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9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分外(fèn)解剖(pāo)深邃(suì)余晖(huī)B.忐忑(tè)伫立(zhù)浩瀚(hàn)禁锢(jìn)C.颓废(tuí)弥留(mí)灵柩(jiù)襁褓(qiáng)D.繁衍(yǎn)强聒(guō)颤动(chàn)亵渎(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校前是否开展联欢活动,大家热烈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B.迪士尼门票5月28日零时开始预订,市民们趋之若鹜,以致一票难求.C.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了.D.运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一年之内;全球气温将降至零下38摄氏度。

②在一星期之内;全球都会降到零下18摄氏度。

③几年之后;地球上广袤深邃的海洋就会冻成一个巨大的冰块。

④此时;无论你是在原来的赤道热带地区,还是在南极的冰原上,你都会感到刺骨的寒冷,靠搬家来躲避寒冷是不能的。

⑤没有了阳光;地球将慢慢冷却,很快全球都会进入寒冷的冬季。

⑥此时,所有的淡水早已冻结成冰,海水也在逐渐冻结。A.②①③⑤⑥④B.⑤⑥①②④③C.④①⑥⑤③②D.⑤②④①⑥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突然,一个影子如般的一闪而过,快捷如飞.B.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的.C.政府在吃紧的财政面前更加“”,对于任何“花不到刀刃”上的钱都感到恼火.D.这些小报唯恐天下不乱,老是地报导一些不实的消息.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落第凄惨凛洌无可质疑B.奥秘禁锢污秽家徒四璧C.宽恕生疏憔悴暗然失色D.绰号翡翠馈赠长吁短叹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1);(2)两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____.7、名著阅读。

皇帝断定我是淹死了;而敌人的舰队正杀气腾腾地大举进逼。可是他很快就放心了。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儿,我已经走近海岸,到了可以听到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的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立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的恭维,当场封我为“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选段出自____,作家____。

(2)这位“伟大的君王”为什么对我有“说不尽的恭维”?根据作品内容作简要说明。

(3)利立浦特国与不来夫斯古国战争起因是什么?作者借此讽刺什么?8、读课文《台阶》,当父亲坐在新屋的台阶上时,反而觉得不自在的原因是____。9、学习了“汉字”专题后;某中学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你从中概括大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大学生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大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大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____

原因二:____

(2)请你针对提笔忘字这一现象;拟一条推广汉字书写的宣传语.

要求:主题鲜明;简明生动,运用对偶句.

(3)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将音;形、义结合得完美无瑕的语言;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令其魅力无穷.请按照示例,在下列汉字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解读其义.

示例: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解字:功明裕舒.10、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论语》共二十篇。与____、____、____并称“四书”。11、王强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的不同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王强同学提高认识。(注意用语得体)

用激励的语气:____

用规劝的语气:____。12、修改下面的病句:

(1)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修改:____

(2)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的才智,而是刻苦努力不足。

修改:____。评卷人得分三、翻译(共9题,共18分)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2)、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3)、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4)、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2)、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4)、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15、翻译下列句子。(1)、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3)、驴不胜怒,蹄之。(4)、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7、翻译句子。(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3)、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4)、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1)、吾知所以距子矣。(2)、虽杀臣不能绝也。20、读《桃花源记》,翻译下列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1、翻译下列句子。(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评卷人得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6分)2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亚洲教育论坛开幕。

11月1日;亚洲教育论坛在成都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国际幼儿教育”等议题展开研讨。此次教育论坛的分论坛之一--“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意在探讨如何将国学内容融入教材。

在论坛上;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该出版社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初中一二年级的已修订完毕,送交教育部审定,如顺利通过,这批教材将于2016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进入课堂。

这批新教材增加了国学内容的比重。

初中语文新版教材变化:国学内容增至35%。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从幼儿园到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推行“一纲多本”政策。教育部出台一个教育大纲,各地方可根据大纲来自主选择教材,而各个出版社也开始编纂出版自己的教材。以前的初中语文版教材有7个单元,国学内容占了2个单元。为减轻学生负担,现在,新修订的语文版教材减少到6个单元,而国学内容仍占2个单元,同时还增加了两篇白话文小说。国学内容的比例占到了整个语文教材的35%。

