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儿童缺“锌”会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这里的“锌”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2、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rm{(}rm{)}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3、某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氖原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rm{10}D.该粒子为钠离子4、下列物质中,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是rm{(}rm{)}A.黄金B.铜绿C.食盐D.干冰5、下列固体物质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能使液体温度降低的是rm{(}rm{)}A.生石灰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硝酸铵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rm{(}rm{)}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12CO2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若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B.C.D.8、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精确测定了铟(In)元素等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B.49C.66D.164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放出热量。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10、小明设计的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排水法;集气瓶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内即可。

B.排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瓶口盖上玻璃片。

C.排水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

D.排气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

1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B.原子在不断地运动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D.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1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

A.混合物B.氧化物C.单质D.化合物13、美国科学家在真空环境下对镁铝粉进行高压挤压,将空气挤出,得到全透明的铝合金,它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汽车玻璃等。有关全透明铝叙述____的是rm{(}rm{)}A.全透明铝应该属于纯净物B.全透明铝的硬度比纯铝大C.全透明铝也可能应用于手机屏幕D.全透明铝与普通铝粉的化学性质不同1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或装置____的是A.制取氧气B.制取氧气C.产物加水搅拌D.过滤得二氧化锰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细铁丝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1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放出热量。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17、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所以才能被电解。

B.电解水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通电分解是物理变化。

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电解水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写出下列各项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

(2)乙炔充分燃烧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____.

(4)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

(5)工业上用稀硫酸除铁锈____.

(6)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盐酸,常加石灰水中和其酸性____.19、(1)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

(2)在下列物质中:

①过氧化氢②氯化钾③二氧化硫④空气。

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含有氧元素的有____,不是纯净物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20、用序号填写: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rm{垄脵}硫粉rm{垄脷}水rm{垄脹}液态空气rm{垄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rm{垄脻}二氧化硫.21、煤、石油、天然气常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rm{(CH}rm{(CH}rm{{,!}_{4}}rm{)}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rm{)}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rm{(1)CH_{4}}从宏观角度看,甲烷是由_____组成的;从rm{(2)}rm{.}22、现有①纯净的氧气,②纯净的空气,③二氧化碳,④氯酸钾,⑤硫,⑥水,⑦氧化镁,⑧氯化钠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填序号).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3题,共21分)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实验装置图1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以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KCl+3O2↑24、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rm{.}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25、物质的溶解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rm{15.4gNaCl}完全溶解在图甲所示的水中,将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全部倒入原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则所得rm{NaCl}溶液的密度为______rm{g/cm^{3}}rm{(}水的密度rm{1g/ml}结果保留到rm{0.01)}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6、如图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______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乙炔(C2H2)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rm{(1)}仪器rm{垄脵}的名称是______.

rm{(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rm{(}填序号rm{)}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间是______.

rm{(3)}如果使用rm{B}装置制取氧气,rm{a}中应放______,锥形瓶中应放______rm{.}若欲分离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rm{(4)}反应前测得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总质量是rm{15}rm{g},反应后总质量是rm{13}rm{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28、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上图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rm{(1)}实验rm{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rm{2}滴rm{隆芦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rm{I}得出的结论有____。rm{(2)}实验Ⅱrm{(}如上图中甲所示rm{)}烧杯rm{A}中的现象是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rm{(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rm{(}如上图中乙所示rm{)}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29、如图1是八年级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生成黑色粉末固体、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常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另一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一瓶氧气做该实验时,没有看到铁丝燃烧的现象发生,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乙图是电解水实验,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实验验证了水是由______组成的,还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以再分,而______不能再分。

(4)图2中还差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______。

(5)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6)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应该如何处理______。

(7)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8分)30、最近媒体报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化学式为rm{C_{3}H_{5}NO}】;食用后有害健康.

