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7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小明有关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的作用是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目的是隔绝木柴与空气的接触。

C.用嘴吹灭蜡烛;原因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身的着火点以下。

D.用扇子一扇;锅灶内柴火燃烧的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2、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和个数比为2:1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分子不变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B.氢气+氧气水C.氧化汞汞+氧气D.氢气+氧化铜铜+水4、如图是北京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植树造林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rm{(}rm{)}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6、在反应rm{2A+3B=2C+4D}中,rm{A}与rm{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rm{1}rm{1}用一定质量的rm{A}与rm{12}克rm{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rm{11}克rm{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rm{(}rm{)}A.若rm{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32}则rm{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88}B.rm{B}与rm{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rm{16}rm{9}C.同时生成rm{D}的质量是rm{9}克D.反应中,rm{A}与rm{C}的质量之比是rm{8}rm{11}7、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rm{.}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rm{2}”的说法正确的是rm{(}rm{)}

rm{垄脵2H^{+}}rm{垄脷2NH_{3}}rm{垄脹H_{2}SO_{4}}rm{垄脺+2CuO}rm{垄脻Ca^{2+}}rm{垄脼2NO_{3}隆楼}rm{垄脽H_{2}CO_{3}}.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rm{垄脻垄脼}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rm{垄脺垄脻}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rm{垄脹垄脽}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rm{垄脵垄脷}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之:

(1)3个铁离子____;

(2)2个氮原子____;

(3)+2价的镁元素____;

(4)n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9、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提示:甲可以分解为乙和丙,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甲、乙、丙中有一种物质为水.

(1)在图中括号内标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甲转化为乙和丙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反应.

10、按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2)2个铝原子____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11、氧气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关于氧气的叙述有: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氧气能支持燃烧;③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④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1)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____;

(2)描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____.

(3)请你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1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

(2)交流讨论: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春之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

(3)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即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13、法国化学家______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14、桃树树干上的裂口,雨后会有桃胶沁出,主要成分有含钙、镁、钾元素的分子等。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桃胶属于______物(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桃胶的主要成分是植物______作用的产物。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共6题,共12分)15、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3)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

(4)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______.16、如图所示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rm{(1)A隆芦E}共有______种元素,rm{C}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rm{(}填“得到”或“失去”rm{)}电子.

rm{(2)}表示离子的有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

rm{(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rm{(}填序符号rm{)}

rm{(4)}由rm{F}知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rm{12}原子质量的______倍rm{.}17、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一:rm{A}瓶中______rm{(}选填“能”或“否”rm{)}观察到现象,rm{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rm{B}瓶中出现现象的原因是rm{(}用化学表达式表示rm{)}______.

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实验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rm{(}填序号rm{)}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18、rm{(}一rm{)}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左边为电源的__极;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___。

rm{(2)}左边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可用___________来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rm{(3)}若正极收集到气体rm{10}毫升,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______毫升。rm{(}二rm{)}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rm{(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rm{b}______。

rm{(2)}写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rm{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进入rm{(}填接口序号rm{)}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进入rm{F}填接口序号rm{(}

rm{)}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如图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rm{(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19、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rm{.}

rm{(1)}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因为______.

rm{(2)}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______.

rm{(3)}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______.

rm{(4)}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______.20、根据如图rm{1}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rm{(1)}写出图rm{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

rm{(2)}写出实验室用rm{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氧气可选用rm{C}装置或______装置,若选用rm{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______rm{(}填字母rm{)}.

A.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rm{B.}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rm{C.}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rm{(3)}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

rm{垄脵}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rm{垄脷}如果用图rm{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rm{垄脹}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3题,共12分)21、氯酸钾rm{(KClO_{3})}在二氧化锰rm{(MnO_{2})}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rm{(}rm{KCl)}和氧气rm{(O_{2}}rm{)}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要得到rm{9.6g}氧气,需要分解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2、将暗紫色rm{(}或紫红色rm{)}的固体rm{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rm{B}把红热的银白色的金属细丝rm{C}放入盛有rm{B}的集气瓶中,rm{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rm{D}试回答:

rm{(1)}写出上述物质的名称:rm{A}______,rm{B}______,rm{C}______,rm{D}______.

rm{(2)}写出rm{B}和rm{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后面的括号内注明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rm{(3)}你能说出rm{B}的至少两点用途吗?rm{垄脵}______;rm{垄脷}______.23、请你参与下列探究:在课外活动中;小帅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小帅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没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和课本实验同样结论.

