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沪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沪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第二册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A.浓度增高,发育成枝B.浓度增高,生长受抑制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D.浓度降低,生长受抑制2、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Ⅰ、Ⅱ可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茎的作用B.曲线Ⅰ、Ⅱ可分别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作用C.a、b点可分别表示单侧光下胚芽鞘向光侧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D.c、d点可分别表示水平放置的植物茎的远地侧与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3、某二倍体植物基因A1中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后形成基因A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变异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B.正常情况下A1和A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A1的长度较A2短D.该个体的子代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5、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简便,但育种周期长B.②和⑥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⑤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B.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C.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D.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7、下列与顶端优势原理无关的一项是()A.枝条扦插B.茶树摘心C.棉花打顶D.果树修剪8、人体和高等动物的眼球结构中,形成视像和视觉的结构分别为()A.视觉中枢、视网膜B.视觉中枢、视觉中枢C.视网膜、视网膜D.视网膜、视觉中枢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A.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B.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C.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末期D.分离发生于第一次分裂,自由组合发生于第二次分裂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作用时间比较长B.作用范围比较局限C.反应速度比较慢D.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11、下图1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某横放植物根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2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1所示的含义仍然适用B.当b侧生长素浓度为C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C.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D.若a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点,则b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C段12、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13、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14、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共8题,共16分)15、为了验证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与来自胸腺的T细胞有关;也与来自骨髓的B淋巴细胞有关,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①切除小鼠的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胸腺的小鼠,使小鼠完全丧失免疫功能。

②把完全丧失免疫功能的小鼠平均分为三组;甲组,乙组,丙组。

③给甲组小鼠输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乙组小鼠输入___________________;给丙组小鼠同时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恢复状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

①甲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③丙组小鼠免疫功能全部恢复。

实验结论: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与来自胸腺的T细胞有关;也与来自骨髓的B淋巴细胞有关。

(2)免疫系统中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产生的发挥免疫功能的物质。16、下图1为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其中第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1,用③和_____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

(2)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

(3)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5)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6)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z的范围为_________17、大量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的同时;也影响了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

(1)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到根细胞,在_________中形成CO2和水,释放的能量转移到______中;直接用于根的生长发育。

(2)科研人员研究了CO2浓度升高对拟南芥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根尖每生长1cm拍照一次,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实验组根毛长度和密度均明显____对照组。

(3)①为进一步探究CO2浓度升高对根细胞的影响,获取相关处理下的非根毛区横切面,制作成_______;利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

观测指标。

1组。

2组。

3组。

4组。

正常浓度CO2

高浓度CO2

正常浓度CO2+10NmNAA(生长素类似物)

高浓度CO2+5Um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高浓度CO2+5Um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表皮细胞体积。

大。

小。

小。

大。

表皮细胞总数。

少。

多。

多。

比1组少。

生毛细胞数目。

少。

多。

多。

比1组少。

注:生毛细胞由表皮细胞分化形成;继续生长形成根毛。

②由表可知高浓度CO2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据1、2、3组结果推测高浓度CO2通过______________影响根毛生长发育。

③据1、2、4组说明,高浓度CO2对根毛生长发育影响与______有关。

(4)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根尖每生长1cm测定生长素合成特异性启动基因表达情况,实验结果如图。

综合上述实验,推测CO2浓度升高影响根毛生长发育的机制是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生长素通过细胞内信号分子进一步传递信息,增加根毛细胞尖端内部钙离子浓度,促进生毛细胞的根毛伸长生长。已知植物细胞有生长素受体、钙离子通道蛋白—钙调素复合体、钙离子通道蛋白、细胞内信号分子亚硝基化靶向蛋白等,请选用已知信息,提出生长素促进根毛伸长生长的一种可能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表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①处应为________(填35S或32P),②处应为___________(填35S或32P)。

(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A组的结果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

(4)此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有相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

(3)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______,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特点。

(4)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_____

(5)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实验根尖切段,再重复(4)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则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20、下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结果说明生长素在根尖处向________(填“远地侧”或“近地侧”)运输,茎尖处向_______________〔填“远地侧”或“近地侧”)运输,能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根尖”或“茎尖”)。

(2)实验2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在正式实验前一般可以先做一个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6个琼脂块生长素的浓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为了研究生长素的作用与不同组织细胞;细胞年龄的关系;某研究团队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1)取10只培养皿,依次贴上A水、A1、A5、A10、A100、B水、B1、B5、B10、B100的标签(注:1;5、10、100的单位为ppm)。按标签名注入20ml相应浓度的IAA溶液、蒸馏水。

(2)选择生理状况相似的30棵豌豆幼苗按图一所示切取等长的A段和B段并纵劈。将纵劈后的A;B各3段分别置于同一浓度的A、B培养皿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分析:

①A组切段在5ppm和10ppm的IAA溶液中呈现凸形弯曲,如图二所示,这表明该浓度IAA对豌豆幼苗上部表皮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_____(大于、等于、小于)上部薄壁细胞,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A切段弯曲的情况和程度又有所不同,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________有密切关系。

