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83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2、皖南古村落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得以遴选的标准为。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杰作。
②为已消逝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见证。
③作为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了某个重要阶段。
④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希腊神话中的诸神“被赋予与人类相类似的属性-具有人的体魄,具有人的弱点和需求”。这反映了古希腊A.追求物质生活B.倡导禁欲主义C.崇尚人文精神D.宗教观念淡薄4、“夫死从子”是古代女子“三从四德”的道德行为规范之一,但母亲对于儿子的权威无论在先秦抑或后世都是一定程度存在的。据《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武夫人武姜在夫君死后对其子郑庄公仍有着相当大的权威。这种现象A.源于生育与抚养基础上的先天伦常B.表明男尊女卑的男权话语体系式微C.体现了宗法制度下的血缘纽带关系D.意味着中国古代妇女地位逐渐提高5、“十三五”以来,高校师生获得7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近60%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牵头完成50%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组织高校师生研制出44款检测试剂盒,在抗体药物、蛋白重组疫苗、减毒流感载体疫苗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分析大学的社会功能有()
①继承和发展了人类的优秀思想文化②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权。
③教学、科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④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柏拉图强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他意在强调()A.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B.审美教育的理性精神C.审美教育的步骤方法D.城邦制度的发展完善7、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如图)创建于1200年,目前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当时欧洲的哲学研究中心,是法兰西民族的荣耀。巴黎大学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中世纪巴黎大学的教学场景A.法国商业发展和城市复兴B.教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C.法国自由民主思潮的兴起D.人们追求新的教育理想8、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命人将刑法铸刻在鼎上并将鼎放到王宫门口,供全国民众观看;公元前449年,古罗马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并悬挂到罗马广场,是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A.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B.古代东西方开始法治文明交流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D.中国比西方更早产生法治文明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10、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编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材料二《诸子百家关系图》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
材料三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材料四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3)根据材料四,指出90年代“国学热”出现的经济背景。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12、【移民与社会发展】材料一黑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始于一战爆发后的1916年,到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迁徙开始减缓。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这些黑人主要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主要迁往东北部与中西部——这与一战期间和20年代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二战后迁徙黑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仍为20-24岁,占迁徙人口总数的19%。迁徙黑人的男女性别比率为107∶100,而同期美国黑人男女的总体性别比率为93∶100。迁徙者的性别比率因迁徙距离之远近而有差异,一般来说,迁徙得越远,男性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时期,如在25—29岁的迁徙者中,有12%的人受过高等教育。黑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始于一战爆发后的1916年,到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迁徙开始减缓。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这些黑人主要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主要迁往东北部与中西部——这与一战期间和20年代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二战后迁徙黑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仍为20-24岁,占迁徙人口总数的19%。迁徙黑人的男女性别比率为107∶100,而同期美国黑人男女的总体性别比率为93∶100。迁徙者的性别比率因迁徙距离之远近而有差异,一般来说,迁徙得越远,男性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时期,如在25—29岁的迁徙者中,有12%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摘编自胡锦山《美国研究》1930年居住在北部各地区的黑人一半来自南部。北部城市——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黑人聚居区形成。这些城市的黑人人口超过了南部几个大城市,成为美国黑人最多的城市。一批新兴黑人中产阶级以纽约哈莱姆黑人区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的决心的运动。在马库斯·加维领导下兴起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主张“回非洲去”,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黑人权利”运动的先声。材料二1930年居住在北部各地区的黑人一半来自南部。北部城市——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黑人聚居区形成。这些城市的黑人人口超过了南部几个大城市,成为美国黑人最多的城市。一批新兴黑人中产阶级以纽约哈莱姆黑人区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的决心的运动。在马库斯·加维领导下兴起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主张“回非洲去”,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黑人权利”运动的先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人大迁徙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远古以来,亚欧大陆的南北两部分形成了互相平行的两个地带;北方的游牧地带和南方的农耕地带。这两个地带的国家和民族经常互相交往,不管和平交流还是暴力交往,都是两个地带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民族大迁徙是亚欧大陆上南北两部分国家和民族交往扩大的一种表现形式。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自远古以来,亚欧大陆的南北两部分形成了互相平行的两个地带;北方的游牧地带和南方的农耕地带。这两个地带的国家和民族经常互相交往,不管和平交流还是暴力交往,都是两个地带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民族大迁徙是亚欧大陆上南北两部分国家和民族交往扩大的一种表现形式。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1810年,阿根廷对英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1825年,英、阿两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阿根廷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吸引西方的农牧业移民。