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21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2-2氧化还原反应_第1页
【名师一号】2021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2-2氧化还原反应_第2页
【名师一号】2021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2-2氧化还原反应_第3页
【名师一号】2021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2-2氧化还原反应_第4页
【名师一号】2021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考点突破:2-2氧化还原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突破锁定高考热点探究规律方法考点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推断1.越简洁得到电子的物质,氧化性越强;越简洁失去电子的物质,还原性越强。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推断:要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应首先在反应物中找出氧化剂(或还原剂),在生成物中找出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结论是①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②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可将上述规律简化为: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联合对比自成序。例如:H2(还原剂)+CuO(氧化剂)eq\o(=,\s\up17(△))Cu(还原产物)+H2O(氧化产物)氧化性:CuO>H2O;还原性:H2>Cu。3.依据反应条件推断,如:MnO2+4HCl(浓)eq\o(=,\s\up17(△))MnCl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两个反应中都是将浓盐酸氧化为Cl2,MnO2必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KMnO4在常温下即可进行,说明氧化性:KMnO4>MnO2。4.依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推断,如:2Fe+3Cl2eq\o(=,\s\up17(点燃))2FeCl3Fe+Seq\o(=,\s\up17(△))FeS由于Cl2把Fe从0价氧化到+3价,S把Fe从0价氧化到+2价,因此,氧化性:Cl2>S。5.依据物质活动性挨次推断:①依据金属活动性挨次推断:eq\o(→,\s\up17(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s\do15(失去电子的力量减弱,单质的还原性渐渐减弱))eq\o(→,\s\up17(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s\do15(得到电子的力量增加,阳离子的氧化性渐渐增加))②依据非金属活动性挨次推断(常见元素):eq\o(→,\s\up17(F2Cl2Br2I2S),\s\do15(得到电子的力量减弱,单质的氧化性渐渐减弱))eq\o(→,\s\up17(F-Cl-Br-I-S2-),\s\do15(失去电子的力量增加,阴离子的还原性渐渐增加))题组训练1.(1)已知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①;2FeCl2+Cl2=2FeCl3②;I2+SO2+2H2O=H2SO4+2HI③。推断下列物质的还原力量由强到弱的挨次正确的是________。A.I->Fe2+>Cl->SO2B.Cl->Fe2+>SO2>I-C.Fe2+>I->Cl->SO2D.SO2>I->Fe2+>Cl-(2)(双选)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力量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________。A.2NaW+Z2=2NaZ+W2B.2NaX+Z2=2NaZ+X2C.2NaY+W2=2NaW+Y2D.2NaZ+X2=2NaX+Z2解析(1)依据反应方程式可以推断还原力量强弱:①中I->Fe2+,②中Fe2+>Cl-,③中SO2>I-,综合分析知:SO2>I->Fe2+>Cl-,故D项正确。(2)由四种物质氧化力量可知,W2可氧化Z-、X-和Y-生成相应的单质,Z2可氧化X-和Y-生成相应的单质,X2可氧化Y-生成Y2,故B、C项正确。答案(1)D(2)BC2.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元素的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挨次正确的是()A.R2+>X2+>Z2+>Y2+B.X2+>R2+>Y2+>Z2+C.Y2+>Z2+>R2+>X2+D.Z2+>X2+>R2+>Y2+解析据X2++Z=X+Z2+知氧化性:X2+>Z2+,据Y+Z2+=Y2++Z知氧化性:Z2+>Y2+,由X2+与单质R不反应推知氧化性:R2+>X2+。答案A3.已知:①向KMnO4固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试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浅黄色;③取试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上述试验证明氧化性:MnOeq\o\al(-,4)>Cl2>Fe3+>I2B.上述试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试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潮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D.试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解析①高锰酸钾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②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棕黄色的铁离子;③铁离子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上述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选项A正确。答案A4.(2022·济南期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解析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正确;②无论氯化铁溶液浓度大小,只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错误;③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正确;④无论盐酸浓度大小,与铁反应只生成氯化亚铁:Fe+2H+=Fe2++H2↑,错误。