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接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考文学类文本关联教材专练_第1页
【教考接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考文学类文本关联教材专练_第2页
【教考接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考文学类文本关联教材专练_第3页
【教考接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考文学类文本关联教材专练_第4页
【教考接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考文学类文本关联教材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教考接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考文学类文本关联教材专练第一单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文本一:团圆(节选)巴金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坑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有删改)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从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B.

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C.

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D.

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赴约去见小刘,可他已经回国,小说通过对“我”此时一系列神态、心理和言行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刘失去双腿后的担心和挂念。B.

小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朝鲜战场暂时的安定,渲染了迎接祖国慰问团的气氛,烘托了“我”的轻松心情,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C.

小说中“我”看到小刘笔记本上入团时亲笔写的四行字这一情节,既照应了上文,对小刘的心愿作了交代,更突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D.

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分别回忆小刘受伤的全过程及其回国前的情况,更加集中完整地塑造了小刘这一“好战士”形象。8.

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9.

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答案】6.D7.B

8.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

9.①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②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③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没有什么特别技巧,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说法错误。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属于过度解读原文,从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并不能看出战争必胜。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述人称作用的能力。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如“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小说以“我”的视角,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听连长讲述小刘负伤的情况,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小说先写我和通讯员小刘的分别,约定了我去部队看他,我离开军政治部,小刘回原来的部队;再写我赴约去部队看望小刘,而小刘已经因为负伤回国了;最后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表现了“我”对小刘失去双腿后的担心和挂念。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如“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尤其是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我”听到了小刘负伤前后的故事,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创作手法的能力。先在文本二中找到巴金小说的创作理论,然后结合文本一的内容来分析。首先结合注释来看,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据此说明,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根据“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迎接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可以看出,“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志愿军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作者表达了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特别是文中重点写了“我”和小刘之间的情谊,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从小说的行文与语言风格上看,根据“果然隔了一天”“晚会在司令部一个地下的礼堂里举行”“晚会结束”“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可以看出,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没有什么特别技巧,没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也没有引用等运用,却真实感人,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第二单元现当代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王嫂沈从文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王嫂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因为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腹痛就死去了。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①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她相信八字。说起女儿死去情形时,她说:“他们忙着收麦子,大麦稞麦,用车子装满一车一车马拖着走,下田去了。我女儿要喝水,喝不到,把水缸脚脚喝下肚,可怜,她嚷痛也痛,就死了!死了她男人哭,不许棺材抬出门。自己可要去做壮丁,抽签到头上,过盘龙寺当兵去!生死有命。”说的话不到十句,可包括了多少动人的内容!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王嫂每天照例先喂狗,后喂鸡。狗吃饱后就去廊下睡觉。下半天是她洗衣的时间,天气好时,王嫂更忙。院子中有两大盆待洗的衣服:老先生的,先生的,太太的,小姐的,学生的,小娃子的,还加上自己在茶叶局作小勤务十二岁小儿子的。衣服虽不少,她倒不慌不忙的做去。事情永远做不完,可并不使她懊恼。一面搓衣一面间或还用本地调子唱唱歌,喉咙窄,声调十分悦耳。偶然为主人听到时,要她好好唱下去,就觉得害臊,把个脸羞得红红的,决不再开口。唱歌的用意只在自己听听,为自己催眠,凭歌声引带自己到一个光明梦境里去。她目下有十二块钱一个月,儿子却有十五块,两人赚的钱都没有用处,积聚一年可捎回乡下去买一亩二分田地。仗打下去,米粮贵,一点收入少虽少,利上翻利,五年不动用,会有多少!再过八年儿子大了,所长保举他进军官学校,接一房新媳妇,陪嫁多的不要,只要有三五亩地,一头水牯牛。三月后天气转好,镇日长晴,城区经常有空袭警报。警报来时,家中长幼照例分成两组,一组外出,一组不动。王嫂对外出最匆忙的照例要笑笑,但她自己并不怕。为什么不怕?孔子遗教在这颗简单的心上有了影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疏散的出门去后,不出门的照例还是各在房中做事读书。②院中静静的,剩下王嫂一个人,她还是洗衣,一面洗衣一面点数空中飞机数目,好等等报告给主人。哲学教授老金,照例每天午后四点来看看大公鸡。“王嫂,你怕不怕?”王嫂听来带点羞涩神气笑着:“我不怕,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伊然知道对面是教哲学的先生,就援引两句大哲人的话语,表示酬答。“圣贤说的,哪里会错!”这件事也就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下午,天气还是很好,并无警报,到两点左右,她正一面洗衣一面用眼睛耳朵去搜索高空中自家飞机的方位。③小狗忽然狂吠起来。原来那个在茶叶局当差的小儿子来了。小孩子脸黑黑的,裤子已破裂,要他母亲给缝补缝补。“昨天警报你在哪里?”孩子说:“我在河甸营。”这一来王嫂呆住了。“你怎么到飞机场去。日本飞机不是把河甸营炸平了吗?炸死好多好多人。你去看热闹!有什么好看的!”“我有事去。④飞机来了,丢下十二个炸弹,三个燃烧弹,房子烧了,倒了,我前前后后是人手人脚,有三匹马也炸个碎烂。机关枪答答答答乱打。最后我也死了,土把我埋了。有人摸我心子,还有一点气,汽车装我到甘美医院。……”孩子把事情叙述得清清楚楚,毫不觉得可怕,也毫不觉得这次经验有何得意处。坐在他母亲洗衣盆边,裤子破了一个大裂口,瘦瘦的腿子全裸露出来了。王嫂声哑了,“咦,咦,咦,你不炸死!你看到死人?看到房子倒了烧起来?你看到人手人脚朝天上飞?人家抬你到医院去,九点钟才醒。回去主人骂不骂你?来,我看看你裤子!”小孩子走到她身边去,她把破裤子一拉,在孩子精光光的瘦臀上巴巴的打了三下。“你不怕死?我自己打死你!”小孩子却嘻嘻笑着,看看母亲的眼睛,已湿莹莹的了。孩子说:“我不怕日本,我长大了还要当兵去!”她看看天,天上蓝蓝的,有一团团白云镶在空间。恰有三只老鸦飞到院中尤加利树高枝上停下来,孩子一拍掌,老鸦又飞去了。王嫂把裤子缝好后,用口咬下那点线头,把针别到头髻上去,拉住孩子脏耳朵说:“你当兵去,老鸦就叼你到树上去。福寿,你能当兵?”孩子不作声,只快乐的微笑。他心想:“我怎么不能当兵?人长大了,什么都做得好。”孩子走后,家中人知道了这件事,都以为王嫂人好,心好,命好。王嫂不作声,只是微笑。到晚上,却悄悄的买了些香纸,拿到北门外去烧化。她想起死去的女儿,死得太苦了,命可不好,有点伤心,躲在自己房中去哭了好一会,不曾吃晚饭。这件事一家人谁也不知道,因为她怕人知道要笑她,要问她,要安慰她。这一切她都不需要。(一九四零年初作,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王嫂佯装生气“骂骂”儿子、洗衣劳作、照看家禽、吵架护主,从中可看出王嫂对现有生活的珍惜与热忱。B.

