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学用)_第1页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学用)_第2页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学用)_第3页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学用)_第4页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学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化学发展史,了解什么是化学,正确理解化学的含义。

2.关注生活中一些与化学密切相关的事例,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的学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

的科学。

2.人类利用化学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

器、、、纸、火药、酒、染料等物质。

3.近代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和

构成的,分子中原土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和的创立,奠

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化学的研究意义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1〜P2,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填写

下面相关内容。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抑制,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和,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和,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知识点二化学的发展历程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P3,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填写下面相关内容。

时期化学成就国家或人物

原始社会陶器中国

商朝—中国

古代春秋战国冶铁、炼钢中国

东汉中国

宋代湿法炼铜中国

_____________、[英]道尔顿;

18世纪

近代[意]阿伏伽德罗

1869年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俄]

现代20世纪至今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等各国科技工作者

知识点三{匕学的研究内容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4,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并填写下面相关内容。

1.学习化学以后,你不但能知道物质的和,还会进而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一

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化学和发

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归纳总结化学的定义

I.化学研究层次:分子、原子,即微观角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物体由物质组成,如铁是物质,它可以组成铁锅、

铁就、铁管等多种物体。

3.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概念的外延包括开发新能源、

研制新材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等等。

知识拓展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的

主要特点是: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

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

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

的产品。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I.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

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公元前50万年人类征服了火B.公元前600年中国发明了火药

C.公元前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D.公元前6500年远东制瓷技术

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

关的是()

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

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一新材料电池的开发。

A.®@@B.@@@C.®©®D.®®®®

3.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B.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变聪明、强大

C.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得出的原了论和分了学说

D.绿色化学

4.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7亿吨,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科

学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A.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减少白色污染

C.绿色化学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绿色化学研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5.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乐乐与他的同学对收集到的以下七种物品进行探

究。请回答:

(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填序号,下同)。

(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物品是。(3)图中可以食用的物品

是。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练优》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学习难点】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理变化: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如木炭燃

烧、铁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等。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

【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6〜P7的“实验1-1”,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

记录。

1.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实验

有无新物质生

实验变化前物质现象变化后物质

产生______,遇冷的玻

(1)液态水液态水

璃片形成______

蓝色块状胆

(2)块状变成______状蓝色粉末状胆机

硫酸铜溶液+产生_____色沉淀,溶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3)

氢氧化钠溶液液由蓝色变色淀等

石灰石+稀盐冒大量______,澄清石

(4)二氧化碳气体等

酸灰水变______

实验(1)(2)的共同特征是两个变化都__________:实验(3)(4)的共同特征

小结

是两个变化都__________。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P8,结合以上实验,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相

关概念、伴随现象和联系。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______的变化生成__________的变化

实例玻璃破碎纸张燃烧

常伴随

外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等发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生变化

等。

本质区

是否有__________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小组讨论】1.爆炸(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是化学变化。

2.伴随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现象的变化是化学变亿。

特别提醒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和生成气体或沉淀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

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三、我的收获

没有生成其他

物质的变化

物理

变化

只是形状、状胆矶的研碎水的沸腾

态等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

质的变化

化学

常伴随着变色、放澄清

出气体、生成沉淀石灰水

等现象,还伴随着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能量的变化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各物质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钢铁生锈

C.大米生霉D.瓷碗破碎

2.金属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D.固体质量增加了

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

4.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5.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在寒冷的冬天

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7)下雪后天气晴暖,

雪融化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练优》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2.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该用途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物质_______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还原性、腐

蚀性等。

2.物质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

熔点、沸点等。

3.物质的决定物质的。(填“性质”或“用途”)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8~P9,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大理石T♦盐

,酸

物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还毒

原性

2.物理性质

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探窕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9的“实验1-2”,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

录。

物质颜色状态气味插入熬着木条

氧气

二氧化碳

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小组讨论】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不需要发生—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概念在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熔点、—、硬可燃性、—、还原性、金属活动

例如度、—、延展性、—、挥发性、导性、—、稳定性、—、毒性、酸

电性、—、吸附性等。性、碱性等。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_______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其性质。如天然气可以作燃料,因为天然气

有可燃性。

归纳总结:

1.性质是一种能力(不一定发生),变化是一个过程(正在发生或依据发生);