答案A归纳总结外界条件对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影响1.浓度同一种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HCl>稀HCl。2.温度同一种物质,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3.酸碱性同一种物质,所处环境酸(碱)性越强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加而增加。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1.守恒规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2.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还能比较物质间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3.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应用:推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4.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用:分析推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推想变化产物。5.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其阳离子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其阴离子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优先与还原性强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应用:推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挨次。题组训练5.(2021·上海)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肯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2++bBr-+cCl2→dFe3++eBr2+f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A.243226B.021012C.201202D.222214解析排解法,由氧化性强弱可知,Fe2+先与Cl2反应,所以Fe2+的计量数肯定不能为0,B选项错误。答案B6.(2022·长春一调)依据表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序号氧化剂还原剂其他反应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①Cl2FeBr2/Fe3+、Br2②KClO3浓盐酸/Cl2③KMnO4H2O2H2SO4O2Mn2+A.由表中①组的信息可知通入Cl2的量不同,氧化产物可能不同B.氧化性强弱的比较:KClO3>Fe3+>Cl2>Br2C.表中②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电子转移数目是6e-D.表中③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eq\o\al(-,4)+3H2O2+6H+=2Mn2++4O2↑+6H2O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学问的综合运用力量。由①可知,Cl2的氧化性强于Fe3+和Br2,B项错;C项,②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Cl2,电子转移数目为5e-;D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eq\o\al(-,4)+5H2O2+6H+=2Mn2++5O2↑+8H2O。答案A7.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肯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Q+NaCl②Q+H2Oeq\o(→,\s\up17(电解))X+H2③Y+NaOH→G+Q+H2O④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挨次是()A.G、Y、Q、Z、XB.X、Z、Q、G、YC.X、Z、Q、Y、GD.G、Q、Y、Z、X解析由①得出Q价态高于G,由于G必介于Q和-1价的Cl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上升,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终分析④: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答案A8.(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得到氯气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已知:MnOeq\o\al(-,4)+H++Cl-→Mn2++Cl2↑+H2O(未配平)ClOeq\o\al(-,3)+H++Cl-→Cl2↑+H2O(未配平)ClO-+H++Cl-→Cl2↑+H2O(未配平)A.KClO3 B.KMnO4C.MnO2 D.Ca(ClO)2(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行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C.Co2O3+6HCl=2CoCl2+Cl2↑+3H2OD.2Fe3++2I-=2Fe2++I2解析(1)氯气在反应MnOeq\o\al(-,4)+H++Cl-→Mn2++Cl2↑+H2O中是氧化产物,1molMnOeq\o\al(-,4)反应能得到2.5molCl2;氯气在反应ClOeq\o\al(-,3)+H++Cl-→Cl2↑+H2O、ClO-+H++Cl-→Cl2↑+H2O中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前一反应中1molClOeq\o\al(-,3)反应能得到3molCl2,而后一反应中1molClO-反应只能得到1molCl2;MnO2与浓盐酸的反应中,1molMnO2反应生成1molCl2。(2)Fe3+能氧化I-,所以不行能生成FeI3,A项错,D项对;B项,当Cl2少量时,I-先被氧化;C项,由于Co2O3的氧化性强于Cl2的,所以Co2O3能氧化Cl-得到Cl2,而Co2O3被还原为Co2+。答案(1)A(2)A考点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1)化合价上升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电子守恒)。(2)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质量守恒)。(3)对于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电荷总数相等(电荷守恒)。2.配平的步骤标变价→列变化→求总数→配计量数→细检查。