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05(山东专用)(解析版)_第1页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05(山东专用)(解析版)_第2页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05(山东专用)(解析版)_第3页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05(山东专用)(解析版)_第4页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05(山东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山东专用)

第五模拟

本试卷共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大型动物之一,下表为古代中国有关牛的部分记述,据此,可以推知

记述出处

凡祭……天子以栖牛(色纯的全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经简单挑选的牛),

《周礼・曲礼》

士以羊、豕

《诗经•小雅・无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谆(chun,大牛)

羊》

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淮南子•说山》

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故杀者徒一年半《唐律疏议》

A.牛是度量社会财富的主要依据B.牛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C.耕牛的私人所有权受严格限制D.牛的重要性随农业发展而提高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看出,牛是用来祭祀、农耕的动物,“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故杀者徒一年半”说明国家

通过立法保护牛,据此,可以推知牛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选B;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与

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不是通过材料信息推知的,排除。

2.下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一些记述。其反映了这一时期()

出处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旧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豪强地主左右着国家政局

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答案】D

【解析】

表格中的史料记载汉朝时土地买卖逐渐盛行,而土地买卖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由此说明当时封建土

地私有制日益发展,故选D;A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土地买卖的盛行,没有说明豪强地

主左右国家政局和自耕农持续衰退,排除BC。故选D。

3.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

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

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B.促进人口增加

C.缩小贫富差距D.加速汉化进程

【答案】A

【解析】

根据“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结合

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三长制,目的是抑制豪强隐瞒户口和逃避租税徭役情况,并直接控制基层

政权组织,故选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4.北魏拓跋硅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

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答案】D

【解析】

北魏拓跋硅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祭祀黄帝庙,目的是通过文化认同确立北

魏的正统地位,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信息,排除B;材料信

息没有涉及统治政策,排除C。

5.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情形,到明代演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原来苏州及常州等粮食输出区,

反而从湖北、湖南购买米粮,成为粮食输入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B.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C.长途贩运的日益兴盛D.江南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了宋代时苏湖地区是粮食输出区,到明代此地变为粮食输入区,结合所学可知,

明代经济作物在江南地区广泛种植,挤压了粮食作物的空间,所以苏湖地区变为粮食输入区,故选D;苏

湖地区和湖广地区均在长江流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说法错误,故排除A;多个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

长途贩运的兴盛与粮食种植中心的转移无关,故排除BC。

6.《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相信可以和清政府进行自由贸易;对清政府而言,签署的条约是为了怀柔“夷

狄”,是对朝贡体制的修正。清政府的这一认识

A.引发了外交体制转型B.促进了新思潮的萌发

C.孕育着新一轮的危机D.冲击了传统治边理念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和清政府对待《南京条约》签订的态度截然不同,其中清政府认为“是对朝贡体制的修正”,

这也意味着英国还会进一步通过战争的手段改变目前的状态,也说明孕育着新一轮的危机,c正确;材料

体现的是清政府仍然坚持传统的朝贡体制,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7.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

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

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

条件,D项正确;A项,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没有再发

生改变,排除;C项,题干并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排除。

8.1920年,陈独秀在《对于时局之我见》中提到:“吾党对于法律的态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样迷信它,也

不像无政府党根本排斥它;我们希望……终久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这反映了

A.资产阶级激进派践行民主理念B.早期社会主义者具有法治追求

C.中国共产党以健全法制为宗旨D.启蒙思想对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B

【解析】

根据“我们希望……终久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可以看出,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即不迷

信法,也不排斥法,而是理性的看待法,相信法治的国家终究会以来,因此反映出早期社会主义者具有法

治追求,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制理念,排除A;当时中共还没有成立,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是启蒙

思想的影响,排除D。

9.对比下面两图,可知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B.中共党员人数激增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答案】A

【解析】

从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构成的对比中可知,1938年增加了中小商人和地主,由此体现出

中国共产党对地主阶级态度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导致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中共改变对地主阶级的态度,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1933年和

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不能反映人数是否增加,故B项错误:从1927年至1949年七届二

中全会前,中共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农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信息,故D项错误。

