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解析版)(统编版)_第1页
专题0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解析版)(统编版)_第2页
专题0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解析版)(统编版)_第3页
专题0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解析版)(统编版)_第4页
专题0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解析版)(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专题0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2021·江西新余·高二期末)俸禄是指官员的报酬。春秋时期,诸侯逐渐实行谷禄制。孔子为鲁司寇,有“奉(俸)粟六万”。至战国,各诸侯国普遍实行谷禄制。秦国的官俸以“石”为级制计算官禄,而楚国用“担”来计算。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宗法制受到冲击 B.分封制遭到破坏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官职制度发生变化【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不再授予贵族封邑食田,而是按其官职地位的不同授予其相应数量的谷物作为俸禄,谷禄制的推行反映出这一时期官职制度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受到了冲击,A项错误;分封制遭到破坏与各诸侯国实行谷禄制不符,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谷禄制普遍的实行不能说明贵族政治“开始”瓦解,C项错误。2.(2021·陕西韩城·高二期末)汉文帝在诏令三公九卿、郡守、诸侯王举贤良的同时,増加了“上亲策之”这一程序。这一程序的设置A.强化了国家对官吏选拔的掌控 B.完善了察举制选拔的程序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使才学成为官员选拔的标准【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举贤良之外,增加了由皇帝亲自把控的“上亲策之”,这有利于强化国家对官吏选拔的掌控,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A正确;察举制存在较大弊端,并不完善,B排除;C项是郡县制的影响,排除C;D项是科举制的描述,排除D。3.(2021·贵州遵义·高二期末)东汉时,选士首先要看族姓阀阅,就是重视门第家世,祖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受到特别的看重。这些现象反映了东汉时期A.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受阻 B.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强化C.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激烈 D.世家大族影响官吏选拔【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时期选官注重门第家世,门第家世越显赫就越受到重视,体现了世家大族影响官吏选拔,所以D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体制,所以B错误;材料强调世家大族影响官吏选拔,没有体现外戚宦官争权夺利,所以C错误。4.(2021·贵州遵义·高二期末)唐代选拔政府官员的途径主要有三:是科举入仕,二是门荫得官,三是流外和杂色入流。这说明唐代A.官僚机构庞大臃肿 B.科举取士受到削弱C.官吏选拔程序规范 D.官吏的来源多元化【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唐代选拔政府官员的途径主要有三:是科举入仕,二是门荫得官,三是流外和杂色入流”可知,唐代有多种选官途径,体现了官吏的来源多元化,所以D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官员和机构的具体数量,无法得出“官僚机构庞大臃肿”的结论,所以A错误;材料只是列举唐代选拔政府官员的途径,没有体现“科举取士受到削弱”,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吏选拔程序,所以C错误。5.(2021·山东平度·高二期末)下表为历代科举取士数额统计。对其分析合理的是朝代年数榜数取士总数年均取士(进士)唐290266660323宋320130正奏名42588314特奏名50352元98161139(左右榜)12明277932462489清26811426888100A.唐代科举制度初创取士较少 B.宋代取士最多门第观念淡化C.元代左右榜体现了公平竞争 D.明清八股取士推动文化发展【答案】B【详解】由材料数据信息可知,宋代的取士总数和年均取士(进士)数目最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宋代重文轻武、门第观念淡化有关,故B正确;隋代科举制度初创,故A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元代的左右榜体现了公平竞争,故C错误;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文化发展,故D错误。6.(2021·福建南平·高二期末)明代《重建文正书院记》:“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则过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B.理学形成与书院兴盛C.文官治国体制的推行 D.科举选官制度的建立【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宋代治国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造就了宋朝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故C项正确;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故A项错误;理学形成并非人才兴盛的原因,故排除B项;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故D项错误。7.(2021·广东龙岗·高二期末)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类型的书院数量变化简表,由此可知,书院的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A.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B.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了官办书院的质量C.政府加强对思想的引领 D.活字印刷术的革新推动了书院的普及【答案】C【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官办书院数量呈增长趋势,而其他类型的书院的数量则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清朝更注重对书院(知识分子)思想的控制,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理学的地位,A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制的发展推动官办书院质量的提高的结论,B排除;活字印刷术的革新与书院普及没有直接关系,且表格无法体现“书院普及”,D项错误。8.(2021·北京大兴·高二期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不可能为官僚政治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相反还对中央集权产生离心力量,于是变革势在必行。”变革上述“格局”的选官制度形成于A.两汉时期 B.曹魏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使得选官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而九品中正制出现在魏晋时期,B正确;两汉实行的是察举制,排除A;隋唐、宋元实行的是科举制,排除C、D。9.(2021·辽宁丹东·高二期末)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A.彰显了法律权威 B.提高了监察效率C.保证了社会秩序 D.强化了君主权力【答案】D【详解】古代监察官员服务于皇权,风闻奏事即使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说明皇帝通过监察来强化自己的权力,D正确;风闻奏事有诽谤之嫌,不能彰显法律权威,排除A;风闻奏事有滥奏情形,不能提高监察的效率,而且容易形成冤假错案,排除C;风闻奏事主要针对大臣,并不能影响社会秩序,排除C。10.(2021·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期末)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唐(830名进士)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士族子弟小姓寒素家庭子弟三代不仕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其他70.96%13.14%15.9%53.86%22.63%24.51%A.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有失公允 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大为减少 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答案】B【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进士中,更多的人祖上没有官职或者只是低级官吏,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门第对社会的影响力减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更强,B正确;科举制度是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排除A;宋代科举录取人数超过唐代,排除C;唐宋科举选拔的方式并未发生变化,都是按照科举成绩选拔,排除D。11.(2021·甘肃·庆阳第六中学高二期末)清代乡试考官中,房考官是实际的阅卷官,例由该省进士、举人出身的现任知县担任,雍正五年以临省举人、进士出身的在家候选官员充任。这一变化()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C.促进了科考的公平公正 D.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加强【答案】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乡试考官由本省到临省的转变,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本省考官的徇私舞弊,对于考试的公平具有积极意义,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科举制的影响,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与官僚政治成熟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君主的控制力,D选项排除;故选C。