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逆向配平法:假如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也称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从生成物的一侧配平,即先确定生成物的系数,再确定反应物的系数。(2)残缺方程式的配平法:所谓残缺方程式,即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未写出,它们一般为化合价未变的水、酸、碱等。这类方程式的配平,不仅要配平计量数,还要写出未知物质的化学式,其方法是配平含变价元素物质的计量数,再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观看增减的原子或离子数确定未知物配平。(3)合并配平法:某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同时上升或降低,可以将这种物质当作一个整体计算化合价变化总数。4.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1)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一般从反应物开头配平。(2)反应物中某一物质部分被氧化(或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生成物开头配平。(3)分子间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从反应物开头配平。(4)分子内不同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从生成物开头配平。(5)分子内同种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间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从生成物开头配平。特殊提示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中“求总数”最为关键。它既是配平的前提和保证,又是配平后再进行相关分析(该总数即最小公倍数正是配平后的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总数)的依据。要通过察奇偶、虑脚标、整体分析等思维活动来求出正确的最小公倍数。题组训练9.配平下列方程式(1)________Cu+________HNO3(稀)=________Cu(NO3)2+________NO↑+________H2O(2)________KI+________KIO3+________H2SO4=________I2+________K2SO4+________H2O(3)________S+________KOH=________K2S+________K2SO3+________H2O(4)________P4+________KOH+________H2O=________K3PO4+________PH3答案(1)38324(2)513333(3)36213(4)2933510.配平下列方程式(1)eq\x()Ce3++eq\x()H2O2+eq\x()H2O=eq\x()Ce(OH)4↓+eq\x()________(2)eq\x()Fe(OH)2+eq\x()ClO-+eq\x()________=eq\x()Fe(OH)3+eq\x()Cl-(3)eq\x()Mn2++eq\x()ClOeq\o\al(-,3)+eq\x()H2O=eq\x()MnO2↓+eq\x()Cl2↑+eq\x()________。(4)eq\x()P+eq\x()FeO+eq\x()CaOeq\o(=,\s\up17(高温))eq\x()Ca3(PO4)2+eq\x()Fe答案(1)21626H+(2)211H2O21(3)524518H+(4)25315归纳总结未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巧1.熟记常见的氧化剂及对应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对应的氧化产物氧化剂Cl2O2浓H2SO4HNO3KMnO4(H+)、MnO2Fe3+KClO3H2O2还原产物Cl-O2-或OH-或H2OSO2NO或NO2Mn2+Fe2+Cl-H2O还原剂I-(HI)S2-(H2S)CO、CH2NH3SO2、SOeq\o\al(2-,3)H2O2氧化产物I2SCO2H+或H2ONO或N2SOeq\o\al(2-,4)O22.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步骤第1步:依据氧化还原挨次规律确定氧化性最强的为氧化剂,还原性最强的为还原剂;依据化合价规律及题给信息和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确定相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确定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相应化学计量数。第2步:依据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H+或OH-的形式使方程式两端的电荷守恒。第3步:依据原子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H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考点4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1.守恒法的特点利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开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和细枝末节的干扰,不管中间过程,直接从始态和终态找出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精确     度。2.解题关键守恒法解题成功的关键在于从诸多变化和繁杂数据中查找某一不变的物理量及其对应关系。在解题时,首先必需明确每一种守恒法的特点,然后挖掘题目中存在的守恒关系,最终奇妙地选取方法,正确地解答题目。3.常用守恒(1)任何化学反应中eq\o(→,\s\up17(考虑))质量守恒。①在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因此涉及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可考虑质量守恒法。②在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某一元素(或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或数目是不变的,即我们常用的元素守恒法或物料守恒法。③在某些简单多步的化学反应中,某些元素的质量或浓度等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涉及多步简单的化学过程的问题可考虑利用元素守恒法。(2)在溶液中eq\o(→,\s\up17(考虑))电荷守恒。涉及溶液(尤其是混合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等问题可考虑电荷守恒法(即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eq\o(→,\s\up17(考虑))得失电子守恒。