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研究_第1页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研究_第2页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研究_第3页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研究_第4页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传统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文章探讨了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工程结构抗震”课程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旨在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该方案通过重新定义课程教学目标、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等路径,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实施该方案,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培养,“工程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研究成果为“工程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关键词:立德树人;“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一、引言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还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要在合理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条件下,针对各课程的特点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核心点,相关建设工作应围绕这一核心点展开,并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学科专业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2]。课程思政建设即“课程蕴含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干,通过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念塑造的有机统一,是在全国高校内贯彻实施“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3-5]。课程思政即是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政治认同与国家意识、学术志向与科学精神、品德修养与专业伦理这3方面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6-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与重要性。然而,目前对于“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的研究仍相对匮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更是鲜有报道。为此,文章基于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理念,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制定多方面、多层次及多样性的评价指标,以期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思政知识,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与思想素质上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探索适用于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以期推动该评价方案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高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概述(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定义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理念,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理念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高度契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过程既包括知识的传授,又涵盖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育。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同样强调这种德才兼备的育人方式。第二,该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恰好满足了新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第三,该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第四,该理念对提高教育整体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因此,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三)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中的应用在“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工程伦理是工程师在从事工程设计工作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例如,在讲解地震防护工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涉及工程伦理的案例,如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事故等,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震防护工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团队合作。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不仅涉及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内容,还涉及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人类福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三、“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概述和教学评价现状传统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即围绕抗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展开,旨在使学生认识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认识工程结构抗震的概念、必要性及设计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储备知识[8]。然而,目前这一教学模式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易导致学生在国家意识、品德修养和专业伦理的认知上有所缺失[9]。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难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10]。为响应国家号召,全国各高校针对如何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有效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如下。其一,评价形式过于传统化,不适用于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高校“工程结构抗震”课程的教学评价仍采用传统的定量评价方式。该方式以考试为主,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化,主要侧重于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掌握程度的标准,导致学生将学习精力集中在教师给出的期末复习重点上,对平时课堂上的其他知识点了解甚少,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过于片面,产生思维固化现象,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缺乏发散性思维。此外,“重考试,轻课堂”的传统评价形式易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和思维活跃程度,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受到极大影响。由于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因此,“重考试、轻课堂”的传统评价形式还限制了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其二,评价内容局限于书本之中,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相对较浅。从教学维度上看,课程思政既不是新开一门课程,也不是专门设立一项活动,更不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灌输“思想政治”从而挤压教学时间,而是在保证专业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因此,如何加深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教学评价方案设计仍围绕课程教材展开,不论是对教师或是对学生而言,评价关键还是以书本内的理论知识为主。这一评价方式对于以往纯粹的专业教育而言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不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育专业技术与道德素养兼具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理念。综上所述,当前“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仍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专业伦理。作为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手段之一的教学评价,则存在评价形式过于传统化、评价内容局限于书本等问题。因此,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构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并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四、构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诸多学者对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了相关研究。例如,黄玲基于“会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原则,明确课程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完善了“会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体系,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的品格[11]。赵奎通过梳理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短板,提出“要素—结构—系统”的学理逻辑,打造“点—线—面”互融互通的课程知识体系,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学理逻辑、知识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三维融合[12]。林桐等人结合建筑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13],通过重构思政教学框架、量化思政教学评价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综上可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板书或者PPT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以教材内容为主,侧重于专业知识讲授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导致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案过于单一化,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的发挥,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针对当前教学评价方案存在的缺陷,柳建安等人针对如何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开展研究,提出了涵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14]。白丽等人结合“国际贸易”课程特点,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系统化设计和考核评价研究,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15]。金惠红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措施,提出了有效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16]。而要构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就需要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以思政元素为抓手,打造“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和实践体系(图1),构建“五维度六主线”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图2),创新性打通教学第一课堂和实践第二课堂,主动开发多元育人阵地,多渠道、多维度、多层面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在“三位一体”视域下思考和审视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从思想引领、课程载体、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贯穿高校教学改革全过程。依托“五维度六主线”的“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从课堂、教师和学生3方面来构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图3)。在课堂方面。实施全新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线上线下多元双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学习沙龙”等新型教学方法,并在实施这些教学方法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例如,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基于地震灾害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巨大破坏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民生,树立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次发生地震灾害党和政府都冲锋在前抗震救援,也正是由于国家的正确决策才使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挽救,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收集当前所学章节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对自己收集的资料做汇报,同时要求学生对各个小组所汇报的内容展开小组互评,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夯实理论基础,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教师方面。教师可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点拨评价、改革实验教学等环节,发挥理论引领作用,强化思政意识,进而实现从知识灌输型教学方式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教学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地震作用的基本计算方法——反应谱理论和工程抗震的设计要点”这一知识点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反应谱理论是地震计算的实用方法,具有简化性的特点,但计算时不能抱有近似、省略、大约的思想,仍需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了解地震作用计算的准确性与设计安全建筑之间的重要关系,使学生树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如,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防火防灾(地震次生灾害)”知识点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受灾图片使学生了解火灾造成危害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建筑结构抗火设计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道德底线的重要性。在学生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我成长。学生可以通过分组研讨、案例汇报、创新协作、实战模拟等环节,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深度融合。例如,在案例汇报环节,学生通过讲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对社会造成的不可逆影响、二次灾害防范及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预防事故发生等,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造成的深远影响,进而引发对科学精神、品德修养、专业伦理及国家意识的深思。上述教学评价方案,从课堂、教师和学生3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设计,具有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科学化及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优点,践行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五、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工程结构抗震”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应结合工程抗震真实案例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进行重构,从理论知识、减震技术、抗震施工、工程实践4个层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减震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运用施工理论、网络计划理论和工程抗震规范等解决工程抗震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评价施工方案时能够考虑工程对社会、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并深刻理解工程抗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首先,结合“工程结构抗震”课程特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及新时代对工程人的要求,重新定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以反向设计为原理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析各模块专业知识体系的思政教学价值,兼顾眼前“价值塑造、习惯培养”与未来“职业操守、素质需求”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中;最后,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以致用、以用促评、以评促教,通过考核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优化教学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过程中,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案代替以往的传统评价方案,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和学生工程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等内容的评价比重。这一教学评价方案贯穿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成绩评定由线上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