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02(人教版2019)(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02(人教版2019)(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5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5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左图),是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海拔4200米的高山上,2023年9月17日正式启用,其获取的仙女座星系图片(右图)也于当日发布。完成下面小题。1.墨子望远镜项目选址在西部远离人烟、高海拔地区,主要原因是(

)①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海拔高,大气稀薄③水汽少,云量少④人类活动影响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仙女座星系属于(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答案】1.C2.A【解析】1.太阳光照对天文观测有干扰作用,因此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不是墨子望远镜项目选址在西部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望远镜项目选址对于空气透明的要求较高,西部远离人烟的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水汽少,云量少,同时人类活动影响少,污染较小,加上人类的光干扰少,可以满足光学观测的要求,这些是墨子望远镜项目选址在西部远离人烟、高海拔地区的主要原因,②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大约为250万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一般认为仙女座星系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

)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B.夏季白昼较短C.春季没有降水D.夏季云雨天气多4.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

)A.植被较多B.降水较多C.污染较重D.太阳高度较小【答案】3.D4.B【解析】3.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太阳高度比春季大,夏季白昼长,AB错误;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应与天气相关,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云雨天气多,春季少雨,但不会没有降水,D正确,C错误。故选D。4.同纬度的高原和盆地,太阳高度相同,D错误;植被多少不是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因素,A错误;高原面平坦开阔,应比盆地多风,污染物更易扩散,污染应相对较轻,C错误;该地地形复杂且盆地相对封闭,水汽不易进入,降水相对较少,因此盆地的太阳辐射量比高原多,B正确。故选B。横风是指昼夜方向相反,且与道路延伸方向垂直的风。下图为“某地交通警告标志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所示交通警告标志牌,最可能设置在(

)A.公路隧道内 B.山地迎风坡C.城市高架桥 D.沿海高速路6.解释“横风”现象,主要运用的是(

)A.大气削弱作用 B.大气保温作用C.热力环流原理 D.大气垂直分层【答案】5.D6.C【解析】5.读图可知,图中标志牌所在公路一侧是宽阔的水面,应在沿海高速路,D正确;公路隧道内、山地迎风坡、城市高架桥附近并没有宽阔水面,ABC错误,故选D。6.形成昼夜风向相反的“横风”现象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海洋和陆地白天和夜晚气温不同,气温产生差异导致在同一水平面气压产生差异,进而形成热力环流,产生昼夜风向相反的“横风”现象,C正确;与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无关,AB错误;大气垂直分层涉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而图示的大气环流只在对流层范围内,D错误。故选C。2024年8月6日,日本鹿儿岛县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喷发,火山灰柱最大高度达5000米。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及地球圈层物质交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

)A.地壳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D.地核8.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答案】7.B8.C【解析】7.结合所学可知,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的喷发,而岩浆的发源地为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此题选B。8.结合右侧图示可推知,水蒸气进入②,①圈为其它圈层提供水,故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为生物圈;④产生无机盐、矿物质等,为岩石圈。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先进入大气圈,通过降水的形式进入水圈和生物圈。最后,通过下渗等进入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气辉”出现在地球上空50km~500km大气层中,是该层大气分子受太阳辐射激发,获得电离能后辐射出的微弱发光现象,有季节变化和周期性的变化。下图示意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拍摄的某地区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气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高纬度地区可观测气辉 B.气辉观测的周期变化为11年C.气辉观测与地球磁场密切相关 D.气辉和极光出现在同一大气层10.航天员拍摄的城市灯光向太空传播过程中(

