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四套)_第1页
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四套)_第2页
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四套)_第3页
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四套)_第4页
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四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共四套)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洛克D.杜威2.“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所表述的是(D)的观点。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3.“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B)。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社会发展功能D.隐形功能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D)的职业。A.自由化B.现代化C.专业化D.社会化6.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B)的理念。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7.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根据(D)的不同而划分的。A.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B.学生的学习要求C.课程的任务D.课程的呈现方式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C.《学记》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教育思想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之一10.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A)。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11.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科技水平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3.(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4.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C)。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15.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B)。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16.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C)。A.两者相同B.前者指导后者C.前者反映后者D.前者决定后者17.(B)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8.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C)。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B.适当体罚也可以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19.下列德育原则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有关的是(B)。A。因材施教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C.知行统一原则D。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原则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A.知行统一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导向性原则21.关于建立学生档案的环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C)。A.收集——整理——保管——鉴定B.管理——收集——鉴定——保管C.收集——整理——鉴定——保管D.收集——鉴定——保管——整理22.“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这属于(B)的班主任领导方式。A.权威型B.放任型C.民主型D。随意型2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A.文化本位B.社会本位C.科学本位D.个人本位24.教师对生病的学生救护不力,属于(D)。A.侵犯学生的生命权B。侵犯学生的健康权C.侵犯学生的身体权D.不作为违法侵权25.关于先进生的心理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A.自尊心强,充满自信B.不适度的自尊心C.学习动机不强D.意志力薄弱26.(A)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它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A.建构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27.某老师未经学生允许私自将学生的作文编入自己编著的优秀作文集,对该老师的做法叙述正确的是(B)。A.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财产权B.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著作权C。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侵害学生的著作权,因为作文不算“作品”,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D.该老师的做法侵害了学生的人身权利28.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A)。A.斯金纳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29.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A)。A.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般迁移与具体迁移30.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然后再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B)。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BC)。A.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B。教育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社会化C.教育促进人的职业和身份社会化D.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E.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2.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作用有(ABCE)。A.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B.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C.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D.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E.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3.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有(ADE)。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下列选项中,认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学者有(BCD)。A.夸美纽斯B.柏拉图C.涂尔干D.凯兴斯泰纳E.裴斯泰洛齐5.学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ABC)。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恰当的评定D.设置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E.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E)。A.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C.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D.教师的培训E.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7.下列属于教师的职业权利的有(ABCDE)。A.教育教学权C.管理学生权E.进修培训权B.学术研究权D.民主管理权8.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ABCD)。A.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序B.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C.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D.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E.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9.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AD)。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动因D.发展结果E.发展进程10.活动课程的特点有(ABCD)。A.广泛性B.灵活性C.主体性D.实践性E.强制性11.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有(ACDE)。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C。浏览阅读材料D.设置学习目标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12.以下观点错误的有(ABE)。A.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没有必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B。“课程”一词是由英语派生而来的C.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理逻辑D。编写教科书时要考虑这门科学本身的内在逻辑E。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13.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有(ABCDE)。A.预防精神疾病B.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C.提高学生心理素质D.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E.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14.以下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有(ACE)。A.品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D.品德是认知和行为的统一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等同于道德1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E)。A.让小学三年级学生一首古诗抄写10遍B.明明说脏话,老师令其上讲台默写课文C.刘欣雨上自习课睡觉,老师令其到学校运动场跑步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E.小学五年级教室内,英语老师拿树棍在发音不准的学生脊背上使劲击打5下16.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ABCDE)。A.分散复习B.及时复习C.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记忆D.对材料进行精加工E。增加学习动机,明确记忆目的17.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学习可以通过(AB)的学习方式来完成。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E。启发法18.布鲁纳认为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它们是(ABC)。A.好奇内驱力B.胜任内驱力C.互惠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E.附属的内驱力19.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的构成要素有(ABCD)A.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受害人或加害人B。必须有客观的伤害结果发生C.伤害事故结果的发生与学校疏于教育管理保护行为有因果关系D.学校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或过失E.从时间和地点上看,伤害行为或者结果必须有一项是发生在学校20.教育立法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BCD)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的表决和通过D。法律的公布E.法律的实施三、判断简析题l,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独立与排斥的。此观点错误。最初苛勒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作为对立的理论出现的。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哈咯将两种理论联系起来,他认为两种理论并不是矛盾的,试误和顿悟分别代表学习和思维发展中的两个阶段,试误是初始阶段,是顿悟的基础;顿悟是高级阶段,是试误的飞跃。2教学就是指课堂的上课活动。此观点错误。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教学等多种形态。