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98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核DNA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DNA分子均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一般能与两个磷酸分子相连C.DNA分子的全部碱基中,若C占30%,则A占20%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T碱基以氢键连接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遗传漂变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C.农田中广泛栽种抗虫棉会使棉铃虫抗毒蛋白基因频率升高D.自然选择是进化性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3、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为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A.11:1B.5:1C.5:2D.5:34、图示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若两种mRNA自形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物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

A.4hB.6hC.8hD.12h5、基因突变按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的突变a和生殖细胞的突变b两种。则:A.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a主要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主要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a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6、噬菌体S-2L的DNA中腺嘌呤被完全替换成另一种碱基——二氨基嘌呤(Z)。Z是除A、T、C、G外,DNA的第5种碱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S-2L噬菌体DNA双链中Z与T配对B.DNA分子中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C.S-2L噬菌体DNA中(Z+C)/(G+T)=1D.若DNA中Z的比例为a,则C的比例为1/2-a7、图中甲表示酵母丙氨酸tRNA的结构示意图。乙和丙是甲相应部分的放大图,其中I表示次黄嘌呤,能够与A、U或C配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tRNA的p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B.丙氨酸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是一一对应的C.单链tRNA分子内部存在碱基互补配对D.转录丙所示序列的双链DNA片段含有2个腺嘌呤8、关于①DNA、②基因、③碱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D.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10、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等。11、达尔文学说论证了生物是_____,并且对_____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____,_____是进化的结果。但它的学说也有局限性,对于_____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另外,他还接受了拉马克的_____的观点,同时对生物的进化也局限于_____水平。他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12、实验材料:______。

。菌落菌体毒性S型细菌_____有多糖荚膜_____R型细菌表面粗糙_____无毒1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14、在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大分子之间往往能相互结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成的结构,完成下表:。结构主要组成成分特点描述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有丝分裂间期形成,前期出现,②______消失四分体__________期形成;④______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__________期形成;④______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多个核糖体与⑤______结合形成的复合物RNA、蛋白质能同时合成⑥______DNA与RNA聚合酶形成的复合物DNA、蛋白质其所含RNA聚合酶可催化⑦______15、萨顿的假说:_____和_____行为存在这明显的_____。16、学习完“遗传与进化”模块,你对基因、遗传、变异和进化乃至生命本质有哪些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理解?请你围绕上述关键词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文体和字数不限。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______)A.正确B.错误18、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______)A.正确B.错误19、杂合子(Aa)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B.错误20、孟德尔在实验选材时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且豌豆的花冠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A.正确B.错误21、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1分)22、某种成熟苹果果皮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和a分别控制红色和绿色;而B基因只对基因型Aa个体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使果皮呈粉色。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1)果皮为绿色的个体与果皮为红色的个体杂交,F1全为粉色,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色:绿色=6:6:4,则亲本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_种,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个体自交,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符合这个条件的子二代中的杂合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_。这样的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果皮为绿色的个体与果皮为红色的个体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3:1,则F1粉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红色个体自交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23、果蝇的灰体和黄体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王同学用一只灰体雌果蝇和一只灰体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为灰体雌:灰体雄:黄体雄=2:1:1。

(1)由子代表现型可知;_________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2)王同学认为;该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段上。如果是前者,上述子代中灰体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如果是后者,上述子代中灰体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现有纯合的灰体雌雄果蝇和黄体雌雄果蝇,计划通过一次杂交了解该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你写出杂交实验的思路,并对结果进行预期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果蝇(2N=8)为XY型性别决定,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及发育情况,请分析回答:。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发育情况XX、XXY雌性,可育XY、XYY雄性,可育XXX、YO(没有X染色体)、YY胚胎期致死XO(没有Y染色体)雄性,不育

(1)某只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该果蝇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若不考虑环境的影响;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二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设计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3)结合高中所学知识,用更简便的方法判断(2)小题中M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答出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4分)25、某同学在研究牡丹花色遗传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现象:纯合的红花牡丹和白花牡丹杂交,子一代F1均表现为粉花。该同学做了如下假设:

