调任太平

州司法参军,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升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任实录

检讨官。

担任齐州知州,为官理政把严惩奸盗作为根本。章丘人在村里纠众结

伙,号称“霸王社",烧杀抢掠,没有不如(他们)心愿的。曾巩流放

了三十一人,又令乡民组成保伍,联合巡查盗贼行踪,有盗贼则击鼓

传递消息,相互援助,这样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

人,名字列于被追捕者之中,一天,他到官府自首了“曾巩用衣裳、

饮食款待他,并配给随从人员,用车载着所购买的金银布帛,四处夸

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了。曾巩之所以这样将事情到

处张扬,实际上是想分化那些盗匪窃贼,使他们不能纠合在一起。自

此以后,乡里十分平安,人们外出甚至可以连家门都不关闭了。

调任襄州、洪州知州。适逢江西这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亭

传都储存药物,作好准备,解决需求。军民因生活困难自己不能调养

的,便招来住在官舍,供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配医生给他们

诊治,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福州佛寺很多,僧人贪求富饶的财物,争

着想做主守,就行贿请求官府作决定。曾巩教僧徒们共同推选主守,

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相补。福州没有用作太守俸禄的田地,

每年用卖园圃的蔬菜来获取收益,太守的收入常年达三四十万。曾巩

说:“太守与民争利,合适吗?”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

再用这个办法获取收入。

刚好遇上实行新的官制,拜曾巩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他因母丧

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品性孝顺友爱,父亲逝世后,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

败而薄弱无靠的情况下,抚育了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

出仕和婚嫁,都是他一手出力操办。他年青时与王安石交游,这肘王

安石的声誉还不大,曾巩就把他引见给欧阳修,到王安石得志,就对

他有不同看法。神宗曾经问他:〃王安石这个人你看怎么样?"曾巩回

答说;"王安石的文学和行义,不次于扬雄,因为他吝啬所以又不及

扬雄。"神宗说:"王安石对富贵是看得很轻的,怎么说他吝啬呢?"

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指他敢作敢为,而难于改正错误而己。”神

宗听后觉得这话是对的。

10、D句子大意是: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

食有余。曾巩乂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

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受粟"是动宾结构,是"民"的谓语和宾语,应在"受粟"后断开;"不出

田里"的主语也是"民",应在"不出田里"前断开;排除AC;

“种粮”是指耕种用的“种子",做"贷"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

11.B”由知府任命""统兵作战”错。〃通判”并非知府任命,也不管统兵

作战。宋朝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通判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

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

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

12.C"他并不惊扰明州、亳州、沧州的民众"错,原文为〃徙洪州……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可见是没有惊扰洪州的百姓,后来才调任明州、

亳州、沧州知州。

13.(1)这一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

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来购粮。(2)(曾巩)说:"我所说

的吝,是他勇于作为,但吝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

14.曾巩逮捕了周高,并依法对他进行了处置。周高横行骄纵,残害

良民,而他家族的能耐很大,可以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

吏都不敢责问他。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尝

试写科举考试中的《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

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嘉祐一年

考中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这一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

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帮到城邑来购粮。于是

他张贴告示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

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照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

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

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

知州,他把迅速、严厉地打击奸邪和盗贼作为治理齐州政务的根本。

曲堤周氏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