文章描写了儿子归家时裤子裂口之大,露出大腿之瘦,看似闲笔实则着意,暗示出战事的激烈和儿子的弱小。C.

王嫂对儿子扬言:“你不怕死?我自己打死你!”体现了王嫂作为母亲对儿子不好好工作的不满和愤怒。D.

王嫂想起女儿后躲起来独自哭泣,不要别人的问候和安慰,可以看出王嫂身上兼具脆弱与坚韧的复杂性格。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中划线句①引用了古语“生死有命”,并反复出现,串联起王嫂悲惨的一生,突显了王嫂对命运的深刻哲思。B.

文中划线句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以王嫂为代表的部分民众对空袭事件的习以为常,可映射民众对战争的泰然。C.

文中划线句③掀起情节微澜,王嫂的注意力从搜寻飞机转到听见小狗狂吠,可见儿子回家在王嫂的意料之外。D.

文中划线句④语言简练,借王嫂儿子的口吻勾勒出炮火轰炸不断、房屋被烧、百姓被炸、尸首难全的惨烈场景。8.

文中第三段作者说“话不到十句,可包括了多少动人的内容!”请根据该段王嫂的话简要概括蕴含了哪些“动人的内容”。(4分)9.

小说故事发生在抗战背景之下,但并未正面书写战争场景,而是贴着小人物的日常经历来写,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效果。(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阿Q正传(节选)鲁迅第七章

