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应用方案TOC\o"1-2"\h\u9118第1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395971.1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3318391.2国际新能源汽车政策与技术发展趋势 343941.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 414753第2章新能源汽车类型及技术特点 4128402.1纯电动汽车(BEV) 4162572.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532292.3燃料电池汽车(FCEV) 530722第3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5263853.1动力电池类型及功能比较 5189103.1.1铅酸电池 616603.1.2镍氢电池 67033.1.3锂离子电池 651373.1.4锂空气电池 6144593.1.5硅基负极材料电池 6169113.2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 62683.2.1BMS功能概述 6123773.2.2BMS硬件设计 680193.2.3BMS软件设计 6221923.3动力电池安全性及寿命评估 6294183.3.1安全性评估 6106793.3.2寿命评估 6111533.3.3安全性与寿命协同优化 76448第4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 712754.1驱动电机类型及功能要求 7146134.1.1交流异步电机 7138274.1.2交流永磁同步电机 7134304.1.3无刷直流电机 7221654.1.4稀土永磁同步电机 7246434.2电机控制器设计及控制策略 7229884.2.1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 7136734.2.2电机控制器软件设计 8261334.2.3控制策略 8299424.3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集成设计 8254334.3.1结构集成 836014.3.2电气集成 860064.3.3控制策略集成 8238244.3.4热管理集成 811158第5章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技术 8214965.1充电设施类型及标准体系 823385.1.1充电设施分类 8246095.1.2标准体系 9131535.2快速充电技术及设施布局 9158315.2.1快速充电技术 9110155.2.2设施布局 9128465.3充电设施互联互通与智能管理 949275.3.1充电设施互联互通 993265.3.2智能管理 1019438第6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 1070906.1轻量化材料及其应用 1049416.1.1金属材料 1027406.1.2复合材料 1043606.1.3新型材料 10253156.2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 10326346.2.1拓扑优化设计 10289766.2.2参数化设计 1130186.2.3多学科优化设计 11230946.3轻量化制造工艺与装备 1130606.3.1高强度钢板成形工艺 11308876.3.2铝合金及镁合金成形工艺 11250836.3.3复合材料成形工艺 11143736.3.4高精度焊接技术 11240326.3.5及自动化装备 116135第7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 11153727.1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1172167.1.1系统组成 1131507.1.2系统原理 12269477.1.3应用案例 12280717.2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互联网 12258907.2.1系统组成 12116287.2.2互联网技术融合 12210727.2.3发展趋势 1232107.3车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12155097.3.1技术原理 13174017.3.2系统架构 1331197.3.3应用场景 1327030第8章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 13316728.1电气系统安全设计与防护 1384458.1.1电气系统安全设计 13199978.1.2电气系统防护措施 1382278.2整车碰撞安全功能提升 13197928.2.1碰撞安全设计 1335128.2.2碰撞安全功能测试与验证 1481038.3故障诊断与远程监控 14121838.3.1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14125418.3.2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1420952第9章新能源汽车环境适应性及测试评价 1456509.1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与标准 14213039.1.1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 14173439.1.2环境适应性测试标准 15271199.2环境适应性评价体系 152499.2.1评价指标 1531339.2.2评价方法 15291129.3新能源汽车能耗与排放测试 155479.3.1能耗测试方法 15190009.3.2排放测试方法 154650第10章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应用策略 163000410.1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与措施 16234410.1.1财政补贴政策 16333710.1.2税收优惠政策 16751710.1.3限制燃油车政策 161815010.1.4基础设施建设 162852310.1.5宣传与培训 161034910.2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应用案例 161635710.2.1电动公交车 162546010.2.2新能源出租车 162625610.2.3共享汽车 172068610.3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构建与优化 171653210.3.1完善售后服务网络 17261510.3.2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171359910.3.3创新售后服务模式 172582610.3.4加强零部件供应管理 171134810.3.5优化售后服务政策 17第1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述1.1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分析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选择,逐渐成为各国和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产品类型日益丰富,涵盖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2国际新能源汽车政策与技术发展趋势在国际范围内,各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欧洲各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政策;美国加州实施零排放汽车法规,强制汽车制造商生产新能源汽车;日本和韩国则通过设立研发基金、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不断突破,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自动驾驶、车联网、轻量化等先进技术逐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1.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安全性、续航里程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需要解决。面对挑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完善产业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2章新能源汽车类型及技术特点2.1纯电动汽车(BEV)纯电动汽车(BatteryElectricVehicle,简称BEV)是完全依靠电能驱动的汽车,其摒弃了传统燃油发动机,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能源利用率高:纯电动汽车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相较于内燃机汽车,其能源利用率提高了两倍以上。(2)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尾气排放,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低噪音:由于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噪音较小,纯电动汽车具有较低的行驶噪音。(4)高扭矩:电动机在低速时即可输出最大扭矩,使得纯电动汽车具备良好的加速功能。