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私立学校中,英国移民及后裔所占的比重仅为40%左右,英国外交大臣坎宁说:“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材料二1810年,阿根廷对英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1825年,英、阿两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阿根廷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吸引西方的农牧业移民。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私立学校中,英国移民及后裔所占的比重仅为40%左右,英国外交大臣坎宁说:“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3至5世纪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中国和西欧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向阿根廷移民的特点,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第一批踏上北美大陆的欧洲殖民者“携带了一大堆关于荒野的成见”。1819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精英人士逐渐对美国壮美的荒野景观另眼相看,如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美国)独特的、幸运的地理环境”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阅读、欣赏、谈论与荒野相关的文学作品、画作、诗歌、艺术等,或是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到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从根本上确立了通过建立国家公园来保护荒野景观的内在精神理据。——摘编自高科《荒野观念的转变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起源》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材料二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30年江苏农矿厅提出的"筹建太湖国立公园"计划。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计划书指出"其面积在数万亩、数十万亩或数百万亩,其形成因子繁多,不仅限于森林,而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计划书还强调"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二者缺一,国立公园之本义遂失"。该计划书还率先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摘编自周向频、王妍《中国近代"国家公园"思想研究》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北美)人对荒野认知的变化,并说明近代美国通过国家公园保护荒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美两国“国家公园”思想的共通之处,并简评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现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历史启示。材料三中国现存荒野总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的荒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如城市和农业用地扩张、机动车道路与水库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当的旅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中国荒野保护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观念;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成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示意图北京中轴线南北划定,对应的是子午线,子位是正北,午位是正南,意喻自然界天时万物的运行有着内在的规律,即“天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帝王作为统治者把自己的统治看作是“人道”,“人道”即“天道”,正所谓天不变,遵亦不变。中轴线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轴线正是这三个“中”的集中体现。——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著《古都北京中轴线·上册》材料二都城中轴线的格局在中国的延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是密不可分的。这表明了中轴线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许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的内涵,虽然冲淡了中轴线最原始的意义。但也加强了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传播。都城中轴线的格局在中国的延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是密不可分的。这表明了中轴线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许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的内涵,虽然冲淡了中轴线最原始的意义。但也加强了这一形式的延续与传播。
根据明清时期北京都城建设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摘编自周润山《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中轴线布局》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共1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客家迁移及动因。迁移时间。
迁移动因。
迁出地域。
迁入地域。
317—879年。
____
中原旧地。
江淮流域。
880—1126年。
黄巢起义。
皖;豫、鄂、赣等。
皖南;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
1127—1644年。
宋高宗南渡;金人;蒙古人南下入主中原。
闽西;赣南。
粤东北。
1645—1867年。
满人南下入主中原。
闽西南;赣南、粤东北。
粤中部及滨海地区与川;桂、湘及台湾。
1867年以后。
太平天国起义。
粤东北及中部等。
广东南路与海南岛;川、桂、南亚等地。
——根据罗香林《客家源流考》整理根据材料,指出表中空白处的迁移动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客家民系形成过程呈现出的显著特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结合中外历史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关于中外文明的观点。(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30分)19、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20、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1、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报纸最有功教民智渐开通”即可选出C项。近代中国变革的根本动力应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故A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无法看出报纸产业的多元化,也无法看出专制政府对报刊业的压制。故排除B;D两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传播媒介的更新。2、B【分析】【详解】
皖南古村落代表的是建筑群,而不是艺术成就,①排除;皖南古村落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②正确;皖南古村落的街道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作为建筑群集中展示了明清时期的村落面貌,③正确;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兼职,可以作为传统人类居住的杰出范例,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排除ACD。3、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共性,这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C项正确;神人同形共性不能证明古希腊追求物质生活,排除A项;古希腊并不提倡禁欲,排除B项;古希宗教观念盛行,排除D项。故选C项。4、A【分析】【详解】
母亲于儿子的权威,最根本的解释是源于“孝道”。虽然“夫死从子”在商周以降日益高昂的男权话语体系下被納入了性别秩序的范畴,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母亲的权成却基本持默认的态度。在“孝”的伦理社会秩序下,制度设计和实践往往有很大出入,故选A项;C项宗法制度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与材料不符;B、D两项不符合史实。5、D【分析】【详解】