试计算:

rm{(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rm{(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rm{(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m{.(}计算结果精确至rm{0.1%)}3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烧杯和药品的质量,当天平达到平衡时如图所示rm{.}该同学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

32、rm{2015}年rm{8}月rm{12}日,天津港某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消防战士在用水灭火时引发了二次剧烈燃烧,导致爆炸rm{.}据悉该仓库内有钾等危险品;已知钾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

rm{(1)}请分析消防战士在用水灭火时引发了二次剧烈燃烧的原因.

rm{(2)}请再列举两种可燃性气体rm{(}除氢气rm{)}.

rm{(3)}请写出一个和钾与水反应类型不同且有氢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

人体内的锌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也不是以原子形式存在的,自然界中也没有锌分子,在体内它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锌只作为组成锌盐的一种元素,所以选A.

故选A.

【解析】【答案】从人体内必需元素的存在方式角度分析判断.

2、C【分析】解:rm{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根据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故选项做法正确。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选项做法正确。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故选项做法错误。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rm{C}

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探究习惯.【解析】rm{C}3、D【分析】略【解析】rm{D}4、D【分析】解:rm{A}黄金是金属;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故A错误;

B;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元素中除了铜元素之外,还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都是非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黄金的成分进行分析;

B;根据铜绿的主要成分确定组成的元素;

C;根据食盐的组成元素进行判断;

D;根据干冰的成分判断组成的元素.

本体主要对物质中元素的组成,以及元素的简单分类进行了考查.【解析】rm{D}5、D【分析】解:rm{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错误;

D;硝酸铵溶于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正确;

故选:rm{D}.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其中生石灰是由于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吸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rm{D}6、C【分析】解:rm{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食物腐烂已经变质;不能再吃说明已经变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火药爆炸后有火药味;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了,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rm{.}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rm{.}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rm{.}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解析】rm{C}7、A【分析】解:由题意可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为: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可知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故选:A。

由题意可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为: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进行分析求出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解析】A8、B【分析】【解析】【答案】B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B【分析】

A;硫、铁丝、磷在氧气中燃烧时都放出热量;正确;

B;三种物质均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而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金属和氧气的反应;故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硫;铁丝、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氧化反应的概念(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进行判断.

10、AB【分析】

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内即可.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瓶口盖上玻璃片.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时;瓶口不能向上.错误;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瓶口不能向下.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1、CD【分析】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正确。

B;原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

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

D;原子中存在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故选CD.

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特点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CD12、A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基本的化学概念。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解答】A.氧气和臭氧混合,也只含一种元素,但为混合物,故A可能;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氧化物,故B不可能;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可能;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故D不可能。故选AC。【解析】rm{AC}13、A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用途以及微粒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组成、应用以及微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全透明铝是由镁和铝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叙述错误;B.全透明铝是合金,其硬度比纯铝大,故B叙述正确;C.全透明铝比玻璃要强韧得多,能经受沙尘和雨水的侵蚀,可应用于手机屏幕,故C叙述正确;D.全透明铝中的铝和普通铝粉都是由铝原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D叙述错误。故选AD。【解析】rm{AD}14、BD【分析】【分析】根据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根据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分析;根据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氧气排放到空气中分析;根据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A正确;B.收集氧气必须采用集气瓶收集,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并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者排水法收集,而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故B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氧气排放到空气中,所以将产物加水溶解,然后过滤得到二氧化锰,故C正确;D.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可知,该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并且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玻璃棒内壁,故D错误。故选BD。【解析】rm{BD}15、BC【分析】【分析】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分析;根据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根据蜡烛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实验结论而不属于实验现象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

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B错误;

C.点燃细铁丝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C错误;

D.在蜡烛燃烧火焰上方罩干燥的烧杯,过一会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迅速倒置过来,向烧杯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故选BC。【解析】rm{BC}16、AB【分析】

A;硫、铁丝、磷在氧气中燃烧时都放出热量;正确;

B;三种物质均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而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金属和氧气的反应;故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硫;铁丝、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氧化反应的概念(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进行判断.

17、BD【分析】

A;水为化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不是含有氢气和氧气;故A说法不正确.

B;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即该反应中水分子被破坏;故B正确.

