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虽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B.分解反应,反应物必定是化合物,生成物必定有单质C.含碳可燃物燃烧氧气不充分时易产生剧毒的CO,所以燃烧时必须保证通风D.钠离子Na+和钠原子Na都属于钠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12、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以下操作:①加热;②通入一氧化碳;③停止通一氧化碳;④移去酒精灯;⑤冷却试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③

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HCl、KCl

B.K2SO4、BaCl2;HCl

C.FeCl3;KOH、NaCl

D.Na2SO4、HCl、KNO3

4、某同学用天平称量一个手机的质量,他在左盘放了85g的砝码,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1.2g.则该手机的质量为()A.86.2gB.83.8gC.84.8gD.85g5、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是纯净物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作溶剂的溶液叫做酒精溶液B.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C.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了7、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大量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B.乘地铁上下班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灯D.多用电子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C.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D.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9、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将下列物质的溶液依次倒入同一烧杯中,首先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最后又生成白色沉淀的一组物质是()A.AgNO3、NaCl、HCl、NaOHB.K2CO3、BaCl2、HNO3、Na2SO4C.Na2CO3、Ba(OH)2、HCl、AgNO3D.Na2SO4、Ba(OH)2、HNO3、NaOH11、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C.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D.取d点的固体有2种12、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如氢气属于高效无污染二级能源,是因为自然界中现成的氢气很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属于一级能源。

B.一氧化碳属于二级能源。

C.家用电器使用的电源属于一级能源。

D.风属于二级能源。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里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升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达到饱和1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气体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C.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15、第四类新材料——玉米塑料由乳酸(C3H6O3)合成。下列关于乳酸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完全燃烧可生成CO2和H2OC.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D.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3个水分子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为增加食品酸味常使用柠檬酸(C6H8O7);请回答:

(1)柠檬酸属于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柠檬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17、某同学看到化学方程式:2Cu+O22CuO;就联想到一点: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氧化铜.你能想到更多吗?把你的想法补充到下面:

(1)____;

(2)____.18、按要求用化学用语或意义填空(图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

(1)4H表示____;

(2)3个氨分子____;

(3)模型“”表示的分子____;

(4)5个氢离子____;

(5)写出以“A”开头的三种元素符号____、____、____;

(6)Fe2+中“2”表示____;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19、小凯与小组同学到实验室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先称取纯净的氢氧化钠于洁净烧杯中;再量取自来水倒入烧杯中,搅拌后发现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对此现象小组同学都感到疑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室提供的试剂为: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蒸馏水、酚酞试液)

【提出问题】白色浑浊物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自来水是硬水,常常含有Ca(HCO3)2和Mg(HCO3)2.

②Ca(HCO3)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Ca(HCO3)2+2NaOH=CaCO3↓+2H2O+Na2CO3,Mg(HCO3)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Mg(HCO3)2+4NaOH=Mg(OH)2↓+2H2O+2Na2CO3

③Mg(OH)2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可形成稀溶液.

【作出猜想】

猜想一:白色浑浊物是CaCO3

猜想二:白色浑浊物是Mg(OH)2

猜想三:白色浑浊物是____.

【实验探究】

①取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自来水搅拌,杯壁发烫,原因是____.静置冷却;过滤.

②取①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猜想____错误.

③若猜想三是正确的,在①和②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

【拓展延伸】小凯认为实验探究①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仅含有氢氧化钠,小组其他同学认为不正确.你的证明方法是:取滤液滴加足量的____,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则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实验反思】

①实验室在配制溶液时应该使用____水.

②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20、(2008•广安)小明准备绘制硝酸钾和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但他只完成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小明绘制的是____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溶解度曲线,你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写一条)21、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燃料的用量剧增,排放到空气中的一些____和____,改变了空气的成分,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有____、____、____.22、(2008•重庆模拟)小明同学绘制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1)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的含义是.

(2)t1℃时将35gB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将A、C两种物质恰好饱和的溶液降到t1℃;过滤,分离出晶体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C(填“>”;“<”或“=”)

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3题,共9分)23、我国著名化学家候德榜先生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技术方面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某化工厂运用“候氏制碱法”生产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称取只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11.4g,将其全部溶解在68.0g蒸馏水中,再加入5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并生成4.4gCO2.(Na2CO3+2HCl═2NaCl+H2O+CO2↑)求:

(1)11.4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氧气和液态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2)酒精挥发和氧化汞分解为汞和氧气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在温度不变时,为什么很容易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25、(2008•咸宁)学习碳酸钠知识时;老师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演示实验,并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如图所示:

(1)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也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把猜想写在对话框中.并对你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____________自己的猜想成立(2)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3)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遇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甲的猜想不成立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6、有盐酸、澄清石灰水、硝酸钠、碳酸钾和氯化铜五种溶液,从其中取出若干种进行混合时,要求既无气体也无沉淀生成,并且得到澄清的溶液,那么最多能取几种溶液混合才能符合要求,它们的组成是____或____.27、请根据①②资料回答问题:

①木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30℃、50℃、60℃时;溶解度分别为:70g、84g、90g),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

②人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任写一点).

