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一、教材解析

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

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课文,延续

了上册识字单元关注汉字特点,多种识字方法并进的编排特色,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

谜识字等。

同时,课文的编排既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关注链接

儿童生活,趣味学习汉字的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五个: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2个笔画。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文

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语文园地一》

和《快乐读书吧》,本单元的识字课建议每篇课文用2个课时完

成,《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用1个课时完成,《语文园

地》用3个课时完成,合计13个课时。

四、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300个汉字,会写100个

字,掌握了36个偏旁,会写的100个字主要是以象形为主的独体

字,在教学中我们带领儿童感受到了汉字“以象示意”的图画感。

与此同时,对反义词识字、对对子识字和象形字识字、会意

字识字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初步接触到了形声字,对汉字

的构字思维有了初步的感知,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

在本学期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思

维,将汉字思维与儿童生活相融通,鼓励儿童运用已经学到的识

字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展开自主识字,培养主动探究、主动识字

的习惯,提高儿童自主识字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个识字单元,主要以合体字为主,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儿童感受和发现合体字

的构字思维,学会拼搭汉字积木,学会形声字类推识字等,培养

儿童自主识字的能力。

1.依据课文特点,诵读复现识字。

本单元的识字课文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的识字编排特点,以

朗朗上口的短语和韵文的形式呈现,生动活泼又不失文化内涵。

传统的韵语识字是根据某个中心意思,将要识的字编写到一起,

句式整齐,短小精练,通俗易懂。

本单元的识字教学要依据课文的特点,在文本的语境中,不

断地复现汉字,引导儿童反复地诵读韵文,通过一次次大声认读,

强化学生的注意,在口耳目的互动中,感受汉字的声韵,识记汉

字的字形,了解汉字的字义,达到音形义的完美统一。

识字1《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这篇课文的图文都包含着丰

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面图画呈现,文字内容体现了我国

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等编排的特点。

课文的第一部分是与四幅扇面图画相对应的、体现四季特点

的四个词语。第二部分是借鉴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呈现两行词

语和短语。

第二部分每一行的四个词语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组合

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

意词语之间的横向联系,四个词语为一组,朗读时要注意音断意

联,感受完整的画面和意境。

比如说“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看上去四个词语是相

互独立的,其实合在一起是一幅完整的春景图。在指导朗读时要

注意词语之间的连读,初读时要关注正音,熟练掌握之后要关注

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读好词语的节奏,并且边读边想象画面。

本课的短语“池草青……”都是主谓结构的短语,朗读时要

注意合适的停顿,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读好停顿。建议老师要做

好范读,关注儿童语感的培养。要引导儿童按照意义结构“谁怎

么样”读好停顿,而不是机械地在文本中画斜线。在读正确、读

好停顿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将短语连起来朗读,感受词语之间的

联系,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受韵语短小但意韵丰富的特点。

识字2《姓氏歌》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

语识字。第一部分通过模拟儿童生活情境的介绍,巧妙感受姓氏

的组成;第二部分介绍了三字经里靠前的八个姓氏和四个复姓,

句尾的省略号说明中国姓氏数量多、形式也多。

除了要关注韵语识字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还要关注与儿童生

活的融通。结合儿童的生活创设学习的情境,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介绍姓氏的方法,可以分解部件,也可以利用偏旁来解说。在诵

