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知识梳理与训练(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古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

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

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简”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

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

给人以惬意心情。

C.臼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

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

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释】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

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甯T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试官考较戏作①(节选)

苏轼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鳗鹏水击三千里,组练②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注释】①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

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②组练:指军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

B.诗人用鳏鹏水击”、组练长驱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

C.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

D.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

(2)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鹏鸽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

雾氤氯,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鹏鹄啼叫,声声扣人

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

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

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鹏鸽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

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

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D.工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

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3)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々口何理解?

(4)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

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

朱棒①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棒: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②睢阳:唐代安史

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

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

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

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彼’字,却通过落日“半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频①。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一种多年生水草。

(1)对这首诗所属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和诗

B.怀古诗

C.五律诗

D.近体诗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精巧生动

B.质朴平易

C.委婉含蓄

D.典雅庄重

(3)王夫之认为,画线部分没有融情入景。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作

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感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蜕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释】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

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扰。②蜕: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蜕,指白虹。③去口此处指返

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

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

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

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

识见。

(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谒文山①祠

边贡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黄冠②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湖。

祠堂亦有西湖树③,不遣南枝向北朝。

【注】①文山:文天祥的号。②‘黄冠":即道士之冠,指道士生活。据说元统治者曾以高

官厚禄劝降,文山不从,请求出家为道士,保全自己的名节。③西湖树:《西湖志》记,

岳王坟上古木,枝皆南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红色的帷帐在寒风里飘动,旨在暗示文山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场面。

B.颔联概括了文山欲黄冠”度余生而不得后慷慨就义、终未能挽救国家败亡的事实。

C.诗人接连引用神话故事,意在表现文山死后英灵未消,赞扬了他志不可夺的坚强毅力。

D.诗歌运用浪漫手法,回顾了文山生平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潘桥②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

山。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②瀛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

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之事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

失望的情绪。

C.应待人来“中位”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

信念却溢于言表。

D.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可以看出这首词表现出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对建功

立业的渴望。

E.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

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

姜夔

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幽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姜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释】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

首。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

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④倩: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网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情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妇”,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髓血污

①,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

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③。

【注】①鸣髓血污:鸣髓(xida)即鸣镐,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

作鸣铺,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②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

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③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

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

相为富民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

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

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虽

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

C.李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李子”自

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

D.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

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

(2)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

父。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尽得梅花神韵。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

B.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

C.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

D.道人憔悴春窗底”,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

(2)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梅花之

神。”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

唐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唯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蜕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蜕:同霓”,虹的一种。玉蜕,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蜕”。②

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朱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

不同,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

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

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俳恻,哀婉

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

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

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城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

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

睛]王国维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近。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

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

表。

C.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

理的味道。

D.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

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

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

伟。

B.上片中弧帆上下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

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

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

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思

陆游

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酷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注】①端的: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本诗先点明秋游笔勺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何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竹枝词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峡,人言道路古来滩。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首诗从瞿塘峡艰险写起,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这是诗歌常用的手法,瞿塘

峡道路艰险是因为水中多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起波澜,表达了作者的感

叹。

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①中酒:喝醉酒。

(1)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A.踏莎行

B.青门引

C.诉衷情

D.如梦令

(2)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

定为方“;还”则点出冷暖交替频繁。

B.第二句写词人独处庭轩,面对风雨吹打后的残红狼藉,更是万端愁绪袭上心头,无计自

持,只好以酒解闷,以致中酒”。

C.第三句写词人在雕梁画栋处流连,被凉风吹醒,夜色浓浓、门户重重反衬出周边环境的

宁谧,无限凄凉之感随醒而复炽。

D.全词融情于景,虚实交融,抓住清明”的时令特征,营造了孤苦、寂寞、凄美的意境。

(3)结合全词内容,赏析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句。

2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胤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野人饷菊有感

