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3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享受社会福利群体扩大D.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2、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病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病发挥了巨大作用。她的发现源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肘后备急方》D.《本草纲目》3、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B.城市的的人口压力增大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D.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4、根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判断,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进入原始农业社会以后,即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按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一速度并不快,但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己高出30倍。由此可见,农业的出现()A.加速了人口的增长B.促进了各种文明融合C.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D.促进了人类的进步5、1515年,英国议会通过“限制谷物食品及木材出海法案”,规定只要国内小麦低于每夸脱6先令8便士,黑麦低于每夸脱4先令.大麦低于每夸脱3先令,就可以任意出口。这一规定表明当时英国政府()A.积极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大力提倡发展国际贸易C.利用价格手段保护粮食安全D.推动粮食储备的商业化6、如图为2000—2008年世界汽车产量(单位:万辆)示意图。这反映出。

A.道路建设的进步推动汽车生产B.各国政府重视汽车工业生产的发展C.国际汽车市场为发达国家垄断D.汽车渐成社会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7、下表是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部分地区物品统计表(部分)。这反映当时()。铁器出土地点铁器数(件)生产工具数(件)铁农具数(件)辽宁抚顺莲花堡80余7768山西长治分水岭363121河北兴隆古洞沟878552河南辉县周围村936958广西平乐银山岭18117091

A.一家一户个体劳作盛行B.土地私有制度确立C.铁农具运用于农业生产D.冶铁技术趋于成熟8、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绣,其辄敢拘刷者,禁止。”这说明了A.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B.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C.私营手工业比重日益增大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9、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提倡“新经济”模式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时空表。

。作物。

引进的时间。

首先引种的地区。

原产地。

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豆、胡瓜、胡麻、胡葱、胡萝卜。

公元前2世纪(汉代)

西北地区。

中亚;西亚。

胡椒。

汉晋南北朝。

西北;华南。

印度;缅甸。

亚洲棉。

3—5世纪。

地区不详。

北方和南方边界地区。

早熟稻。

11世纪(宋代)

福建。

印度。

高粱。

12—13世纪。

台湾;四川。

中亚。

辣椒。

16世纪(明代)

台湾;广东、贵州。

美洲。

甜薯。

16世纪。

福建;云南。

美洲。

烟草。

16世纪。

福建。

美洲。

玉米。

16世纪。

福建;浙江。

美洲。

花生。

16世纪。

广东;福建。

美洲。

番茄。

明代。

地区不详。

南美洲。

番瓜。

明代。

地区不详。

美洲。

马铃薯。

17世纪。

福建。

美洲。

美洲棉。

19世纪后期。

黄河流域。

美洲。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根据材料信息,从任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

出现罐裝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上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輯清晰)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

分析三幅图片;以“建国以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4分)15、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6、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从1982年宪法做出规定到2004年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法制建设,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享受社会福利的群体扩大,排除C项;D项中“全面”不能得出,排除。

【点睛】2、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屠呦呦根据东晋时期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C项正确;ABD项与屠呦呦的研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C项。3、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知受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影响,中国城市出现了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城市的的人口压力增大,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速度如何,排除D项。故选C项。4、A【分析】【详解】

农业社会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口的增加,排除B、C项;人类的进步与人口的增加不属于同一概念,排除D项。故选A项。5、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当小麦、黑麦、大麦价格低于国家法律规定的价格时,就可以任意出口,这说明英国这一规定是为了提高小麦、黑麦、大麦的价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保护国内的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即利用价格手段保护粮食安全,C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体现,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保护国内的农业,保障粮食安全,而非推动粮食储备的商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6、D【分析】【详解】

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2000—2008年世界汽车产量总体在上升,这说明使用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这反映出汽车渐成社会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D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汽车产量增多,但没有体现道路建设的进步推动汽车生产,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汽车产量增多,但没有体现其增多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只能看出汽车产量增多,没有体现是发达国家垄断国际汽车市场,排除C项。故选D项。7、C【分析】【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部分地区出土的一定数量的铁农具,这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即铁农具运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才形成,“盛行”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表格信息只是涉及了铁器、生产工具以及铁农具,不能说明土地私有制度确立,排除B项;当时冶铁技术并不成熟,而且冶铁技术趋于成熟的标志是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排除D项。故选C项。8、A【分析】【详解】

材料说明元代对于手工业者实行严格的工匠管理制度,“男习工事,女习绣”中固定女子不得从事手工业技术传承,显然是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A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B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私营手工业的比重问题,C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D错误。9、B【分析】【详解】

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材料所述罗斯福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实施“新政”干预经济,缓和了国内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自由放任政策是胡佛总统时期,故A项错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是苏联,排除C项;提倡“新经济”模式是克林顿执政时期,故D项错误。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11、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现历史问题,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发现问题进行阐释,论证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对其作出正确解释。本题所提供的表格涵盖了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的种类,原产地和传入的时间等信息。根据首先引种的地区,可拟定论题: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可知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是因为在宋代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对高产新物种的需求动力较大;其次是中国古代之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港口大多集中在南方区,外来作物大都首先登陆南方;还有就是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新物种的种植与推广。总之,正是因为南方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才使引进作物首种主要在南方。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其他信息拟定论题,如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地理知识、交通、技术等原因)等等,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论题: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

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是因为:首先在宋代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对高产新物种的需求动力较大;其次是中国古代之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港口大多集中在南方区,外来作物大都首先登陆南方;还有就是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新物种的种植与推广。

总之;正是因为南方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才使引进作物首种主要在南方。

论题: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开始;中外之间就进行着广泛的交流,范围囊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从汉代开始西域和西方各国的作物就不断的传入中国,如苜蓿、葡萄、安石榴等;唐宋时期,中国不仅有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比较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和交流的范围更加广泛,更是推动了早熟稻等作物传入中国。

总之;频繁的中外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

其他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地理知识、交通、技术等原因)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地区一列和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一列中的变化情况;如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由此可得出: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

论证过程可以结合16世纪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论证如下,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解析】。要求。

①紧扣材料综合信息;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正确史实;进行恰当的说明;

③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①能够综合材料信息;观点较明确;

②能引用正确史实进行说明;但角度较为单一;

③有一定的逻辑;表述较清楚。

①能够基于部分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但观点不明确;

②能部分引用史实加以说明;但史实离题较远;

③缺乏逻辑;表述不清;

④观点错误或偏离材料;不论说明如何,均不能得分。

示例1: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

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

示例2: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

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14、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图示内容可从我国城镇化率的阶段性、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和城区面积与城市人口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阐述。【解析】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来明显的阶段化特征,其中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阶段;1961-1965年工业调整时期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1966-1976年时期出现第二次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