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桃花源记》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
7E:,。
(3)《核舟记》中最能说明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o
(4)《关雎》中的主人公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I”引起“,”的美好联想;
“,”则描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5)《兼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乡间的植物繁盛,像芦苇这样桀匕。的不多。它脱离了宽广的村庄腹地,找了一片狭长的水域生活,
不像树木和庄嫁一样讨好农人,静谧地生长着,跟着四季的脚步,要么青葱,要么白头,一年就此谢幕
To芦苇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白头恰是它的花季,像极了那些白了头的电影演员,青年时,心波不定,
流言不止,老了却端庄了,安宁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盛____________
桀do_______
静谧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此词的正确写法是“
(3)“谢”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文中“谢幕”的“谢”意思应为
A.表示感激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3.(6分)阅读名著《傅雷家书》,完成下列题目。
(1)“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
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段话出自作品《》。
第1页(共17页)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
强调的是、的问题。
(3)根据傅雷的说法,辑录的书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个方面是:0(可用自己
的话概括)
4.(13分)冬季大面积雾霾的爆发,让“雾霾让人逐年变丑”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而后由此衍生的“张嘴
睡觉会让人越变越丑”的说法也在网络疯传。现在某班以“驱走雾霾,共享蓝天”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中,某位同学代学校团委拟写了下面一则倡议书,其中存在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保护自己,关爱他人
——关于雾霾天气自我防护的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雾霾天气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对老人、孩子、心脏病患者和肺病患者等敏感人群危害极大,
【A】甚至对健康人也会造成轻微的气道伤害,出现咳嗽、痰量增多。为此,校团委诚挚邀请大家参与“防
治雾霾,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的自我防护倡议活动。并提出以下建议:
①尽量减少在雾霾天气中的停留时间,在必要的情况下,外出可以戴上防尘口罩,【B】这样可以有
效防止粉尘颗粒不进入体内。
②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睡眠,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和清淡的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③示例一:雾霾天气要少开窗;示例二:雾霾天气情况下,最好改为室内锻炼,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④减少开私家车的次数,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关心他人,共同分享。在此,倡议全体师生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贡献出自己
的一份力量。
校团委
2017年12月6日
①倡议书中【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后面加上“:
②倡议书中【B】处画线句有否定不当的问题,应将“”改为
(2)雾霾肆虐,网友纷纷留言,语言风趣幽默。请你也用一句话表达对雾霾的感受吧!(不超过30字)
路人甲:我找不到家了,只能用卫星导航仪来找家。
青青子衿:我已经看不到对床的室友,只因为昨晚没关阳台门。
烈火:早上我一拉开窗帘,还以为自己突发白内障了呢!
第2页(共17页)
上海网友:“魔都”变“雾都”,《阿凡达》要在上海重新拍摄吗?
二、阅读。(55分)
5.(21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
《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
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
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
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
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
“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
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二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
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文段中下划线的词语“惟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5)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6.(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
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即中曲意周它只能忍受
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
第3页(共17页)
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
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
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
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
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
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蓄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
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o「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
又是一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
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
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
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
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
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
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
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
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
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
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
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
出]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
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第4页(共17页)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①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②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5)请从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
句的深刻内涵。
7.(17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
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
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选自顾炎武《与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
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则是面墙之士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若既不出巨木兰当巨织
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优点)
B.知困,然后能直强也(自我勉励)
C.篁须好学(仍然)
第5页(共17页)
D.些学半(学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不同?
三、作文。(55分)
8.(55分)按要求完成作文。
在陈权重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
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她们找到了隐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
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也有过苦和乐的体验,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写
一篇文章。
第6页(共17页)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桃花源记》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2)《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核舟记》中最能说明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关雎》中的主人公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描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5)《兼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解答】答案: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注意“豁”的书写)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注意“澈”的书写)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注意“罔”的书写)
(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注意“窈窕淑辗”的书写)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乡间的植物繁盛,像芦苇这样桀4。的不多。它脱离了宽广的村庄腹地,找了一片狭长的水域生活,
不像树木和庄嫁一样讨好农人,静谧地生长着,跟着四季的脚步,要么青葱,要么白头,一年就此谢幕
To芦苇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白头恰是它的花季,像极了那些白了头的电影演员,青年时,心波不定,
流言不止,老了却端庄了,安宁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盛sh®ng
桀do鹫
静谧mi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庄嫁”,此词的正确写法是“庄稼
第7页(共17页)
(3)“谢”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文中“谢幕”的“谢”意思应为A
A.表示感激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答】答案:
(1)sheng鹫mi
(2)庄嫁庄稼
(3)A
(4)拟人比喻
3.(6分)阅读名著《傅雷家书》,完成下列题目。
(1)“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
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段话出自作品《傅雷家书》。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
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3)根据傅雷的说法,辑录的书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中的一个方面是:讨论音乐。(可用自己
的话概括)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
(1)“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
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段话出自作品《傅雷家书》。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
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3)根据傅雷的说法,辑录的书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①讨论音乐(艺术);②激发感想;③训练文
笔;④做个警钟。
答案:
(1)傅雷家书
(2)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3)示例:①讨论音乐(艺术)②激发感想③训练文笔④做个警钟(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4.(13分)冬季大面积雾霾的爆发,让“雾霾让人逐年变丑”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而后由此衍生的“张嘴
第8页(共17页)
睡觉会让人越变越丑”的说法也在网络疯传。现在某班以“驱走雾霾,共享蓝天”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中,某位同学代学校团委拟写了下面一则倡议书,其中存在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保护自己,关爱他人
——关于雾霾天气自我防护的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雾霾天气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对老人、孩子、心脏病患者和肺病患者等敏感人群危害极大,
【A】甚至对健康人也会造成轻微的气道伤害,出现咳嗽、痰量增多。为此,校团委诚挚邀请大家参与“防
治雾霾,保护自己,关爱他人”的自我防护倡议活动。并提出以下建议:
①尽量减少在雾霾天气中的停留时间,在必要的情况下,外出可以戴上防尘口罩,【B】这样可以有
效防止粉尘颗粒不进入体内。
②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睡眠,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和清淡的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③示例一:雾霾天气要少开窗;示例二:雾霾天气情况下,最好改为室内锻炼,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④减少开私家车的次数,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排放。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关心他人,共同分享。在此,倡议全体师生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贡献出自己
的一份力量。
校团委
2017年12月6日
①倡议书中【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痰量增多”后面加上“的症状
②倡议书中【B】处画线句有否定不当的问题,应将“有效防止粉尘颗粒不进入体内”改为“有
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
(2)雾霾肆虐,网友纷纷留言,语言风趣幽默。请你也用一句话表达对雾霾的感受吧!(不超过30字)
路人甲:我找不到家了,只能用卫星导航仪来找家。
青青子衿:我已经看不到对床的室友,只因为昨晚没关阳台门。
烈火:早上我一拉开窗帘,还以为自己突发白内障了呢!
