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4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解析有官职在身的就住在宫廷四周,没有官职在身的(指士)和农夫就住在城门四周,工匠与商人就住在市场四周。答案C2.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赐予爱护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从材料看,政府对设置“市”的地域有严格的规定,开市和封市严格的时间限制,并对商铺有严格的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对私营工商业是否爱护,排解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商食官”制度,故D项不正确。答案A3.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消灭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消灭变化的缘由是()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B.商人可以参与科举考试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D.重农抑商政策消灭松动解析“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选择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有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说明以上政策有所松动导致商品经济发达,导致消灭大量的富商大贾。答案D4.《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解析题干反映唐朝坊市按时开闭,而宋代则“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说明宋代坊市界限打破,B项正确;A、C、D三项题干无从反映。答案B5.eq\a\vs4\al(2021·南昌模拟)《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特点,即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因此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不符。只有B项与此相吻合。答案B6.eq\a\vs4\al(2021·武汉质检)《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解析这段话的大意是:萧何置买田地总是选择偏僻的地方,他认为:后代假如贤能,会像我这样勤俭持家;不贤能,(地处偏僻)可以避开被兼并。这说明当时土地兼并是较普遍的社会现实,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B7.eq\a\vs4\al(2021·泰安期中)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当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末苏杭地区解析本题考查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工场工人”“工场主”,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已经消灭了雇佣工人以及工场主,而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明显表现。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资本主义萌芽消灭在明朝中后期,故答案为D。答案D8.以下消灭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解析“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反映了家庭纺织业的兴盛,D项正确。由A项中“工厂勃兴”、B项中“洋布大行”、C项中“机器”可知,A、B、C三项反映的是鸦片战斗以后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不符合明朝的时间限制,均可以排解。答案D9.eq\a\vs4\al(2021·衡水模拟)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进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进展的整体特点是()A.农村经济仍旧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农村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解析依据题中材料:江南市镇、农村专业经济进展的结果等,可知农村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C10.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今中国开头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头形成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猎取信息和历史问题分析解决力量。由于“海禁”和“银禁”的开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与中国开展商品贸易往来,说明D项正确。A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材料只反映西班牙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不能说明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材料没有体现航运业状况。答案D11.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其次,夷商到岸必需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A.限制对外贸易 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C.禁止对外贸易 D.以天朝上国自居解析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在贸易方面实行严格限制的措施,但没有实行“禁止对外贸易”。答案C12.eq\a\vs4\al(2021·贵州联考)“寸板不许下海”是明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惩罚方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此政策()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展B.确定禁止任何人进行对外贸易活动C.阻碍了商品经济进展D.是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的体现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朝海禁政策,这是一种抑商政策,但并非禁绝任何人进行外贸活动,海禁政策下官方贡赐贸易还是有所进展,这种政策严峻阻碍商品经济的进展。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假如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生疏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当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始终有充分进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重量不仅大于“市”的重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确定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学问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爱好,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出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丢失它的自主性,开头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制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结合材料一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始终有充分进展的空间”的表现。(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及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化。(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进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答案(1)宋代打破了坊市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进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富强,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消灭并进展;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重量大于“市”。演化: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开,但“城”外消灭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打破;明清时期,市镇消灭,突破“城”与“市”的限制。(3)经济: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私人海上贸易频繁;思想:思想文化沟通较少,仅限于少数学问分子和传教士。评述:使中国丢失了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14.eq\a\vs4\al(2021·连云港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行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由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缘由和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乐观影响。结合所学学问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进展产生的消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动身点。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归纳分析力量。第(1)问,缘由依据材料一中“绝接济台湾之患”分析,是为了封锁台湾。影响依据“生灵之祸,莫惨于此”分析,给沿海居民带来灾难。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此即海贼之薮也”可知,是为了清除海贼;其次小问比较两则材料中政策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R 17026:2015 AR Conformity assessment - Example of a certification scheme for tangible products
- 【正版授权】 ISO 7240-27:2025 EN Fi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s - Part 27: Point type fire detectors using a smoke senso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arbon monoxide sensor and,optionally
- 【正版授权】 IEC 60705:2024 EN-FR Household microwave ovens - Methods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 【正版授权】 IEC 60244-1:1999 E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radio transmitters - Part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for broadcast transmitters
- 头晕头痛的护理
- 2025年学校教学学年工作方案
- 2025年电化教学工作方案
- 流产后卫生护理
- 2025年老师工作方案模板
- 村两委2025年度工作方案例文
- 《直线导轨》课件
- 2024卫生专业技术考试 内科中级 知识点大
- 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道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膨胀节检修施工方案
- 幼儿园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医学课件)护理人文关怀
- DB11T 1833-20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表
- GB/T 13477.25-2024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5 部分:耐霉菌性的测定
-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