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为了忘却的记念》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鲁迅先生的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课文内容涉及对烈士的怀念、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深入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提高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准确、生动、有感情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深层次主题和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鉴赏,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理解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创造性的审美体验。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鲁迅的部分作品,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分析散文的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充满好奇,对文学经典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喜欢通过讨论、分享和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鲁迅先生散文中的深刻内涵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对某些词汇、句式的理解,以及对作品背后历史背景的认识。此外,学生在分析鲁迅先生批判精神时,可能会觉得难以把握,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在审美鉴赏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提前发放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课的文本。

2.辅助材料:收集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创作背景资料,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教室,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鲁迅先生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时代背景。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谈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以及他们认为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出主题: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课文。

2.讲授新课(用时25分钟)

-课文阅读:全体学生共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用时5分钟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修辞手法等。

-用时10分钟

-深入解读: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如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对烈士的怀念等。

-用时10分钟

-情境体验: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验鲁迅先生的情感。

-用时5分钟

3.巩固练习(用时5分钟)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鲁迅先生批判现实的精神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用时3分钟

-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或提问。

-用时2分钟

4.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用时3分钟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解答。

-用时3分钟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用时4分钟

5.总结反馈(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核心素养目标。

-学生反馈: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6.作业布置(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为了忘却的记念》的读后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六、知识点梳理1.作者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多种体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是鲁迅先生为纪念被暗杀的烈士刘和珍而作。

-文章反映了作者对烈士的怀念、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

3.课文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1-3段):开篇介绍烈士刘和珍的生平,表达作者的怀念之情。

-第二部分(4-6段):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军阀统治的黑暗。

-第三部分(7-9段):回忆与烈士的交往,展现烈士的高尚品质。

-第四部分(10-12段):表达对未来的期盼,希望烈士的牺牲能唤起民众的觉醒。

4.语言特色与修辞手法

-语言朴实、真挚,充满感情色彩。

-运用对比、讽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思想主题

-对烈士的怀念:表达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对现实的批判:通过揭露社会的黑暗,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

-对未来的追求:希望烈士的牺牲能激发民众的觉醒,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6.文化内涵

-通过对烈士的怀念,传承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

-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展现鲁迅先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通过对未来的追求,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7.阅读理解与审美鉴赏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忘却的记念”所蕴含的深意。

-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

-分析课文的结构安排,体会散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8.核心素养能力拓展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鲁迅先生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课文,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欣赏鲁迅先生的散文,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七、教学反思与总结这节课《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教学让我深感文学经典的魅力和教学挑战。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力求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

首先,关于教学方法,我尝试采用了情境体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通过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情感和批判精神。同时,小组讨论环节也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但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性格较为内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了情感态度的引导,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力量。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们分享我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情感引导上,我可能过于强调了自己的感受,而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但我也发现,过于宽松的管理可能导致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因此,我计划在保持学习氛围的同时,适当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会了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理解和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但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