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1:1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B.种群密度能很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我国放开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D.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种间关系都属于种群基本特征2、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3、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B.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C.婴儿尿床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全有关D.高位截瘫患者既能产生尿意又能排尿4、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消耗植物()A.10kgB.40kgC.100kgD.280kg5、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塞罕坝林场荒原变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塞罕坝林场荒原变林海后就不存在草本植物的生长C.塞罕坝林场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这一人间奇迹的创造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蛙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蛙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褪黑色素可使这种蛙体色变亮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7、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参与了A.合成并分泌抗体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8、如图甲是1820年人们将某种生物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该生物在某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增长速率最大B.分析图乙可知,该生物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多C.图甲显示的100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C.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10、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③/(①+⑤)×100%B.④中的能量用于植食性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C.⑤⑥⑦的能量未流入第二营养级,导致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是递减的D.若该植食性动物为经济动物,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③/②、④/③的值可提高经济效益11、小麦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为了解决秸秆降解难题某科研团队将我省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切割成小段,于6月下旬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通常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B.翻耕土埋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由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型微生物分解能力低于厌氧型微生物D.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延迟到10月,则最终秸秆残留量均低于图中数据12、下表为研究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的分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营养级。
同化量(t·km-2·a-1)
未利用(t·km-2·a-1)
分解者分解(t·km-2·a-1)
呼吸量(t·km-2·a-1)
三。
90
15.00
11.94
39.31
二。
475
198
85
102
一。
2600
525
287
1313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3165t·km‑2·a-1B.表中第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95%C.表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该湖泊生态系统只有3个营养级,抵抗力稳定性较弱13、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6、生态系统:由_______和它的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17、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9、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与_______的协调。2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1、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4分)22、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元的某部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
(2)由图可知松果体细胞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转变为激素信号;从而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紧密连接起来。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产生,能对身体不同部位的靶器官如下丘脑、垂体、睾丸等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通过实验证明褪黑素对睾丸分泌雄激素具有促进作用,实验设计思路是:取发育状况相同的雄性成年小鼠20只,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切除松果体,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乙组切除松果体,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每天定时测量血液中雄激素含量。此实验过程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为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图解。由图推测;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__________内,其直接调节的是__________过程。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图中功能蛋白质的最终生物效应是__________,使产热增加。
P:RNA聚合酶。
PB: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
TH: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的生理活动直接受___________激素的影响;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会抑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活动,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
(3)取甲状腺腺瘤组织;经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浮液,培养48小时。再换取含不问浓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实验液,培养48小时。最后检测细胞的生长功能(吸光值的大小与细胞数量成正比),结果如图所示。
注:空白对照组表示不加任何药物的正常情况下的增殖。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对甲状腺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作用下,甲状腺细胞__________(选填“不增殖”、“增殖被抑制”、“正常增殖”、“加速增殖”),而去甲肾上腺素对甲状腺细胞生长功能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
A;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1∶1的性别比例未必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A错误;
B;种群密度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C;我国放开二孩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C正确;
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的特征;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及其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A【分析】【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的含量最高,A错误;
B;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
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A。3、D【分析】【分析】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壁上,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所以有尿床现象。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详解】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是位于膀胱壁上的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位于膀胱壁上的肌肉,A正确;
B;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
C;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所以有尿床现象,C正确;
D;高位截瘫患者脊髓完好;能排尿,但是兴奋不能上传到大脑皮层,不能产生尿意,D错误。
故选D。4、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详解】
至少消耗植物,可推导能量转换效率为20%.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
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千克植物;
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千克植物;
③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千克植物。
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共消耗植物千克。