读课文时,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增加诵读的趣味,感受韵语的

韵律。了解姓氏解说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活动实践,用介绍姓氏

的方法进行识字。本课的识字建议采用活动和游戏的方法进行,

避免单一的、反复的认读。

识字3《小青蛙》是以儿歌形式出现的字族文识字。字族文识

字是融汉字规律于诗文中的识字方法,因字创文,因文创字。本

课的生字“清、晴、睛、请”都是由“青”这个独体字派生出来

的,集成字族,这些字也都是“青”字家族的形声字。课文的小

儿歌就是根据“青”字字族编写而成,利用形成字的构字规律举

一反三,可以帮助儿童轻松地识记这一组生字。

字族文识字儿歌除了帮助儿童识字,教学时也要关注它的阅

读价值,培养儿童阅读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如在本课中有“保

护”和“爱护”这一组近义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儿童学习用联系

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掌握。

识字4《猜字谜》是字谜识字。字谜是祖先创造的一种文字游

戏,利用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和造字规律来编写,不仅有趣,也非

常有知识内涵。猜字谜时要引导儿童关注汉字的思维,巧妙解析。

本课的两则字谜都具有儿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时要反复朗读。

第一则字谜,猜字谜的线索是层层递进的,需要逐句读,前

后联系想,才能猜出这个字。谜面中两次提到了左和右,说明这

个字是合体字,然后我们再引导儿童根据儿歌的提示来判断左右

两边的部件,最后拼搭成这个谜底。

第二则字谜比较简单,每一行都是一个合体字,谜底则是这

四个合体字的母体字。在学习时,可以联系之前的识字3《小青蛙》

来进行,联系旧知,帮助学习,可以降低猜谜的难度。

课后的练习“猜一猜”是引导儿童进一步了解“字谜”文化,

通过编字谜、猜字谜的活动将自己对汉字思维的感知和构字规律

的发现运用到实践当中。

2.融通汉字思维,自主探究识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要深蒂固

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

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所以我们的识字教学要融通汉字的思维,链接儿童的生活,

引导儿童去探究识字的规律,去发现研究汉字,汲取汉字的智慧,

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儿童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这一单元我们要识的字主要以合体字为主,早期的汉字大多

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而合体字正是

由表义的独体字或部件拼搭而成,它的字义正是这各个积木般的

部件组合生成的。汉字的积木结构就让合体字的识记可以像拆房

子那样一一去分析汉字的部件,帮助识记字形,也可以用意义相

加相融的方法来进行造房子,通过部件的组合来记忆字形,理解

字意。汉字合体的积木结构在一上已经有所触及,学生也有了初

步的感受,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已知的经验

去自主学习新的合体字。

(1)关注部首本源,有序归类识字。

本单元我们需要认识的偏旁部首有8个,这8个偏旁也都是

部首。部首是汉字构形的基本部件,由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所创,

他将汉字分为若干部类,将笔形最简单,表义最典型的一个字作

为领头字,这个领头字习惯上称为部首。所以我们由此可以得知,

偏旁是大于部首的,部首都是偏旁,但不是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

而我们这个单元要学的8个偏旁正好全部都是部首,位于同一部

首的字大多与这个部首的本意有关,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讲这

个部首的本义讲清楚,感受部首的本源,科学识记相关的汉字。

先来看“雨字头〃,它是由"雨"字变化而来。"雨"字的古文字

可以看到,上面的一横表示天空,下面是从天空中纷纷扬扬洒下

的雨滴。"雨〃字作偏旁的时候横折钩要变成横钩,雨字旁的字大多

与下雨和天气有关,在教学时,要将雨字头的本义讲清楚,让儿

童对它的本义有所了解。

我幻说.雨・

E

■NT的古文字H•“I”・卜•的尺?.A

天中中给险场场mF4UR.ttftN.任H退个字*.y

的K个6的分布■均力.&”上■HU个字中■亮.T

版88雨

**IH

ta收:由f■■。■■位洪,.四此人■]专网"ill

Xe.-«»*.ta>>IItanFw.

——图片来源于《史老师教300个汉字》

再来看双耳旁邛",它在作部首的时候,在左和在右读音和

意思是不一样的,在左边念作“阜”,表示和山、阶梯有关。在

右念作“邑”,指一个人在城门口,和居住地、城镇有关。本单

元中“降”字双耳旁在左边,所以它是“阜”,表示和山、阶梯

有关。“降〃的右边就是两只脚,两个部分组合起来,就是脚在走

阶梯,在下楼梯。

"弓”这个部首由"弓〃字演变而来,就像一张弓弯弯曲曲的样子,

什么是"张〃呢?就是拉弓,把弓拉开,让它张开。两个部件组合起

来就是拉开弓箭的意思。

“走"字旁,下面是脚,上面是一个人甩开臂膀在奔跑。所以

走的本意并不是走路,而是甩开臂膀在奔跑。

②万氏最

u彳4*.

14MA.<«I.

