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新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新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新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新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5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重要的事件。假设正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突变后的异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该病的症状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B.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C.h基因与H基因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不同D.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基因H的长度较基因h长2、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A.B.C.D.3、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箭头表示光照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与⑥对照可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B.②和④的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C.①和⑤的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D.③和⑥对照可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4、某同学为验证生长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把非洲紫罗兰叶片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叶柄基部长出的根的长度,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生长素浓度(mol/L)

0

10-10

10-9

10-8

10-7

10-6

根长(cm)

2.5

2.7

3.0

0.8

0.4

0(叶柄腐烂)

A.自然状态下非洲紫罗兰叶片中不含有生长素B.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C.在非洲紫罗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均低于10-9mol/LD.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叶柄腐烂的原因是其进行无氧呼吸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发挥作用,以体液调节为主6、如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胚芽鞘的弯曲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只用图1实验不足以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最大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7、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超过一定浓度后,随外源生长素的浓度增大,弯曲角度逐渐减小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或分解有影响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8、人体角膜是一层无血管、无色素并具有丰富神经末梢的结构,若有异物与角膜接触,眼睑就不由自主地合上,在此过程中,感受器是()A.角膜中的上皮细胞B.眼睑部位的肌肉C.角膜上的神经末梢D.眼睑部位的血管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且以神经调节为主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局限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作用时间比较长B.作用范围比较局限C.反应速度比较慢D.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11、下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横放植物根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2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1所示的含义仍然适用B.当b侧生长素浓度为C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C.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D.若a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点,则b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C段12、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13、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14、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共5题,共10分)15、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

(3)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______,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特点。

(4)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_____

(5)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4)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16、图甲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请回答:

(1)由图甲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由图可确定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17、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下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_______。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对应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为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IAA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结果是否体现了L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请回答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实验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9、已知SARS是由一种RNA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SARS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SARS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SARS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和____酶,后者的作用是将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________和________连接起来。

(3)如果省略步骤②而将大量扩增的S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表达的S蛋白,其原因是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不能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

(4)为了检验步骤④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________与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5)步骤④和⑥的结果相比,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与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______(相同、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6分)20、据图所示的植物生长状况回答:

(1)图中植物茎的背地性生长现象;____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在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高的是___。细胞生长较快的是____。

(3)从图中的现象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对不同________影响也不一样。

(4)生长素促进生长,一般地说,只限于____浓度,如果浓度_____就会抑制生长。21、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是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正常基因M突变为m)。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

(1)水稻的花为两性花;自花授粉并结种子。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P是与花粉代谢有关的基因;R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通过__________法转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如下图所示。

(3)向雄性不育植株转入M基因的目的是让转基因植株_________。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为_______荧光植株,由无荧光植株和红色荧光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分析,P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

(4)雄性不育植株不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它的子代;而育种工作者构建出的转基因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以其它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转基因植株中的M、P和R基因不会随着这种杂交稻的花粉扩散,这是由于转基因植株__________,因此保证了雄性不育植株和杂交稻不含M、P和R基因。22、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B是________;激素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人在处于寒冷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所致。

(3)在激素的作用机理中;通常将激素的作用对象细胞称之为靶细胞。

①激素A能识别并精确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垂体细胞膜上有_________。

②垂体细胞的分泌物作用的靶细胞除本图所示的甲状腺细胞以外,还可以是__________。

③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__。

(4)胰岛素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在调节血糖浓度这个功能方面,与胰岛素作用起拮抗(功能相反,如促进和抑制)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3、继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发成功后;膀胱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最近,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请回答:

(1)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

(2)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通常采用_______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

(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应器时,应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____细胞中特异表现。

(5)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长期保持,可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的____转入______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该技术称为_________。24、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东省冬季常受强寒潮和霜冻影响,对香蕉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链环状DNA病毒)引起的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当前香蕉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由于无性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少遗传变异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其种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香蕉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毒香蕉苗的获得,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此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和_______。

(3)建立可靠的BBTV检测方法可以监控脱毒香蕉苗的质量,请问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病毒的存在?(列举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某些深海鱼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基因afp对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基因可以从这些鱼的DNA中扩增得到。试述在提取和纯化DNA时影响提纯效果的因素及其依据。(列举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利用afp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香蕉植株?在运用转基因香蕉的过程中,在生态安全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列举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细胞工程的角度出发,简述一种培育抗寒香蕉品种的方法及其依据。另外,抑制果胶裂解酶的活性可以延长香蕉果实储藏期,请描述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降低该酶活性的一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由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成了弯曲的镰刀状,而红细胞呈红色,可在显微镜下看到其形态,因此可用显微镜观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A正确;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替换,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B错误;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A+G=C+T,即嘌呤与嘧啶的比值等于1,因此h基因与H基因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相同,其比值均等于1,C错误;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D错误。2、A【分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根对生长素敏感,横放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表现出抑制生长,而远地侧表现出促进生长,所以根会向地弯曲生长。

