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加题其次十八讲)文言文阅读(断句与简答)(对应同学用书101~103页)1.娴熟把握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2.把握文言文语段设题的角度,把握解题的常规思路。3.进一步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常见易考的文学常识(一)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训练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训练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见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3.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训练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实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4.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见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5.韩非子: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见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6.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7.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8.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唱歌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乐观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宏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患病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9.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10.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11.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文学巨著《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近3000年的历史。12.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名目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13.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尚未完毕,班昭便卒。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14.曹丕:即魏文帝,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谥号:文皇帝。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判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15.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出师表》(体现忠心)、《隆中对》(设计政治蓝图)。16.建安文学:公元196~公元220年是汉献帝建安时期,建安文学指汉末至魏初以建安时期为中心阶段的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的《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用人思想: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曹植的《白马篇》《洛神赋》,曹丕的《燕歌行》等。17.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18.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19.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20.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21.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很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22.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创作的很多问题。23.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24.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判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25.谢灵运: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代表作山水诗《登池上楼》。●常见易考的文化常识(一)1.朝代传奇(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2)“三皇”:传奇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3)“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文史典籍(1)“四书”:《高校》《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四库”:经、史、子、集。(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6)“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同学把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3.地理(1)九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2)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3)四方:东、南、西、北。(4)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5)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远离中原的地方)(6)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7)四海:指天下、全国。(8)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9)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10)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11)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4.城市别称(1)北京:燕京、大都(2)开封:东京、汴京(3)洛阳:东都、东京(4)杭州:临安(5)镇江:京口、润州(6)南京: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7)苏州:姑苏(8)扬州:维扬、竹西、淮左、广陵(9)绍兴:会稽、蠡城(10)西安:镐京、长安(11)沈阳:奉天(12)天津:直沽、直隶、津卫(13)南昌:洪都(14)成都:蓉城、锦城5.古人对人的称谓(1)古人自称时称名,如: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项羽名)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③山中人王维白。(《山中与裴秀才迪书》)(2)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如: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②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3)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烛之武退秦师》6.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关系(1)班固:字孟坚,“孟”表示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2)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3)韩愈:字退之,“愈”为“赛过、超出”之意,“退”为“约束退守”之意,名与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4)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5)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故李商隐以字“义山”与名呼应。(6)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7)陆游:字务观,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8)姜夔:字尧章,传奇“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1.句读粗疏,缺乏基本的古汉语语法概念。2.句式结构把握不牢,专有词汇视而不见。3.丢掉文本内容,自由发挥离题甚远。4.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积累很少。,一)辨明文体,疏通文意断句前要整体诵读语段,首先辨明语段的文体特征,假如是记述文章,就必需把握大致情节、中心大事和人物间的关系,即文中说的是什么,办的什么事,接受的是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假如是谈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论述的中心及前后的规律关系。同时留意疏通文意,理解大意。析理议事散文重在议事明理,或援史而发或直抒胸臆,而后材料佐证,考生要抓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二)依据标志,推断句读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抓住文言文的一些标志性特点进行断句。1.重视名词(或代词),它们的前后常要断句。2.关注虚词。①与对话相关的字,如“曰”“云”“言”等,其后一般要断句。②关联词,如“虽”“纵”“向使”“至于”“若夫”“已而”“于是”“至若”“是故”等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句。③感叹词,如“嗟夫”“呜呼”“悲夫”“噫嘻”等常用在句首,其前后一般都要断句。④语气词,如“也”“乎”“矣”“哉”“与”“邪”“耳”“焉”“耶”等常用在句末,其后一般要断句。⑤发语词与句首助词,如“盖”“夫”“初”“唯”“岂”“斯”等,以及谦敬副词“请”“窃”“敢”“谨”等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其前一般要断句。3.理清句式。文言文有着很多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我们可以依据它们的一般规章来断句。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值得关注的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如“何所”“何如”“然则”“是以”“奈……何……”“如……何”“若……何……”“谁……者……”“何……焉不……”“何以……为”“何……之有”“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与其……孰若……”“唯(惟)……之(是)”等,把握这些结构也有助于断句。4.辨明修辞。关注文言文中对偶、排比、互文、顶真、层递、反复等常用修辞格,也有助于断句。eq\a\vs4\al(典例1)(2022·江苏卷)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遂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北宋·苏轼《题蔡琰传》)【答案】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解析】依据语意断。前一句“琰之流离”作主语,与下文断开;后两个句子主语分别是“董卓”“伯喈”,主语前断开。eq\a\vs4\al(典例2)(2021·江苏卷)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解析】首先要读懂这段话表达的或许意思:写战国后期,齐、魏等国的强国的经济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然后借助断句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断句:①据排偶,定句读。可确定“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等句的断句。②找名词,定句读。画线句子中有两组名词对举,“富者”与“贫者”、“强者”与“弱国”,由此可大体确定“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等句的断句。③找虚词,定句读。通过虚词“故”“而”等进一步确认以上断句正确与否。,三)关注题型,留意阐发归纳1.阐释型。要求考生读懂文本,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2.归纳型。要求考生依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3.评析型。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评价。4.创新型。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共性化的思考,对事物得出较为独立的结论,这类题不同程度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eq\a\vs4\al(典例3)(2022·江苏卷)苏轼从哪几方面推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原文见“典例1”)【答案】时代诗风、家庭影响、创作时间。【解析】“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是从时代诗风方面推断;“况伯喈女乎”是从家风方面推断;“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是从创作时间方面推断。eq\a\vs4\al(典例4)(2021·江苏卷)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字)(原文见“典例2”)【答案】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解析】要留意审清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词句;不超过15字。,四)加强识记,熟记常见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主要考查课文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能数码硅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抗菌保健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快速固化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定径机架锥齿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格式范文
- 2025年中国合成石英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分步直动活塞式电磁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商场租赁协议书模板
- 合同范本之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模板
- 2025-2030担保贷款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三类人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集合
- 第13课 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化验室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 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 【MOOC】走向深度的合作学习-爱课程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亚马逊运营知识》课件
- 蔬菜大棚建设投标方案技术标范本
- 《节假日安全培训》课件
- 西宁市生育备案表
- 国开电大2024秋《经济法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