C;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产生了新的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根据原子的定义可知道;该反应中最小的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乙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2C2H2+5O24CO2+2H2O;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答案为:Al(OH)3+3HCl=AlCl3+3H2O;

(5)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答案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6)根据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答案为: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答案】(1)根据实验室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乙炔和氧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石灰石和盐酸会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5)根据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进行分析;

(6)根据盐酸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

19、略

【分析】

(1)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④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①过氧化氢;③二氧化硫中均含有氧元素,④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①过氧化氢、③二氧化硫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1)①3Fe+2O2Fe3O4;化合反应;②2KClO32KCl+3O2↑;分解反应;(2)④;①③④;④;①③.

【解析】【答案】(1)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2)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确定其元素组成进行分析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0、略

【分析】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液态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rm{.}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rm{.}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硫粉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水、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rm{.}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rm{垄脵}rm{垄脷垄脻}rm{垄脷垄脻}rm{垄脹垄脺}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液态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rm{.}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rm{.}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硫粉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水、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rm{.}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rm{.}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解析】rm{垄脵}rm{垄脷垄脻}rm{垄脷垄脻}rm{垄脹垄脺}21、(1)-4

(2)碳元素和氧元素甲烷分子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合价的计算,根据化学式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能判断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解答】

rm{(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因为氢元素为rm{+1}价,所以rm{CH_{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rm{-4}价;故填:rm{-4}

rm{(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从宏观角度看,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故填:碳元素和氧元素;甲烷分子;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解析】rm{(1)-4}rm{(2)}碳元素和氧元素甲烷分子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22、①⑤③④⑥⑦⑧②【分析】解:氧气和硫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二氧化碳;氯酸钾、水、氧化镁和氯化钠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填:①⑤;③④⑥⑦⑧;②.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解析】①⑤③④⑥⑦⑧②四、计算题(共3题,共21分)23、略

【分析】

(1)图中所给仪器的名称为:①试管;②长颈漏斗;③集气瓶;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的装置,所以应该选择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由于一开始加热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空气;所以为了使收集的气体较纯,应该等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收集气体;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的反应,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在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后取出,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5)根据A装置的特点可以知道,A装置适合于固固加热型的反应,所以应该选择CH3COONa固体和碱石灰来制取甲烷;

(6)图2中装有水,即为排水法收集气体,为了方便气体的逸出,所以应该从短管进入,即a进入,把水从b管中排出;从而收集到气体.

故答案为:(1)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

(2)A;2KClO32KCl+3O2↑;有大量气泡快速而均匀产生时;

(3)B;2H2O22H2O+O2↑;

(4)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后取出;

(5)A;

(6)a.

【解析】【答案】(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该反应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收集时机;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生成了水和氧气,可以据此作答;

(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完成解答;

(5)根据装置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品;

(6)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来作出选择.

24、略

【分析】解:燃着的木条在氮气中会熄灭,因为氮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没有明显变化,因为空气中含有一定量氧气;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会燃烧更旺,因为氧气有助燃性rm{.}根据现象;可判断气体依次是氮气;空气、氧气.

故答案为:氮气;空气、氧气.

根据各种气体的性质不同判断: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空气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氮气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要求同学们牢固把握课本基础知识.【解析】氮气;空气;氧气25、略

【分析】解:rm{15.4gNaCl}完全溶解在如图甲所示的水中,由图中可知,水的体积为rm{60mL(60g)}将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全部倒入原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得溶液的体积为rm{74mL}则所得rm{NaCl}溶液的密度为rm{dfrac{15.4g+60g}{74mL}隆脰1.02g/mL}.

故答案为:rm{dfrac

{15.4g+60g}{74mL}隆脰1.02g/mL}.