革命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褡裢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这船从黑魆魆中荡来,乡下人睡得熟,都没有知道:出去时将近黎明,却很有几个看见的了。据探头探脑的调查来的结果,知道那竟是举人老爷的船!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其实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能,在理本不能有“共患难”的情谊,况且邹七嫂又和赵家是邻居,见闻较为切近,所以大概该是伊对的。然而谣言很旺盛,说举人老爷虽然似乎没有亲到,却有一封长信,和赵家排了“转折亲”。赵太爷肚里一轮,觉得于他总不会有坏处,便将箱子留下了,现就塞在太太的床底下。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加以午间喝了两碗空肚酒,愈加醉得快,一面想一面走,便又飘飘然起来。不知怎么一来,忽而似乎革命党便是自己,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他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的嚷道:“造反了!造反了!”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得得,锵锵!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悔不该,呀呀呀……得得,锵锵,得,锵令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得得,……”“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锵锵,”阿Q料不到他的名字会和“老”字联结起来,以为是一句别的话,与己无干,只是唱。“得,锵,锵令锵,锵!”“老Q。”“悔不该……”“阿Q!”秀才只得直呼其名了。阿Q这才站住,歪着头问道,“什么?”“老Q,……现在……”赵太爷却又没有话,“现在……发财么?”“发财?自然。要什么就是什么……”“阿……Q哥,像我们这样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的说,似乎想探革命党的口风。“穷朋友?你总比我有钱。”阿Q说着自去了。大家都怃然,没有话。赵太爷父子回家,晚上商量到点灯。赵白眼回家,便从腰间扯下褡梿来,交给他女人藏在箱底里。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革命了……你知道?……”阿Q说得很含胡。“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什么?……”阿Q诧异了。“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谁?……”阿Q更其诧异了。“那秀才和洋鬼子!”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Q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这事阿Q后来才知道。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他又退一步想道:“难道他们还没有知道我已经投降了革命党么?”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举人老爷的船到了未庄,茶坊酒肆则传言城里将要发生革命,侧面表明这件事在人们的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B.有人说革命党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孝,表明广大农民并不真正理解革命,认为革命就是为明朝皇帝报仇。C.阿Q“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说明辛亥革命对广大农村影响不大,也说明广大农民不了解、不理解革命。D.赵秀才和钱洋鬼子到静修庵去“革命”,表明两人“革命”是假,真正的目的是偷走静修庵的文物宣德炉以谋财。7.下列对阿Q“革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阿Q“禁不住大声的嚷”与未庄人的“惊惧”形成了对比,写出了阿Q醉后的神态和未庄人对阿Q的恐惧。B.阿Q对待革命态度的变化,表明农村中的下层群众是有革命意愿的,但思想并未觉悟,也缺乏正确的引导。C.阿Q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的一段形象的心理描写暴露了他对革命的理解,就是报私仇、抢东西、娶老婆。D.本文语言夸张、讽刺、幽默,写出了未庄人的众生相,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显示了作品的艺术独创性。8.“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阿Q革命的对象是什么?这体现了阿Q怎样的特点?(4分)9.小说虽然对赵白眼描写不多,但写得非常生动传神,请举例分析本文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黑骏马①(节选)张承志我骑着马“哗哗”地蹚着流水,马儿自顾自地停下来,在清澈的中流埋头长饮。我抬起头来,顾盼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二十来年了,伯勒根小河依旧如故。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叫着,芦苇被挤得哗哗乱响。大雁们在忙着安顿一个温暖的窠,它们是不会理睬自然界中那些思虑重重的人的。我催马踏上了陡峭的河岸,熟悉的景物映入眼帘。这就是我曾生活过的摇篮,我阔别日久的草原。哦,故乡,你像梦境里一样青绿迷蒙。你可知道,你给那些弃你远去的人带来过怎样的痛苦么?侧山岗上有一群散开的羊在吃草,我远远看见,那牧羊人正歪在草地上晒太阳。我朝他驰去。“呃,不认识的好朋友,你好。呃,好漂亮的黑马哟!”他斜着眼睛,瞟着我的黑马。“您好。这马么,跑得还不坏——是公社借给我的。”我随口应酬着。“呃,当然是公社借你的——我认识它。嗯,这是钢嘎·哈拉。错不了,去年它在赛马会上跑过第一。公社把最有名的马借给你啦。”钢嘎·哈拉!像是一个炸雷在我眼前轰响,我双眼晕眩,险些栽下马来。但我还是沉住了气。我下了马,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支烟。哦,钢嘎·哈拉!我注视着这匹骨架高大、脚踝细直、宽宽的前胸凸隆着块块肌腱的黑马。阳光下,它的毛皮像黑缎子一样闪闪发光。我的小黑马驹,我的黑骏马!我默默地呼唤着它。我怎么认不出你了呢?你是知道的,当你作为一个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许只有我曾对你怀有过那么热烈的希望。是我给你取了这个骄傲的名字:钢嘎·哈拉。你看,十四年过去了。时光像草原上的风,消失在比淡蓝的远山和伯勒根河源更远的大地尽头。我一去九年,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你呢,成了名扬远近的骏马之星。你好吗?我的小伙伴?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我同她别后就两无音讯,你该明白我是多么惦念着她。因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泞。你在摇头?你在点头?她——索米娅在哪儿呢?“大哥,你是伯勒根生产队的人么?”我问。“不是。不过,我们住得很近。”那时,父亲在伯勒根公社当社长。他把我驮在马鞍后面,来到了奶奶家。“额吉!”他嚷着,“我把白音宝力格交给你啦。他住在公社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了。最近,居然偷武装部的枪玩,把天花板打了一个大洞!我哪有时间管他呢?整天在牧业队跑。”白头发的奶奶高兴得笑眯了眼。她亲热地把我揽进怀里,“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亲得头皮那儿水滑滑的。我使劲挣出她油腻的怀抱,慢慢蹭到在一旁文静地喝茶的、一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旁边。她望望我,我望望她;她笑了,我也笑了。父亲喝足了奶酒,一把扳过我的肩头:“孩子,从你母亲死掉那天,我就一直想找这样一个人家……你该知道我有多忙。在这儿长大吧。好好干,小牛犊。额吉家没有男子汉,得靠你啦。要像那些骑马的男人一样!懂么?”这样,我成了一个帐篷里的孩子。我学会了拾粪,捉牛犊,哄赶春季里的带羔羊;学会了套上犍牛去发芨草丛里的井台上拖水;学会了用自己粗制滥造的小马杆套住当年的马驹子。当我神气活现地骑在牛背上,驾着木轮车朝远处的水井进发的时候,回头一望,一个骑铁青马的人正孤零零地从我们家离开。不知怎么,我心里升起一种战胜父亲尊严的自豪感。我已经用不着他来对我发号施令了。在这片青青的、可爱的原野上,我已经是个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十四年前,我和索米娅都十三岁了。过年的时候,奶奶给我和索米娅都穿上了新皮袍。在这样重要的节日,我居然和女人家一样,赶着牛车去串门;而其他有畜群人家的孩子,却神气地跨着剪齐鬃毛的高头大马,随着大人的马队,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唉!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匹马呢?春天,清明前几天的一个夜里,刮了一场天昏地暗的风雪。第二天清晨,我和索米娅使劲推开被雪封住的木门后,突然看见,在我们包门外站着一匹漆黑漆黑的马驹子。我们惊叫着,又牵又抱地把马驹拉进了包内。奶奶连腰带都顾不上系了,她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用自己的被子揩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马驹接在怀里。她说,这黑马驹很可能是神打发来的。白音宝力格是好孩子,是神给她的男孩,所以神应该记着给白音宝力格一匹好马。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每天,黑马驹喝了一小桶牛奶以后,常在柔软的草地上挺直脖颈,轻轻跃起,又缓缓卧下,久久地凝望着山峦和流云。我和索米娅则扔下筐,帮它把弄脏的黑皮毛擦净,把歪了的红布护身符挂正,把我们省下来的月饼块、红糖、油果子,一块块地喂给它吃。远处,奶奶飘着一头银发,勤奋地忙碌着。小马驹加入了我们的家,我们四个愉快地生活着。一天,我们正在逗黑马驹玩呢,奶奶突然来了兴致,她一面挤着奶,一面在情在意地唱起了一支歌子,那就是《钢嘎·哈拉》(黑骏马)。她的嗓音嘶哑而高亢,也许是我以前听惯了学校教的那些节奏欢快的儿童歌曲吧,这朴直古老的歌声,使我觉得那么新奇。索米娅和我对望着,呆呆地听着奶奶自我陶醉的吟唱。奶奶唱的是一个哥哥骑着一匹美丽绝伦的黑骏马跋涉迢迢路程,穿越茫茫草原,去寻找他的妹妹的故事。神妙的曲调在我心中唤起的阵阵感动,渐渐化成一匹浑身宛如黑缎的、昂首长嘶的骏马,举足,甩鬃,模样是那么逼真。我大喊道:“我要给这匹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要叫它‘钢嘎·哈拉’!它一定会成为一匹真正的快马。我,我要骑着它走遍乌珠穆沁,走遍锡林郭勒,走遍整个草原!”索米娅闪着黑黑的眼睛盯着我:“嗯,等你真的走遍了锡林郭勒和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到这里,来看看我吗?”“当然!”我毫不迟疑地回答。“呢!喂!”牧羊人推了我一把,“你怎么,生病了吗?朋友,你的气色很不好!”我猛然一惊。“噢,没什么,”我回答说,“天气真暖和。”随即,我站起来,拉过钢嘎·哈拉。(有删改)【注】①《黑骏马》以20世纪70年代内蒙古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此文节选自原著开头部分。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第二段的“芦荻大雁图”,视听结合,描写了大雁筑窠、芦苇飒飒等景象,以草原的生机欢腾反衬主人公返乡途中内心的忧郁。B.