(1)若牡丹的花色遗传符合融合遗传,则F1自交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

(2)若F1自交后代F2性状分离比为红:粉:白=1:2:1;则粉花与红花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红:粉:白=9:6:1,则牡丹花色的遗传至少由____对等位基因决定,F2中粉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红花的基因型有______种。26、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二倍体野生型青蒿;通过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可培育出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不同性状的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有差别,假设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狭裂片型叶(B)对宽裂片型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青蒿最多有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狭裂片型叶;白青秆宽裂片型叶、紫红秆狭裂片型叶、紫红秆宽裂片型叶植株的比例为3∶1∶3∶1;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

(3)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可育/不可育),原因是___________。27、山葡萄以酿酒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极强抗寒性在葡萄育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家对“双优”(品种名)山葡萄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幼苗成活数和变异数见下表:

。诱变剂浓度%

处理24小时。

处理48小时。

处理72小时。

茎(芽)分生组织(个)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变异数。

0

30

30

0

30

0

27

0

0.1

30

24

0

20

0

16

0

0.2

30

12

1

10

1

5

3

0.4

30

5

2

3

1

3

0

0.6

30

0

0

0

0

0

0

(1)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常用诱变剂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诱导植物发生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零浓度组的目的______________;山葡萄的成活率随______________而下降。

(3)多倍体诱变剂多数为有毒害的化学试剂。在诱导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原种群中没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这一变异最可能是诱变剂诱发了__________导致的。研究人员想利用此变异植株选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种,最简单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28、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生物大分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一般不选用猪血的原因____________;若实验材料为鸡血,则会在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柠檬酸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乙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甲所示的是粗分离中的环节,获得B的方法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将搅拌好的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透析袋后;在试管中会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其中B位于第________层。

②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分离蛋白质,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c溶液为________。待________时,开始用试管收集流出液。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4分)29、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问题:

(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子代雄蝇性染色体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某雄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正常情况下,要想通过一次杂交确定上述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必须选择的亲本表现型组合是_______。若子代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红眼(B)和白眼(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上述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上述实验的子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蝇,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

A;每个DNA片段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分别位于DNA两端,A正确;

B;DNA分子中只有末端一条链中脱氧核糖只和一个磷酸分子相连;其余都是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B正确;

C;DNA分子的全部碱基中;由于C=G,A=T,所以若C占30%,则G占30%,余下40%是A和T的总和,故A占20%,C正确;

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A、T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错误。

【点睛】

熟悉双链DNA的结构组成与特点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基础,尤其注意ACD选项。2、B【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遗传漂变是小的群体中;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详解】

A;种间竞争的优势与劣势关系由不同物种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决定;所以还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抗虫棉会对棉铃虫进行选择;淘汰掉不抗毒蛋白的个体,使抗毒蛋白基因频率升高,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D正确。

故选B。3、A【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叶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显性,所以可设宽叶的基因型为AA和Aa,窄叶的基因型为aa。根据亲代植物群体杂交结果为5:1,说明亲代宽叶群体中产生的a配子为1/6,A配子占5/6,结合宽叶群体中存在两种基因型(AA和Aa),进而推出亲代宽叶中AA:Aa=2:1。

【详解】

由分析可知,亲代宽叶中AA:Aa=2:1;因此,将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只有Aa自交能产生aa,故F1中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3×1/4=1/12;则宽叶植株宽的概率为1-1/12=11/12,因此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11:1,A正确。

故选A。

【点睛】4、B【分析】【详解】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图可知,两种mRNA共存的时间是6h,因此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物共存至少需要6h。

故选B。5、D【分析】【分析】

解题的切入点是基因突变的实质和发生时间.基因突变有些是发生在体细胞中;有些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但是不论发生在什么部位,基因突变都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发生的差错;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详解】

A、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A错误;

B、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B错误;

C、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C错误;