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及反应前后化合价等问题可考虑电子守恒法。题组训练11.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23:9 B.32:9C.46:9 D.16:9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是本题计算的突破口,由反应方程式知,eq\f(mQ,2×9)=eq\f(4.4g,22),得m(Q)=3.6g。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1.6g+m(Y)=3.6+4.4g,得m(Y)=6.4g。故m(Y):m(Q)=6.4g:3.6g=16:9。答案D12.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所含离子NOeq\o\al(-,3)SOeq\o\al(2-,4)H+M浓度(mol·L-1)2121A.Mg2+ B.Ba2+C.F- D.Na+解析由电荷守恒知1×c(NOeq\o\al(-,3))+2×c(SOeq\o\al(2-,4))=(1×2+2×1)mol·L-1=4mol·L-1,而1×c(H+)=2mol·L-1<4mol·L-1,所以M为阳离子,由eq\f(4mol·L-1-2mol·L-1,1mol·L-1)=2,故M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而Ba2+与SOeq\o\al(2-,4)不共存,故为Mg2+。答案A13.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为()A.2B.3C.4D.5解析本题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的计算。Na2eq\o(S,\s\up6(-2/x))x→xNa2eq\o(S,\s\up6(+6))O4Naeq\o(Cl,\s\up6(+1))O→Naeq\o(Cl,\s\up6(-1))得关系式1×eq\b\lc\[\rc\](\a\vs4\al\co1(6-\b\lc\(\rc\)(\a\vs4\al\co1(\f(2,x)))))·xe-=16×2e-,x=5。答案D14.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吸取,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A.9.6g B.6.4gC.3.2g D.1.6g解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可直接找出已知量(O2)与未知量(Cu、Ag)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HNO3中的eq\o(N,\s\up6(+5))元素相当于电子的“二传手”,先得到Cu、Ag失去的电子,再传给O2,最终恢复原貌,Cu、Ag失去的电子最终传给了O2,所以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得eq\f(mCu,64g·mol-1)×2+eq\f(14g-mCu,108g·mol-1)=eq\f(1.12L,22.4L·mol-1)×4,解得:m(Cu)=3.2g。答案C15.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纳米颗粒稳定、简洁生产且用途广泛,是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和环境化学领域多种潜在应用的有力工具。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S2Oeq\o\al(2-,3)+O2+xOH-=Fe3O4↓+S4Oeq\o\al(2-,6)+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3)每生成1mol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mol,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解析(2)依据电荷守恒得:x+2×2-3×2=2,解得x=4。(3)依据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当生成1molFe3O4时,转移的电子数即是1molO2得电子总数,为4mol。设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x,依据电子守恒得:4x=1mol×3×eq\b\lc\(\rc\)(\a\vs4\al\co1(\f(8,3)-2)),解得x=0.5mol。答案(1)Fe2+、S2Oeq\o\al(2-,3)(2)4(3)40.5名师究错易错追根溯源挑战高考满分【典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aTiO2+bCl2+cCeq\o(=,\s\up17(1173K))aTiCl4+cCO……反应①TiCl4+2Mgeq\o(=,\s\up17(1220~1420K))Ti+2MgCl2……反应②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B.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氧化C.每生成0.4mol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3.2mole-D.反应①②都是置换反应【错因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很多,相互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不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极易错解。如本题中,不能依据化合价与得失电子关系,正确推断氧化剂对应的产物、还原剂对应的产物而错解。不能理解置换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而错解等。另外化合物中元素价态越高,不肯定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HClO4<HClO),得电子难的原子失电子不肯定简洁(如碳原子)等也比较简洁理解错误,需要留意。【解析】选项A,在反应①中TiCl4为还原产物,Cl2为氧化剂,在反应②中,eq\o(Ti,\s\up6(+4))Cl4→eq\o(Ti,\s\up6(0)),故TiCl4是氧化剂。选项B,还原剂被氧化。选项C,每生成0.4molTi,反应①②中转移电子均为1.6mol,共3.2mole-。选项D,反应①不是置换反应。【答案】D纠错训练1.(双选)(2021·上海)汽车猛烈碰撞时,平安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生成42.0LN2(标准状况)B.有0.250molKNO3被氧化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依据题给方程式知,10molNaN3参与反应,得到15mol氧化产物(N2)、和1mol还原产物(N2),设参与反应的NaN3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由题意可得:15x/10-x/10=1.75,解得:x=1.25,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