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八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电流计测量装置(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中箭头a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b、c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a处,电位计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B.刺激a点时钾离子会快速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如果在b和c之间的中点刺激,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a点未受刺激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2.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B.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使动物对外界环境更具有适应能力C.建立一个条件反射需要将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反复结合D.条件反射的建立一般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3.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的过程①②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4.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类激素,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由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B.靶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识别抵抗素和胰岛素C.抵抗素、胰岛素都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与输入葡萄糖相比,输入葡萄糖+抵抗素的健康小鼠血糖浓度较低5.人体血浆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A.7层 B.9层 C.6层 D.5层6.细胞毒性T细胞能释放一种插入到靶细胞膜上的成孔蛋白(穿孔素),促使靶细胞裂解,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胞吐释放穿孔素B.穿孔素能够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C.穿孔素促进Na+内流改变细胞内渗透压D.穿孔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细胞免疫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据报道,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海丝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海丝螺含有的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写为TTX)。TTX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其具体作用机制是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对Na+通道的影响可能是其镇痛的机制,请回答:(1)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兴奋只能由神经元A传递到B,而不能反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表示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的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_____填“能”或“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图乙中①~④表示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_____(填序号)。8.(10分)下图1中A、B分别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A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细胞表示______分裂后期的细胞;B细胞表示______分裂后期的细胞。(2)要想同时观察到这两个时期的细胞,应选择该动物的______(填器官)。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3)在图2中的B处绘制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在C处绘制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9.(10分)某新型肺炎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通常可在人体内潜伏14-21天。(1)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MHC是细胞内的一组基因群,其表达产物MHC分子可与侵入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物并呈递给T细胞,可推测MHC基因在__________细胞中的表达活性较高。该细胞也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糖蛋白并引起免疫反应将其消灭,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3)人体内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需要经过一次阴性选择,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原肽可与MHC结合形成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若T细胞与该复合物呈现高亲和力结合,则可诱导该T细胞的凋亡,低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则可被释放至外周血中。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__。若上述过程发生异常,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10.(10分)细胞因子风暴(CS)又称炎症风暴,是指人体内因剧烈刺激(如感染、药物等)所引起的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等)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研究人员发现,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往往不是死于病毒感染,而是死于肺部组织所形成的CS,导致呼吸器官衰竭而死亡。(1)发热是机体被感染的重要表现。当人体被新冠病毒(2019-nCoV)感染后,一是由免疫系统通过________过程清除病毒,二是由体温调节中枢通过________等信号分子调节体温,从而恢复体内理化性质和代谢调节的动态平衡。(2)人体被2019-nCoV感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下图。由图分析可知,在临床上,往往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压制人体的CS,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以减轻免疫反应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破坏;同时配合抗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并发感染出现。治疗CS的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可以推测该激素可能的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糖皮质激素可由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分泌过程受到________(器官)的分级调控。(3)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也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再感染脑细胞,可损伤________的部分区域,引起嗅觉消失等症状。(4)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进入细胞。研究表明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的表达显著增加,重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部细胞膜表面ACE2多55%,因此,抽烟更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当病毒攻击肺叶时,肺泡损伤弥漫,刺激位于________的呼吸中枢,引起咳嗽,同时病变范围扩大、融合,造成“白肺”现象。一些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腹泻、眼结膜红肿、睾丸刺痛症状,可能的原因是消化道细胞、眼结膜细胞、睾丸细胞表面有________分布。11.(15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2)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和[]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正常人体内④的pH值维持在____________之间。(5)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__________处渗透压下降而造成水肿;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钠-钾泵和钾离子通道的开放,使膜内外保持静息电位。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迅速进入细胞,使膜内外电位迅速发生逆转,产生动作电位。【详解】A、据图可知,刺激a处,兴奋先后到达b、c两电极,电流表指针会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A正确;B、刺激a处时,Na+会快速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C、若在b、c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表的b、c两电极,因此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错误;D、a处未受刺激时,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错误。故选A。2、B【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正确;B、非条件反射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了条件反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B错误。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C正确;D、条件反射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B。3、A【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由图可知,①表示呼吸作用,②主要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A、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B、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主要是通过②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故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B正确;C、③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C正确;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平衡,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识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题。4、C【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可以降低血糖,A错误;B、靶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抵抗素和胰岛素,B错误;C、抵抗素、胰岛素都属于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C正确;D、由于抵抗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故与输入葡萄糖相比,输入葡萄糖+抵抗素的健康小鼠血糖浓度较高,D错误。故选C。5、D【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可以直接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详解】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反应,由于线粒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故人体血浆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穿过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这些氧分子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因此D正确。故选D。6、B【解析】题图分析,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穿孔素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这过程属于细胞免疫,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详解】A、穿孔素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效应T细胞释放穿孔素的方法属于胞吐,A正确;B、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而不能直接进入靶细胞消灭病毒,B错误;C、分析图解可知,穿孔素可促进Na+内流使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浓度增加,从而改变细胞内的渗透压,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穿孔素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的,因此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3).不能(4).不能(5).③【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1)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神经元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出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2)根据题意,由于TTX能选择性地与肌肉、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受体结合,阻碍Na+内流,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所以在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一段时间后,在a点给予刺激,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c点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3)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正常,可能是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传出神经③的位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兴奋产生的机理,理解静息电位和动物电位产生的原因,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能够结合题意利用所学的神经调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该题考查的重点是兴奋产生的机理和传递特点。8、(1)①.有丝②.减数第一次(2)①.睾丸(或精巢)②.2(3)【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2A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都为8,此时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小问1详解】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小问2详解】动物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生殖器官,雄性哺乳动物能发生这两种分裂方式的细胞应存在于睾丸中。B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精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即精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小问3详解】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为数4,DNA分子数为8;而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等,都是4,图形如下:【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1).活细胞(2).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3).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4).吞噬(5).监控、清除(6).胸腺(7).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有生命活动。病毒增殖过程包括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以及释放等。2、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B细胞和T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时,容易引起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4、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引起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当该病处于潜伏期时,病毒在细胞中主要进行的生命活动有核酸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毒的组装。(2)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因此推测MHC基因在吞噬细胞中的表达活性较高。该细胞也可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糖蛋白并引起免疫反应将其消灭,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人体内T细胞成熟的场所为胸腺,因此上述过程发生的场所为胸腺。若上述过程发生异常,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0、(1)①.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递质(2)①.利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②.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导致血糖升高③.下丘脑和垂体(3)大脑皮层(4)①.容易②.脑干③.ACE2【解析】1、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从而达到相互抑制的效果,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激素的分级调节: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例如甲状腺。3、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是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中枢和维持生物节律等有关。【小问1详解】当人体被新冠病毒(2019-nCoV)感染后,一方面由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将病毒清除,另一方面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调节体温,由分析可知,体温调节过程中涉及到下丘脑分泌的信号分子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递质等的作用,从而恢复体内理化性质和代谢调节的动态平衡。【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而感染新冠病毒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因此,在临床上,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压制人体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CS;同时配合抗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并发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