材料“高校师生获得7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近60%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反映的是教学、科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③符合题意;材料“教育部组织高校师生研制出44款检测试剂盒,在抗体药物、蛋白重组疫苗、减毒流感载体疫苗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反映的是大学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人类的优秀思想文化的继承,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材料与教育公平无关,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6、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可知,审美教育的整个过程需要比较、综合,最后才能达到美的教育,这个过程充满理性精神,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美育中蕴含的理性精神,并不是人文主义精神,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强调审美教育的方法而是蕴含的精神,排除C项;此时雅典城邦统治的弊端日益凸显,排除D项。故选B项。7、A【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初(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200年前后,商业发展和城市复兴,促进了法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催生了巴黎大学,A项正确;教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是具体现象,并非巴黎大学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排除B项;据所学,法国自由民主思潮兴起于17、18世纪,排除C项;人们追求新的教育理想是巴黎大学建立后的影响,而非其得以创建的主要历史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8、A【分析】【详解】
子产铸刑鼎将法律公示供民众观看,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做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成文法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产生的,表明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故答案为A项;当时东西方还没有进行法治文明交流,排除B项;C项中的“保证了”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法律颁布的社会效果,排除C项;成文法实施,不能代表产生法治文明,因此根据材料难以确定各自的早晚,排除D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7题,共14分)10、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材料“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可归纳出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根据材料“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可归纳出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原因:根据材料“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社会变革的需要、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中华文化同源及国家统一趋势增强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时代需求:根据材料“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层面来看,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遇;根据材料“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社会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思想层面上来看,弥补了辛亥革命的不足。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的传播;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带有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
(3)背景:根据材料“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发扬传统文化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使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与国情状况密切相关。【解析】(1)特征: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
原因:社会变革的需要;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增强。
(2)时代需求:政治层面: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遇;
思想层面:弥补了辛亥革命的不足。思想启蒙。(每个层面各答一点)
评价: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的传播;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带有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
(3)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认识: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发扬传统文化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使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相结合;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与国情状况密切相关。11、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一“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以及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可归纳为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可归纳为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据材料一“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可归纳为包容性和本土性,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据材料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便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注重人伦秩序,即重伦理。
(2)据材料二“他们碱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可归纳为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据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要求压抑人的个性,可归纳为由压抑人的个性转为重视人的个性;据材料二“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归纳为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同时由重等级秩序的旧道德转变为重自由平等的新道德。【解析】(1)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