③在5ppm和10ppm的IAA溶液中,B切段的弯曲程度小于A切段,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下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_______。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对应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3、据图所示的植物生长状况回答:

(1)图中植物茎的背地性生长现象;_____(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在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高的是___。细胞生长较快的是____。

(3)从图中的现象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对不同________影响也不一样。

(4)生长素促进生长,一般地说,只限于____浓度,如果浓度_____就会抑制生长。24、水稻的雄性不育植株是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正常基因M突变为m)。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能产生正常雌配子。

(1)水稻的花为两性花;自花授粉并结种子。在杂交育种时,雄性不育植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我国科研人员将紧密连锁不发生交换的三个基因M;P和R(P是与花粉代谢有关的基因;R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构建________,通过__________法转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如下图所示。

(3)向雄性不育植株转入M基因的目的是让转基因植株_________。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为_______荧光植株,由无荧光植株和红色荧光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分析,P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

(4)雄性不育植株不能通过自交将雄性不育的特性传递给它的子代;而育种工作者构建出的转基因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以其它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稻。转基因植株中的M、P和R基因不会随着这种杂交稻的花粉扩散,这是由于转基因植株__________,因此保证了雄性不育植株和杂交稻不含M、P和R基因。25、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日前;美国的艾利森(JamesP.Allison)教授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Honjo)教授提出的癌症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又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癌细胞是发生了遗传变异等病理变化的自体细胞;由于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可被T细胞识别并清除,也可能因此发生免疫逃逸。

基于T细胞的监控清除功能;为避免其失控攻击正常细胞,这种特异性免疫会受到严格控制。本次诺贝尔奖的“主角”——CTLA-4和PD-1(称为免疫系统的检查点),是防止T细胞失控的“刹车”。

CTLA-4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用于抑制T细胞的增殖。艾利森开发了一种可以与CTLA-4结合并抑制其作用的抗体,通过该抗体阻断CTLA-4从而松开T细胞的“刹车”,并促使自身的免疫系统重新攻击癌细胞。临床研究显示,该疗法对晚期黑色素瘤效果显著。

PD-1是T细胞表面的另一种膜蛋白。正常细胞表面存在相应的膜蛋白受体PD-L1;当PD-1和PD-L1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时,T细胞就不会攻击该细胞。本庶佑教授的科研团队发现,很多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量都有一定的上升,癌细胞表面的PD-L1在一定程度上会骗过T细胞的识别,降低被攻击的概率。

如同其他癌症治疗方法一样;基于免疫检查点的癌症免疫治疗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将不断提升该疗法的治疗效果和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人类长期抑制;甚至治愈癌症的梦想。

(1)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__________。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其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

(3)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主要依靠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其中________细胞可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死亡。

(4)结合材料;基于PD-1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理和特点,请提出针对癌细胞或者T细胞进行操作的治疗思路。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文中的治疗方法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有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摘除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发育成枝;故选C.

考点:考查顶端优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横轴表示生长素浓度;纵轴的含义为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越长,说明植物生长越慢,同一生长时间条件下,需要生长素浓度越大,说明对生长素越不敏感;I曲线比II曲线敏感。

【详解】

A;因为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所以应是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A正确;

B;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浓度稍大就表现为抑制作用,甚至杀死双子叶杂草,所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B正确;

C、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使得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从而背光侧生长快,植物茎弯向光源生长,而图中b生长单位长度所需要的时间大于a;不符合要求,C错误;

D;将植物体水平放置;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比远地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若茎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d,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d,且生长速度应比近地侧慢,可对应图中c点,D正确。

故选C。

【点睛】

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器官种类和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3、A【分析】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该位置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取终止,A正确;突变后产生的基因A2是基因A1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因此同一个配子中只有等位基因中之一,B错误;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但是不能观察到基因的长短,C错误;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所以后代遗传信息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4、D【分析】【分析】

根据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

(4)“高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生长素是指分别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

(5)图中AA′;BB′、CC′段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变化特点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的作用特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有促进作用,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下降,然后有抑制作用,A正确。由图可知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由图可知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正确。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窝苣幼芽促进其生长,只是促进作用下降,D错误。故选:D。5、B【分析】【详解】

据图分析,①和②过程为杂交育种,该过程方法简便,但是育种年限长,A正确;②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B错误;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正确;⑤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⑦过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6、D【分析】【详解】

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A错误;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B错误;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C错误;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的方式实现的,其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能够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进行比较;主要从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如下。

7、A【分析】【详解】

考查顶端优势原理的应用。顶端优势原理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且主动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抑制现象。枝条的扦插是利用芽产生生长素促进其生根,茶树的摘心、棉花打顶、果树修剪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8、D【分析】【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分析可知;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故选D。9、A【分析】【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在分离的时候都排列在赤道板两边,那么在同一边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了。这个过程是先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才表现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答案选A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A:C:D【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

A;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

B;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错误;

C;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慢;C正确;

D;激素属于信号分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可见,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D正确。

故选ACD。11、A: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1中A、B、E、F四点对应生长素促进生长,其中E、B促进作用相同;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抑制生长。图2中,由于重力作用,a点生长素浓度低于b点,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a点促进生长,b点抑制生长。