“‘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等细节生动表现了奶奶这位草原传统女性的仁慈、宽厚与坚韧。C.

“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既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地域风情,又表现出寄养在牧民家的白音宝力格内心的自卑。D.

奶奶歌唱古曲《钢嘎、哈拉》,使作品充满草原文化的气息;歌曲内容暗合主人公的人生经历,预示人物圆满的结局。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文在叙事时回忆和现实交织,突破了时空限制,将相关联的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背景。B.

本文具有刚健雄浑、豪迈深沉的文化气质,这来源于主人公在成长中展现的积极昂扬、豁达包容,以及他对草原故土的深情。C.

文中多处采用散文化的笔调来诗化场景,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如“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D.

文中画横线处描写黑骏马的文字,画面感十足,类似电影中的慢镜头,表现出小马驹的悠闲自在以及主人公对它的喜爱之情。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黑骏马”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9.

有评论认为,《黑骏马》与《边城》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人性美”。请从表达风格和“人性美”的角度比较两篇小说。(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窝头会馆(节选)刘恒第一幕一九四八年夏,处暑,白昼。北平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房主苑国钟。东厢房有三小间,租户是正骨医师周玉浦,媳妇金穆蓉,女儿周子萍。西厢房也是三小间,租户王立本以卖炒肝儿谋生,媳妇田翠兰给他打下手儿。西边那间的住户是清末的举人古月宗。苑国钟

(高声)今儿是处暑,好节气!是我苑国钟要饭的日子口儿了……(见众人回避便收敛了笑容)我要的不是租钱,我要的是饭钱!你们不能不赏我一口饭吃。苑江淼从屋子里走出来,端着一个竹篦子暖壶。他脸色苍白,头发略显蓬乱,轻轻咳嗽着,眼睛始终盯着脚底下。苑国钟小心翼翼地迎过去。苑国钟

