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357第一章概述 390021.1计划背景 3192831.2计划目标 318097第二章科技创新支撑计划总体框架 47622.1计划框架设计 4258932.1.1目标导向原则 4212452.1.2系统整合原则 4262.1.3动态调整原则 4147912.2计划实施策略 568872.2.1明确责任分工 565252.2.2强化政策支持 547432.2.3加大投入力度 5309682.2.4优化创新环境 52972.2.5强化人才培育 5259762.2.6加强宣传推广 5295932.2.7开展国际合作 517148第三章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培育 599033.1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分类 521583.1.1农业企业 6300463.1.2农业合作社 635753.1.3农业科研院所 692473.1.4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618543.1.5农民 6237523.2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路径 6205803.2.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615553.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6112453.2.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6154543.2.4培养农村科技创新人才 6166393.2.5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 775333.2.6加强农村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725763第四章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7264184.1农村科技创新平台类型 7199384.2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法 710731第五章农村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851105.1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原则 841155.1.1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 838225.1.2坚持区域均衡原则 848595.1.3突出重点原则 8139315.2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策略 8268835.2.1建立科技创新资源数据库 8141885.2.2制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规划 989125.2.3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 93145.2.4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9222525.2.5强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监管 919188第六章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9306456.1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9241466.1.1政策引导机制 934706.1.2市场驱动机制 965426.1.3产学研合作机制 980976.1.4技术转移与扩散机制 10270376.2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10101726.2.1成果筛选与评估 10182006.2.2成果熟化与示范 1046206.2.3成果推广与应用 10213816.2.4成果转化效果评价 104040第七章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10250647.1人才培养模式 10317467.1.1基本思路 10196397.1.2培养层次 11195167.1.3培养方式 11196347.2人才培养政策 1147267.2.1政策引导 11243597.2.2政策支持 1112267.2.3政策保障 1132683第八章农村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12242808.1政策体系构建 12226128.1.1政策目标 12213828.1.2政策框架 12258388.1.3政策内容 12148268.2政策实施与评估 12104458.2.1政策实施 12139078.2.2政策评估 1321535第九章农村科技创新国际合作 13268319.1国际合作模式 13237969.1.1间合作 13134679.1.2企业间合作 13290079.1.3科研机构间合作 1341969.1.4国际组织合作 1348669.2国际合作策略 1433969.2.1明确国际合作目标 14294729.2.2选择合适的国际合作对象 14293969.2.3制定国际合作计划 1446839.2.4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142239.2.5加强国际合作宣传与交流 1451629.2.6深化国际合作政策支持 1411111第十章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实施与监测 142656410.1实施步骤 14310610.1.1准备阶段 141321310.1.2启动阶段 152370710.1.3实施阶段 151120210.1.4总结阶段 15988010.2监测与评估体系构建 152691910.2.1监测指标体系 15114210.2.2评估指标体系 152176410.3监测与评估方法 152293510.3.1数据收集方法 15412010.3.2数据分析方法 162741810.3.3评估方法 16第一章概述1.1计划背景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我国特制定《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本计划旨在发挥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计划目标《三农村科技创新支撑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农村科技创新要素的整合与优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2)培育农村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农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3)推广农村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农村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4)提升农村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农村科技创新环境,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5)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一支懂科技、会创新、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第二章科技创新支撑计划总体框架2.1计划框架设计科技创新支撑计划旨在推动农村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本计划框架设计遵循以下原则:2.1.1目标导向原则计划框架设计以解决农村科技创新中的关键问题、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保证计划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1.2系统整合原则充分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农村产业、人才、政策等要素的深度融合。2.1.3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计划内容,保证计划与农村科技创新发展同步。具体框架设计如下:(1)总体目标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主要任务加强农村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育农村科技创新人才;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3)实施步骤调查分析农村科技创新现状;确定科技创新支撑计划的重点领域;制定科技创新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支撑计划。2.2计划实施策略为保证科技创新支撑计划的顺利实施,以下实施策略:2.2.1明确责任分工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支撑计划的实施。2.2.2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农村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支撑计划提供有力保障。2.2.3加大投入力度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科技创新领域,保证科技创新支撑计划所需资金。2.2.4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2.2.5强化人才培育实施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素质,为科技创新支撑计划提供人才保障。2.2.6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科技创新成果,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计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2.7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村科技创新水平。第三章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培育3.1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分类农村科技创新主体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3.1.1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农村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包括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等。农业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3.1.2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明显的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3.1.3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研院所是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主要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农业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3.1.4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由农村科技人才组成的民间组织,具有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培训农民、提高农村科技创新能力等功能。3.1.5农民农民是农村科技创新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农村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有助于推动农村科技创新。3.2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路径3.2.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为农村科技创新主体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3.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培育农村科技创新主体,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包括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平台支持。3.2.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3.2.4培养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3.2.5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科技创新主体的活力,促进农村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3.2.6加强农村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完善农村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科技创新主体提供资金支持,降低科技创新风险。第四章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4.1农村科技创新平台类型农村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主要类型包括:(1)科技示范园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集成创新、成果展示、技术培训等功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2)星创天地:以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助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3)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依托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村科技创新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4)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5)农村科技创新驿站: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基础,提供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助力农村科技创新。4.2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法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方法:(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优化布局:根据区域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农村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3)完善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保证平台高效运转。(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为农村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人才保障。(5)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农村科技创新平台的协同发展。(6)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平台的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农村科技创新需求。