D、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正确。

故选D。6、B【分析】【分析】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噬菌体S-2L的DNA中腺嘌呤被完全替换成Z,A能与T配对,因此推测S-2L噬菌体DNA双链中Z与T配对,A正确;

B;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错误;

C;据题意可知;S-2L噬菌体DNA中Z与T配对,C与G配对,因此(Z+C)/(G+T)=1,C正确;

D;双链DNA分子中;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是所有碱基的一半,因此若DNA中Z的比例为a,则C的比例为1/2-a,D正确。

故选B。7、C【分析】【分析】

转运RNA是指具有携带并转运氨基酸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核糖核酸。大多数tRNA由七十几至九十几个核苷酸折叠形成的三叶草形短链组成;主要作用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即以mRNA为模板,将其中具有密码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翻译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顺序。tRNA与mRNA是通过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相互作用而发生关系的。

【详解】

A;图中tRNA的3'-OH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A错误;

B;据题意;丙氨酸的反密码子是IGC,则丙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ACG、UCG、CCG,B错误;

C;单链tRNA分子内部存局部双链区;双链区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而配对原则;转录丙的双链DNA片段为TGGACGAG/ACCTGCTC,含三个腺嘌呤,D错误。

故选C。8、D【分析】【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由成百上千个碱基组成的,三者为包含关系。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详解】

A项;三者为并列关系,不符合①DNA;②基因、③碱基三者之间的关系,A错误;

B项;C项;三者之间部分存在交集,不符合①DNA、②基因、③碱基三者之间的关系,B项、C项错误;

D项;表示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符合三者的关系特点,D项正确。

故选D。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石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遗体遗物生活痕迹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原因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和变异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个体渐变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S型细菌、R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没有多糖荚膜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长期稳定迅速形成新种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姐妹染色单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有丝分裂间期形成,前期出现,后期由于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消失。

(2)四分体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由于同源染色体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称为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的同源染色体分开。

(3)多个核糖体与mRNA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能够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4)DNA与RNA聚合酶形成的复合物开始进行转录过程;R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

【点睛】【解析】①.DNA、蛋白质②.后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或四分体时)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⑤.mRNA⑥.多条肽链⑦.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或mRNA的形成,只答到“DNA双链的解开”不得分)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基因染色体平行关系16、略

【分析】【详解】

本模块的育人价值: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本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生命观念纵观本模块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突出的生命观念包括生命的物质观、生命的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观,此外,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要组成部分的对立统一观在本模块也有较为集中的体现。1.生命的物质观虽然《分子与细胞》模块已经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但学生对遗传物质还了解甚少,对遗传物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更是未曾涉及,而这恰恰是现代生物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帮助学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支撑。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的,还能了解遗传物质的变化与性状变异及进化之间的关系,建立遗传和进化的大概念,强化生命的物质观。2.生命的信息观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物体从亲代继承的东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传、通过漫长的化史形成的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都是在这套遗传信息的枫生物致教师|1控制下进行的。DNA、RNA等物质,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已。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声、光、电、热等物理信息不同,遗传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动地按既定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组织,并且能进行自我复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从信息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建立生命的信息观,越来越成为生物学研究者的共识。生命的信息观不仅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崭新的视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计算机的研制等,都离不开对生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遗传信息展开的,从第1章开始,就带领学生踏上了遗传信息的发现之旅。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复制、转录、翻译直至遗传信息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变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等内容,都对学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观大有裨益。3.结构与功能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本模块将在遗传物质层面生动地体现这一观点。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与其复制和转录功能相适应,DNA结构的改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变化及性状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与性状的关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块有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还诠释了这一重要观念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假说,就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例如,达尔文发现兰花适于传粉的独特结构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与此相匹配的昆虫,同样也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在研究自然现象时,不仅要基于结构认识和推测功能,还要基于功能来推测和研究结构,并且应当将这样的思想方法运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动中。4.生物进化观本模块对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进化观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但由于遗传学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生物进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进化观的建立还处于初级水平,面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还缺乏鉴别能力。本模块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较深入地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巨大贡献和局限性也作了辩证的分析,这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提高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甚至伪科学论调的鉴别能力。生物进化观是建立在两个重要概念基础上的: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共同由来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得到了许多证据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节);自然选择学说随着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教材第6章第2~4节)。第6章内容看似庞杂,其实主要是阐明这两个重要概念,指向生物进化观。5.对立统一观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后者是指这一过程中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变化。【解析】本模块的育人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本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生命观念纵观本模块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突出的生命观念包括生命的物质观、生命的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观,此外,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要组成部分的对立统一观在本模块也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1.生命的物质观虽然《分子与细胞》模块已经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但学生对遗传物质还了解甚少,对遗传物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更是未曾涉及,而这恰恰是现代生物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帮助学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支撑。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的,还能了解遗传物质的变化与性状变异及进化之间的关系,建立遗传和进化的大概念,强化生命的物质观。