观点:小学语文教材应再添75篇国学经典。

“目前;中小学主导教材并没有编入大量的国学经典作品,我们只能编写校本教材,在课余时间安排诵读,效果小;时间短。”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刘晓军在论坛上呼吁,提高国学经典作品进入语文教材的比重。

刘晓军认为;国学经典应按照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比重进入中小学教材。他以目前部分省市的小学在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为例,12册教材中入选主题文章358篇,其中国学经典文本只有45篇,占总量的12%,如按照三分之一比例配置的话,还需要增加75篇左右。“增加什么内容呢?根据教育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规定,小学阶段可以从古诗词、节庆、民俗文化等四方面增加选文。”

【相关链接1】

近年;国学教育的触角越来越多地向学龄儿童延伸。针对最近幼儿园国学热的网络调查显示:坚决支持孩子进行专业“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15%,反对的占10%;抱观望态度的家长,占75%。

【相关链接2】

近日;东关小学全体师生举办了一场以“诵读经典,畅谈梦想”为主题的元旦庆祝活动。各年级语文老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学生量身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诗歌。各班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畅游书海等准备活动。诵读作品包括中国古今经典诗词及以“中国梦”为题材的经典作品,活动中,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的表演精彩纷呈,进一步领略了中华经典的魅力。

【相关链接3】

古诗文诵读大赛渐成中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香饽饽”;2016年3月19日,“我们的节日”天水市中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总决赛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落幕,8支队伍经过激烈角逐,最后羲皇中学摘得特等奖。该比赛由天水市语委会;市教育局主办。在比赛中,不少学校还在服装上动起脑筋,汉服、民国学生装不一而足。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

A.如今;新修订的语文版教材中国学内容的比例占到了整个教材的35%。

B.亚洲教育论坛研讨了“传统文化继承与教材建设”的议题;决定增设国学内容的教材于2016年9月进入课堂。

C.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刘晓军在论坛上呼吁;提高国学经典进入语文教材的比重。

D.目前;古诗文诵读大赛成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受到中学生的青睐。

(2)请仔细阅读链接2;3材料;用两个短语概括两则材料的主题。

(3)对于“国学启蒙教育”;人们的观点不同,对此,你持何种观点?请简要阐述理由。

(4)阅读完几则材料后;有的同学万分激动,写了下面几句话,请你结合材料,仿照补写句子。

诵读经典,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诵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我们感受到和谐共荣的人与自然;诵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让我们体会到积极昂扬的______;诵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领略到壮观雄奇的______。让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中荡漾,______;让经典走进课堂,溢满校园,______,______!23、名著阅读。(3分)1.(甲)(乙)两图是教材“名著导读”中的作品封面与插图,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它们的书名。(1分)2.“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是插图(乙)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对说的话,从这句话可看出女主人公具有_______________精神。(2分)24、阿长与《山海经》(节选)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2)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该句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加点的“这”指代的是什么?(4)文中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评卷人得分五、写作题(共2题,共14分)25、题目: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人生的航程会激起层层浪花,这朵浪花可以是一件感人至深的往事,也可以是一件发人深省的小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中心事件突出、完整;②文章不少于500字。26、“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毕业在即,回首往事,每一段历程,我们的身旁总是有亲人;朋友、老师相随。忘不了他们悉心的呵护,忘不了他们亲切的叮嘱,更忘不了他们期待的眼神

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解剖(pōu)”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A2、B【分析】A.使用正确;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B.使用有误;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该成语是贬义词,所以用于此处不恰当.

C.使用正确;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D.使用正确;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故选:B

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有些成语还要知道由哪些典故;文章演变流传而来,再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做好本题,还要多加练习,并总结意思相近的成语的异同,特别是使用的语言环境的异同.【解析】B3、D【分析】整体阅读可知;此文段写的是“全球气温下降”这一问题.⑤句是文段的首句,接下来结合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按时间顺序排列.⑤后紧跟②,④⑥是变冷后的结果,结合生活情景分析,应为④;时间由一星期到一年内,故此紧跟①,再次下降38度的地球导致⑥,③句是全文的接尾句.排序:⑤②④①⑥.

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排序能力.作答本题;第一步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文段中关键词句,或内在联系,作出回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时抓住文中关键词,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选择.【解析】D4、A【分析】【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遇到的成语要注意积累.作答时,可以从词义和感情色彩来分析,成语的运用错误主要有两种,一是词义不当,二是色彩不当.认真分析即可.【解析】【解答】A.白驹过隙一般用来形容时间过得飞快;不能用来形容影子,本项错误.