教师上课备课、学生听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价,学生的课后预习、复习、作业等也都属于教学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因此,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的上课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处于从属地位。此观点错误。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决定着学生学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正迁移就是顺向迁移,负迁移就是逆向迁移。此观点错误。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迁移进行划分得到的结果。根据迁移的性质的不同,人们把迁移划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零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候也称为中性迁移。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以把迁移划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前者是指前面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后者则恰恰相反。因此,正迁移不一定是顺向迁移,负迁移也不一定就是逆向迁移。品德就是道德。此观点错误。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起源于人类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道德具有阶级性,道德始终是一定阶级的道德,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一个人的品德不但体现在他的某一时期、某一方面,而且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甚至体现在他的一生中,偶尔的道德行为不能看作是品德;品德不仅有外部的道德行为,还要有与之相应的内部道德行为需要,二者相统一才称其为品德。因此,品德与道德是有区别的。四、案例分析题小刘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课,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来惩罚他们。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l)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人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五、阅读分析题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材料三张晓萌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晓萌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晓萌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晓萌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晓萌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问题: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中,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1.(1)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2)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3)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要更重要。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2.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启迪学生做人;(2)引导学生会学习;(3)激励学生会思考;(4)指导学生能实践。3.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六、论述题1.试论述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利弊。发现学习的优点:(1)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2)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发现学习的不足:(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适合发现学习;(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3)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不宜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接受学习的优点:(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时可能更有效;(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时,更适合采用接受学习;(4)为学生提供好方法来帮助他们保持重要的信息。接受学习的不足:(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机械的或有意义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2.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该如何进行指导?(1)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2)中等生中等生可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第三一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后进生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是古代先哲(C)。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3.以单元来计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C)。A.3+2B.5±2C.7+2D.9±24.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出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了德育的(D)。A.政治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而受到强化,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D)。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间接强化D.替代强化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指(A)。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修养法7.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他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B)。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A.价值体系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新观点9.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法是(A):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10.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其代表人物是(C)。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1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C)。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12.王老师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B)。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C)A.国务院B.国家教育部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4.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这种现象属于学习中的(B)。A.定势B.正迁移C.记忆D.负迁移15.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这是德育培养方法中的(D)。A.说理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应由谁来认定?(A)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D.授权的高等教育师范院校17.1970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是(A)。A.朗格朗B.戴维C.德洛尔D.富尔1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A)教育行政部门。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省人民政府C.市级以上教育局D.人民法院1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些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20.借助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C)oA.接受学习B.指导学习C.探究学习D.开放学习21.(D)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A.掌握学习B.非指导性学习C.程序教学D.发现学习22.(D)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A.戴尔B.布鲁纳C.斯金纳D.勒温23.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C)。A.摇头B.吞咽食物C.写毛笔字D.运用记忆策略背单词2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25.-般来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是(D)。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26.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7.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A)的共同活动。A.教与学B.教师与教师C.人与人D.学与学生28.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D)。A.6年B.5年C.8年D.9年29.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钢笔”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笔”之下,这种策略属于(D)oA.计划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组织策略30.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D)。A.满足需求的功能B.诊断功能C.矫正功能D.促进发展功能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ABCD)。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E.乌申斯基的《爱弥儿》2.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BCE)。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3.下列属于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内容的有(ABCDE)。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B.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C.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D.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E.新课程十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4.学校不得有(BCEA)行为。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C.随意开除学生D.处分学生E.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5.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包括(CDE)。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体验C.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E.调节策略6.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性作用基本规律的有(BCE)。A.获得B.正强化C.负强化D.消退E.惩罚7.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有(ACD)。A.假定B.申请C.处理D.制裁E.惩罚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9。心智技能的特点有(ABD)。A.观念性B.内潜性C.外显性D.简缩性E.展开性10.下列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是(ABC)。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B.学习材料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C.学生要有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D.学习材料应有新异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E.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ll。讲授策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策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讲授策略误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ABCDE)。A.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B.