2.生命的信息观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物体从亲代继承的东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传、通过漫长的化史形成的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都是在这套遗传信息的枫生物致教师|1控制下进行的。DNA、RNA等物质,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已。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声、光、电、热等物理信息不同,遗传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动地按既定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组织,并且能进行自我复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从信息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建立生命的信息观,越来越成为生物学研究者的共识。生命的信息观不仅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崭新的视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计算机的研制等,都离不开对生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遗传信息展开的,从第1章开始,就带领学生踏上了遗传信息的发现之旅。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复制、转录、翻译直至遗传信息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变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等内容,都对学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观大有裨益。

3.结构与功能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本模块将在遗传物质层面生动地体现这一观点。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与其复制和转录功能相适应,DNA结构的改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变化及性状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与性状的关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块有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还诠释了这一重要观念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假说,就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例如,达尔文发现兰花适于传粉的独特结构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与此相匹配的昆虫,同样也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在研究自然现象时,不仅要基于结构认识和推测功能,还要基于功能来推测和研究结构,并且应当将这样的思想方法运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动中。

4.生物进化观本模块对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进化观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但由于遗传学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生物进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进化观的建立还处于初级水平,面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还缺乏鉴别能力。本模块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较深入地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巨大贡献和局限性也作了辩证的分析,这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提高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甚至伪科学论调的鉴别能力。生物进化观是建立在两个重要概念基础上的: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共同由来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得到了许多证据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节);自然选择学说随着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教材第6章第2~4节)。第6章内容看似庞杂,其实主要是阐明这两个重要概念,指向生物进化观。

5.对立统一观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后者是指这一过程中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变化。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B【分析】【详解】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

故错误。18、A【分析】【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正确。19、B【分析】略20、A【分析】略21、A【分析】【详解】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正确。四、实验题(共3题,共21分)22、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aa基因控制果皮为绿色,A基因控制红色,而B基因只对基因型为Aa个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呈粉色,所以绿色基因型为aa__,红色基因型为AA__、Aabb;粉色基因型为AaB_。

【详解】

(1)果皮为绿色的个体aa__与果皮为红色的个体AA__或Aabb杂交,F1全为粉色AaB_,F1自交得F2,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色:绿色=6:6:4,是9:3:3:1的变式,则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推知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亲本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F2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2:1:2:1:1,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符合这个条件的子二代中的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这样的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2/16+2/16=1/4。

(2)果皮为绿色的个体aa__与果皮为红色的个体AA__或Aabb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AaB_):红色(AA__、Aabb)=3:1,则可推知亲本只能为aaBb、AABb,因此F1有AaBB、AaBb、Aabb,其中粉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红色个体Aabb自交所得F2为1/4AAbb、2/4Aabb、1/4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绿色=3:1。

【点睛】

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是根据F2的表现型比例符合“9:3:3:1”的变式,推测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而确定F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基因关系推测不同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2AaBbAABb、aaBb1/4AaBB、AaBb红色:绿色=3:123、略