10.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

件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就中国而言,这一突破的重大意义在于

A.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B.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

C.推进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D.打破了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僵局

【答案】A

【解析】

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突破对中国而

言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故A正确;此时中国已经完成二五计划,故B错误;中国恢复联合

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C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僵局,故D错误。

11.以下是《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吴于度齐世荣主编1)第一章目录。其中“……”处最恰当的子目

第一童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第四节文明的产生

金属的冶炼

社会大分工

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国家的产生

A.氏族制度的形成B.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C.王位世袭制的出现D.采集和狩猎生活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在与奴隶主的斗争中,奴隶主阶级为增压奴隶反抗,维护自身的

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逐步建立了军队暴力机构和管理机构,形成了国家,因此国家建立前有私有制和阶

级,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氏族是原始社会基本的、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因此氏族制度早已存在,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王位世袭制度在夏朝时期出现,故C项错误;根据

所学可知,在旧石器时期的元谋人和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生活,故D项错误。

12.1906-1907年沙皇俄国推行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旨在废除米尔制(农村中与农奴制相结合的土地分配

制度),解放农民。但由于传统税收制度并未同步改革,连带的赋税责任最终限制了农民的自由迁徙,而进

城务工农民随时可被村长召回。由此可知,这一改革

A.有利于实现农民的解放B.旨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致使农民因赋税沉重而流亡D.不利于俄国工业的充分发展

【答案】D

【解析】

材料”由于传统税收制度并未同步改革,连带的赋税责任最终限制了农民的自由迁徙,而进城务工农民随时

可被村长召回”体现的是斯托雷平改革无法为工业革命进行提供自由的劳动力,因此不利于俄国工业的充分

发展,D正确,A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3.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织品,棉纺织品一时在英国“洛阳纸贵”。

这一法令

A.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B.推动了英国棉纺织技术革新

C.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D.刺激了英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答案】B

【解析】

英国禁止从中国、印度输入染色的棉制品,导致市场棉制品紧缺,价格上涨,这迫使英国棉纺织技术不得

不革新,于是棉纺织业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故选B;A、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

新政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排除C。

14.1921年,苏维埃政府在讨论粮食税税额标准时,把“根据农户收获量、人口和牲口数量,从农户产品

中按百分比扣除”的预定方案修改成“根据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确定”。苏维埃政府此举意在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追求粮食亩产量的最大化

C.降低粮食税的税额标准D.平衡农民贫富不均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根据“根据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确定”可以看了,这种修改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意在追求粮

食亩产量的最大化,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其主要的意图,可排除。

15.如表为1950sl979年世界出口(货物和服务业)在全球GDP(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列相关的解

释较为合理的是

年份百分比(%)年份百分比(%)

19507.9197315.1

195811.0197419.2

196311.1197518.3

196611.3197618.4

197011.5197717.7

197111.7197817.3

197212.5197918.9

A.关贸总协定加快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速度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促进了贸易发展

C.国际经济旧秩序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出口(货物和服务业)在全球GDP(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在不断

增加,这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关,也是全球化发展的表现,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是关贸总协定的影响,

排除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70年代,不能说明70年代之前的内容,排除B;材料与旧秩序无关,

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

时期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

“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北、中亚)胡瓜(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荽

汉唐

(自西域传入)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

时期

“海”姓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

宋元“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葵花(从东南亚

明清传入)棉花、甘蔗、古城稻(越南)高桑(从印度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

时期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

晚清

“洋”字作物:洋芋、洋葱(美国传教士带入)洋白菜(北美洲)洋槐(欧洲)等

时期

——据《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

(1)对材料中“胡”“海”“番”“洋”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2)指出中国引进吸收外来作物品种资源的意义。

【答窠】(1)汉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陆上丝路密切了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内地

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加强,西域的农作物传入内地,被称为“胡”字作物;海上丝路加强了中国与海外的联

系,“海”字作物传入中国。

宋元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外交流加强,大批外来作物品种传入中国,

被称为“番”字作物。

晚清时期,随着列强侵华和中外联系加强,来自外国的洋字作物传入。

(2)农作物的传入,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中外交流;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