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通常用“能、会、可以、易、难”等词语描述。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B.氧气能支持燃烧

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通过低湿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

蓝色的液体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B.氧化性C.导电性D.稳定性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作燃料B.铁锅作炊具C.二氧化碳灭火D.氮

气作保护气

4.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o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匚时结成冰是o

(4)水的凝固点是01沸点为100匚I,4□时密度最大是。

5.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

能溶解碘、酚配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当

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2)化学性质有: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4)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5)用途有o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练优》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

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学会表述

实验现象,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I.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得到的。

2.蜡烛的外观为色的固体,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o把它放

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蜻的密度比水。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U〜P12,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

及对实验现象的、

和等,可以和化学原理。

2.实验探究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2)注物质的;(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以及

对结果的和讨论。

3.科学探窕的方法:提出问题T作出猜想(或假设)T制定计划T设计实验T收集证据T

分析论证一解释与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知识点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师生合作】学生分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演示教材P12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

验,观察并描述,完成下表。

探究报告

姓名_______合作者_______班级______日期

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目的探究蜡烛的性质和变化

用品始烛、火柴、烧杯、小刀、水、澄清石灰水等

步骤和方法现象和分析

(1)点燃前:

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色____体,—溶于水,质一,

探究蜡烛的物

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一,说明石蜡的密度一水。

理性质

(2)燃烧时:

观察燃烧时现发—光,放一,冒_____,火焰分—层,______层最亮,最内层

象,并进行实最暗。

(3)熄灭后:冒______,白烟可以______0

观察现象,用

火柴去点刚熄

灭时的白烟

①蜡烛具有____性,火焰分—,外焰温度最高,______最低;

结论②蜡烛燃烧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_____变化:

③蜡烛燃烧产物为____和_____。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问题和建议我的问题(或建

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1.“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生成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现

象。

2.黑烟和白烟的区别: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其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刚熄灭时产生的

白烟是石蜡蒸毛冷凝成的石蜡固仅小颗粒。

三、我的收获

外焰

I.点燃前:白色、固态、的

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始

易切,浮于水面,不溶解

2.燃着时:有火焰,火

焰分三层,生成物是水和

二氧化碳

、3.熄灭后:产生白烟/

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

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

和讨论

四、当堂检测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

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

2.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

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4.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

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C.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D.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5.下列是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0

蜡烛火焰各在蜡烛火焰上方置一个点燃蜡烛刚

层温度比较内壁占有石灰水的烧杯想灭的白烟

B

(1)点燃蜡烛后,按图A的方式将•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观

察到点炭化变黑最严重;

(2)图B的烧杯内壁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3)图C中,能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练优》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习目标】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

差异。

【学习重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清晰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

3.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

气含量高,但

和比呼出气体中的含量低。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师生合作】演示教材P14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完成下

列表格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1)在两个集气瓶中满

人呼出气体_____(填”不

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

易”或“易”)溶于水,—色

倒放入水中。将塑料管小内充满气体

一味

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木条在空气中

(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

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

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勺中___O

集气瓶中

(3)向一个盛空气的集石灰水在空气中・

气瓶和一个呼出气体的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气瓶中,各加入等量石灰石灰水在呼出的气体中比空气中__O

水,振荡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4)取两玻璃片,对其

________,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中一片呼气,另一片放在

呼气的玻璃片上比空气中__。

空气中

【小组讨论】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什么实

验方法?

特别提醒

三组实验都是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如上表步骤(3),两个集气瓶大小要相同,

滴人的同种澄清石灰水的滴数也将同。

三、我的收获

实验步骤

1.收集两瓶空气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

的含量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

氧化碳的含量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J

结论:

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

气含二氧化碳多、含氧

气少、含水蒸气多

四、当堂检测

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HI的气体进行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

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

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如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更旺

B.a更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B

吸气吹气

甲乙

在图甲中A端吸气20秒,此时(填“呼出气”或“空气”)从B端进入石灰水,

结果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在图乙中B端吹气20秒,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据此判断:在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

5.下面是我校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按要求

回答问题。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2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的现象是,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3中对着哈气的镜片上的现象是出现,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

是0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练优》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1课时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学习目标】