B.潜移默化一般表示潜在的影响和转化;用在这里是合适的.正确.

C.锱铢必较形容非常节俭;一分一毫都要计较,正确.

D.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用在这里是合适的.正确.

答案:

A5、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辨析能力。要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利用工具书和课后注释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其次,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去记忆和积累词语的书写。同时,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特殊现象。A项应为:凛冽、无可置疑;B项应为:家徒四壁;C项应为:黯然失色。D项字形全部正确,故选D。【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略

【分析】【分析】《秋词》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议论,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后两句写景,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前一句写景写秋天凄凉之景,后一句抒情,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析】【解答】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写作特色的理解判断;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理解判断.第一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第二首诗是借景抒情,借秋景抒发羁旅之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形式.

(2)此题考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对比;作答时要结合两首诗加以理解.《秋词》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独特的感受,表达了一种豪迈乐观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则借景抒情,借秋日凄凉;萧索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

(1)C

(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7、《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分析】【分析】《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

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解析】【解答】(1)认真阅读文段可知;本段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2)皇帝之所以对我大加赞赏;是因为“我”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不来夫斯古国的军舰拉回利立浦特国,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了敌国.

(3)利立浦特国与不来夫斯古国战争起因是吃煮鸡蛋该先敲破大头还是先敲破小头;作者用这个荒诞的情节来嘲讽当时英国议会多有细屑议题.

答案:

(1)《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2分)

(2)他潜入水中;用长绳和钩子把不来夫斯古国的军舰拉回利立浦特国,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了敌国.(意思对即给分)(2分)

(3)吃煮鸡蛋该先敲破大头还是先敲破小头.作者以此嘲讽当时英国议会多有细屑议题.(2分)8、长期艰难的生活,特别是经济地位的低下,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难以一下子解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感到不习惯,不自在【分析】【分析】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父亲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旦实现梦想反而有些不适应。

【点评】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9、略

【分析】【分析】此题考察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宣传标语的撰写、句子的仿写.【解析】【解答】(1)此题考察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阅读材料;了解文中所说的大学生使用文字的情况,抓住关键词“电脑书写”“读书少”来概括.

(2)此题考察了宣传标语的撰写.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组织答案.答案中,要涉及到关键字:汉字书写;民族文化、美丽端正.

(3)此题考察了句子的仿写.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答案:

(1)原因一:电子工具(电脑和手机等)的应用导致大学生书写汉字少.原因二:看书少.((2分).每个1分)

(2)示例:书写美丽汉字;传播民族文化.(2分)

(3)示例:功:出工出力,才会成功(或功到自然成).明:日月齐照,光彩照人(或大放光明).裕:有衣有谷,丰衣足食(或富裕之家).舒:有舍有予,舒心愉悦.(2分)10、儒纪传《孟子》《大学》《中庸》【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论语》的文学常识及有关内容.【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论语》文学常识的把握;《论语》是儒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纪传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本题考查“四书”的把握.宋代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编为“四书”.

答案:

(1)儒纪传。

(2)《孟子》《大学》《中庸》11、只要你能注意并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定能上去!你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是否能改变一下学习方法?【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语言得体.作答本题,首先是整体阅读,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结合语境回答.

答案:我相信:只要你能注意并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定能上去!

你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是否能改变一下学习方法?12、去掉“使”把“不足”改为“的精神”【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常见病句的错误类型,细心审题,谨慎作答.【解析】【解答】(1)成分残缺;“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是句子的时间状语,该句子没有主语,故应把“使”去掉.

(2)搭配不当.“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的才智,而是刻苦努力不足.”一句中,“缺乏的是刻苦努力不足”明显错误,故将“不足”改为“的精神”.