上海网友:“魔都”变“雾都”,《阿凡达》要在上海重新拍摄吗?
【解答】答案:
(1)示例:①痰量增多的症状②有效防止粉尘颗粒不进入体内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
入体内
(2)示例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就站在你的对面,你却看不见我。
第9页(共17页)
示例二:车舞长蛇,烟锁国道,交通事故节节高。
二、阅读。(55分)
5.(21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
《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
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
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
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
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
“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
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二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
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文段中下划线的词语“惟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5)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可知,“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
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根据最后一段“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
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可以提取关键
信息组成“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提取信息。根据第二段“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可知错误是什么;“格”在此句中是探索意思。
(4)本题考查语言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说说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然后说删去后的变化,最后
第10页(共17页)
指出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而是埋没了“格
物和致知”的真正意义,如果去掉了“真正的”,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
(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结合学习的实际来谈自己对格物致知精神的理解即可。如:学习不能死学,
还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
答案:
(1)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4)不能,“惟一”一词强调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突出了“探索”在“寻求真理”上的作用。
(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6.(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
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即中曲意周它只能忍受
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
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
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
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
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
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
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蓄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
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o「A1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
又是一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第11页(共17页)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
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
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
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
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
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
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
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
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
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
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
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
「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
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①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②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5)请从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
句的深刻内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黄河特点和文本关键句子理解。在晋陕之交的大峡谷深
处,黄河塑造了险峻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厚重的文史古迹。秦晋大峡谷的壶口瀑布是最能体现黄河力
之美的地方,是最能体现黄河文明、黄河精神的地方。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
它从来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
第12页(共17页)
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
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分析可知,正是秦晋大峡谷的两岸的山和地下的石,逼得黄河忽上忽下,
忽左忽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也就是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它的雄心勃勃的激情才得
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从而造就出一个伟大而不朽自然景观。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⑦自然段“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
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
景”可以概括得出: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根据第⑦自然段“屏
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
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包容万千”可以概括得出: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根据
第⑧自然段“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
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可以概括得出答案:统
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根据第⑧自然段“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
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
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第⑧自然段“一
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
续疯狂朝前”可以概括得出: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①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
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中的“疯狂”一词是形容词贬义褒用,使用这个词语能生动形象
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②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
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砸”的意思是用沉重的东西对准物
体撞击。结合“迸成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分析,“砸”写出水浪的力量很猛。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
气和力量。
(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采用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
运用比喻等多种修辞写景抒情。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用黄河水象征着整个中华民
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排除万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托物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
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
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文章借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的黄河水,借黄
河水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争先恐后,都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朝前的形象,象征整个中华民族团结
一致、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排除万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3页(共17页)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和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可
以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进而理解句子深层的含义。【A】句,用三个“是一种……又是一种……”
的排比句式,来形容壶口瀑布的震吼,联想丰富,气势磅礴。句子中“捶胸哭天的苍凉”“国难共赴的
悲壮”“无坚不摧的刚烈”“壮士扼腕的豪雄”“惊天泣鬼的神勇”“众志成城的顽强”等短语揭示出瀑
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B】句连用
三个“为什么”的排比感叹句,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同时三个“为什么”
看似询问,实则是坚定地回答志士仁人、作家和歌者到黄河壶口的原因,那就是壶口奔腾的黄河,是
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这个排比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
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故答案为:
(1)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2)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
地,包容万千。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
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①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②
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4)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
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
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5)示例一:A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
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示例二:B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
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
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7.(17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
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
第14页(共17页)
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选自顾炎武《与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
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则是面墙之士
B.知不足,然后能自应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若既不出巨木兰当巨织
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优点)
B.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C.武须好学(仍然)
D.些学半(学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不同?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是:是/判断动词,是。
B.反:反思/同“返”,往返。
C.户:门们。
D.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去。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
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
ABC.正确。
D.有误,句意: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学,同“教”,教别人。
第15页(共17页)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补、
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校车服务合同协议
- 工厂直供工装合同协议
- 租用玩偶服装合同协议
- 猎豹文化教育平面镜成像
- 上海崇明县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含答案2024年
- 甘肃庆阳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安徽黄山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党务(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幼儿园爱国教育课件
- 幼儿园男孩性教育实施指南
- 元宵节的诗词韵律
-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试题及答案
- 线组长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水利建设行业经营形势分析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助残委托服务协议
- 2025年全职高手测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 2025届新高考生物冲刺易错知识点梳理
- 2025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 颈椎病课件完整版
- 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原文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