)A.依次穿过平流层和对流层 B.沿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C.最易受电离层干扰和削弱 D.随空气密度变小而逐渐增亮【答案】9.D10.B【解析】9.由材料“出现在地球上空50km~500km大气层中”可知,气辉现象发生在高层大气,并非只能在高纬度地区才可以观测,A错;由材料“是该层大气分子受太阳辐射激发,获得电离能后辐射出的微弱发光现象,有季节变化和周期性的变化”可知,气辉是高层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激发而发光,有季节变化和周期变化,但无法根据材料得知其周期变化为11年,B错;根据气辉的定义可知,其观测与地球磁场关系不大,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大,C错;气辉与极光都出现在高层大气,D正确,故选D。10.航天员拍摄的城市灯光向太空传播过程中,先穿过对流层,后穿过平流层,A错误;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平流运动,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电离层以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电离层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此传播过程中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后升高,B正确;对流层空气密度大,多云雨等天气变化,光线容易受到干扰和削弱,C错误;光线穿过对流层会被削弱,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减小,但光线不会逐渐增亮,D错误。故选B。2019年,研究人员在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现了乳齿象化石遗骸(下图)。乳齿象是曾经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之一,分布范围主要在北美大陆的松林和沼泽地区,以树枝、树叶和水生植物为食。专家认为,大约在距今11000至12000年前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之后灭绝。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1.乳齿象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前寒武纪12.在乳齿象生存的地质年代,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13.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壳运动B.气候变化C.火山爆发D.小行星撞击【答案】11.C12.C13.B【解析】11.由材料“乳齿象是曾经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之一,11000至12000年前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之后灭绝”可推测,哺乳动物繁盛于距近0.66亿年的新生代,乳齿象属于哺乳动物,灭绝时的11000至12000年前属于新生代,故其生活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C正确;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时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前寒武纪是细菌和海生藻类时代,排除ABD。故选C。12.由所学知识可知,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海生藻类出现于前寒武纪。由一题分析可知,乳齿象生存于新生代,此时地球上的植被主要是被子植物,C正确,排除ABD。故选C。13.由材料“乳齿象是曾经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之一,分布范围主要在北美大陆的松林和沼泽地区,以树枝、树叶和水生植物为食”可知,乳齿象是一种耐寒的以大量植物为食的动物,地球地质时期气候经历了冷暖干湿交替出现,推测随着地球大冰期的到来,北半球大陆绝大多数地方被冰川所覆盖,乳齿象缺乏足够的食物不断向南迁至南美洲,B正确;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不会导致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AC错误;小行星撞击可能导致生物灭绝而不是迁徙,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1979~2018年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单位面积内海冰覆盖率)分布。有研究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具有相关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效应。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海水深度②盛行风向③海陆分布④纬度高低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5.如果1-3月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较常年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亚洲高压增强 B.我国北方冬季风减弱C.亚洲高压减弱 D.我国北方冬季风强盛【答案】14.C15.B【解析】14.由图可知,1-3月鄂霍克次海平均海冰浓度呈现出西高东低分布特点,受大陆影响,1-3月鄂霍克次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海水温度更低,更易形成海冰,且靠近陆地的海域海水深度浅,更易结冰,平均海冰浓度高,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深度和海陆分布,①③正确;1-3月区域整体均盛行偏北风,近海岸海水偏离海岸,不易结冰,与图示不符,②错误;区域同纬度的海区其平均海冰浓度差异明显,且140°E不同纬度海冰浓度差异不大,表明与纬度高低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C。15.当1-3月鄂霍克次海海冰浓度偏低时(气温偏高),此时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势力更强(气压偏低),加强了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差,造成阿留申低压与亚洲高压之间的纬向风增强,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经向风受增强的纬向风影响,经向风(冷空气)南下受阻,造成冬春季我国北方气温偏高,B正确、D错误;1-3月鄂霍克次海海冰浓度会影响阿留申低压的强度,从而影响阿留申低压与亚洲高压的气压差,并不会直接增强或减弱亚洲高压,AC错误;故选B。暑假期间,长沙某同学与家长一起通过自驾游的方式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乘车前往海边时,该同学发现塘沽盐场路边有一座座雪白的“小山丘”。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这也是该同学最想体验的活动之一。完成下面小题。16.该地形成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泥质海滩,地形平坦②春末夏初气温高③临海,海盐资源丰富④大风日数比较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为了保证安全起见,请为该同学选择合适的赶海时间段(