答案:(1)去掉“使”(2)把“不足”改为“的精神”.三、翻译(共9题,共18分)13、略

【分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皆:都。七窍:眼;耳、口、鼻七个孔。②日:每天。窍:孔。③几矣:差不多了。已:已经④异:别的。反:通“返”。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孔,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2、(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3、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4、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跑了。14、略

【分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异:不同。②法度:法令制度。之:它。③具道:详细说明。冀:希望。恕:原谅④名实:名义和实际的关系。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2、在朝廷上讨论法令制度来修改它。3、所以我现在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原谅我吧。4、名义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15、略

【分析】【分析】将关键字解释清楚:“以为”是一个短语;意为“把当作”;“稍”为“渐渐”;“狎”意为“戏弄”;“胜”意为“忍受”;“蹄”为动词“踢”;“阚”意为“吼叫”,“尽”为动词“吃尽”,“去”意为“离开”。

【点评】翻译句子,要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解析】1、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2、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3、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4、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16、①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②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③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④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⑤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分析】【分析】根据原文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关键字的意义,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掌握翻译方法,多加练习。【解析】1、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4、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5、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17、略

【分析】【分析】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注意“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的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解析】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18、略

【分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皆:都是。者也:是呀。②是也:就是这样的人。③然:可是。三吐哺:三次停下来。④由此:便是因为。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解析】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不谦逊就会失去天下,自己也要灭亡,桀、纣就是这样的人。3、可是,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4、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19、略

【分析】【分析】在翻译第一句话时要注意“所以”和“距”的解释;翻译第二句话时要注意“虽”和“绝”的解释。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解析】1、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20、①(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朝②(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与外人断绝了来。③这里边的人告诉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④(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沼、桑树、竹子之类。⑤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⑥这个人一一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他所听到的(事情),(他们)都(感到)感叹惊【分析】【分析】根据文中具体的语境;了解句子大致的意思,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翻译句子,最后疏通语句。

【点评】翻译句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多加练习。【解析】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朝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与外人断绝了来。3、(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与外人断绝了来。4、这里边的人告诉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5、这里边的人告诉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6、(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沼、桑树、竹子之类。(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沼、桑树、竹子之类。21、略

【分析】【分析】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翻译句子。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解析】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2、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6分)22、略

【分析】(1)此题考查了对材料信息的甄别.

A;C、D各项都是正确的;

B项“决定增设国学内容的教材于2016年9月进入课堂”一句不正确;原文是:探讨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教材.“如顺利通过,这批教材将于2016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进入课堂“.

(2)此题考查了材料主题的概括.

概括材料主体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并且语言言简意赅;

链接2;3材料可分别概括为:诵读经典、传承国学.

(3)此题考查学生对某种现象发表看法;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我的观点是: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盲目反对;应该有教育主管部门选择部分地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国学教育启蒙”活动试点;在试点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大范围的开展推广.

要注意;所说观点一定不能太激进.

(4)此题考查了句子仿写.

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问题:仿写句子时;要仿句式;仿修辞,语言风格要一致,话题要一致,字数、结构要相近,重复关键字,并做到语意连贯.

答案:

(1)B;解析:探讨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教材.

(2)诵读经典;传承国学.

(3)我的观点是: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盲目反对;应该有教育主管部门选择部分地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国学教育启蒙”活动试点;在试点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等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大范围的开展推广.(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人生激情;自然风光;让国学精粹的万古乐章在我们脑海回荡;让经典走进课本;涤荡心灵.(言之有理即可)

这是一段材料阅读;主要内容是关于亚洲教育论坛开幕上探讨如何将国学内容融入教材以及我们国家在国学内容融入教材方面所做的措施.

句子仿写要注意以下问题:仿写句子时,要仿句式、仿修辞,语言风格要一致,话题要一致,字数、结构要相近,重复关键字,并做到语意连贯.【解析】B;人生激情;自然风光;让国学精粹的万古乐章在我们脑海回荡;让经典走进课本;涤荡心灵23、略

【分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解析】【答案】1.《骆驼祥子》《简·爱》2.罗切斯特;勇于反抗、追求平等。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问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来分析作者的情感。通读全文,可以看出,这种想法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出“我”对阿长仍心存隔膜乃至轻视。(2)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结合语境来分析。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中“霹雳”“震悚”两个词语表现“我”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3)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以及重点词语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做这类题时,学生要掌握表达方式的种类以及特点,要在对文章内容完全掌握的基础上来分析。通读全文,可以看出“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一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句中“这”是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文章内容,要从整体来把握,如果对内容不能全面分析的话,这类题就答不全面,甚至不正确。通读全文,可以看出,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我”渴慕已久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在分析时,一定要看该段在文中的具体位置,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理解其作用。通读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