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001_第1页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001_第2页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001_第3页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001_第4页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0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选自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本诗是宋代词人王观的作品,描绘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及对远行者的祝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体现在:本诗与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接触过的其他送别诗词有共通之处,如《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同时,本诗在用词、意境等方面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衔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词中的关键词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悟生活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宋代词的背景和特点,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诗词的朗读、解析和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创造欲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具体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韵律和意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并理解一些常见的诗词语言。

2.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通过关键词句感知诗人的情感,但在深入解读和鉴赏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3.素质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浓厚,愿意主动探索古诗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遵守纪律,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可能过于活跃,需要注意引导其专注于课程内容。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充满热情,但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意象的理解存在困难。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行为习惯上需要进一步培养专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投入课程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创作背景、词句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模仿创作等方式,亲身实践,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性认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诗词的图片、注释和背景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教学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诗词的朗读示范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网络资源:整合网络资源,如诗词解析视频、在线测试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预习资料,包括诗词原文、注释和背景资料,明确要求学生熟悉诗词内容。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词中表达了哪些送别的情感?”“哪些意象体现了离别的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诗词及注释,初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线上平台,供教师评估和指导。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王观与鲍浩然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如“扬子江头”的地理背景,“西陵”的历史文化内涵。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送别的情感。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实践活动法: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词情感。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仿写一首送别诗词,加深对送别诗的理解。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诗词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词的风格和特点。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行深入学习,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难点在于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通过上述教学实施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提升文学素养。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后,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书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文,掌握了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学生理解了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如“扬子江头”、“西陵”等地名和“一帆风顺”等成语的寓意,能够解释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王观与鲍浩然的历史背景,对宋代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文学鉴赏能力方面:

-学生能够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如“扬子江”、“渡口”、“孤帆”等,感受到诗人送别的情感,提高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朗读、停顿和语调的变化,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情感,增强了朗读技巧。

-学生能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理解诗人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和意境。

3.思维发展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首诗词,培养了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尝试仿写诗词时,提高了自己的想象力,学会了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4.文化理解和传承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学生理解了送别诗词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对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学生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方面:

-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6.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口头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对诗词的理解。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反思与总结在讲授《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既是艺术也是挑战。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故事导入、多媒体展示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环节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我在讲述王观与鲍浩然的故事时,可能因为故事内容较为复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迷茫。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故事的深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有些学生的发言过于发散,导致课堂节奏失控。这提醒我,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我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确保讨论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我在讲解诗词中的意象时,可能过于注重理论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更多地运用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创作诗词,以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教学总结:

尽管存在上述不足,但本节课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学生们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们能够熟练背诵和书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对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技能提升方面,学生们的朗读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情感态度上,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明显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诗词的深入理解仍有困难,对一些生僻字词的掌握也不够熟练。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如词汇卡片、诗词解析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和建议:

1.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避免偏离主题。

2.加强课堂管理,合理控制课堂节奏,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诗词的魅力。

4.提供更多辅助性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词内容。

5.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内容逻辑关系①诗词主题与情感表达:

-重点知识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主题是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祝福。

-重点词:“扬子江头”、“西陵”等地名,体现了诗词的地理背景和文化内涵。

-重点句:“一帆风顺”寓意着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一切顺利。

②诗词结构与韵律特点:

-重点知识点:诗词的结构分为上片和下片,每片各四句,共八句,体现了宋词的典型结构。

-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