)A.4时B.8时C.16时D.22时18.根据海情预报,该同学认为7月1日不适合在老虎石海滨浴场游泳,关于其理由最不可信的是(

)北戴河老虎石海水浴场7月1日海情预报气温:24℃-29℃天气:雾风力:东南风5-6级浪高:1.2米富营养化指数:偏高其他海情:浴场东南方向25海里海域发现原油泄漏A.海浪较大B.能见度差C.海水水质差D.水温较低【答案】16.A17.B18.D【解析】16.塘沽盐场邻近海洋,海盐资源丰富;该地位于海边泥质海滩,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面积晒盐;该地位于天津,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夏季气温高,蒸发量较大,①②③正确。华北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风日数较多,利于海水蒸发,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由材料可知,赶海是赶在潮落的时机,图中落潮的时间段为3时—10时,16时—22时,但赶海时为了保证安全,应选择在落潮且潮高较小的白天,因此应选择在8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从海情预报可以看出,风力较大且有雾,能见度低,较高的浪高不利于游泳安全,AB可信;富营养化指数高、原油泄漏导致水质差,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C可信;气温为24~29℃,水温较高,D不可信。故选D。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时受山地阻挡,且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山坡上升形成的沙丘。图1、图2分别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某河段的爬升沙丘及其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雅鲁藏布江该河段流速缓慢,致使江心沙洲广泛发育。导致该河段流速缓慢的原因是(

)A.海拔高B.河谷宽C.沙障多D.河道直20.推测图中爬升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A.丰水期的江心沙洲B.山坡滚落的砂石C.枯水期裸露的河滩D.植被稀少的山坡21.一般情况,爬升沙丘平缓面从底部到顶部,沙粒粒径(

)A.大小混杂B.不断变小C.不断变大D.没有变化【答案】19.B20.C21.B【解析】19.读图可知,雅鲁藏布江该河段河道较为宽阔,因此水流速度较慢,B正确;海拔高与流速的快、慢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沙障多是流速慢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图示河段较为弯曲,D错误。故选B。20.推测图中爬升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河流河漫滩和江心洲的泥沙,丰水期河漫滩被淹没,不能成为沙丘的沙源,A错误;山坡滚落的砂石颗粒较大,难以被风吹起,不是沙丘的沙源,B错误;枯水期裸露的河滩缺乏植被的保护,可以成为沙丘的沙源,C正确;植被稀少的山坡以侵蚀作用为主,不能为沙丘提供沙源,D错误。故选C。21.爬升沙丘是风力吹起河漫滩、沙洲等沙源物质后受地形、植被等阻挡沉积而成。读图可知从底部到项部,坡度抬升,风力减小,搬运能力减弱,颗粒物粒径减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B。刺旋花的花是典型的“喇叭花”,其植株缩成半圆形的刺球(如图)。刺旋花遍体都是刺,大大影响了其适口性,马、牛都不吃它,骆驼四季吃其当年枝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刺旋花的生长特性是()A.耐旱耐高温B.耐涝耐盐碱C.喜光喜肥D.喜湿耐贫瘠23.刺旋花的植株缩成半圆形刺球的主要目的有()①减少水分蒸腾②增强抗风能力③降低其适口性④利于花粉传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22.A23.A【解析】22.读图联系材料“刺旋花遍体都是刺”“骆驼四季吃其当年枝条”可知,叶片退化成刺可以减少蒸腾,以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再结合被骆驼食用,可推测出刺旋花生长在干旱地区,故其生长特性是耐旱耐高温,A正确,排除BCD。故选A。23.刺旋花的植株缩成半圆形可以减小受光面积,从而减少水分蒸腾,①对;“刺旋花遍体都是刺,大大影响了其适口性,马、牛都不吃它”可知,缩成刺球可以降低其适口性,③对;缩成半圆形的刺球既不能增强抗风性,同时也阻挡了花粉向外散布,不利于花粉传播,②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江西省丰城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富硒土壤分布区。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丰城市水田和旱地两种土壤剖面深度硒含量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当地水田和旱地硒含量分布特点是(