讲授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C.讲授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D.讲授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对学生的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E.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12.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有(ABCDE)。A.谈话B.报告C.讲解D.讨论E.参观13.品德形成大致经历的阶段有(ABD)。A.依从B.认同C.接受D.内化E.反馈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ABCD)。A.有合格的教师B.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D.有组织机构和章程E.有稳定的生源15.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C.成年早期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重大E.儿童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小学阶段16.根据法律规范专门职能,教育法律规范可分为(ABCDE)。A.一般性规范B.概念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D.规则性规范E.技术性规范17.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BD)。A.学业负担过重,唯“智”是举B.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C。学习理论和学习设施不健全D.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E.教育观念落后18.教师的基本素养决定了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有(ABCD)。A.教师要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B.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C.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E.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以增长专业能力19.下列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所主张的观点的有(ACDE)。A.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为目标B。强调训练的价值C.内容选择要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与能力D.主张设置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等课程E.课程实施中鼓励师生间的对话20.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ABD)。A.讲授策略B.对话策略C.自学策略D.指导策略E。示范策略三、判断简析题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此观点错误。负强化与惩罚都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核心概念。负强化是指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据此可以看出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2.-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此观点错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大致需要经历以下过程:(1)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级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此观点错误。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的进程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和表现不尽相同,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首先是教育的普及化,即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希望。其次是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即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此观点错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这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了独立探索时期,但还远没形成“科学教育学”。直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才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因此“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应该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5.《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论著。此观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四、案例分析题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五、阅读分析题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原因如下: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六。论述题结合事假谈谈德育活动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使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试述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教学中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主要有以下策略:(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4)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3)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4)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调节激情,增强注意力;(5)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C)。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A.宪法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C)。A.孟禄B.华生C.沛西·能D.马克思6.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类型,这是学习策略培养的(A):A.特定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生成性原则D.内化性原则7.(B)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8.临近期末考试,小明根据考试范围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这种策略属于(A)。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9.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C)。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10.教育者应重视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教育,这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B)。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差异性11.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D.形成学生的品性12.通过排除材料间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这种学习策略属于(D)。A.精细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13.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1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模象直观的是(A)。A.观察实物B.图片C.幻灯片D.教学电影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的阶段是(B)。A.操作定向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内化16.“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7.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需达到(D)。A.50%B.50%-100%C.100%D.100%-150%1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C)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19.完整的教育目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A)。A.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B.教育方针政策C.人才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0.以下不属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的是(A)。A.自由开放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尊师爱生21.下列哪种理论是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A)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22.(C)是指教育行政相对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使受害者的权利得到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A.教育法定权益B.教育法律责任C.教育法律救济D.教育行政判决23.下列不属于学生申诉范围的是(D)。A.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不服的B.学校侵犯学生合法财产权利的C.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知识产权的D.学生不满老师公开成绩的2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D)。A.美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2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26.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7.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B)。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2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C)。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29.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D)。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30.(D)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B.知觉C.表面特征D.深层特征二、多项选择题1.少年期表现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ABC)。A.从依靠性向独立性过渡B.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C.从幼稚向成熟过渡D.性意识的发展E。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2.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ACE)。A。权威型B.开放型C。民主型D.封闭型E放任型3.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应该做到(ABCDE)。A.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B。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C.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E.要兰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4.西方学者认为,在采取小组讨论法时,教师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ABDE)。A.通过认真监督、巡视各组,确保学生注意力保持在讨论的主题上B。确保学生在进行讨论前已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C.教师要确定活动主题D。讨论的计划时间要做得相对短一些E。教师要针对讨论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5.下列关于道德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A。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B.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C.道德具有阶级性D.遭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E.个体所表现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可以看作为品德6.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ABCD)。A,学生自评B.小组评议C.班主任评价D.信息反馈E.信息收集7.