;审二一赵

"车"金字旁,由“金”字演变而来。大多与金属有关。“钱”

是金字旁,中国古代的钱氏币是由金属制成的。

“r”病字头,放下来就是一张病床的样子。

"又"字旁,表示一只右手的样子。

3"两点水,并不指水,而是指水凝结成的冰。两点水与

冰有关。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部首的本义,抓住部首了解

本源,就可以让儿童举一纲而万目张。进行联想和类推,由识记

一个字,变成轻松地识记一组字,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在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这些字都是和天气有关,大多数都

带有雨字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去发现部首可以归

类识字的秘密,能够举一反三,轻松识记相关汉字。

(2)探究积木结构,巡线科学拼搭。

关注汉字的积木结构,探寻识字的逻辑线索,合体字的学习

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我们来看“春”这个字,在古文字中,是太阳照耀着大地,小草

偷偷从土里钻出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上边部分表示小草钻

出了泥土,下面的日表示阳光照耀。通过这个字形就让我们感受

到了春天是一个万物生发的季节,充满着希望,非常的温暖。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去感受汉字的积木结构,去做小

小汉字的发现者,从老师教到儿童自主发现探究,这样才能提高

儿童识字的效率,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

比如“吹”,口字旁和欠字旁两个汉字拼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

做动作,让他朝着PPT上的树吹一吹,通过动画演示,长出了绿

叶,开出了红花,感受春风吹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吹”这个字

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一个欠,两个部件就是张口吹气。

《姓氏歌》中的“姓”是由女和生两个部分组成,最早我们的母

系社会,孩子生下来以后是跟母亲姓的。

再看“什”,这是个多音字,原指十个人在一起,十个人高矮胖

瘦都不同,后来就用“什”引申为各种各样的东西在一起。如各

种各样的糖在一起就是什锦糖,各种各样的蔬菜拌在一起就是什

锦菜。

“国”外面是一个方框,代表着围墙,在古文字中里面是有兵器,

拿起兵器保卫我们的领土。现在里面简化为玉,也就是说每个人

都要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如玉一般的美好。

在我们进行拼搭汉字积木,进行自主识字时,教学时要关注

部首的前后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儿童归类识记。如“欢、左、右”

的部件都表示手,都跟手的动作有关。“欢”左边手,右边是口

中出气,特别像一个人又唱又跳的样子。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儿

童进行归类,形成部首的序列,进行系统的识记。

(3)掌握形成规律,自主实践巩固。

如《小青蛙》,以“青”为母体字的字族文,“青”在这些

字中既是声旁,提示读音,同时它也是形声兼会意,也表示着这

个字的字义。左边的偏旁是这些形声字的形旁,提示着这些字的

类别。

“青”是青草的青,是颜色中的精华,所以当这些字用青作偏旁

的时候,不仅读音跟青相同或个似,其实在字义上都有表示精华

的意思。水清是水最好的状态,天晴是最好的天气,眼睛的睛是

眼珠,是眼中的精华,情是心中最美好的部分。

教学时,可以让儿童去自主发现,为什么这些字都是青加上

了这些偏旁组成。可以先让儿童猜测这些字的读音,然后再回到

这个儿歌的语境中,我们可以给出这个母体字青,然后让小朋友

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河水清应该给青加一个什么偏旁,天气晴又

该给青加什么偏旁。

就像书后的第四题,想一想,填一填,感受形旁表义,声旁

表音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从而自主去实践。以后遇到形声字的时

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类推,去识字。

(4)链接儿童生活,有情有趣识字

如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时要调动儿童多种感官来识字,体

验识字之妙。

如教”雪“字时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一只伸出的手。我们

可以在PPt上呈现漫天雪花飞舞的样子,然后让儿童伸手去接一

接,去感受“雪”字构形。

教学"夏雨落秋霜降”,“落”和“降”在用词上有什么讲

究呢?可以让儿童调动听觉器官,通过耳听来分辨这两个词语的

不同。“夏雨落”,夏天的“雨”很大,落下来嘛哩叭啦;秋霜

降,秋霜悄悄地降临,一点声音都没有,不知不觉。小朋友联系

生活,调动耳朵的感官,感受夏季和秋季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中,还可以带领儿童玩变词游戏,去感受汉字构词的

特点和表达的精妙,如用草变魔术,加一个字青,草就有了颜色,

再加池,池草青,变成了三个字,就强调了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