【信息提示】:①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②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物质变成红色;

③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探究与结论】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

(2)和课本实验比较;小帅同学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①______;②______.

【思维拓展】小松同学受到小帅同学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

小月同学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二氧化碳性质依序是______;______.

(2)小惠同学认为图3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惠同学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松同学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3题,共6分)2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据此可证实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大约为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有______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功,原因是______.25、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rm{垄脵}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rm{5}等份,并作好标记。rm{垄脷}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rm{垄脹}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rm{(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rm{(2)}步骤rm{垄脷}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步骤rm{垄脹}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rm{(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rm{(}填“易”或“难”rm{)}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rm{(}填“活泼”或“不活泼”rm{)}的结论。rm{(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rm{(}填“是”或“否”rm{)}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如图rm{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rm{B}是氢气燃烧的示意图rm{.}据图回答.

rm{(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______发生了变化,但______没有发生变化,故上述变化属于______变化rm{(}填“物理”或“化学”rm{)}.

rm{(2)}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______rm{(}填“发生”或“不发生”rm{)}变化,故水通电的变化属于______变化rm{(}填“物理”或“化学”rm{)}rm{(b)}中所得粒子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保持水的化学性质rm{.}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rm{.}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

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rm{.}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的作用是降低温度.错误;

B;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可以使木柴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C;用嘴吹灭蜡烛;原因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身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D;用扇子一扇;为锅灶内柴火鼓入大量的空气,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柴火燃烧的更旺.正确.

故选A.

【解析】【答案】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

2、C【分析】【解答】因为该反应的图示前后中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说明反应过程中有部分分子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该图示可以转化为:

A、由转化的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和个数比为2:1;正确;

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正确;

C;由图示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错误;

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物质中存在两种分子;而反应后为一种分子,所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分解反应特征,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C.

【分析】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B【分析】解:A、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气+氧化铜铜+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答案】B4、D【分析】解: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烟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有利于空气的净化,部分植物可以吸附阻挡粉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B错误;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了烟雾粉尘的排放,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C错误;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但与PM2.5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对PM2.5影响的是烟尘;粉尘等;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都能有利减少烟尘、粉尘;工业生产中主要排放的是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与PM2.5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二氧化碳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它与PM2.5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解析】【答案】D5、C【分析】解:rm{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无黑色固体生成,所以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白烟生成,所以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所以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是蓝紫色火焰,所以错误。

故选C。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解析】rm{C}6、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解答】根据“在反应rm{2A+3B=2C+4D}中,rm{A}与rm{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rm{1}rm{1}”,则可假设rm{A}和rm{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a}设rm{A}的质量为rm{x}则故rm{x=8g}又因为“一定质量的rm{A}与rm{12}克rm{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rm{11}克rm{C}”,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rm{D}的质量为rm{8g+12g-11g=9g}A.在反应rm{2A+3B=2C+4D}中,rm{A}和rm{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rm{1}rm{1.}已知“一定质量的rm{A}与rm{12}克rm{B}恰好完全反应,生产rm{11}克rm{C}”,因为rm{A}的质量为rm{8g}若rm{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32}则,解得rm{c=44}则rm{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44}故A错误;则rm{c=4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C}故A错误;B.根据分析,若rm{4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A}rm{32}为rm{B}若rm{3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C}则可计算rm{4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rm{D}此反应中rm{18}与rm{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rm{D}rm{16}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分析,可求rm{9}的质量为rm{D}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分析,rm{8g+12g-11g=9g}与rm{A}的质量之比是rm{C}rm{8g}rm{11g=8}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rm{11}【解析】rm{A}7、C【分析】解:rm{垄脵}表示氢离子的个数为rm{2}rm{垄脷}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rm{2}rm{垄脹}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rm{2}个氢原子,rm{垄脺}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rm{+2}rm{垄脻}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rm{2}个单位的正电荷,rm{垄脼}表示硝酸根离子的个数为rm{2}rm{垄脽}表示一个碳酸分子含有rm{2}个氢原子;