(2)由图1判断: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填“X”“Y”或“Z”),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

(3)由图2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更____(填“有”或“不”)利于牙齿健康.28、李艳同学在实验专项复习时发现一些燃烧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试回答:硫在氧气中燃烧和红磷燃烧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各是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实验也需要在瓶中预先装少量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比较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即可;

B;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进行解答;

C;根据碳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A、由于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H2O和H2O2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故A正确.

B;分解反应具有一变多的特点;故反应物必定是化合物,但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单质,例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而死,故燃烧时必须保证通风,故正确;

D、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钠离子Na+和钠原子Na都属于钠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1,正确;

故选B2、B【分析】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再加热,当氧化铜被完全还原时移去酒精灯,继续铜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最后停止通一氧化碳.

故选B.

【解析】【答案】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铜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D【分析】

A、该组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但CuSO4在水中为蓝色;则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A错误;

B、因K2SO4、BaCl2能在水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B错误;

C、因FeCl3;KOH能在水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C错误;

D;因该组物质在水中相互交换成分不生成气体、水、沉淀;即相互不反应,且在水中为无色,则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物质之间能结合生成沉淀及物质在水中有颜色,则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来分析解答.

4、B【分析】【分析】可根据天平的原理进行计算,天平左边和右边的质量关系为:左盘中的物质的质量=右盘中物质的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解析】【解答】解:左码右物时,实际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85g-1.2g=83.8g,观察选项,故选B.5、C【分析】【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可知,“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据此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解答】解:A;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正确;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6、B【分析】【分析】A;用酒精作溶剂的溶液不能叫做酒精溶液;

B;根据饱和溶液定义分析;

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析;【解析】【解答】解:A;用酒精作溶剂的溶液不能叫做酒精溶液;因为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稳定下对一种溶质来说的,若该加入其他的溶质仍能够继续溶解,故正确;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结冰的水中水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错误.

故选:B.7、A【分析】【分析】要严格按照“低碳生活”中所遵循的宗旨: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以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考虑本题.【解析】【解答】解:A;大量使用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A正确;

B;乘地铁上下班;会减少使用私人车,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B错误;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灯;减少了使用电,减少了燃煤发电量,也就是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C错误;

D;多用电子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也就减少了使用碳墨,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D错误.

故选A.8、C【分析】【分析】该题要求我们要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再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还要求我们要分清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即从元素的种类来区分.【解析】【解答】解:

A;反应前后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只是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不同而已,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B正确;

C;反应前的反应物中有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两个;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单质,故C不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C.9、B【分析】【分析】“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是指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二氧化碳制作的汽水“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是指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解析】【解答】解:A;氧气可共给人呼吸;有助燃的作用等,但不能做诗中所描绘的哪些,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制造舞台云雾;二氧化碳制作的汽水“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是指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带给大地勃勃生机”.故B可选;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人们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但没有诗中所说的作用,故C不可选;

D;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常被用于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也没有诗中所描绘的作用,故D不可选.

故选:B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BC【分析】【分析】根据题意,在第一种溶液中加入第二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第三种溶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然后再继续加入第四种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把每项逐个带入验证即可推出结论.【解析】【解答】解:A.AgNO3与NaCl这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AgCl;但是AgCl沉淀不溶解在稀HCl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K2CO3与BaCl2这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BaCO3,BaCO3沉淀遇到HNO3后发生反应生成Ba(NO3)2、H2O,CO2气体,即白色沉淀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再加入Na2SO4溶液后,又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Na2CO3与Ba(OH)2这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BaCO3,BaCO3沉淀遇到HCl后发生反应生成BaCl2、H2O,CO2气体,即白色沉淀溶解,同时产生大量气泡.但是再加入AgNO3溶液后;又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Na2SO4与Ba(OH)2这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BaSO4,但是BaSO4沉淀不溶解在HNO3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C.11、BC【分析】【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解析】【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滴加稀盐酸,会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固体为银和铜,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故C正确;

D;d点时锌过量;因此固体为银、铜、锌3种,故D错误;

故选BC.12、AB【分析】

根据信息判断是一级还是二级能源关健看其是否是自然界中现成形式提供的.

A;天然气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是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属于一级能源.故A正确;

B;CO是通过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制取的;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属于二级能源,故B正确;

C;电器使用的电源是靠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如火力发电是煤燃烧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属于二级能源,故C错;

D;风能是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属于一级能源;故D错.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为二级能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3、AB【分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溶解度即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C;向空气中洒水;水与空气的接面积增大,溶于水的氧气含量增加.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解析】【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说法错误.

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故说法错误.

