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课件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若干基本理论问题_第1页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课件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若干基本理论问题_第2页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课件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若干基本理论问题_第3页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课件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若干基本理论问题_第4页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课件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若干基本理论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李景治蒲国良主编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一章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和发展重点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严重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MPA)系列教材1.1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社会主义制度创建的理论前提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3.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MPA)系列教材1.1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创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活动1.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十月革命的胜利(MPA)系列教材1.1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1.政治制度2.经济制度3.教育文化制度(MPA)系列教材1.2社会主义苏联

模式的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1921年3月,苏俄由军事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MPA)系列教材1.2社会主义苏联

模式的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联的农业集体化(MPA)系列教材1.2社会主义苏联

模式的形成

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有人把它称作苏联模式或者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MPA)系列教材1.3社会主义从一国

到多国的发展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欧亚各国的共产党积极领导本国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并把这一斗争同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政治进步结合起来。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MPA)系列教材1.3社会主义从一国

到多国的发展

各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首先,积极推进工商业的国有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其次,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此外,通过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MPA)系列教材1.4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历史进程。2.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积弊日深,亟须改革。3.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兴起的一个重要动力。4.新科技革命沛然兴起,强烈冲击着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也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与时俱进,变革图强。(MPA)系列教材1.4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探索1.20世纪40年代末改革的早期尝试2.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3.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4.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MPA)系列教材1.4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问题与挑战1.改革的成就在不同程度上改革了旧的经济管理体制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取消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束缚,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社会主义各国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MPA)系列教材1.4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问题与挑战2.改革的问题与挑战重大理论观念难以突破。传统体制难以触动。改革的外部压力巨大。(MPA)系列教材1.5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

东欧剧变1989—1990年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相互作用和巨大冲击之下,发生了急剧变化。东欧八国的剧变各有特点,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东欧各国剧变的性质是相同的。(MPA)系列教材1.5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

苏联剧变从1988年6月到1990年7月,即从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到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从苏共二十八大到“8·19”事件,“传统派”与“激进派”进行激烈斗争。从1991年8月到12月,即从“8·19”事件到苏联解体。(MPA)系列教材1.5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

经验与教训其一,要警惕右的错误,同时要花大力气纠正“左”的错误。其二,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其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MPA)系列教材1.5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

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改革苏联东欧剧变,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遇受严重挫折。但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顶住国内外压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逐渐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MPA)系列教材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发展和完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MPA)系列教材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1.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MPA)系列教材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2.奋斗目标“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的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MPA)系列教材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及其理论,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及其理论,为执政党制定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及其理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及其理论,为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提供了思想武器。(MPA)系列教材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断完善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对外开放。(MPA)系列教材关键术语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PA)系列教材复习思考题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意义。2.简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及其基本内容。3.简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4.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探索。5.简述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成就。(MPA)系列教材ThankYou!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李景治蒲国良主编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若干基本理论问题重点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渊源与主要特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探索(MPA)系列教材2.1社会主义本质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1.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2.列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3.斯大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4.其他国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MPA)系列教材2.1社会主义本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与揭示第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第三,社会主义本质论已经蕴涵了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2.列宁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探索(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曲折探索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试图通过无产阶级国家法令斯大林成为苏联党的最高领导人之后,对列宁的建设方针与社会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修正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一方面批评有些急性的人认定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部建成。(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苏共的超越阶段论不仅影响到苏联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中国,毛泽东最初是按照建设新民主主义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路勾画共和国蓝图的,但很快便被放弃了。(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第二阶段是确立命题阶段(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三阶段是基本形成阶段

(十二届六中全会——十三大)第四阶段是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十三大——至今)(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必然性和长期性(1)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一是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必然性和长期性(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①从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现代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阶段。(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必然性和长期性(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③从经济形态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④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⑤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必然性和长期性(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⑥从地区差别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⑦从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⑧从文化建设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历史阶段。第九,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必然性和长期性(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⑨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MPA)系列教材2.2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必然性和长期性(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①中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②就现实的国情来看,中国至今并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MPA)系列教材2.3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分析。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MPA)系列教材2.3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清除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尤其是中国当前改革,针对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旧体制。第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MPA)系列教材2.4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传统赶超型发展战略的成就与不足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建设经验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传统赶超型发展战略弊病的日益显露,适时调整社会发展战略已势在必行。(MPA)系列教材2.4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其成效新中国成立不久,基本上走的也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加速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MPA)系列教材2.4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对我们原定的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进行了适时调整。自从实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以来,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