[明]张煌言②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③带雨斜。

【注释】①瓦松:寄生在高屋瓦檐上的植物,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②

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③金心:菊的花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谷诗题为菊”,虽通篇不着一个菊却每一句均不离菊花。

B.郑诗第三句的满”字,形象表现出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绵绵不绝。

C.张诗第二句写居于乡野的百姓出于对诗人品格的敬佩,而赠予他菊花。

D.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托物言志,全诗既是写菊,又是写人。

(2)同样是写菊,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DW]明余庆①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驻]①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生卒年均不

祥,约陈末隋初间在世。②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③笳: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④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

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庭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

壮。

B.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

C.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

神。

D.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

城。

(2)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2)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哀婉悲凉

B.清幽质朴

C.凄楚含蓄

D.旷达闲适

(3)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

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1)D

(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

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

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

解析:(1)D

(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

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

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背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

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

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

前程。)

【解析】【分析】(1)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2两首诗歌表现出的都是诗人人生悲惨命运的体现人生遭遇各种各样的贬谪,与好友短暂

相离,又无奈的分别,展现出一种依依惜别的人生不舍情怀。王昌龄的诗歌通过总片冰心

在玉壶”来展现出自己的高洁志向,即便是遭受贬谪,却仍然不改内心的高洁情操,极其鲜

明的展现出不屈从于恶势力,凸显出-耳中顽强的斗争意识。刘长卿的诗歌充满着一种牢

骚,诗歌通过直接抒发自己怨天尤人的情调,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满腹才华,但得不到重

用,内心极为不高兴。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DD

⑵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

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

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刘诗用宵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

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

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

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

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

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舜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畤)的句子各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2.(1)B,D

(2)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

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

绪。

【解析】【分析】(1)B项,写出

解析:(1)B,D

(2)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

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解析】【分析】(1)B项,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当,颔联写大

雁避开人飞行,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D项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不当,系书”是

虚写,不是实景。系书:系帛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浪语:妄说;乱说。此句意

指欲写信让大雁传递而不敢随意乱写。

(2)首联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表明本诗所写之雁是递归之雁。雁是候鸟,秋来南

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颔联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写大雁飞

行时的状态,写出大雁的苍凉与落魄。颈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大雁互相急

切地呼唤,沙滩独自栖息的孤独与凄凉。尾联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诗人想让大雁

传书,又不敢随意乱写,想到家乡的薇草忧愁寂寞,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⑴BD;⑵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

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

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

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作为鉴赏的角度。

3.(1)C

(2)①诗人描绘八月十八钱塘江潮盛况,催促考官尽快改卷,以免影响考生

观潮,此为戏言;②描绘考生伸着脖子盼望放榜的形象,语言诙谐生动;③

虽说是戏作,但其中饱含诗人对考生焦虑心情的理解和对考

解析:(1)C

(2)①诗人描绘八月十八钱塘江潮盛况,催促考官尽快改卷,以免影响考生观潮,此为

戏言;②描绘考生伸着脖子盼望放榜的形象,语言诙谐生动;③虽说是戏作,但其中饱

含诗人对考生焦虑心情的理解和对考生的关爱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

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突出江潮盛况非凡”这两句诗,写的是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

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既突出了江潮的盛况,又突出了观潮人

的众多。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

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是熙宁五年八月,苏轼监考贡举时作。诗人写作此诗为的是催促考官尽快改卷,免

得考试等得焦急。虽为戏作”却饱含真情。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先言钱塘潮的盛况

天下少有,不能错过。龌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诗人描

绘八月十八钱塘江潮盛况。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再设想观潮人的众多,

催促考官尽快改卷,以免影响考生观潮,此为戏言。门外白袍如立鹄”,描绘考生伸着脖

子盼望放榜的形象,语言诙谐生动。此诗虽说是戏作,但其中饱含诗人对考生焦虑心情的

理解和对考生的关爱之情。

故答案为:(DC

⑵①诗人描绘八月十八钱塘江潮盛况,催促考官尽快改卷,以免影响考生观潮,此为戏

言;