【详解】

盆栽植物没有横放以前主根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作用也相同;横放以后,由于重力作用,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增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反映在曲线上就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并跨过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的虚线。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3、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图中①用锡箔遮住尖端,因此直立生长;②尖端能够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此弯向右侧光源生长;③切去尖端将不生长也不弯曲;

④切去尖端后;中间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并且单侧光对其无刺激作用,因此直立生长;

⑤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⑥胚芽鞘有尖端,可以感受单侧光刺激,故弯向光源生长。

【详解】

A;②⑥的单一变量不是胚芽鞘尖端;而是尖端下部,说明感受光刺激部位不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A错误;

B;②尖端受到右侧光照;生长素通过尖端横向运输集中分布到尖端左侧以下,向光生长;④没有尖端,含生长素琼脂块生长素向下运输不受单侧光影响,直立生长,B错误;

C;①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表现为直立生长,⑤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偏向右侧,生长素向下集中分布在右侧,向左生长,C错误;

D;③和⑥实验的自变量为尖端的有无;③无尖端,表现为直立生长,⑥有尖端,弯向光源生长,故两者对照可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需要考生能够识记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同时也是感光部位;明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能够根据图示处理判断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并结合选项进行相关判断。4、B【分析】【详解】

生长素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自然状态下非洲紫罗兰叶片中也含有生长素,A错误;与对照组相比,有两组实验表现为促进作用,三组表现为抑制作用,即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生长素的浓度为10-9mol/L,是根生长比较适宜的浓度,则促进芽和茎的生长素浓度应该比10-9mol/L高,C错误;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不能生根,导致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实验组的生根长度,与第一组的对照组相比,确定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5、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

A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如体温调节,A、C正确;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反射;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体液运输,作用方式是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B正确;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发挥作用;通常是神经调节占主导,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6、D【分析】【分析】

【详解】

A;图1实验缺少空白对照;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正确;

B;根据图2可知生长素浓度不同时;促进程度可能相同,形成相同的α,B正确;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α具有最大值,C正确;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右侧抑制生长,但是还是生长的,只是与自然情况相比生长的慢;而右侧不含生长素,不生长.因此,胚芽鞘会向右侧略微弯曲,D错误。

故选D。7、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详解】

根据表中弯曲角度和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可知;超过一定浓度后,随外源生长素的浓度增大,弯曲角度逐渐减小,A正确.

与对照组比;低浓度外源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外源生长素抑制生长,所以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

从图表中无法判断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有没有影响;C错误。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根向背光一侧弯曲;所以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单侧光照射,结合运输抑制剂组分析,显然单侧光可能影响了根部生长素的横向运输,D正确。

【点睛】

分析实验组时要和对照组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该实验有空白对照组和运输抑制剂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8、C【分析】【分析】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由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经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人体角膜是一层无血管;无色素并具有丰富神经末梢的结构,当异物与角膜接触时,刺激角膜上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然后经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眼睑,使眼睑就不由自主地合上,因此角膜上的神经末梢是感受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9、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详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且以神经调节为主,A正确;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等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较短,作用范围局限,D错误。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A:C: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

A;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

B;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错误;

C;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慢;C正确;

D;激素属于信号分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可见,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ACD。11、A: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A、B、E、F四点对应生长素促进生长,其中E、B促进作用相同;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抑制生长。图2中,由于重力作用,a点生长素浓度低于b点,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a点促进生长,b点抑制生长。

【详解】

A;若图2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1所示的含义照样适用,A正确;

B、当b侧生长素浓度为C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B正确;

C;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只能产生一种作用效果,C错误;

D、若a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点,则b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于CD;D错误。

故选AB。12、A:B:D【分析】【详解】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点睛】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A正确;

B.体液调节通过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B正确;

C.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有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并不都是内分泌腺产生的,C错误;

D.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正确。

故选ABD。13、B:D【分析】【详解】14、B:C【分析】【详解】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强,B正确。基因NDM1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使抗菌药物失活,从而表现出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D错误。三、实验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分析】

根据图甲可知;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其背光侧生长大于向光侧,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其背光侧生长小于向光侧;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敏感程度大于茎.