观察选项;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解析】rm{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8、略

【分析】

(1)3Fe3+表示3个铁离子,所以答案为:3Fe3+

(2)2N表示2个氮原子;所以答案为:2N

(3)表示+2价的镁元素,所以答案为:

(4)n个三氧化硫分子是nSO3,所以答案为:nSO3

【解析】【答案】3Fe3+表示3个铁离子,2N表示2个氮原子,表示+2价的镁元素,n个三氧化硫分子就是nSO3.

9、略

【分析】

(1)由框图可知;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且甲、乙、丙中有一种物质为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甲为双氧水,乙为水,丙为氧气其中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如图所示:

H2O2;乙的化学式为:H2O;丙的化学式为:O2;

(2)甲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2)①2H2O22H2O+O2↑;

②分解.

【解析】【答案】由框图可知;已知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且甲、乙、丙中有一种物质为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甲为双氧水,乙为水,丙为氧气,水电解可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能够满足刚才的分析,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10、略

【分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铝原子表示为:2Al;

(3)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符号为O2;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符号为N2.

故答案为:(1)O(2)2Al(3)O2;(4)N2.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

11、①③②④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析】【解答】(1)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故氧气的物理性质为:①③;

(2)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故氧气的化学性质为:②④;

(3)实验室制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故答案为:(1)①③;(2)②④;(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析】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12、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环保)氧气(空气)2K+2H2O═2KOH+H2↑【分析】【解答】解:(1)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二中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生直接排入空气;大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故答案为:减少污染(环保);氧气(空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碱类物质的由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的特点;可判断钾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为氢氧化钾,同时放出氢气;

故答案为:2K+2H2O═2KOH+H2↑.

【分析】(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3)钾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氢氧化钾.13、略

【分析】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故答案为:拉瓦锡.

根据化学上常见的科学家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了解化学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解析】拉瓦锡14、混合光合【分析】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树胶的主要成分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都是有机物,因此桃胶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桃浆是由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因此桃浆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混合;光合。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解析】混合光合三、简答题(共6题,共12分)15、略

【分析】解:(1)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合理即可).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合理即可).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C+O2CO2;(2)2H2+O22H2O;(3)H2CO3═H2O+CO2↑;(4)CO2+H2O═H2CO3.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解析】C+O2CO2;2H2+O22H2O;H2CO3═H2O+CO2↑;CO2+H2O═H2CO316、4;三;失去;O2-,Na+,S2-;AE;9【分析】解:rm{(1)}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rm{A隆芦E}中共有rm{4}种质子数,共有rm{4}种元素,rm{C}所表示的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rm{1}个电子,小于rm{4}容易失去电子.

rm{(2)}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表示离子的有氧离子、钠离子和硫离子,符号分别为rm{O^{2-}}rm{Na^{+}}rm{S^{2-}}

rm{(3)}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rm{AE}都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rm{(4)}由rm{F}知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108}碳的相对原子量为rm{12}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rm{12}原子质量倍数是:rm{dfrac{108}{12}=9}.

故答为:rm{(1)4}三,失去;rm{(2)O^{2-}}rm{Na^{+}}rm{S^{2-}}rm{(3)AE}rm{(4)9}.

rm{(1)}根据微粒的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根据rm{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的结构特点.

rm{(2)}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属于离子的结构;并写出离子的符号.

rm{(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rm{(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微粒的质量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及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解析】rm{4}三;失去;rm{O^{2-}}rm{Na^{+}}rm{S^{2-}}rm{AE}rm{9}17、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CO2+H2O═H2CO3;有无水;④;密度比空气的大【分析】解:实验rm{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由图示可知,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

实验rm{1A}瓶中由于二氧化碳没有酸性,所以干石蕊纸花不变色;rm{B}瓶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纸花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CO_{2}+H_{2}O篓TH_{2}CO_{3}}.