根据题意,rm{1.02}完全溶解在如图甲所示的水中,由图中可知,水的体积为rm{15.4gNaCl}将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全部倒入原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得溶液的体积为rm{60mL}据此结合rm{74mL}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rm{娄脩=dfrac{m}{V}}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m{娄脩=dfrac{m}{V}}【解析】rm{1.02}五、探究题(共4题,共32分)26、略

【分析】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粉末容易导致试管堵塞,所以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故B正确;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C错误;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故D正确.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注射器能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从而控制反应速度,同时能够节约药品;

(4)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5)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加热,故选发生装置B;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为:(1)A;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2)C;(3)H2O2H2O+O2;分解反应;能够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4)a;b;(5)B;F.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是否需要加热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依据气体的密度以及是否能溶于水;高锰酸钾粉末容易导致试管堵塞,所以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书写表达式即可;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根据注射器能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从而控制反应速度;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然后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知识,注重基本知识的拓展应用.【解析】A;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气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C;H2O2H2O+O2;分解反应;能够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a;b;B;F27、(1)长颈漏斗(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A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3)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漏斗烧杯玻璃棒(4)2g【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与收集方法,掌握仪器的名称、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收集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的关键。【解答】rm{(1)}仪器rm{垄脵}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rm{(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了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实验时需要在试管口放置一棉花团,该方法属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所以选择装置rm{A}来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需要等到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故填: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rm{A}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rm{(3)}装置rm{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选择液体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由长颈漏斗加入,锥形瓶内放置的是固体药品rm{隆陋隆陋}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若欲分离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需要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填: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漏斗;烧杯;玻璃棒;rm{(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前测得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总质量是rm{15}rm{15}rm{g}rm{g},反应后总质量是rm{1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其质量为:rm{13}故填:rm{g}rm{g}【解析】rm{(1)}长颈漏斗rm{(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rm{A}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rm{(3)}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漏斗烧杯玻璃棒rm{(4)2g}28、(1)蒸馏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而浓氨水则能(2)由无色变为红色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又溶到了A中(3)无必要,试验I中已证实蒸馏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分析】解:rm{(1)}根据实验观察可知,蒸馏水中滴入rm{2}滴rm{隆芦3}滴酚酞试液没有颜色的变化;当再加入浓氨水时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通过本实验可得出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

rm{(2)}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rm{A}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rm{B}中运动到烧杯rm{A}中,烧杯rm{A}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rm{(3)}因实验rm{I}和实验Ⅲ的目的都是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与实验Ⅱ相对比来得出结论的,则实验Ⅲ没有必要再做,故答案为:实验rm{I}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

故答案为:rm{(1)}蒸馏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而浓氨水则能;

rm{(2)}由无色变为红色;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又溶到了rm{A}中;

rm{(3)}无必要,试验rm{I}中已证实蒸馏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rm{(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

rm{(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rm{(3)}根据实验Ⅲ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rm{I}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

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解析】rm{(1)}蒸馏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而浓氨水则能rm{(2)}由无色变为红色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又溶到了rm{A}中rm{(3)}无必要,试验rm{I}中已证实蒸馏水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29、火星四射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已经生锈或收集的氧气不纯或加热温度不够高H22:1水氢气+氧气氢、氧两种元素分子原子玻璃棒引流防止滤液溅出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或滤纸和漏斗内壁间有气泡更换滤纸重新过滤蒸馏【分析】解:(1)甲图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粉末固体、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常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另一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一瓶氧气做该实验时,没有看到铁丝燃烧的现象发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铁丝已经生锈或收集的氧气不纯或加热温度不够高等。

(3)乙图是电解水实验,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化学式是:H2,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1,该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该实验验证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由微粒的变化还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由图示可知;图2操作是过滤,图中还差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防止滤液溅出。

(5)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或滤纸和漏斗内壁间有气泡等。

(6)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应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7)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

故答为:(1)火星四射;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已经生锈或收集的氧气不纯或加热温度不够高。(3)H2;2:1;水氢气+氧气;氢;氧两种元素;分子;原子。(4)玻璃棒;引流;防止滤液溅出。(5)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或滤纸和漏斗内壁间有气泡。(6)更换滤纸重新过滤。(7)蒸馏。

(1)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及既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

(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