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BCD)。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杨贤江E.朱熹8.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思想有(AC)。A.白板说B.泛智教育C.绅士教育D.从做中学E.教育即生活10.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有(ABCDE)。A。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B。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C.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D.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E.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11.筛选法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ABCDE)。A.预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B。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课程目标的意见C.把原先预定的课程目标和补充的其他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D。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最重要的课程目标E。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1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ABCD)。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E.分化与泛化13.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的同化模式是(ABC)。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接受学习E.发现学习14.下列属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的有(ACE)。A。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B.自我实现的人格观力C。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D.内在学习论E.学生中心的教学观15.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ABCDE)。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教师的指导E。学习策略的水平16.合理复习是克服遗忘的主要策略之一,合理复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BCD)。A.及时复习B。分散复习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D.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E.强行识记17.交互式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教学生学习以下四种策略(ABCE)。A.总结段落内容B.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C.明确材料中的难点D.识记材料的主要内容E.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18.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哪几点?(ABC)A.动机作用B.方向作用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D.提升智慧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19.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种体系强调(ABC)。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D.以教师教学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E.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20.教育法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A.教育性原则B.效力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平等性原则E。强制性原则三、判断简析题1。实验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此观点错误。属于张冠李戴。实验心理学不足之处是当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实验心理学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文化教育学的批评。而文化教育学的不足之处才是思辨气息很浓,对很多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强的哲学色彩。另外,文化教育学过分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2.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此观点错误。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排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因为接受式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正是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3.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此观点错误。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4.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此观点错误。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二者构成了授受关系。但在人格上,两者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师生之间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通过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社会互动。从以上师生之间的三种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人师”。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教育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5.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此观点错误。所谓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据此可以看出,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四、案例分析题陈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她认为自己年轻、活泼、大方、热心、口才好、有感召力、语言表达清晰,很有当教师的天赋。她为即将成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而兴奋。这天,她要上的第一堂量是高一年级的政治课,讲授“市场交易的原则”。为此,她早已做好了准备。可课后她却困惑不解。她按照教参精心准备了教案,制作了课件,甚至连教案都背得很熟了。大家却说她在背教案。她自己也感到上课时,确实离开教案就不知说什么。更可气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强买强卖对交易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为什么要遵守自愿原则,也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她设置了问题,如“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要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回答虽很踊跃,但说着说着,就说跑了题,说到买卖时怎么说到和商贩吵架上去了。为什么就跑题了呢?陈老师真的很困惑。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与陈老师的期望不同?试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解析。(l)陈老师的第一堂课“死的”东西准备有余,“活的”东西准备不足,对学情了解不够。她虽然精心地制作了课件,而且也相信自己有当教师的天赋,却没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等,也没有做好应对课堂中的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2)在设置讨论题的时候,指向不明,有误导的地方。“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一个题目设置没有紧密结合课文,设计的精细度不够。(3)讨论时没有注意引导、监控,课堂操作过于机械,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在发现学生讨论跑题时,应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注意讨论的中心,不要脱离论题,从而达到讨论的目的。五、阅读分析题“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分析此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六、论述题1.试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系统的归因理论。主要内容如下:(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维度)、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稳定性维度)、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维度)等三个维度之中。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习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2.试论述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途径:(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养成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与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2)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是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办法。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主要方法:(l)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要注重内省慎独,不断反省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无私的心境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2)勤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师德养成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3)虚心向他人学习主要是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其优秀品质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教师,进而影响其他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素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同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其他活动一样,有着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师德养成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确立可行目标后,应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2025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B)。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技4.班主任工作是从(C)开始的。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班集体5.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7.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A.教学活动B.社会活动C.课外、校外活动D.共青团少先队8.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D)的出版。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9.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D)。A.中等教育B.幼儿教育C.高等教育D.义务教育10.“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C)。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11.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是(C)。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12.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A.安全需要B.爱与归属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需要13.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A)。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比较均匀D.没有规律14.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A.赫尔巴特B.卢梭C.杜威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