)A.旱地的含硒量低于水田 B.变化幅度水田低于旱地C.均与深度变化呈负相关 D.含硒量的变化趋势相似25.导致0-40cm水田硒含量高于旱地的原因最可能是(

)A.旱地淋溶更强,有机质流失多 B.旱地耕种频繁,黏粒比重大C.水田黏粒量多,吸附能力强 D.水田温度更高,有机质分解慢【答案】24.D25.C【解析】24.读图可知,无论水田还是旱地,自土壤表层至深层,土壤含硒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多的特点,含硒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与深度变化并未呈现负相关的特点,D正确,C错误。大致60cm以下的土壤深度范围内,同一土层深度水田的含硒量低于旱地,A错误。整体而言,水田的土壤含硒量最大值更大,最小值更小,所以变化幅度旱地低于水田,B错误。故选D。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呈正相关。相比于旱地而言,水田表层土壤颗粒物更细,黏粒量多,吸附能力强,所以0-40cm水田硒含量高于旱地,C正确。相比而言,旱地的淋溶更弱,A错误。如果旱地的黏粒比重更大,则0-40cm水田硒含量应低于旱地,与图示不符,B错误。有机质分解快慢与微生物多少和活性有关,微生物活性又由土壤温度、湿度等众多因素决定,不能仅从水田温度的角度分析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且旱地夜间降温快,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水田温度不一定比旱地高,D错误。故选C。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0年7月初,安徽歙县遭遇一轮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入城造成多地积水严重。歙县地处皖南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477mm。歙县水系发达,新安江穿城而过,曲折东南流,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下图为歙县水系示意图。(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此次歙县积水难以下渗的原因。(4分)(2)从新安江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4分)(3)说明大幅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对城市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4分)【答案】(1)持续多日降雨致使地下径流已经饱和,积水难以下渗;此次暴雨强度大,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4分)(2)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4分)(3)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4分)【解析】(1)影响下渗的因素包括坡度大小、土壤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植被覆盖等因素。从水循环角度主要分析降水与地表径流,从材料可知,此次强降水的暴雨强度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且流速快,不利于下渗;并且此次持续性的降水导致土壤过湿,使土壤水分和地下径流已达饱和状态,积水难以继续下渗。(2)材料显示歙县位于新安江水库的上游地区,该地的众多河流最终注入新安江水库,所以新安江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新安江水库与库区周边比较,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的降水下渗以地下径流形式汇入水库,再加上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3)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从植被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角度描述。大幅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使植被覆盖率提高,降水时减弱了地表径流流速,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河流水位较低时,植被涵养的地下水可以以地下径流的方式补给河水,从而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由于下渗增多,地下水含量增多;植被增多,蒸发、蒸腾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湿度增大。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描述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4分)(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4分)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3)指出该时段的风,并简析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4分)【答案】(1)相同点:风向都由郊区吹向城区;不同点: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4分)(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4分)(3)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4分)【解析】(1)由材料可知,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和17时的热岛强度均为正值,说明城区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风向均表现为高压区的郊区吹向低压区的城市,方向相同;读图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说明7时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2)读图可知,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大,且整体变化幅度变大。原因可从积雪的特点、对气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积雪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冬季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白色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气温较低,且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导致郊区气温降幅较大;强降雪后,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且降雪后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过多,气温较高,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3)由所学热力环流知识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白天近地面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主要以海风为主。夜晚主要以陆风为主。题干提到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说明该时段的海陆风应当是白天由气温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城市热岛强度。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4分)(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4分)(3)推断沙山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分)【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4分)(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4分)(3)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由大到小变化。(4分)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解析】(1)由材料“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可知,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是固定沙山,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由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是迎风坡,东南坡坡陡,是背风坡。说明当地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偏西风)。(2)沙山是风力沉积(堆积)地貌,可从沙源、风力大小、沉积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可知,当地气候干旱,沙源丰富;该地位于内蒙西部,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携带大量风沙;由材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钙质胶结层和“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成为沙山的内核”可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由材料“沙山内部水汽蒸发,比较潮湿”可知,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该题的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力的大小。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4分)(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4分)(3)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6分)【答案】(1)此时段,垂直变化率为负,即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1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在4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4分)(2)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4分)(3)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耗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6分)【解析】(1)由材料可知,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读图可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负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出现在4月份。(2)读图可知,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苔原带,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3)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因为自身耗水量的关系,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因而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随着灌木的减少,枯枝落叶减少,草本植物提供不了足够多的腐殖质,有机质来源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自然减少。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02(人教版2019)(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5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5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难度系数:0.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左图),是目前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安置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海拔4200米的高山上,2023年9月17日正式启用,其获取的仙女座星系图片(右图)也于当日发布。完成下面小题。1.墨子望远镜项目选址在西部远离人烟、高海拔地区,主要原因是(