【解析】

(1)原因及解释:根据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中外交通的主要路线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其中陆上丝路密切了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内地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加强,西域的农作物传入内地,

被称为“胡”字作物:海上丝路加强了中国与海外的联系,“海”字作物传入中国:宋元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

路发展,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外交流加强,大批外来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被称为“番”字作物。

(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引进吸收外来作物品种资源的意义可从加强边疆与内地的

联系、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7.明代小说空前繁荣,小说中的“异国印象”也蔚然可观,极富时代特征。

异国举细节

书名故事情节

隅----摘编

(比丘国国王听信国师谗言)用1111个小孩的心

《西游记•比丘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比丘

比丘国肝做药引...谁家K爱自己的孩子,可是都怕国

国救子》国救助群童的故事

王,连哭都不敢哭了。

《拍案惊奇•转吉零文若虚国内经商破产后

(吉零国捡到龟壳)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

运汉遇巧洞庭国、波出海贸易,异国奇遇,一

乃无价宝也!

红》斯夜暴富

杨八老因倭患遭遇离乱,

《喻世明言•杨人人胆丧,尽愁海寇恁猖狂劫火遍村落,血

日本国在日本生活十多年后与

八老越国奇逢》流成污池。

亲人团聚

《警世通言・李

李白天纵奇才,纸笔之功(李白)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

谪仙醉草吓蛮渤海国

吓退渤海使臣过一郡……渤海使巨面如土色,愿年年进贡。

书》

依据材料概括明代小说中的“异国印象”,并指出其所影射的社会现实。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

【答案】印象:政治黑暗;经商宝地,充满商机;野蛮残暴;卑微弱小(葭尔小邦)。

社会现实:君主专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崇拜金钱和

财富:边患危机,倭寇之乱;贵华贱夷的民族心理等。

文学传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文学

作品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有极强的主观性,所以对于文学中的史料信息应谨慎考证。

【解析】

“异国印象”,依据材料信息“(比丘国国王听信国师谗言)用1111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得出:政治黑

暗;由材料信息“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乃无价宝也”得出:经商宝地,充满商机;由材料信息“人

人胆丧,尽愁海寇恁猖狂……劫火遍村落,血流成污池”得出:野蛮残暴;由材料信息“葭尔海外小邦,

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得出:敲尔小邦。“社会现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黑暗映射了

君主专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社会矛盾激化;经商宝地映射了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崇拜金

钱和财富;野蛮残暴映射了边患危机,倭寇之乱;薮尔小邦映射了贵华贱夷的民族心理。“史学价值”,

依据所学知识从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

值;同时,文学作品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有极强的主观性,所以对于文学中的史料信息应谨慎考证等角

度分析。

18.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

研究专著。

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迅洋行。1834年,英国政

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

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

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

1880T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

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

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

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

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泗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泗大约3

亿两左右。

——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

(1)评析《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2)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

【答窠】(1)沙逊洋行档案是一手史料,客观性和真实性高。罗思的著作是文献资料,属于二手史料,也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因个人因素、政治因素、时代因素等会影响其价值。

(2)殖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以英国为后盾,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等输出,反映了列强

以战争和商品为主要手段,对印度、中国进行殖民扩张。可用于研窕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

的殖民扩张。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阶段:以工业、房地产、金融的投资为主,反映了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可用于

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阶段: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失败、沙逊集团的撤退反映了英国殖民势力在华的消退,

可用于研窕殖民体系的瓦解。

总之,《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是调查研究专著,反映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演变史,是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

济侵略的缩影。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解析】

(1)沙逊洋行档案是一手史料,因此客观性和真实性高。罗思的著作是文献资料,属于二手史料,有较高

的史料价值,存在个人因素、政治因素、时代因素等的影响,其价值低于一手史料。

(2)根据“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

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得出此时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英国以战争和商品为主要手段,对印度、

中国进行殖民扩张。史料价值,可从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根据

“188A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

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得出此时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阶段,以工业、房地产、金融的投

资为主,反映了列强的主要侵略手段是资本输出。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的

殖民扩张。根据“1935年”“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