【详解】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其向光侧生长小于背光侧,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若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小,且生长程度也小于背光侧,故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3)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影响下;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生长程度却小于向光侧,说明在根的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其生长,故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即其具有两重性特点。

(4)M为根的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实验目的为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故自变量为形态学上端的位置变化,故实验组应该设计为:

(5)IAA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该抑制剂不破坏IAA也不影响细胞呼吸即不影响能量供应,而经其处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故最大可能影响了载体蛋白的作用,进而推测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点睛】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解析】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茎A、B两重性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16、略

【分析】【分析】

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分析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故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分析丙图,丙图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图示,据图可知,2,4-D溶液浓度在10-12mol/L~10-9mol/L之间时,对月季枝条生根都是促进作用,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时为抑制作用;据此分析。

【详解】

(1)由图甲可知,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故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结合甲图可知,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10-8mol/L,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促进作用。

(3)由图可知,2,4-D溶液浓度在10-11mol/L~10-10mol/L之间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所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10-11mol/L~10-10mol/L;当2,4-D溶液浓度在10-12mol/L~10-9mol/L之间时促进生根,2,4-D溶液浓度在10-8mol/L时抑制生根;所以该试验结果能体现两重性。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要求学生能结合曲线图,明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能正确判断不同浓度处理下生长效应,难度不大。【解析】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10-8促进10-11~10-10mol/L能17、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甲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分析乙图: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表格丙: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c时,平均株高最高。

(1)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所以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以保证促进生长的效应弱于背光面。

(2)从乙图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说明该激素抑制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根据表丙分析;与清水组相比,a~e各种浓度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都起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因此表丙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

(4)根据实验的设计原则;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c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c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4组,每组30株,并且编号;

③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油菜素内酯水溶液的浓度;所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图表的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向光性的原理判断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并能与表格中的清水组作对比确定其他组的作用类型。【解析】小于m脱落酸促进衰老和脱落否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在浓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均分为4组(或4组以上),每组30株,编号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18、略

【分析】【分析】

IAA是植物激素的一种;生长素在浓度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1)

通过对比清水组和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和平均根长;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浓度IAA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或探究(索)IAA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

由图可知;三个实验组设置的梯度共为400mg/L,每个梯度的浓度差为200mg/L,A组的IAA浓度为100mg/L,故B组IAA浓度应为300mg/L,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IAA对扦插枝条生根只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出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3)

由于不同植物对IAA的敏感程度不相同,故本实验的实验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植物。【解析】(1)探究(索)IAA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不同浓度IAA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2)300mg/L否;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IAA对扦插枝条生根只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出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3)不同植物对IAA的敏感程度不相同(“IAA促进不同植物生长最适浓度不同”)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工具、步骤、应用和基因的功能等相关知识。题(3)中把S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S基因很难把自己整合到细菌的DNA上,这样的S基因是无法复制和转录的;要想检验大肠杆菌中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作用,必须要获得病毒S蛋白,根据免疫知识,SARS康复病人血清应该含有该物质;第(5)小题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相关知识,由于基因相同,所表达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也应相同。【解析】①.逆转录②.DNA连接③.载体④.S基因⑤.复制⑥.合成S基因的mRNA⑦.大肠杆菌中表达的S蛋白⑧.SARS康复病人血清⑨.相同⑩.表达蛋白质所用的基因相同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6分)20、略

【分析】【分析】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在重力条件下会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详解】

(1)当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b的生长素向d点移动,因此d点是高浓度促进生长,b点是低浓度促进作用减弱;不能体现两重性。

(2)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c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a侧长得快,c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d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d侧长得快、b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比较高的是c、d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的是a、d处。

(3)据图分析可知;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浓度的大小有关,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4)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抑制生长,这是生长素的两重性。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重力作用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析】不能c、da、d器官低过高2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基因工程;杂交育种、遗传的基本定律的综合考查;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需要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正确分析题图,从图中提取信息准确答题。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识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1)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因此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去雄,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P是与花粉代谢有关的基因;R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构建重组DNA。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导入植物细胞(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3)由题意可知M是正常可育基因;因此向雄性不育植株转入M基因的目的是让转基因植株的雄配子可育。由于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mm,无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不会表达出相应的荧光蛋白进而不会出现荧光,因此雄性不育植株为无荧光植株,正常情况下,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无荧光植株与红色荧光植株的比值为1:3,由无荧光植株和红色荧光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分析,P基因的功能是使带有P基因的花粉败育。

(4)雄性不育植株不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它的子代;而育种工作者构建出的转基因植株的特点是自交后既产生雄性不育植株,用于育种,也可产生转基因植株用于保持该品系。

(5)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以其它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转基因植株中的M、P和R基因不会随着这种杂交稻的花粉扩散,这是由于转基因植株紧密连锁的M、P和R基因不会发生交换(即M、R基因不会出现在没有P基因的花粉中);而且含有P基因的花粉是失活的,因此保证了雄性不育植株和杂交稻不含M、P和R基因。【解析】去雄重组DNA农杆菌转化雄配子可育无1:1使带有P基因的花粉败育自交后既产生雄性不育植株,用于育种,也可产生转基因植株用于保持该品系紧密连锁的M、P和R基因不会发生交换(即M、R基因不会出现在没有P基因的花粉中);而且含有P基因的花粉是失活的22、略

【分析】【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