)①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海拔高,大气稀薄③水汽少,云量少④人类活动影响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仙女座星系属于(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答案】1.C2.A【解析】1.太阳光照对天文观测有干扰作用,因此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不是墨子望远镜项目选址在西部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望远镜项目选址对于空气透明的要求较高,西部远离人烟的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水汽少,云量少,同时人类活动影响少,污染较小,加上人类的光干扰少,可以满足光学观测的要求,这些是墨子望远镜项目选址在西部远离人烟、高海拔地区的主要原因,②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仙女座星系距离地球大约为250万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一般认为仙女座星系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地貌主要由断陷盆地、岩溶高原、山地等组成,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为培育适宜治理石漠化的植被,科研小组对盆地和高原面上的相关自然要素进行观测分析。下图为蒙自市同纬度地区盆地和高原面逐月总太阳辐射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月总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原因是(

)A.春季太阳高度最大B.夏季白昼较短C.春季没有降水D.夏季云雨天气多4.月总太阳辐射量高原面比盆地低的原因最可能是高原面上(

)A.植被较多B.降水较多C.污染较重D.太阳高度较小【答案】3.D4.B【解析】3.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太阳高度比春季大,夏季白昼长,AB错误;太阳辐射量春季高于夏季应与天气相关,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云雨天气多,春季少雨,但不会没有降水,D正确,C错误。故选D。4.同纬度的高原和盆地,太阳高度相同,D错误;植被多少不是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主要因素,A错误;高原面平坦开阔,应比盆地多风,污染物更易扩散,污染应相对较轻,C错误;该地地形复杂且盆地相对封闭,水汽不易进入,降水相对较少,因此盆地的太阳辐射量比高原多,B正确。故选B。横风是指昼夜方向相反,且与道路延伸方向垂直的风。下图为“某地交通警告标志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所示交通警告标志牌,最可能设置在(

)A.公路隧道内 B.山地迎风坡C.城市高架桥 D.沿海高速路6.解释“横风”现象,主要运用的是(

)A.大气削弱作用 B.大气保温作用C.热力环流原理 D.大气垂直分层【答案】5.D6.C【解析】5.读图可知,图中标志牌所在公路一侧是宽阔的水面,应在沿海高速路,D正确;公路隧道内、山地迎风坡、城市高架桥附近并没有宽阔水面,ABC错误,故选D。6.形成昼夜风向相反的“横风”现象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海洋和陆地白天和夜晚气温不同,气温产生差异导致在同一水平面气压产生差异,进而形成热力环流,产生昼夜风向相反的“横风”现象,C正确;与大气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无关,AB错误;大气垂直分层涉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而图示的大气环流只在对流层范围内,D错误。故选C。2024年8月6日,日本鹿儿岛县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喷发,火山灰柱最大高度达5000米。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及地球圈层物质交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

)A.地壳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D.地核8.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的迁移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答案】7.B8.C【解析】7.结合所学可知,火山灰柱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的喷发,而岩浆的发源地为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此题选B。8.结合右侧图示可推知,水蒸气进入②,①圈为其它圈层提供水,故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为生物圈;④产生无机盐、矿物质等,为岩石圈。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先进入大气圈,通过降水的形式进入水圈和生物圈。最后,通过下渗等进入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气辉”出现在地球上空50km~500km大气层中,是该层大气分子受太阳辐射激发,获得电离能后辐射出的微弱发光现象,有季节变化和周期性的变化。下图示意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拍摄的某地区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气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高纬度地区可观测气辉 B.气辉观测的周期变化为11年C.气辉观测与地球磁场密切相关 D.气辉和极光出现在同一大气层10.航天员拍摄的城市灯光向太空传播过程中(