你好好歇着呀……快递给我,我给你灌暖壶去。苑江淼

不用了,我自己来。苑国钟

您说……我这儿子是不是念书念傻了?田翠兰

满世界就没您这么惯儿子的!他再有病您也是他爸爸,他是您儿子!您犯不着一天到晚供着他……苑国钟

我不是他爸爸,他是我爸爸……成了吧?田翠兰

您还别不爱听!让他休了学是让他养病的,没白日儿没黑介地看书看书,就知道看书!苑国钟

我儿子喜欢看书,看了书他高兴……我得变着法儿让他高兴。田翠兰

您吃浆子吃多了吧?苑国钟

我是心疼他,大半夜听他咳嗽,我心口都裂成八瓣儿了!他是嫌我跟你们催租子呢!田翠兰

那您就甭要租子了,您还是要儿子吧。苑国钟

(不悦))你们存心要饿死我是不是?饿死我没关系,你们不能饿着我儿子……这不!刚给他抓了药,人家跟我要多少钱我也得乖儿乖儿递过去,跟我要脑袋我不是也得给吗?我……金穆蓉端着一笸箩成捆儿的纸币走过来,二话不说往篮子里倒。苑国钟赶紧张开衣襟兜住。第二幕一九四八年秋,霜降,黄昏。金穆蓉把十字架抱出来,往门框上钉。田翠兰端出来一尊弥勒佛和一个木托子,在门框上找地儿。田翠兰

福斗!我把墙上的神仙薅下来了,你找个大钉子给我揳到门框上去,让他坐高儿高儿地往下看……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苑国钟

(郁郁寡欢)关老爷圣明!那二位都晾出来了,您也出来待会儿……(向塑像鞠了一躬)今儿是好日子啊!今儿霜降了……今儿是我……古月宗

今儿是窝头会馆的主子要饭的日子口儿了!你们快围上去……围上去给他施舍呀。苑国钟

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周子萍退下来。苑国钟盯着姑娘手里那叠儿钱,抢夺似的把钱抓了过去,两只手紧紧攥着。苑江淼

(高声)放下!爸爸!您把钱还给人家……您的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您攥着人家的钱干什么?那是人家的钱!苑国钟

……攥着怎么了?苑江淼

(苦笑)我还能怎么说话?爸爸,您告诉我……(指着身后的屋子)民国十六年,租房子住在这儿的那位教书先生是什么人?苑国钟

……韩先生是赤党。苑江淼

韩先生是怎么被抓走的?苑国钟

……有人来抓他……他就给抓走了……把我也捎带上了……苑江淼

您平平安安回来了……(咳嗽)可人家被枪毙了。苑国钟

(焦灼)人家毙的就是赤党!人家毙我干吗呀?苑江森

那笔钱是哪儿来的?您为什么一直瞒着不肯说?苑国钟

(苦苦挣扎)我……我……你别听人家乱嚼舌头!……你爸爸里外都是清白的,我没干过对不起人的事情!苑江淼

可是过后您买了这个宅子!……(极度疲倦)从我懂事儿起,您嘴里永远是钱……钱……钱!催着人家要钱,躲在屋儿里数钱……为了钱您跟街坊计较翻脸吵架,做您都惦记着钱……苑国钟

……没有钱……我拿什么养活你还供你上学?苑江淼

钱的来路不正,我宁愿当初您把我扔到城墙根儿去!苑国钟

(站立不稳)儿子……你这么说话是想要我的命!苑江淼径直去抢夺父亲手里的钞票。苑国钟死死攥着钞票不撒手。苑江淼情急之给了父亲一个耳光,钞票落叶似的撒了一地。第三幕一九四八年冬,大雪,黑夜。油印传单撒落在地,肖鹏达出现在大门口。肖鹏达

向伟大……的新中国……进军……谁的?苑国钟

我的!是我的……(谄媚地醉笑)这东西是我的。肖鹏达

(朝苑江淼晃晃那张传单)苑江森!上边儿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梦话,都是你写的……也是你印的吧?(讪笑)我多嘴问一句,您那新中国在哪儿呢?苑江森

(憧憬)……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人人都会看到她!肖鹏达

我怎么看不见呐?(手搭凉棚)哪儿呢新中国……除了你们家那烂墙头,我什么也没瞧见!苑江森

你当然看不见……你是个瞎子。肖鹏达

(冷笑)……苑叔儿,您赶紧领我上去,让我看看您儿子那蜡纸和油辊子,他怎么就刻得这么漂亮印得那么地道呢?我是真佩服他……肖鹏达突然挥枪对准苑江淼,苑国钟窜出来挡住枪口,引起一片惊呼。苑国钟

小达子!好孩子……今儿你要是非得打死一个人,那你务必得打死我……我不能让你打死我儿子!肖鹏达

您让开……苑国钟

达子!人得讲良心……你小时候偷我的黑枣,我逮着你想揍你两巴掌,我儿子拦着我不让打,他怕你疼……我儿子仁义呀!你倒想拿枪打他……苑江淼

爸爸,您不用为我担心……儿子觉得值。苑国钟

你值了……(啜泣)我不值!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我儿子!小达子……(情绪失控,怒视对方)你敢碰我儿子一根毫毛,我生吞了你,你信不信?我儿子是赤党,我也是赤党,有本事你现在就开枪!你看城外头那些拿枪拿炮的能不能饶了你?几个人扭成了一团。突然响了一枪,众人群雕一般一动不动。周玉浦