故选B。5、B【分析】【分析】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为初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为次生演替。
【详解】
A;塞罕坝林场荒原变林海的过程是在土壤和植被条件下发展的;故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
B;群落的演替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故塞罕坝林场荒原变林海后仍存在草本植物的生长,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塞罕坝林场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加,故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C正确;
D;塞罕坝机械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一人间奇迹的创造充分说明了人类活动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A:C:D【分析】【分析】
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蛙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蛙体色变暗,说明光能影响体色的变化。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说明褪黑色素可以是哇体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说明光可以使因激素导致的变暗恢复。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说明蛙是通过眼睛来感光的。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垂体与褪黑色素的分泌有关。
【详解】
A;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说明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A正确;
B;褪黑色素只能使青蛙体色变暗;B错误;
C;在明亮处;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可见蛙体色的变化受激素调节,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可见蛙体色的变化还受神经的调节,C正确;
D;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说明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D正确。
故选ACD。7、B:C:D【分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参与组成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抗原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吞噬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抗体进行体液免疫,A错误,B正确。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进行细胞免疫,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8、A:B【分析】【分析】
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
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种群的数量最少。
【详解】
A;分析图甲曲线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斜率最大,则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但是在第10年后开始下降,因此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B正确;
C;图甲显示1820~1850年间;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60年以后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C错误;
D;图乙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9、A:C【分析】【分析】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即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
A;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因此需定期投放饵料等增大环境容纳量,B正确;
C;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错误;
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K值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D正确。
故选AC。10、B:C:D【分析】【分析】
生产者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这部分又可以流入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详解】
A;能量传递效率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图中①+⑤不是第一营养级同化量,是第一营养级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后剩余的能量,A错误;
B;④为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后剩余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可用于植食性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又可以流入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B正确;
C;能量的去向一般有4个方面:一是呼吸消耗;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贮存在构成有机体的有机物中;三是死亡的遗体、残落物、排泄物等被分解者分解掉;四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所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正确;
D;提高③/②的值可提高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④/③的值可提高植植食性动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可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BCD。11、A:B:D【分析】【分析】
由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秸秆残留量都在减少,其中土埋处理的秸秆残留量最低,这说明在3中处理方式中,土埋处理时最有利于秸秆分解的方式。
【详解】
A;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
B;能量多级利用是原本直接流向分解者的;可以再度被利用,如肥料没有直接回田,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将一部分能量转换为沼气让人们再次利用,而翻耕土埋这个过程未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
C;与水泡相比;堆放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曲线图显示其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低于厌氧性微生物,C正确;
D;将处理开始时间延迟到10月;整个过程温度将变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导致分解速率变慢,最终秸秆残留量均高于图中数据,D错误。
故选ABD。12、A:C:D【分析】【分析】
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详解】
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极(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2600t·km‑2·a-1;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计算;第二、第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90÷475=18.95%,B正确;
C;表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C错误;
D;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不一定少;营养结构也不一定简单,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弱,D错误。
故选ACD。13、C:D【分析】1;图中含有两条食物链;即水草→小鱼→朱鹮,水草→泥鳅→朱鹮。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详解】
A;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正确;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9、略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②.适度③.物质、能量④.结构⑤.功能20、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1、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2题,共4分)22、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
(1)动作电位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神经元的某部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根据以上分析;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产生了电信号,同时还分泌了褪黑素,说明松果体细胞的作用是将电信号转变为激素信号。褪黑素由松果体产生后,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讲练通】2021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质量评估(三)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评价
- 【学练考】2021-2022苏教版化学必修1练习-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全程方略2021届高考数学专项精析精炼:2014年考点48-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 家长进课堂小学生食品安演示教学
- 增塑剂聚酯薄膜行业分析
-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本章知识体系构建课件-浙科版必修2
- (期末押题卷)期末重难点高频易错培优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
- 典范英语2a练习册
- 2023-2024年全球及中国蓝莓产业研究报告
- 汽车二级维护操作技术课件
- 视频监控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知识》课件
- 关于化工企业岗位人才及职业能力需求的调研
- 婚礼筹备日程表完整版(表格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总复习课件
- 工作计划进度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