(2)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12、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黑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始于一战爆发后的1916年;到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迁徙开始减缓。”可推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这些黑人主要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可推出数量大;根据材料一“主要迁往东北部与中西部”可推出从南向北;根据材料一“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可推出由农村迁往城市;根据材料一“二战后迁徙黑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仍为20-24岁,占迁徙人口总数的19%。迁徙黑人的男女性别比率为107∶100,而同期美国黑人男女的总体性别比率为93∶100。”可推出年龄年轻化;男性居多;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如在25—29岁的迁徙者中,有12%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可推出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2)影响:可从经济发展、战争、人口格局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适应美国经济发展和满足战争需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南北人口结构和黑人聚居区布局;促进美国北方城市化;推动黑人阶层的分化;加快黑人融入美国社会进程;根据材料二“一批新兴黑人中产阶级以纽约哈莱姆黑人区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的决心的运动。”可推出催生了反映黑人心声的文艺创作潮流;根据材料二“在马库斯·加维领导下兴起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主张‘回非洲去’,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黑人权利’运动的先声。”并结合所学可推出一定程度上激化种族对抗,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反对种族主义的民族运动兴起并促进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导致南方劳动力减少,从而影响南方经济。【解析】(1)特点:持续时间长;数量大;从南向北;由农村迁往城市;年龄年轻化;男性居多;文化程度逐步提高。
(2)影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和满足战争需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南北人口结构和黑人聚居区布局;促进美国北方城市化;推动黑人阶层的分化;加快黑人融入美国社会进程;催生了反映黑人心声的文艺创作潮流;一定程度上激化种族对抗,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反对种族主义的民族运动兴起并促进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导致南方劳动力减少,从而影响南方经济。13、略
【分析】【详解】
(1)中国:根据材料“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导致北方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推动北民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与历史进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与繁荣奠定基础等方面分析。西欧:根据材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冲击了古罗马文化;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与封建制度的确立;基督教会逐渐获得了统治地位等方面分析。
(2)特点:根据材料中各年份英国向阿根廷移民的内容可知,阶段性明显;根据材料“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可知,移民主体多样化;根据材料“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可知,控制阿根廷的经济命脉;根据材料“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可知,注重培养亲英意识;根据材料“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可知,具有隐蔽的殖民性。评价:根据材料“1810年,阿根廷对英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1825年,英、阿两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阿根廷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吸引西方的农牧业移民。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阿根廷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客观上改造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阿根廷人口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活动是英国对阿根廷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和重要体现,说明阿根廷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艰巨;也促进了民族觉醒。【解析】(1)中国:导致北方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推动北民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与历史进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与繁荣奠定基础。
西欧: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冲击了古罗马文化;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与封建制度的确立;基督教会逐渐获得了统治地位。
(2)特点:阶段性明显;移民主体多样化;控制阿根廷的经济命脉;注重培养亲英意识;具有隐蔽的殖民性。
评价: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阿根廷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客观上改造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阿根廷人口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觉醒;移民活动是英国对阿根廷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和重要体现,说明阿根廷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艰巨。14、略
【分析】【详解】
(1)变化:由材料“西方主流文化中;荒野被视为应该被征服的对象”“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分析得出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由材料“壮美的荒野景观”“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分析得出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原因:由材料“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叶”,结合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由材料“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偶然的或天赐的原因”,可得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由材料“在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因素的影响下”,可得出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由材料“荒野已被当作美国文化和道德的源泉,以及民族自尊的基础”,可得出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
(2)共同之处:由材料“一为风景之保存;一为风景之启发”“以资国民之教化上及学术上之臂助”,可得出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由材料“亲往游览;体验美国的荒野景观”“足供盛夏之避暑,隆冬之滑冰,及元祖、田猎并学术上之种种”,可得出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由材料“美国知识精英对荒野景观精神文化价值的塑造”“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可得出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可得出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由材料“1930年,该计划由设计委员会的陈植先生等起草的《国立太湖公园计划书》公开发表”,可得出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由材料“提出国家与地方‘合作办理’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经营模式”,可得出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对后世而言,中华民国时期的国家公园建设必然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由材料“中国独立的国家公园实践,始于1929年”“此后由于经费等问题,太湖国立公园‘从缓建设’”,可得出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3)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国家公园功能、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和民族文化因素等角度作答。【解析】(1)变化:从征服荒野到保护荒野;从将荒野视为文明的对立面之一,到将荒野视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史背景:工业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完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欧洲学术思想和美利坚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