(看着地上)血……苑大哥您……您怎么流血啦?血顺着裤脚淌到地上,袍子裂口处的棉花也被浸红了。苑江淼

爸……您没事儿吧……爸!(死死搂住父亲不放)爸!(哭泣)爸……苑国钟

(高声)爸爸对不住韩先生啊!韩先生叮嘱我……让我把钱送到南河沿十六号……我去了十六号……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大雨蹲着……下大雪也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赶上古爷要甩他的房,我脏了心烂了肠子……我把人家的钱给花啦!苑江淼

爸爸!是儿子对不起您……苑国钟

立本儿!立本儿……王立本

在呐。苑国钟

拿窝头来!快着……蘸我的血……治病……你们快着呀!再磨蹭就凝啦……儿子……爸爸手不干净……血……血干净……吃了治你的病……快着!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牛大粪

降啦!他们降啦……这边儿投降啦!苑国钟

……我儿子……我儿子……他想去新中国……牛大粪

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苑国钟

(找儿子的手,紧紧抓住)儿子……苑江淼

(紧紧地紧紧地抱着父亲)爸爸!西厢房突然爆发出新生儿的哭声。夜幕下的生者和死者都静悄悄的,那些落叶的树木居然依次开出了绚烂的花朵,与晶莹的落雪交相辉映。大幕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中缓慢地闭合了。(有删改)6.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群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形象,剧作从小处着眼,对话细节和人物分寸把握得很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转折。B.第一幕的开头和结尾关于苑国钟收房租的场景,反映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另外,“要饭”“赏我一口饭吃”等台词,表现了苑国钟的世故与无奈。C.第三幕中苑国钟相信蘸血的窝头能治儿子的病,这个情节主要是为了反映旧社会环境下百姓思想上的迷信愚昧,表现了对国民性的批判。D.苑江淼是个有文化、有觉悟、思想进步的青年;然而他也有对父亲态度淡漠甚至厌恶的一面,在文中表现为他当着许多人的面斥责甚至动手打自己的父亲。7.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剧在剧情设计上独具匠心,它通过两条线索的交叉,使处世态度不同的两代人发生激烈的冲突,展现了人物的毁灭与新生,用小剧情反映了大时代。B.剧中的道具“十字架”“弥勒佛”“关老爷”,台词“他想去新中国”“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等,都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反映了人物的信仰和追求。C.第三幕中“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这一舞台说明,一方面承接前文的清冷格调,烘托舞台氛围;另一方面推动了剧情发展,使剧情由高潮进入落幕。D.剧末的舞台说明中“新生儿的哭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体现了本剧现实主义的写法,具有象征意义,使剧情由沉重转为欢快,透出了一种新生的希望。8.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剧情的基础,请从第二幕中概括出三处戏剧冲突并作简要说明。(6分)9.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以主要人物苑国钟为例,结合剧情阐释这一美学理论。(6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示众鲁迅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嗡,都,哼,八,而,……”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文字虽然还未读完,然而无可奈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只听得一声“什么”,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了。但不多久,小学生却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了。他诧异地四顾:外面围着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对面是一个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后面是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他这时隐约悟出先前的伟大的障碍物的本体了,便惊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着红鼻子。胖小孩本是注视着小学生的脸的,于是也不禁依了他的眼光,回转头去了,在那里是一个很粗大的脖子,肩头有几枝很长的毫毛。“他,犯了什么事啦?……”大家都愕然看时,是一个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声下气地请教那秃头老头子。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一个挟洋伞的长子就来补了缺;秃头也旋转脸去再看白背心。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忽又站直了。于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拼命搔头皮。秃头不高兴了,因为他先觉得背后有些不太平,接着耳朵边就有唧咕唧咕的声响。他双眉一锁,回头看时,紧挨他右边,有一只黑手拿着半个大馒头正在塞进一个猫脸的人的嘴里去。他也就不说什么,自去看白背心的新草帽了。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就想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问道:“什么?”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机里似的,仓皇了一会,忽然向小学生那一面奔去,推开他,冲出去了。小学生也返身跟出去了。“吓,这孩子……。”总有五六个人都这样说。待到重归平静,胖大汉再看白背心的脸的时候,却见白背心正在仰面看他的胸脯;他慌忙低头也看自己的胸脯时,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他于是用手掌拂去了这些汗。然而形势似乎总不甚太平了。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圈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下颚向上一磕,咬开,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而况又在盛夏。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好!”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采。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长子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接近了。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叫喊——“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的长夏街景图,运用细节描写和特写镜头,写出了京城酷夏的闷热,更隐喻着人的生活的沉闷、懒散、百无聊赖,构成了生存环境的背景。B.“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盖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从听觉到味觉,又转到触觉,多角度描写,将读者的感官调动起来。