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此河”的始开凿者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元世祖2、【题文】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并列示意图,不正确的是()3、“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中的“周制”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与历代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写所内容,网罗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史实,该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金刚经》D.《论语》5、《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夏朝的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1600年B.公元前1046年C.公元前2070年D.公元前841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清朝前期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8、【题文】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现在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______________就是印度人发明的。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的选举制度指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____________发明与西传促进了世界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9、吐蕃是现在是____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____。10、唐朝时期有两位杰出女性为促进民族交往作出了卓越贡献,请写出她们的名字____、____。11、他强调“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他是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12、李时珍的《____》,是____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13、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组织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______率领。14、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维吾尔族。()16、明朝中期倭寇之患严重的原因是武器落后。17、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A.正确B.错误18、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了富饶的粮仓,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19、(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长平之战,桂陵之战,城濮之战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20、判断题。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3题,共9分)21、连线题(7分)a夏朝A厉王B武王b商朝C启D桀c西周E纣王F汤G盘庚22、2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典故往往形成于历史事件中,请把与下列成语对应事件的字母写在括号内起来。()1.围魏救赵A.巨鹿之战()2.纸上谈兵B.桂陵之战()3.破釜沉舟C.长平之战()4.问鼎中原D.淝水之战()5.揭竿斩木E.春秋争霸()6.草木皆兵F.大泽乡起义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4题,共16分)24、对1000年前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25、如图是泉州风景胜地老君岩;图片中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26、盘庚将都城迁至镐(今陕西西安);从此商朝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这种看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判断以上材料正误;理由是什么?27、辨析题。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史学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两种:一是“灾难说”,认为它给亚非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二是“进步说”,认为新航路开辟虽有消极作用,但总体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你比较赞同哪一种观点呢?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者是隋炀帝,故选B。【解析】【答案】B2、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与辽;金并列的相关内容。1125年金灭辽;出现了金、西夏和北宋并立的局面,而金与辽不可能并立,所以C项示意图中辽的位置应该是西夏。北宋曾经与辽、西夏并立。金灭北宋后,同时南宋建立,于是出现了西夏、金、南宋的并立,所以A、B、D均正确反映了两宋与辽、金、西夏的并立局面,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宋金南北对峙【解析】【答案】C3、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4、A【分析】【分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写了《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项符合题意;B项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C项是佛教经典;D项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记》知识点。5、A【分析】材料“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产生了私有制的国家.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阶级社会开始了.

故选A.

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以禅让制到世袭制演变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世袭制出现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答案】A6、C【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故选C.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和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点。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故填市舶司和广州十三行。【解析】市舶司;广州十三行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2)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国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当今中国教育制度类似于科举制度,应试教育就是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要完全将中国的应试教育废除,真正实行素质教育,还需要教育各界在这一道路上继续努力。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解析】【答案】(1)阿拉伯数字(2)科举制度(3)指南针9、藏青藏高原【分析】【分析】本题吐蕃族;知道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的青藏高原一带。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0、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分析】【分析】据所学可知;贞观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发展并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汉藏双方的文化交流。故答案为: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点评】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的史实。11、法家韩非【分析】【分析】主要考查法家及韩非的有关知识点。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2、本草纲目一部具有总结性【分析】【分析】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点评】注意识记《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点。13、略

【分析】由所学知识得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故答案为:西摩尔.

本题以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为切入点;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史实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史实.【解析】西摩尔14、略

【分析】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故答案为:

孔子。

本题考查了孔子。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解析】孔子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回族的形成。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解析】【答案】错16、×【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使浙江,福建沿海的渔民,商人经济利益收到严重损害;于是这类人便于倭国流浪武士,商人(也包括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与荷兰人)勾结作乱。【点评】考查明朝中期倭寇之患严重的原因。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题干叙述错误,故选B。【解析】B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占城稻从越南传入,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一句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故题目错误。故选F。【解析】F19、×【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发生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较春秋时期更为频繁,发生于这一时期的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而城濮之战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的春秋时期,是晋楚之间的争霸战争。故本题城濮之战错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答案】×20、√【分析】【分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所以本题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长城的相关知识,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四、连线题(共3题,共9分)2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时期重要国王。启是夏禹的儿子,是夏朝第二代国王,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被商汤流放;汤是商朝第一代国王,盘庚曾经将商都迁到殷,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国王,被周武王所灭;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西周末期,厉王在位时,由于其残暴统治,引发了国人暴动。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朝代与都城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夏朝的都城为阳城,商朝的都城为殷,商朝又叫殷朝,西周都城为镐京,都城为咸阳。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解析】【答案】23、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成语典故的相关内容。成语故事“围魏救赵”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前往救援。孙膑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故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历史上的著名的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说的是赵括熟读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却没有实战经验,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故纸上谈兵长平之战;破釜沉舟指的是巨鹿之战中,项羽渡河后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与秦军血战到底,义无反顾。项羽率领的这只起义军与秦军交战中“无不一以当十”,最终大败秦军,击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队,故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故问鼎中原春秋争霸;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后世用揭竿斩木来形容农民起义的精神,故揭竿斩木大泽乡起义;“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在淝水之战中,前秦军师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故草木皆兵淝水之战​。【解析】B;C;A;E;F;D。五、辨析题(共4题,共16分)24、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分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用历史唯物之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法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上述材料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