(5)续航里程: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受限于电池技术,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续航里程已逐渐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2.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简称PHEV)是一种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可以通过外部电源为电池充电。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双动力系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拥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套动力系统,可根据行驶需求自动切换或协同工作。(2)节能减排:在纯电模式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其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均有所降低。(3)续航能力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电池续航不足时,可以利用内燃机发电,有效解决续航焦虑。(4)灵活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在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和内燃机模式之间切换,满足不同行驶场景的需求。2.3燃料电池汽车(FCEV)燃料电池汽车(FuelCellElectricVehicle,简称FCEV)是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清洁能源: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燃料,其燃烧产物仅为水,实现零排放。(2)高能量密度: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续航里程可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媲美。(3)快速加氢:燃料电池汽车可通过快速加氢设施实现快速补充能源,缩短加氢时间。(4)低温启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低温环境下仍可正常启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5)环境友好:燃料电池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噪音低,且不产生尾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第3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3.1动力电池类型及功能比较3.1.1铅酸电池铅酸电池作为一种传统的动力电池,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等特点。但是其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短,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3.1.2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且环保功能优于铅酸电池。但其自放电速率较快,且成本相对较高。3.1.3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速率等优点。但其在高温环境下功能不稳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1.4锂空气电池锂空气电池具有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其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3.1.5硅基负极材料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优势,但存在循环寿命短、体积膨胀等问题。3.2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3.2.1BMS功能概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负责电池的实时监控、状态估计、安全保护、均衡管理等功能,以保障电池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3.2.2BMS硬件设计BMS硬件主要包括电池组、采样模块、主控模块、通信模块、驱动模块等。3.2.3BMS软件设计BMS软件设计包括状态估计、安全保护、均衡控制等算法的实现。3.3动力电池安全性及寿命评估3.3.1安全性评估动力电池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电池内部短路、过充、过放、高温等故障的检测与预防。3.3.2寿命评估动力电池寿命评估主要关注电池的循环寿命、日历寿命等指标,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状态,预测电池剩余寿命。3.3.3安全性与寿命协同优化在保证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电池使用策略,延长电池寿命,实现安全性与寿命的协同优化。第4章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4.1驱动电机类型及功能要求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作为其核心部件之一,其功能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根据电机类型,驱动电机可分为以下几种:4.1.1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其功能要求包括:高效率、高转矩密度、宽广的调速范围、良好的散热功能等。4.1.2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其功能要求包括: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低转矩波动、良好的温度特性等。4.1.3无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其功能要求包括:高效率、高转矩密度、低噪音、低振动等。4.1.4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首选。其功能要求包括: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低转矩波动、良好的温度特性等。4.2电机控制器设计及控制策略电机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关键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对驱动电机进行控制,实现整车的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以下为电机控制器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相关内容:4.2.1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功率模块设计、驱动电路设计、传感器接口设计、通信接口设计等。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热管理等。4.2.2电机控制器软件设计电机控制器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算法设计、故障诊断与处理、通信协议设计等。控制算法设计是其中的核心,主要包括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自适应控制等。4.2.3控制策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恒速恒压控制、速度闭环控制、扭矩闭环控制、能量回收控制等。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整车的动力功能和经济功能。4.3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集成设计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集成设计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实现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低成本的驱动系统。集成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3.1结构集成通过优化驱动电机和控制器的外形、安装方式等,实现结构上的紧凑布局,降低系统体积和重量。4.3.2电气集成电气集成主要包括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的电缆连接、接口设计等,应考虑电气功能、电磁兼容性、热管理等。4.3.3控制策略集成根据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的特点,优化控制策略,实现高效、稳定的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4.3.4热管理集成通过合理设计冷却系统,实现驱动电机和控制器的温度控制,保证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第5章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技术5.1充电设施类型及标准体系5.1.1充电设施分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主要包括慢速充电设施、中速充电设施和快速充电设施。