【分析】分析:根据题意“灰体雌果蝇×灰体雄果蝇→F:灰体雌:灰体雄:黄体雄=2:1:1”,一方面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说明灰体对黄体为显性;另一方面果蝇体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说明其控制基因(A/a)伴随性染色体上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雌雄灰体果蝇杂交,子代表现为灰体与黄体,说明灰体为显性。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因此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上,根据上下代关系可推出,亲本中灰体雄果蝇为XAY,灰体雌果蝇为XAXa,子代灰体雌(XAXA、XAXa):灰体雄(XAY):黄体雄(XaY)=2:1:1,即子代灰体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段上,则亲本中灰体雄果蝇为XAYa,灰体雌果蝇为XAXa,子代灰体雌(XAXA、XAXa):灰体雄(XAYa):黄体雄(XaYa)=2:1:1,即子代中灰体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a

(3)通过一次杂交了解该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由于该生物是XY型,因此可通过选择隐性雌与纯合显性雄杂交判断,即选择纯合黄体雌果蝇与纯合的灰体雄果蝇杂交,观察其子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或观察其子代的表现型)。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上,则亲本为XaXa与XAY,子代为XAXa(灰体雌)与XaY(黄体雄)。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段上,则亲本为XaXa与XAYA,子代为XAXa(灰体雌)与XaYA(灰体雄)。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会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显隐性,以及通过实验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推测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解析】灰体不遵循减数分裂过程中,(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XAYXAYa选择纯合的灰体雄果蝇与黄体雌果蝇杂交,观察其子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或观察其子代的表现型)如果子代中雄果蝇全为黄体,(雌果蝇全为灰体,)这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上;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为灰体,则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段上24、略

【分析】【详解】

(1)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所以性染色体组成为XYY(2N=9)的果蝇在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

(2)据题干分析可知,F1中的白眼雄果蝇,若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型为XrY;若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无性染色体的雌配子,其基因型为XrO,且此基因型的果蝇是不育的;故将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若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则是基因突变;若无子代产生,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3)分析题干可知;M果蝇形成的两种可能性差别是,是否有两条性染色体,故取M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即可判断;若染色体数目正常,可能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则可能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导致的。

【点睛】

本题以果蝇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果蝇性状的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考查了遗传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和表格,抓住题图中关键信息“性染色体为XO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且不育”,根据题干对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进行假设,再对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解析】①.18②.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③.无子代产生④.取M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若染色体数目正常,可能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则可能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导致的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4分)25、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牡丹的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杂交,F1是粉红色花,说明控制花色的遗传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牡丹的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杂交,F1自交,F2为9红:6粉:1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且双显性时为红花、单显性时为粉红花、双隐性时为白花,假如控制牡丹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a与B、b,从而可以推出亲本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基因型分别为红花A_B_,粉色花的基因为A_bb和aaB_,白花的基因为aabb。

(1)融合遗传是指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且杂合子后代中没有一定的分离比例。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会分离。因此若牡丹的花色遗传符合融合遗传,则F1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粉红花。

(2)由于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杂交后代是粉红色花,所以该花色的遗传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假如控制红花与白花的等位基因为R、r,则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为RR和rr,粉红色花的基因型为Rr。让F1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所以表现型及其比例红花:粉红花:白花=1:2:1。粉花(Rr)与红花(RR)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RR):粉色花(Rr)=1:1。

(3)由试题分析可知,牡丹花色的遗传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F2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1:2,纯合子的比例为1/6+1/6=1/3;红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解析】粉花红:粉=1:121/3426、略

【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F1代中白青秆狭裂片型叶、白青秆宽裂片型叶、紫红秆狭裂片型叶、紫红秆宽裂片型叶植株的比例为3∶1∶3∶1,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白青秆:紫红秆=1:1,为测交实验类型,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狭裂片型叶:宽裂片型叶=3:1,为杂合子自交类型,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染色体是在纺锤体的牵引下运动和分离的,说明低温的作用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3)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二倍体)杂交,后代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染色体组之间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可育。【解析】9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