(7)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8)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第五章农村科技创新资源配置5.1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原则5.1.1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应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即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充分考虑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益。5.1.2坚持区域均衡原则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应充分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地域差异,遵循区域均衡原则,保证科技创新资源在各个地区得到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促进地区间科技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5.1.3突出重点原则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聚焦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科技创新需求。同时关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5.2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策略5.2.1建立科技创新资源数据库为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准确性,需建立科技创新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含农村科技创新资源的基本信息、利用情况、成果转化等方面数据,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5.2.2制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规划根据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规划,明确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方向、重点和任务。同时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具体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案,保证科技创新资源在各个领域的合理分配。5.2.3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共享,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和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科技创新,以及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5.2.4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励、提供科技金融服务、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等手段,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农村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5.2.5强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监管加强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监管,保证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高效使用。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评估机制,对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加强对科技创新资源使用过程的监督,防止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第六章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6.1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的关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6.1.1政策引导机制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主体参与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引导机制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6.1.2市场驱动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是指通过市场需求来引导科技成果的转化。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适应性。6.1.3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6.1.4技术转移与扩散机制技术转移与扩散机制是指将科技创新成果从研发机构转移到农村地区,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推广和应用。这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高技术转移效率。6.2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农村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是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应用的过程。以下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路径:6.2.1成果筛选与评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首先要对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和评估,保证其具有实用性和市场前景。筛选和评估过程应考虑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等因素。6.2.2成果熟化与示范对筛选出的科技成果进行熟化和示范,提高其成熟度和应用价值。熟化过程包括技术完善、工艺优化、成本降低等。示范过程则是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科技成果的优越性。6.2.3成果推广与应用在成果熟化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村地区。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6.2.4成果转化效果评价对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成果应用范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评价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促进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的持续发展。第七章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7.1人才培养模式7.1.1基本思路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院校支撑”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市场、社会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形成全链条、多层次、宽领域的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7.1.2培养层次(1)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民子女的科学素养,为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2)职业教育阶段:针对农村科技创新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农村科技创新人才。(3)高等教育阶段: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农村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育,培养高水平农村科技创新人才。(4)继续教育阶段:对在职农村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7.1.3培养方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2)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农村科技创新人才。(3)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科技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的国际化水平。7.2人才培养政策7.2.1政策引导(1)制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任务和措施。(2)设立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经费保障。(3)优化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激发人才培养活力。7.2.2政策支持(1)加大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鼓励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3)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体系。7.2.3政策保障(1)建立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数据库,实现人才信息的动态管理。(2)制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考核标准,保证人才培养效果。(3)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第八章农村科技创新政策环境8.1政策体系构建8.1.1政策目标我国农村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3)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8.1.2政策框架农村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层面:制定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政策,明确农村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2)中观层面:制定区域性的科技创新政策,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推动农村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3)微观层面:制定具体的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参与农村科技创新活动。(4)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8.1.3政策内容农村科技创新政策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农村科技创新。(3)优化金融政策,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4)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5)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服务。8.2政策实施与评估8.2.1政策实施农村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环节:(1)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明确政策实施的对象、范围、标准和程序。(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3)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保证政策实施效果。(4)监督政策实施过程,保证政策落地生根。8.2.2政策评估农村科技创新政策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2)评估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3)建立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政策效果。(4)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第九章农村科技创新国际合作9.1国际合作模式农村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9.1.1间合作间合作是指各国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以政策引导为主,推动科技资源、技术成果和人才交流的共享。间合作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如农业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等。9.1.2企业间合作企业间合作是指农村科技创新企业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种合作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国际合作项目。企业间合作可以采取技术引进、联合研发、产能合作等多种形式。9.1.3科研机构间合作科研机构间合作是指各国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活动。这种合作模式以学术交流和技术研发为主,旨在促进科研资源的共享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9.1.4国际组织合作国际组织合作是指农村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组织与各国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以项目合作为载体,推动国际间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9.2国际合作策略9.2.1明确国际合作目标在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时,应明确合作目标,保证合作项目符合我国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国际合作目标应包括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9.2.2选择合适的国际合作对象选择合适的国际合作对象是保障国际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应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科技实力、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选择具有互补性、合作意愿强的对象进行合作。9.2.3制定国际合作计划在明确国际合作目标和选择合作伙伴后,应制定详细的国际合作计划,包括合作内容、时间节点、资金预算、风险防控等。国际合作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9.2.4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应建立健全国际合作协调、管理、监督和评估机制,保证合作项目的高效运行。9.2.5加强国际合作宣传与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合作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宣传与交流,提高我国农村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