其中,慢速充电设施适用于家庭、办公场所等长时间停车的场景;中速充电设施主要应用于公共场所、停车场等区域;快速充电设施则主要设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快速路沿线等地,以满足长途驾驶需求。5.1.2标准体系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应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接口标准:统一充电接口,提高充电设施兼容性;(2)通信协议标准:规范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平台之间的通信协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3)安全标准:保证充电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符合国家安全规定;(4)功能标准:规范充电设施的功能指标,提高充电效率。5.2快速充电技术及设施布局5.2.1快速充电技术快速充电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主流的快速充电技术包括直流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直流快充技术具有充电速度快、充电效率高等特点,但设备成本较高;无线充电技术则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等优点,但充电功率相对较低。5.2.2设施布局快速充电设施的布局应结合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需求、充电设施的技术特点及地区资源条件。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根据新能源汽车的行驶路线、密度等因素,合理规划快速充电设施布局;(2)均衡分布:保证快速充电设施在区域内的均衡分布,避免资源浪费;(3)协同发展:与城市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提高设施利用效率。5.3充电设施互联互通与智能管理5.3.1充电设施互联互通为实现充电设施的便捷使用和数据共享,需建立统一的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平台。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信息查询:提供充电设施的位置、类型、状态等实时信息;(2)预约充电:支持用户在线预约充电,提高设施利用率;(3)支付结算: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简化充电支付流程;(4)故障报修:提供在线报修服务,保证充电设施的正常运行。5.3.2智能管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应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运营效率。主要措施包括:(1)远程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充电设施的远程监控,及时掌握设施运行状态;(2)智能调度:根据充电需求、设施状态等因素,自动调整充电功率、分配充电资源;(3)数据挖掘:分析充电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充电设施运营商提供决策支持。第6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6.1轻量化材料及其应用6.1.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本节主要介绍高强度钢板、铝合金及镁合金等轻量化金属材料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6.1.2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节将阐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6.1.3新型材料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基材料等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节将探讨这些新型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前景。6.2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6.2.1拓扑优化设计拓扑优化设计通过模拟仿真,对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轻量化的目标。本节将介绍拓扑优化设计在新能源汽车结构轻量化中的应用。6.2.2参数化设计参数化设计通过对结构参数的调整,实现轻量化目标。本节将阐述参数化设计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6.2.3多学科优化设计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力学、材料学、动力学等。本节将探讨多学科优化设计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6.3轻量化制造工艺与装备6.3.1高强度钢板成形工艺高强度钢板成形工艺对提高汽车轻量化具有重要作用。本节将介绍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液压成形等工艺及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6.3.2铝合金及镁合金成形工艺铝合金及镁合金成形工艺对汽车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阐述铸造、锻造、挤压等成形工艺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6.3.3复合材料成形工艺复合材料成形工艺包括热压罐成形、树脂传递模塑成形等。本节将探讨这些工艺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制造中的应用。6.3.4高精度焊接技术高精度焊接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制造中具有关键作用。本节将介绍激光焊接、电阻焊接等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6.3.5及自动化装备及自动化装备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制造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将阐述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等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第7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技术7.1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本节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应用。7.1.1系统组成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主要包括感知模块、决策模块、执行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感知模块负责收集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如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决策模块根据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决策;执行模块负责实施决策指令;控制模块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7.1.2系统原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采用先进的算法,如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对复杂交通场景的理解和预测。通过融合多传感器信息,提高系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从而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7.1.3应用案例目前国内外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已开展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百度的Apollo平台等,均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7.2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互联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驾乘人员提供丰富的娱乐、导航、通信等功能。本节主要介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及其发展趋势。7.2.1系统组成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云平台。硬件设备包括显示屏、音响、摄像头等;操作系统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供运行环境;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类功能;云平台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远程服务。