12.(2021·山东济南·高二期末)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A.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湖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新式学堂的出现就是这种变化的重要表现。其中新式学堂的增多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使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教育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C排除;晚清时期的新式学堂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D排除。故选A。13.(2021·山东枣庄·高二期末)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 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C.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答案】D【详解】南京政府的公务员可以由国民党长官随时介绍入党使之成为国民党员,这明显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介绍政府公务员加入国民党,没有涉及剥夺共产党权力的信息,排除A;将政府公务员介绍加入国民党不一定就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和人才选拔参与政治无关,政府公务员本身就是在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C。14.(2021·辽宁·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二期末)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答案】A【详解】因为选拔人才的流程严格,所以有利于被选拔人员素质的提高,故A项正确;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B项错误;腐败现象并没有因为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而得以避免,C项错误;女性地位与此制度的推行并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15.(2021·辽宁锦州·高二期末)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完善了英国的民主制度【答案】A【详解】通过材料信息“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政治改革后,官员独立性增强,这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性,故A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叶,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文官政治出现与政党制度完善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1·四川成都·高二期末)1932年以后,美国文官政治出现了文官队伍壮大化、文官社会地位提高、文官知识化和专业化等趋势。这一变化缘于A.解决大众就业问题的需要 B.三权分立体制的异化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兴科技革命的推动【答案】C【详解】罗斯福新政建立庞大的国家管理机构需要大批专业化知识化的文官,C正确;文官政治的变化解决不了大众的就业问题,A错误;三权分立体制的异化是新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错误;罗斯福新政期间没有新兴科技革命,D错误。17.(2021·吉林·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期末)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致 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是工业革命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该制度的出现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A项正确;B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C项科举制的初衷是加强皇权,这与西方文官制度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完全不同,排除;D项文官制度是工业化的结果而并非原因,排除。故选A。18.(2021·北京西城·高二期末)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19世纪中后期,西方首先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在西方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故选A;美国建立文官制度的时间晚于英国,故排除B;德国、法国的文官制度正式建立于二战之后,故排除CD。19.(2021·北京东城·高二期末)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其共同特点是①考试录用②政治中立③与执政党共进退④终身常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文官作为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忠于国家,为国家的总体利益服务。因此,各国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要“政治中立”,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依法办事,廉洁奉公,遵守纪律,严守机密,不得经商和兼职,保持文官应有的形象等。③错误,ACD排除;①②④均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B正确。故选B。20.(2021·山东聊城·高二期末)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答案】A【详解】“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A正确;材料不是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故B错误;“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21.(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逐渐形成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魏晋南北朝在尚书台设考公郎为专职的中央考核官员。魏晋时,由于战争纷纷,正常的考核无法进行,于是改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考百司。东晋南朝,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并与官员任用相结合,按年月暂定任用后,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魏晋南北朝还形成了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并制定考课法,改变了过去偏重地方考课的倾向。——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作用。【答案】(1)特点: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有专职考核官员;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制定考课法。(2)作用:为维护社会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世的相关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详解】(1)特点: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逐渐形成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得出形成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有专职考核官员;根据“东晋南朝,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得出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魏晋南北朝还形成了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得出形成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根据“并制定考课法,改变了过去偏重地方考课的倾向。”得出制定考课法。(2)作用:结合所学可从为维护社会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世的相关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等方面概括。22.(2021·辽宁丹东·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3年1月1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阿瑟正式签署彭德尔顿法。其基本要点是: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取消文官承担的提供政治捐款和政治服务的义务,拒绝承担此项义务的文官不得被免职或受到歧视性对待;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强迫他人或团体采取政治行动;文官在考试、任用、提升、调动、复职、降级、辞退等方面,一律平等;设立非党派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文官考试事宜,彭德尔顿法确立了文官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标志着美国文官制度的确立。——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材料二中国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