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rm{垄脷垄脹}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rm{垄脺}比rm{垄脵}先变红;通过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答案为:实验一: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rm{CO_{2}+H_{2}O篓TH_{2}CO_{3}}有无水rm{(}存在rm{)}

实验二:rm{垄脺}密度比空气的大.

根据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由题意,图中rm{垄脵垄脺}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rm{垄脷垄脹}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rm{.}根据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实验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rm{CO_{2}+H_{2}O篓TH_{2}CO_{3}}有无水;rm{垄脺}密度比空气的大18、rm{(}一rm{)(1)}负增强水的导电性

rm{(2)}氢气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rm{(3)20}

rm{(}二rm{)(1)}锥形瓶

rm{(2)脗脠脣谩录脴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

rm{(2)脗脠脣谩录脴

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和rm{(3)A}rm{D}【分析】【分析】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氧气的制取装置、书写化学方程式、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已有知识分析解答。rm{(}一rm{)}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结论、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rm{(}二rm{)(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rm{(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解答;rm{(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rm{(}一rm{)(1)}根据左侧试管中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所以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负极;增强水的导电性;rm{(2)}左侧试管内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检验氢气的方法是点燃,在空气中可燃烧,现象为: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填:氢气;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rm{(3)}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的体积约为氧气体积的rm{2}倍,若正极收集到气体rm{10mL}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rm{20mL}故填:rm{20}rm{(}二rm{)(1)}仪器rm{b}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rm{(2)}氯酸钾在加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rm{脗脠脣谩录脴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如用rm{脗脠脣谩录脴

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装置收集rm{F}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气体应从rm{O_{2}}进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填:rm{脗脠脣谩录脴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rm{垄脷}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rm{脗脠脣谩录脴

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rm{(3)}故填:rm{A}和rm{D}rm{A}【解析】rm{(}一rm{)(1)}负增强水的导电性rm{(2)}氢气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rm{(3)20}rm{(}二rm{)(1)}锥形瓶rm{(2)脗脠脣谩录脴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rm{(2)脗脠脣谩录脴

xrightarrow[录脫脠脠]{露镁脩玫禄炉脙脤}脗脠禄炉录脴+脩玫脝酶}和rm{(3)A}rm{D}19、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间隔也会发生改变;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解:rm{(1)}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改变.

rm{(2)}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rm{.}

rm{(3)}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分子很小.

rm{(4)}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rm{.}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

故答案为:rm{(1)}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间隔也会发生改变;

rm{(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rm{(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rm{(4)}分子之间有间隔.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间隔也会发生改变;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20、略

【分析】解:rm{(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试管;铁架台;

rm{(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rm{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故答案为:rm{2KMnO_{4}dfrac{overset{;;triangle;;}{}}{;}K_{2}MnO_{4}+MnO_{2}+O_{2}隆眉}rm{2KMnO_{4}dfrac{

overset{;;triangle

;;}{}}{;}K_{2}MnO_{4}+MnO_{2}+O_{2}隆眉}rm{E}

rm{C}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如果用图rm{(3)}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增大与盐酸反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rm{2}rm{垄脵CaCO_{3}+2HCl=CaCl_{2}+H_{2}O+CO_{2}隆眉}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rm{垄脷}增大与盐酸反应的接触面积;

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rm{垄脹}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rm{.}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rm{C}实验室制取rm{.}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rm{CO_{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rm{.}如果用图rm{.}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实验操作中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增大与盐酸反应的接触面积.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rm{2}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rm{.}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rm{.}【解析】试管;铁架台;rm{2KMnO_{4}dfrac{overset{;;triangle;;}{}}{;}K_{2}MnO_{4}+MnO_{2}+O_{2}隆眉}rm{2KMnO_{4}dfrac{

overset{;;triangle

;;}{}}{;}K_{2}MnO_{4}+MnO_{2}+O_{2}隆眉}rm{E}rm{C}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增大与盐酸反应的接触面积rm{CaCO_{3}+2HCl=CaCl_{2}+H_{2}O+CO_{2}隆眉}四、计算题(共3题,共12分)21、略