)A.依次穿过平流层和对流层 B.沿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再升C.最易受电离层干扰和削弱 D.随空气密度变小而逐渐增亮【答案】9.D10.B【解析】9.由材料“出现在地球上空50km~500km大气层中”可知,气辉现象发生在高层大气,并非只能在高纬度地区才可以观测,A错;由材料“是该层大气分子受太阳辐射激发,获得电离能后辐射出的微弱发光现象,有季节变化和周期性的变化”可知,气辉是高层大气受到太阳辐射的激发而发光,有季节变化和周期变化,但无法根据材料得知其周期变化为11年,B错;根据气辉的定义可知,其观测与地球磁场关系不大,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大,C错;气辉与极光都出现在高层大气,D正确,故选D。10.航天员拍摄的城市灯光向太空传播过程中,先穿过对流层,后穿过平流层,A错误;对流层的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平流运动,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电离层以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电离层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此传播过程中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后升高,B正确;对流层空气密度大,多云雨等天气变化,光线容易受到干扰和削弱,C错误;光线穿过对流层会被削弱,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减小,但光线不会逐渐增亮,D错误。故选B。2019年,研究人员在秘鲁安第斯山脉发现了乳齿象化石遗骸(下图)。乳齿象是曾经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之一,分布范围主要在北美大陆的松林和沼泽地区,以树枝、树叶和水生植物为食。专家认为,大约在距今11000至12000年前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之后灭绝。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1.乳齿象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前寒武纪12.在乳齿象生存的地质年代,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13.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壳运动B.气候变化C.火山爆发D.小行星撞击【答案】11.C12.C13.B【解析】11.由材料“乳齿象是曾经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之一,11000至12000年前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之后灭绝”可推测,哺乳动物繁盛于距近0.66亿年的新生代,乳齿象属于哺乳动物,灭绝时的11000至12000年前属于新生代,故其生活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C正确;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时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前寒武纪是细菌和海生藻类时代,排除ABD。故选C。12.由所学知识可知,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海生藻类出现于前寒武纪。由一题分析可知,乳齿象生存于新生代,此时地球上的植被主要是被子植物,C正确,排除ABD。故选C。13.由材料“乳齿象是曾经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之一,分布范围主要在北美大陆的松林和沼泽地区,以树枝、树叶和水生植物为食”可知,乳齿象是一种耐寒的以大量植物为食的动物,地球地质时期气候经历了冷暖干湿交替出现,推测随着地球大冰期的到来,北半球大陆绝大多数地方被冰川所覆盖,乳齿象缺乏足够的食物不断向南迁至南美洲,B正确;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不会导致乳齿象从北美洲迁徙到南美洲,AC错误;小行星撞击可能导致生物灭绝而不是迁徙,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1979~2018年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单位面积内海冰覆盖率)分布。有研究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具有相关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效应。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海水深度②盛行风向③海陆分布④纬度高低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15.如果1-3月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较常年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亚洲高压增强 B.我国北方冬季风减弱C.亚洲高压减弱 D.我国北方冬季风强盛【答案】14.C15.B【解析】14.由图可知,1-3月鄂霍克次海平均海冰浓度呈现出西高东低分布特点,受大陆影响,1-3月鄂霍克次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海水温度更低,更易形成海冰,且靠近陆地的海域海水深度浅,更易结冰,平均海冰浓度高,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深度和海陆分布,①③正确;1-3月区域整体均盛行偏北风,近海岸海水偏离海岸,不易结冰,与图示不符,②错误;区域同纬度的海区其平均海冰浓度差异明显,且140°E不同纬度海冰浓度差异不大,表明与纬度高低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C。15.当1-3月鄂霍克次海海冰浓度偏低时(气温偏高),此时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势力更强(气压偏低),加强了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差,造成阿留申低压与亚洲高压之间的纬向风增强,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经向风受增强的纬向风影响,经向风(冷空气)南下受阻,造成冬春季我国北方气温偏高,B正确、D错误;1-3月鄂霍克次海海冰浓度会影响阿留申低压的强度,从而影响阿留申低压与亚洲高压的气压差,并不会直接增强或减弱亚洲高压,AC错误;故选B。暑假期间,长沙某同学与家长一起通过自驾游的方式去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区游玩。乘车前往海边时,该同学发现塘沽盐场路边有一座座雪白的“小山丘”。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这也是该同学最想体验的活动之一。完成下面小题。16.该地形成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泥质海滩,地形平坦②春末夏初气温高③临海,海盐资源丰富④大风日数比较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为了保证安全起见,请为该同学选择合适的赶海时间段(