1.认识和使用化学实验中的常见仪器。

2.了解实验室中药品存放和取用的规则。

3.能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识记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及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药品取用规则;认识危险化

学品标识。

【学习难点】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药品放置的规则: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时的注

意事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I.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中,用或取用。

2.取用药品时,如果实验中没有说明用量,••般地液体取,固体只要

即可。

3.取用一定体积液体药品时,常使用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壬,视线

要。

4.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在上,不要土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

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实验室常用仪器

量液

称固体盛气体盛固体盛液体

吸取、滴加搅拌、过加液器、过滤器加热装置

知识点二药品的取用方法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18的相关内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完成下列题

目。

1.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1)三不原则:不能药品,不要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任何

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液

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更不能实验室;

要放入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_____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夹取。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中。

(2)倾倒法——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先取下瓶塞,在桌上,再用右手拿起试

剂瓶,瓶I」要试管口,使液体倒入试管,倒完时,要将瓶口在试管U轻轻地

刮一下,盖上瓶塞,标签,放回原处。

(3)滴加法——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用胶头滴管取液后滴加。

(4)量筒法一取用一定量的液体。

一选:要选用能一次量完并与量取液体体积最接近的量筒:

二平: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______保持水平。

知识点三认识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标识

【小组讨论】阅读教材P18回答下列问题:液化石油气瓶贴(填序号,下同),运

送烟花爆竹的车辆贴,盛农药的瓶子贴。

腐蚀品

三、我的收获

“不拿、不

闻、不尝”

药品的取

取“最少量”

用规则

剩余药品不能

放回派而

块状固体药品“一横二放

的取用(镣子)三慢竖”

化学药品固体药品

的取用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一斜一送

品的取用(药।三置及”

匙或纸槽)

L液体的「倒”“向”“挨”

倾倒

液体药品胶头滴管

一垂直悬空正上方

的取用的使用

先倒后滴、量筒放

L量简的使用

,平、视线与凹液面

的最底血后平

四、当堂检测

1.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2.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药品B.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C.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用液体药品

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50

4.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瓶里;

(2)瓶塞应放在桌面上;

(3)倾倒液体时(填“快速”或“缓慢”)倒入,瓶口应试管口;

(4)贴标签的一方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o

5.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填在各小题的横线上:

(2)少量液体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

(3)溶解物质或进行较多溶液反应时,需要用;

(4)量取一定量液体时需要用和;

(5)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气体时,需要用和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练优》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学习目标】能正确使用酒精灯、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常见仪器的洗涤等基本

的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药品的加热、玻璃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各实验的操作要领。

【学习难点】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I.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其中温度最

月JO

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不能对着,试管

与桌面约成度角。

3.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应先把要插入的一端,再将其插

入。

4.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不。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酒精灯的使用

【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0-P21,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绝对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2)绝对禁止用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点燃;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不可用嘴去吹;

(4)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扑盖。

(5)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

知识点三给物质加热

【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L掌握物质加热的操作要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2)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_____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

试管口近处,握住试管夹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匕

(3)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倾斜;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倾斜,与

桌面成45。角;

(4)加热时先,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用固定在盛

放药品的部位加热;

(5)加热时试管不能对着,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接触;

(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或用冲洗。

【小组讨论】I.试管外壁若有水,为什么要先擦干再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为什么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加热后的试管,为什么不能立即接触冷水?

知识点三连接仪器装置

1.连接方法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然后稍稍用

力,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

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

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2.连接、拆卸顺序:从—到一,从—到—的顺序连接,拆卸时顺序相反。

3.气密性检查

②手握紧试管①将导管口

(必要时可改用浸入水中。

热毛巾箱)。

(1)步骤:①连好仪器,先将导管一端插入;②后用双手容器外壁。

(2)判断:若导管口有产生,或松手后在导管末端形成一段,则说明该装

置不漏气。

知识点四洗涤玻璃仪器

1.洗涤方法:⑴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的,并振荡;⑵用____左右或上下移

动。

2.洗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也不成流下。

3.放置;洗干净的试管应___在试管架上,其他仪器放在指定地方。

花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熄灭酒灯用帽盖,千万不要嘴吹灭。滴管滴加捏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

垂直悬空不沾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息掉。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