C;向空气中洒水;水与空气的接面积增大,溶于水的氧气含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能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14、AC【分析】【分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为了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有的原子构成中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C;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不显电性;

D、根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解析】【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为了防止装置漏气;收集不到气体,制取气体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A正确;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构成中都有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所以,B错误;

C;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溶液不显电性,所以,C正确;

D;酸、碱、盐之间;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所以,D错误;

故选:AC.15、AB【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乳酸(C3H6O3),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完全燃烧可生成CO2和H2O,正确,C、根据乳酸(C3H6O3),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2×3:16×3=3:4,错误,D、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每个乳酸(C3H6O3)分子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故选A、B考点:化学式的意义【解析】【答案】A、B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分析】【分析】(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1)柠檬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2)柠檬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7)=1:14;故填:1:14;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故填:37.5%.17、略

【分析】【分析】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解答】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1)反应中铜;氧气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28:32:160或者4:1:5;

(2)反应中铜、氧气、氧化铜的微粒个数比为2:1:2;18、略

【分析】【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1个“”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5)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6)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解析】【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H表示:4个氢原子.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氧分子可表示为:3O2.

(3)“”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1个“”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其分子符号为:CO2.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5H+.

(5)“A”开头的元素符号有Ar;Al、Ag等.

(6)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1)4个氢原子;(2)3NH3;(3)CO2;(4)5H+;(5)Ar、Al、Ag等;(6)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7)Al2O3.19、略

【分析】【分析】根据查阅资料:自来水是硬水,常常含有Ca(HCO3)2和Mg(HCO3)2.Ca(HCO3)2+2NaOH=CaCO3↓+2H2O+Na2CO3;

Mg(HCO3)2+2NaOH=Mg(OH)2↓+2H2O+Na2CO3,及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热量,而Mg(OH)2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可推测猜想三:白色浑浊物是白色浑浊物是CaCO3和Mg(OH)2;

根据猜想,滤液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推测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可排除猜想二,由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①滤渣加热的蒸馏水,在上层清夜中再加酚酞试液,液体变红,可知含有OH-;由此可推断猜想三正确;

根据查阅资料,可推测实验探究①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用鉴别碳酸钙的方法进行解答;由此可知实验室在配制溶液时应该使用蒸馏水(或纯水);用肥皂水可鉴别软硬水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根据查阅资料:自来水是硬水,常含有Ca(HCO3)2和Mg(HCO3)2;Ca(HCO3)2+2NaOH=CaCO3↓+2H2O+Na2CO3;

Mg(HCO3)2+2NaOH=Mg(OH)2↓+2H2O+Na2CO3,及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热量,而Mg(OH)2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可推测猜想三:白色浑浊物是白色浑浊物是CaCO3和Mg(OH)2;

【实验探究】

①取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自来水水搅拌,杯壁发烫,原因是: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热量;

②取①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猜想二错误;

③若猜想三是正确的;在①和②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的操作是:取①滤渣加热的蒸馏水,在上层清夜中再加酚酞试液.

【拓展延伸】

根据猜想,滤渣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推测滤渣中含有含有碳酸钙,可排除猜想二,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反思】

①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在配制溶液时应该使用蒸馏水(或纯水).故答案为:蒸馏水(或纯水);

②②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故答案为:煮沸20、略

【分析】【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可确定小明绘制的曲线;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解析】【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小明绘制的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依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观察某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等.

故答案为:硝酸钾;当温度为t℃时,KNO3的溶解度为ag(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1、略

【分析】

化石燃料燃烧能产生有害气体(NO2、SO2、CO)和烟尘,污染空气,其中NO2、SO2能产生酸雨;CO有毒.

故答案为:有害气体,烟尘;CO、NO2、SO2;

【解析】【答案】化石燃料燃烧能产生NO2SO2CO等有害气体.

22、略

【分析】

(1)由A和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和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克。

(2)在t1℃时;B的溶解度是40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B20克,则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因此将35gB物质加入50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饱和。

(3)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它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就会有晶体析出,而C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它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虽然C和A的溶解度在t1℃时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相等,但C已不是饱和溶液,因此它们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C,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可以表示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可以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等.

四、计算题(共3题,共9分)23、略

【分析】【分析】向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中滴加盐酸,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气体二氧化碳;根据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此溶液中溶质氯化钠既有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又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计算时需充分注意这一点.【解析】【解答】解:设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1)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xyz4.4

,,

x=10.6g

y=7.3g

z=11.7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6%;

(3)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样品中氯化钠质量为:11.4-10.6=0.8g;

NaCl的质量分数为:=10%;

答:(1)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10.6g,(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6%,(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24、略

【分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1)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态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2)酒精挥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氧气和汞,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分子能否再分.

(3)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的间隔较大,所以,在温度不变时,很容易将一定质量的空气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故答案为:(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2)分子能否再分;(3)气体分子的间隔较大.25、略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可以知道,反应后滤液中一定会有氢氧化钠存在,若碳酸钠过量,则含有碳酸钠,即甲同学的猜想,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即丁同学可能提出的猜想,所以本题答案为:可能含有NaOH和Ca(OH)2;

(1)要证明丁同学的猜想,就是证明含有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的检验是通过石灰水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沉淀来确定的,所以本题答案为:实验步骤:通入CO2气体或滴加Na2CO3溶液(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