C.小说中所有的人几乎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人看”,由此形成“看/被看”的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D.为了把看客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鲁迅在《示众》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外表各有不同,个性特征迥异而鲜明,有极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迅在不同的小说里都塑造过看客形象,如《示众》里当路过的车夫跌倒时同声喝彩的人们,《祝福》中特地赶来听祥林嫂讲“我真傻,真的……”的老女人们。B.《示众》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从真实的现实中提炼出生活的荒诞性,达到了象征的目的,这与卡夫卡《变形记》中人变甲虫所使用的荒诞表现手法是一致的。C.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抨击的“有恶意的闲人”,和《示众》里的看客一样,因空虚、无聊而消费别人的痛苦,以此满足自己贫瘠的精神世界。D.“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表达了健全国民身心的愿望。8.全文刻画了众多人物,却没有一个人拥有姓名,为什么?试分析作者的用意。(4分)9.本文的标题“示众”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文本一:买橘子沈从文保安队队长带了一个尖鼻小眼烟容满面的师爷,到萝卜溪来找橘子园主人滕长顺,办交涉打商量买一船橘子。长顺把客人欢迎到正厅堂屋坐定后,赶忙拿烟倒茶。队长自以为是个军人,凡事豪爽直率,开门见山就说:“大老板,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是有点儿小事特意来这里的。我想和你办个小交涉。我听人说你家橘子园今年橘子格外好,又大又甜,我来买橘子。”长顺听说还以为是一句笑话,就笑起来;“队长要吃橘子,我叫人挑几担去解渴,哪用钱买!”“喔,那不成。我听会长说,买了你一船橘子,庄头又大,味道又好,比什么‘三七四’外国货还好。带下省去送人,顶呱呱。我也要买一船带下省去送礼。我们先小人后君子,得说个明白,橘子不白要你的,值多少钱我出多少。你只留心选好的,大的,同会长那橘子一样的。”长顺明白来意后,有点儿犯难起来,答应拒绝都不好启齿。可是会长是干亲家,半送半买,还拿了两百块钱。而且真的是带下省去送亲戚,这礼物也就等于有一半是自己做人情。队长可非亲非故,并且照平时派头说来,不是肯拿两百块钱买橘子送礼物的人,要一船橘子有什么用处?因此长顺口上虽说很好很好,心中终不免踌躇,猜详不出是什么意思来。也是合当出事,有心无意,这个乡下人不知不觉又把话说回了头:“队长你要橘子送人,我叫人明天挑十担去。”队长从话中已听出支吾处,有点儿不乐意,声音重重地说:“我要买你一船橘子,好带下去送礼!你究竟卖不卖?”长顺也作成“听明白了”神气,随口而问:“卖,卖,卖,是要大船?小船?”“要会长那么大一船,货也要一样的。”“好的,好的,好的。”在一连三个“好的”之中,①队长从橘子园主人口气里,探出了怀疑神气,好像把怀疑已完全证实后,便用“碰鬼,拿一船橘子下省里去发财吧”那么态度答应下来的。队长要一船橘子的本意,原是借故送礼,好发一笔小财,如今以为橘子园主人业已完全猜中机关,光棍心多,不免因羞成恼,有点儿气愤。只是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主人既答应了下来,很显然,纵非出自心愿,也得上套。所以一时不便发作,只加强语调说:“大老板,我是出钱买你的橘子!你要多少钱我出多少,不是白要你橘子的!”同来那个师爷鬼精灵,恐怕交涉办不成,自己好处也没有了。就此在旁边打圆场,提点长顺,语气中也不免有一点儿带哄带吓。“滕老板,你听我说,你橘子是树上长的,熟了好坏要卖给人,是不是?队长出钱买,你难道不卖?……”“我要一船,和会长一样,……会长花多少我也照出,一是一,二是二。”话说完,②队长站起身来,把眉毛皱皱,意思像要说:“我是个军人,作风简单痛快。我要的你得照办。不许疑心,不许说办不了。不照办,你小心,可莫后悔不迭!”斜眼知会了一下同来的师爷,就昂着个头顾自扬长走了。③到院子心踏中一泡鸡屎,赶上去踢了那白鸡一脚“你个畜生,不识好歹,害我!”长顺觉得简直是被骂了,气得许久开口不得。因为二十年来内战,这人在水上,在地面,看见过多少稀奇古怪的事情,可是总还不像今天这个人那么神气活灵活现,不讲道理。两个人出了滕家大门,走到橘子园边,想沿河走回去,看看河边景致,散散闷气。侧屋空坪子里。正遇着橘子园主人女儿夭夭,在太阳下晒刺莓果,头上搭了一块扣花手帕,辫子头扎一朵红茶花。其时正低着头一面随意唱唱,一面用竹耙子翻扒那晒簟上的带刺小果子。身边两只狗见了生人就狂吠起来。夭夭抬起头时,见是两个军官,忙喝住狗,举起竹耙在狗头上打了一下,把狗打走了。还以为两人是从橘园穿过,要到河边玩的,故不理会,依然做自己的事情。队长平时就常听人提起长顺两个女儿,小的黑而俏。这次倒因为气愤,心中存着三分好奇,三分恶意,想逗逗这女子开开心,就故意走过去和夭夭攀话,问夭夭簟子里晒的是什么东西。且随手刁起一枚刺莓来放在鼻边闻闻。“好香!”夭夭知道这两个人,原来先不久还刚从家中与爹爹吵了嘴。④夭夭再看看两人,便把先前那点儿天真好意收藏起来了,低下头去翻扒刺莓,随口说:“好好的买卖,公平交易,哪有不卖的道理。”队长还涎着脸说:“我要买那顶大的,长在树尖子上霜打得红红的,要多少钱我出多少。”师爷依然带着为上司捧场神气,尽说鬼话;“那当然,要多少出多少,只要肯,一千八百队长出得起。送礼图个面子,贵点儿算什么。”夭夭听听两人说的话,似乎渐渐离开了本题,话外有话。语气中还带点儿鼻音,显得轻浮而亵渎。尤其是那位师爷,话越说越粗野,夭夭脸忽然发起烧来了,倒拖竹耙拔脚向后屋竹园一方跑了。且说夭夭走回家去,见爹爹正在院子里用竹篙子打墙头狗尾草,神气郁郁不舒。知道是为买橘子事和军官斗气,两不搭桥吵了两句,心不快乐,因此做个笑脸迎上去。夭夭想使爹爹开心,于是笑将起来,“这算什么?他们要买,肯出钱,就卖一船给他,管他送礼不送礼!”“他存心买那才真怪!我很怄气。”(有删改)文本二:所以我又写了两本小书,一本取名《湘西》,一本取名《长河》。当时敌人正企图向武汉进犯,战事有转入洞庭湖泽地带可能。《长河》用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作背景,就我所熟习的人事作题材,来写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节选自《长河·题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保安队长看中了橘园主人縢长顺的橘子,他采取了讹诈的手段,饱经世事的长顺最终还是中计。B.滕长顺对待会长和保安队长买橘子的不问态度,符合《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社会秩序特点。C.保安队长身边的师爷对滕长顺连哄带吓,对保安队长则大肆吹捧,尽说鬼话,如同滑稽戏中的丑角。D.保安队长碰见夭夭,心中存着好奇和恶意,与夭夭搭话,且话外有话,使夭夭感到难堪,拔脚而跑。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表现了保安队长欲谋私利,偏偏屡屡受挫,心虚胆怯的心理,不打自招地暴露了肮脏龌龊的用心。B.句子②中的“像”,与《祝福》中“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的“像”用法相同。C.句子③通过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了保安队长的丑恶,尖刻,残忍,又用漫画式的笔法加深了讽刺意味。D.从句子④可以看出夭夭与《边城》中的翠翠一样天真善良,也是湘西少女的代表,又比翠举多了时代之“变”的痕迹。8.文中写滕长顺面对保安队长买橘子,心理多有变化,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9.文本二中说,《长河》是“来写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文本一中的“常”与“变”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第三单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本题共4小题,16分)大