②描绘考生伸着脖子盼望放榜的形象,语言诙谐生动;

③虽说是戏作,但其中饱含诗人对考生焦虑心情的理解和对考生的关爱之情。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

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

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

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⑵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

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诗歌简析:

这首诗是熙宁五年八月,苏轼监考贡举时作。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开科取土的地方选拔阶

段,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日。这一年却迟了两天一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说

那些考生们是等得颇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试官之作。

钱塘江大潮就像传说中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也像十万个人不停地向前奔驰,浩浩荡

荡,形成一条巨大的白玉的腰带。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

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这么多人汇集于一个地方是多难啊,观看钱塘江大

潮和考试这两件事也不能同行,希望考官可以加夜班看试卷,门外未仕的士子伸着脖子、

踮着脚盼望着发榜。

4.(1)C

(2)B

(3)①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②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

时空阻隔的时间距离;③距离让诗人心跳”,表达了他近乡情更快”的心理。

(4)乡愁哮: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

解析:(1)C

(2)B

(3)①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②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时空阻隔的

时间距离;③距离让诗人心跳”,表达了他近乡情更医”的心理。

(4)乡愁”本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诗人却把它和望远镜联系起来,并说它在望远镜中

扩大数十倍”,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

重量。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

肺的乡愁。(或者:「朵”是植物,咯血”又是鸟了。杜鹃鸣时啼血,血滴花红,同名的

动植物交叠成一个双关意象。诗人运用具有民族文化沉积的意象,扩大和加深诗的纵深内

涵,激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

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

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

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时空”错,没有空间,此句从时间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

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

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

分析判断。

B项,牝视觉于听觉和触觉”错,应当是牝听觉于视觉与触觉因为鹏鸽的声音是听

觉“,而臾“冒烟”是触觉和视觉。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艺术的魅力。具体考查理解词语的丰富含义和作用。本题主要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

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

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距离”的表层含义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因为本诗的创作背景是1979年3月,洛夫访

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当时洛夫在余光中的陪同下,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

陆,洛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于是写下了此诗,表

达其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也是诗人与故乡分离的时空距离,诗人在外

漂泊几十载,如今才能够在落马洲之边界用望远镜拉近与故乡的距离”,表达了诗人作为

游子的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当诗人举起望远镜来眺望的时候,魂牵梦绕的故乡近在眼前,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

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两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

情。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诗中用到的意象,看看

这些意象对传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再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意象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和词

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

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量,写出了乡愁之广

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的乱与不绝如缕,极大地冲激了人的视觉形象。

诗中还运用了牡鹃”与鹏鸿”这一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原型"®象。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

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蹲、咯血

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肺的乡愁。人、

物合一,写景即是写人,写心灵的现实化、现实化的心灵,意象奇妙。

故答案为:(DC(2)B

⑶①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②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时空阻隔的时

间距离;③距离让诗人心跳”,表达了他近乡情更医”的心理。

(4)乡愁”本来是无形的思想感情,诗人却把它和望远镜联系起来,并说它在望远镜中犷

大数十倍”,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

量。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肺

的乡愁。(或者:忆朵”是植物,咯血”又是鸟了。杜鹃鸣时啼血,血滴花红,同名的动

植物交叠成一个双关意象。诗人运用具有民族文化沉积的意象,扩大和加深诗的纵深内

涵,激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

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

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

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

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

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

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

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

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所谓句子丰富的含意一是指句子的表面含

义,一是指句子的隐含含义,即言外之意,包括临时指代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

象征意义以及句子中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内涵、特征和缘由等。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

含义。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

离篇”的原则,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

⑷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二

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

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

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虚实、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答题时按照如下格式: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在何处,然

后再解释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5.(1)C

(2)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

闲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

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

解析:(1)C

(2)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而不静”的

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

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维不来”,表明

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