【分析】

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来求算氯酸钾的质量。

在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此外,还要注意:解、设、列、答要完整,已知物质与未知物质的质量关系及比例式要正确写出,计算过程中要带单位进行,设未知物质量时不需要单位等。【解析】解: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rm{x}

rm{2KClO_{3}dfrac{overset{MnO_{2}}{-}}{triangle}2KCl+3O_{2}隆眉}

rm{2KClO_{3}dfrac{overset{MnO_{2}}{

-}}{triangle}2KCl+3O_{2}隆眉}rm{245}

rm{96}rm{x}rm{9.6}

rm{dfrac{245}{x}=dfrac{96}{9.6g}}

解得:rm{g}rm{dfrac{245}{x}=dfrac

{96}{9.6g}}

答:理论上需要氯酸钾的质量rm{x=24.5}克。rm{g}22、略

【分析】解:把红热的银白色的金属细丝rm{C}放入盛有rm{B}的集气瓶中,rm{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rm{D}推得rm{C}是铁,黑色固体rm{D}是四氧化三铁,则rm{C}是氧气;进而根据生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推得暗紫色固体rm{A}是高锰酸钾;因此:

rm{(1)A}是高锰酸钾;rm{B}是氧气;rm{C}是铁丝;rm{D}是四氧化三铁;

rm{(2)B}和rm{C}反应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rm{(3)B}是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故答案为:rm{(1)}高锰酸钾;氧气;铁丝;四氧化三铁;

rm{(2)}铁丝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rm{(3)}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由把红热的银白色的金属细丝rm{C}放入盛有rm{B}的集气瓶中,rm{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rm{D}推得rm{C}是铁,黑色固体rm{D}是四氧化三铁,则rm{C}是氧气;进而根据生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推得暗紫色固体rm{A}是高锰酸钾rm{.}据此分析完成相关的问题.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文字描述实验现象,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rm{.}解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来寻找突破口,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解析】高锰酸钾;氧气;铁丝;四氧化三铁;铁丝rm{+}氧气rm{overset{{碌茫脠录}}{}}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3、略

【分析】

实验探究和结论:(1)通过图示可知;浓氨水通过分子运动可到酚酞溶液中,因为氨水呈碱性,所以它能使酚酞变为红色;

故答案是:变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图2的装置:装置的本身是密闭的实验装置;再加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作用,促使反应速度快;

故答案是:反应速度快;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思维拓展:(1)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故答案为:变红色;下面的试纸先变红;然后上面的试纸才变红色;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2)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并且不支持燃烧,所以只要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让它和燃着的蜡烛接触即可;

故答案为:在支管口接上导管;通入一个放有燃烧蜡烛的烧杯;在大试管内装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解析】【答案】实验探究和结论:(1)通过图示可知;浓氨水通过分子运动可到酚酞溶液中,再根据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即可作答;

(2)用图2所示的装置;本身装置是密闭的实验装置,再加上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作用,使反应速度快;

思维拓展:(1)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解答;

(2)结合实验装置图;只要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接触,然后再让它和燃着的蜡烛接触即可.

五、探究题(共3题,共6分)24、略

【分析】解:(1)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会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的水量正好占据集气瓶内氧气的空间,所以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一会熄灭,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氮气的体积约为空气的.据此可证实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大约为1:4;

(3)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水进入瓶内占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由红磷的熄灭说明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的气体没有减少,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故答为:(1)为了充分消耗集气瓶中氧气;

(2)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一会熄灭;

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4;

(3)难;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不能;炭粉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不会减少.

(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红磷的燃烧结合压强知识分析;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会压着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