7.2.2互联网技术融合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通过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实现了语音识别、手势控制、智能推荐等功能。同时车载数据可以与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智能生活体验。7.2.3发展趋势5G、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未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将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实时互动,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娱乐体验。7.3车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车联网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车联网技术的原理、架构及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7.3.1技术原理车联网技术通过将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等连接起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共享。其主要技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7.3.2系统架构车联网系统架构主要包括车载终端、路侧设备、通信网络和云平台。车载终端负责收集车辆信息,路侧设备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通信,通信网络为数据传输提供保障,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7.3.3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智能交通、自动驾驶、远程诊断等。通过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实时路况监测、车辆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行驶安全性和便利性。第8章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与可靠性8.1电气系统安全设计与防护8.1.1电气系统安全设计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其安全设计。本节主要从电气系统整体架构、关键组件选型及电气连接等方面进行阐述。电气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故障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关键组件如电机、电池、电控等需选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产品。电气连接应采用高标准、高可靠性的接插件,降低接触电阻,减少因连接不良导致的电气故障。8.1.2电气系统防护措施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本节提出了以下防护措施:对电气系统进行绝缘防护,防止因绝缘功能下降导致的电气故障。采用过压、欠压、过流、短路等保护装置,保证电气系统在异常工况下的安全运行。加强对电气系统的密封和防水处理,提高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8.2整车碰撞安全功能提升8.2.1碰撞安全设计新能源汽车在碰撞过程中,需要保证乘员及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本节从车身结构、碰撞吸能区、乘员保护区等方面进行阐述。优化车身结构设计,提高车身强度和刚度。设置合理的碰撞吸能区,减小碰撞时对乘员和关键部件的影响。加强对乘员保护区的防护,如采用高强度钢材、优化座椅结构等。8.2.2碰撞安全功能测试与验证为保证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功能,本节提出了相应的测试与验证方法。包括实车碰撞试验、仿真分析及台架试验等。通过这些方法,评估整车碰撞安全功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整车的安全功能。8.3故障诊断与远程监控8.3.1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系统是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节从故障诊断策略、诊断算法及诊断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介绍。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故障诊断策略。采用高效的诊断算法,如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大数据分析等。构建模块化的故障诊断系统架构,提高系统扩展性和可维护性。8.3.2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状态、故障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本节从远程监控系统架构、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设计合理的远程监控系统架构,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为车辆故障预警、维修保养等提供依据。第9章新能源汽车环境适应性及测试评价9.1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与标准本节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测试方法及相关标准。环境适应性测试旨在保证新能源汽车在各种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功能和可靠性。9.1.1环境适应性测试方法(1)高温测试:模拟高温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的散热功能、电池功能及各部件的耐热性。(2)低温测试:评估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启动功能、续航里程、加热系统功能等。(3)高海拔测试:检验新能源汽车在高海拔地区的动力功能、制动功能、电池功能等。(4)恶劣路况测试:模拟坑洼、泥泞等恶劣路况,评估新能源汽车的通过功能和底盘部件的可靠性。9.1.2环境适应性测试标准参照我国及国际相关标准,如GB/T1832017《电动汽车动力功能试验方法》等,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9.2环境适应性评价体系本节主要构建新能源汽车环境适应性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对新能源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功能进行评价。9.2.1评价指标(1)动力功能指标:包括加速功能、爬坡功能等。(2)经济功能指标:包括能耗、续航里程等。(3)安全功能指标:包括制动功能、操控稳定性等。(4)可靠性指标:包括故障率、维修成本等。9.2.2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新能源汽车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价。9.3新能源汽车能耗与排放测试本节主要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 【状元之路】2020-2021学年新课标生物选修1-专题测评(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状元之路】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一课一练: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 2021高考化学考点突破训练:11-3烃的含氧衍生物
- 《金版教程》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限时规范特训-2-6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 多媒体课件制作
- 《肝脏CT分段》课件
-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版 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学习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下半年对公业务工作计划(13篇)
- 202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
- 给水管移位专项施工方案
-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
-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26:“10改进”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23:“8运行-8.3创新过程”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安踏集团国际化战略环境的PEST分析及SWOT分析41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