)A.4时B.8时C.16时D.22时18.根据海情预报,该同学认为7月1日不适合在老虎石海滨浴场游泳,关于其理由最不可信的是(

)北戴河老虎石海水浴场7月1日海情预报气温:24℃-29℃天气:雾风力:东南风5-6级浪高:1.2米富营养化指数:偏高其他海情:浴场东南方向25海里海域发现原油泄漏A.海浪较大B.能见度差C.海水水质差D.水温较低【答案】16.A17.B18.D【解析】16.塘沽盐场邻近海洋,海盐资源丰富;该地位于海边泥质海滩,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面积晒盐;该地位于天津,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夏季气温高,蒸发量较大,①②③正确。华北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风日数较多,利于海水蒸发,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由材料可知,赶海是赶在潮落的时机,图中落潮的时间段为3时—10时,16时—22时,但赶海时为了保证安全,应选择在落潮且潮高较小的白天,因此应选择在8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从海情预报可以看出,风力较大且有雾,能见度低,较高的浪高不利于游泳安全,AB可信;富营养化指数高、原油泄漏导致水质差,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C可信;气温为24~29℃,水温较高,D不可信。故选D。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时受山地阻挡,且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山坡上升形成的沙丘。图1、图2分别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某河段的爬升沙丘及其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9.雅鲁藏布江该河段流速缓慢,致使江心沙洲广泛发育。导致该河段流速缓慢的原因是(

)A.海拔高B.河谷宽C.沙障多D.河道直20.推测图中爬升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A.丰水期的江心沙洲B.山坡滚落的砂石C.枯水期裸露的河滩D.植被稀少的山坡21.一般情况,爬升沙丘平缓面从底部到顶部,沙粒粒径(

)A.大小混杂B.不断变小C.不断变大D.没有变化【答案】19.B20.C21.B【解析】19.读图可知,雅鲁藏布江该河段河道较为宽阔,因此水流速度较慢,B正确;海拔高与流速的快、慢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沙障多是流速慢的结果,不是原因,C错误;图示河段较为弯曲,D错误。故选B。20.推测图中爬升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河流河漫滩和江心洲的泥沙,丰水期河漫滩被淹没,不能成为沙丘的沙源,A错误;山坡滚落的砂石颗粒较大,难以被风吹起,不是沙丘的沙源,B错误;枯水期裸露的河滩缺乏植被的保护,可以成为沙丘的沙源,C正确;植被稀少的山坡以侵蚀作用为主,不能为沙丘提供沙源,D错误。故选C。21.爬升沙丘是风力吹起河漫滩、沙洲等沙源物质后受地形、植被等阻挡沉积而成。读图可知从底部到项部,坡度抬升,风力减小,搬运能力减弱,颗粒物粒径减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B。刺旋花的花是典型的“喇叭花”,其植株缩成半圆形的刺球(如图)。刺旋花遍体都是刺,大大影响了其适口性,马、牛都不吃它,骆驼四季吃其当年枝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刺旋花的生长特性是()A.耐旱耐高温B.耐涝耐盐碱C.喜光喜肥D.喜湿耐贫瘠23.刺旋花的植株缩成半圆形刺球的主要目的有()①减少水分蒸腾②增强抗风能力③降低其适口性④利于花粉传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22.A23.A【解析】22.读图联系材料“刺旋花遍体都是刺”“骆驼四季吃其当年枝条”可知,叶片退化成刺可以减少蒸腾,以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再结合被骆驼食用,可推测出刺旋花生长在干旱地区,故其生长特性是耐旱耐高温,A正确,排除BCD。故选A。23.刺旋花的植株缩成半圆形可以减小受光面积,从而减少水分蒸腾,①对;“刺旋花遍体都是刺,大大影响了其适口性,马、牛都不吃它”可知,缩成刺球可以降低其适口性,③对;缩成半圆形的刺球既不能增强抗风性,同时也阻挡了花粉向外散布,不利于花粉传播,②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江西省丰城市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富硒土壤分布区。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丰城市水田和旱地两种土壤剖面深度硒含量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当地水田和旱地硒含量分布特点是(