(2)共通之处:都注重“国家公园”保护和教化的双重功能;都认为“国家公园”应向公众开放;都由国内知识精英倡导和发起。简评:拉开了中国独立建设国家公园的序幕;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建设思想;提出了新的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模式;为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借鉴;国家公园建设起步晚且历经波折,难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也未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3)启示:国家公园建设应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注重发挥国家公园的科学和教育功能;统筹经济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改善的关系;充分挖掘并彰显国家公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因素。15、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都城中轴线格局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先秦时期即已形成中央集权观念,秦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政治理念被历代王朝贯彻并逐渐强化。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明清北京城建筑呈中轴线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整个皇城大体对称,所有建筑依附在紫禁城周围,体现皇权独尊、皇权中心的理念。唐都长安、北宋都城开封以及元明清都城北京,都采用中轴线布局。因此,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性也体现传统政治文化一脉相承。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中轴线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北京城中轴线建筑可以看出,其建筑中多有“天”“地”“安”“定”“文”“武”等名称,体现“天人合一”“安定和谐”“文武兼备”等传统文化思想。中轴线贯穿南北,紫禁城位于中心,则体现地方服从中央,民众服从政府,以皇权为中心、尊卑有序的民族文化观念。这也吻合了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礼教制度,体现出中轴线蕴含民族文化特色。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自古关注天人关系,提出很多相关理论主张,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和谐等。人的身体基本上左右对称,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也采取基本左右对称的布局,如建筑名称东西相对、文武对称、左右并存等,都体现这一理念。受心脏处于身体中心位置的启示,故宫(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位置。故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根据材料二中的观点“都城中轴线布局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内涵。”。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历代王朝对都城的建设,中轴线布局被赋予许多文化内涵。传统中华文化中,“中”讲居中、正中、向心、凝聚,“和”讲亲和、仁和、和谐、和平,“中和”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国人的一种待人处事方法或生活方式。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体现了皇权至尊、文武并重、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念、适中的哲学理念、国家安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解析】观点1:都城中轴线格局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说明:我国先秦时期即已形成中央集权观念;秦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政治理念被历代王朝贯彻并逐渐强化。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明清北京城建筑呈中轴线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整个皇城大体对称,所有建筑依附在紫禁城周围,体现皇权独尊;皇权中心的理念。唐都长安、北宋都城开封以及元明清都城北京,都采用中轴线布局。因此,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性也体现传统政治文化一脉相承。
观点2:中轴线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说明:从北京城中轴线建筑可以看出;其建筑中多有“天”“地”“安”“定”“文”“武”等名称,体现“天人合一”“安定和谐”“文武兼备”等传统文化思想。中轴线贯穿南北,紫禁城位于中心,则体现地方服从中央,民众服从政府,以皇权为中心;尊卑有序的民族文化观念。这也吻合了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礼教制度,体现出中轴线蕴含民族文化特色。
观点3: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
说明:中国自古关注天人关系;提出很多相关理论主张,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和谐等。人的身体基本上左右对称,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也采取基本左右对称的布局,如建筑名称东西相对、文武对称、左右并存等,都体现这一理念。受心脏处于身体中心位置的启示,故宫(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位置。故中轴线布局方式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达方式。
观点4:都城中轴线布局被附加上了许多文化内涵。
说明:随着历代王朝对都城的建设,中轴线布局被赋予许多文化内涵。传统中华文化中,“中”讲居中、正中、向心、凝聚,“和”讲亲和、仁和、和谐、和平,“中和”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是中国人的一种待人处事方法或生活方式。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体现了皇权至尊、文武并重、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念、适中的哲学理念、国家安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16、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可以依据材料来概括;主要从规模;迁移方向及迁移类型等角度思考。
(2)第二问有三小问;分别来回答。特点需要依据材料来概括,可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回答。贡献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移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移民问题。
【名师点睛】移民问题一直都是历史和现实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开始有移民出现,东南亚、日本都是我们移民的主要地区。到了近代移民开始增多,东南亚、美洲以及欧洲都是移民的主要地区。各个地区对待中国的移民态度也不尽一致,诸如美国曾经颁布过排华法案,抵制华人的移民。在欧洲大量的中国移民成为欧洲重要的生产劳动力,一战和二战期间都为战争做出贡献和牺牲。到了现代,改革开放后的移民也逐渐增多,也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解析】(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合同
- 家庭教育实践中的亲子沟通技巧汇报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评估与转让服务委托协议3篇
- 2024芒果园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合作协议3篇
- 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汇编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庭和谐离婚补偿协议模板电子文档2篇
- 2025年度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网络安全服务定制合同3篇
- 2024车辆外包的协议书
- GB/T 13940-1992聚丙烯酰胺
- 75t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书
- 认知神经科学课件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件
- JT∕T 1443-2022 冷链运输监控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 世界各国电源标准插头插座一览表
- 空调冷量计算与配置方法
- GF-2000-0203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 企业技术中心成立文件
- 四年级家长会(完美版)
- 苯酚及酚类37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