花李娟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吸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面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往床下一指:“西红柿!一个!”我连忙跑过去,拾一个递给她。她拒绝:“大的!”我又跑回去,换个大的。她接过来,往床板上四平八稳一坐,大口大口咬着吃起来……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而农忙季节,似乎也是大红花一家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尽管如此,这一家人也没见比平时积极到哪儿去。晚上工,早回家,中午还要午休俩小时,和平时一样闲适又悠哉。我家雇大红花做短工,苦的却是我们的邻居,水电站的职工们。我家是汉族,不太方便管穆斯林工人们吃饭。而我家葵花地位置又太偏,方圆数里再无其他人家,没处打尖。于是来打工的短工大都自带午饭。大红花一家却是自带碗筷。因为我们隔壁水电站的职工食堂是清真餐食……我不知大红花一家具体是怎么蹭上饭的,总之他们每天准时和职工们一起进餐。才开始,只听到食堂负责人莎娜每天都站在食堂门口大喊:“别吃了!已经不够了!还有三个值班的没来!”后来,又多了水电站站长和她站在一起大喊:“大红花!明天别来了!以后再也不要来了!预算超支了!超支了!”而大红花一家悄无声息,围着餐桌继续埋头苦干。说实话,我最感慨的并不是大红花的厚脸皮,而是大家的容忍度。接着说大红花。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叫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况且时间紧迫,南下的游牧大军已经驻扎在鸟伦古北岸了。得赶在牲畜过河之前砍完花盘、晒完葵花,否则,辛苦一夏天,到头来全都做了慈善。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提高工资,还是没用。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账,真是变态。”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更没意思?”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势,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级了一层又一层亮锂锂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额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额外引人注目。虽然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但实在觉得这名宇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篇从肖像、身材、穿着等角度对大红花进行了细致刻画,说明一开始大红花就给我们一种邋遢狰狞的负面印象。B.

大红花一家在食堂混饭,食堂负责人和水电站长尽管口头阻止,却依然容忍他们“埋头苦干”,折射出当地人情的温暖。C.

文中加点词“也”“还是”的使用,侧面体现大红花看弹唱会的坚定执着,突出其自私、不近人情的一面,强化了表达效果。D.

“我”对大红花临时撤工的行为虽然有所埋怨,但内心却对她充满了钦佩,因为“那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7.

关于大红花“不讲究”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中关于大红花家中肮脏变质的黄油的描写,表明这个家庭长期没有生火做饭,也说明大红花生活懒散随意,对卫生习惯不讲究。B.

按当地礼俗单身汉可随意上门混饭,但唯有大红花率全家到处混饭度日,且有啥吃啥,说明她家境极度困窘,因而对日常饮食不讲究。C.

大红花走进别人家中,主动寻找索要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