)A.旱地的含硒量低于水田 B.变化幅度水田低于旱地C.均与深度变化呈负相关 D.含硒量的变化趋势相似25.导致0-40cm水田硒含量高于旱地的原因最可能是(

)A.旱地淋溶更强,有机质流失多 B.旱地耕种频繁,黏粒比重大C.水田黏粒量多,吸附能力强 D.水田温度更高,有机质分解慢【答案】24.D25.C【解析】24.读图可知,无论水田还是旱地,自土壤表层至深层,土壤含硒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多的特点,含硒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与深度变化并未呈现负相关的特点,D正确,C错误。大致60cm以下的土壤深度范围内,同一土层深度水田的含硒量低于旱地,A错误。整体而言,水田的土壤含硒量最大值更大,最小值更小,所以变化幅度旱地低于水田,B错误。故选D。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呈正相关。相比于旱地而言,水田表层土壤颗粒物更细,黏粒量多,吸附能力强,所以0-40cm水田硒含量高于旱地,C正确。相比而言,旱地的淋溶更弱,A错误。如果旱地的黏粒比重更大,则0-40cm水田硒含量应低于旱地,与图示不符,B错误。有机质分解快慢与微生物多少和活性有关,微生物活性又由土壤温度、湿度等众多因素决定,不能仅从水田温度的角度分析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且旱地夜间降温快,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水田温度不一定比旱地高,D错误。故选C。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0年7月初,安徽歙县遭遇一轮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入城造成多地积水严重。歙县地处皖南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477mm。歙县水系发达,新安江穿城而过,曲折东南流,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下图为歙县水系示意图。(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此次歙县积水难以下渗的原因。(4分)(2)从新安江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4分)(3)说明大幅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对城市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4分)【答案】(1)持续多日降雨致使地下径流已经饱和,积水难以下渗;此次暴雨强度大,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4分)(2)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4分)(3)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4分)【解析】(1)影响下渗的因素包括坡度大小、土壤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植被覆盖等因素。从水循环角度主要分析降水与地表径流,从材料可知,此次强降水的暴雨强度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且流速快,不利于下渗;并且此次持续性的降水导致土壤过湿,使土壤水分和地下径流已达饱和状态,积水难以继续下渗。(2)材料显示歙县位于新安江水库的上游地区,该地的众多河流最终注入新安江水库,所以新安江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新安江水库与库区周边比较,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的降水下渗以地下径流形式汇入水库,再加上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3)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从植被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角度描述。大幅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使植被覆盖率提高,降水时减弱了地表径流流速,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河流水位较低时,植被涵养的地下水可以以地下径流的方式补给河水,从而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由于下渗增多,地下水含量增多;植被增多,蒸发、蒸腾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湿度增大。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描述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4分)(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4分)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3)指出该时段的风,并简析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4分)【答案】(1)相同点:风向都由郊区吹向城区;不同点: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4分)(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4分)(3)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4分)【解析】(1)由材料可知,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和17时的热岛强度均为正值,说明城区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风向均表现为高压区的郊区吹向低压区的城市,方向相同;读图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说明7时城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2)读图可知,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大,且整体变化幅度变大。原因可从积雪的特点、对气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积雪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冬季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白色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气温较低,且积雪融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