【详解】

A;若图2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1所示的含义照样适用,A正确;

B、当b侧生长素浓度为C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B正确;

C;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只能产生一种作用效果,C错误;

D、若a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E点,则b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于CD;D错误。

故选AB。12、A:B:D【分析】【详解】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点睛】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A正确;

B.体液调节通过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B正确;

C.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有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并不都是内分泌腺产生的,C错误;

D.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D正确。

故选ABD。13、B:D【分析】【详解】14、B:C【分析】【详解】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强,B正确。基因NDM1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使抗菌药物失活,从而表现出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D错误。三、实验题(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分析】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详解】

(1)由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把完全丧失免疫功能的小鼠平均分为三组,甲组;乙组和丙组。给甲组小鼠输入来自胸腺的T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又由于没有B淋巴细胞,故不能产生抗体;给乙组小鼠输入来自骨髓的B淋巴细胞,由于小鼠体内只有B淋巴细胞,没有T淋巴细胞,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由于B淋巴细胞分化为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得到一定恢复;给丙组小鼠同时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既有B淋巴细胞,又有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全部恢复,丙组小鼠免疫功能全部恢复。

(2)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

【点睛】

本题结合实验,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上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甲和乙小鼠的变化情况,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来自胸腺的T细胞来自骨髓的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免疫细胞其他细胞16、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1可知:由于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最终导致①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②植株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③植株直立生长,④植株向光生长;图2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曲线。

【详解】

(1)探究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故应选择图一中③④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2)由以上分析可知: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背地生长;向光生长;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植株与暗箱一起转动,故茎尖生长情况是弯向小孔一侧生长;

(3)由图二可知;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故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m,小于2m,以保证背光面的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

(5)由于受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生长效应强于远地侧,故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时,远地侧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以保证远地侧的生长效应弱于近地侧面;

(6)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C点以后区间,即z>c(或C点右侧浓度)。

【点睛】

第(2)问需要看清实验条件,若题干信息问的是将装置④中的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上,则茎尖生长情况将是直立生长。【解析】④背地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光源生长)弯向小孔一侧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m<x<2my<mz>c(或C点右侧浓度)17、略

【分析】【分析】

1、由图甲可知,与正常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处理根毛长度和密度均明显增大。

2、由表格的数据可知,与正常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和正常浓度CO2+10NmNAA处理均增加了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表皮细胞体积均减小;高浓度CO2+5UmNPA处理减少了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

3、由题图乙可知,与正常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处理生长素合成特异性启动基因表达量相对值增大。

【详解】

(1)有机物分解形成CO2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2)由题图可知,实验组(高浓度CO2处理)根毛长度和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浓度CO2处理)。

(3)①根据表格的内容可知;观测指标为表皮细胞体积;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因此应将获取相关处理下的非根毛区横切面,制作成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

②由表可知,与正常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处理增加了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与正常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和正常浓度CO2+10NmNAA处理对根细胞的影响相似,均增加了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由此推测高浓度CO2通过生长素影响根毛生长发育。

③由表可知,与正常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处理增加了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而高浓度CO2+5UmNPA处理减少了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说明高浓度CO2对根毛生长发育影响与生长素运输有关。

(4)由题图可知,与正常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处理生长素合成特异性启动基因表达量相对值增大。综合上述实验,推测CO2浓度升高影响根毛生长发育的机制是CO2促进生长素合成基因的表达;生长素合成量增加,进而促进根生长发育(提高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

(5)结合已知信息分析;生长素促进根毛伸长生长的机制可能是生长素与生长素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亚硝基化靶向蛋白,使钙离子通道蛋白与钙调素分离,钙离子内流,增加根毛细胞尖端内部钙离子浓度,促进生毛细胞的根毛伸长生长。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分析表格的数据和题图,明确CO2对根毛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出结论。【解析】线粒体ATP(三磷酸腺苷)高于临时装片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生长素生长素运输CO2促进生长素合成基因的表达,生长素合成量增加,进而促进根毛细胞的分裂、分化(CO2促进生长素合成基因的表达,生长素合成量增加,进而促进根生长发育或提高表皮细胞总数和生毛细胞数目)生长素与生长素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亚硝基化靶向蛋白,使钙离子通道蛋白与钙调素分离,钙离子内流,增加根毛细胞尖端内部钙离子浓度,促进生毛细胞的根毛伸长生长18、略

【分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详解】

(1)根据A组离心管上清液放射性高可推知,A组应为用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B组离心管中沉淀物放射性高可推知,B组应为用32P标记的核酸,故实验中,①处应为35S,②处应为32P。

(2)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不分离,A组的结果中出现沉淀物出现较高放射性。

(3)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DNA未注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过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过强;所以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②。

(4)此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有相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点睛】

在B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DNA未注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过强;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释放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过强。【解析】35S32P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沉淀物出现较高放射性②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19、略

【分析】【分析】

根据图甲可知;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其背光侧生长大于向光侧,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其背光侧生长小于向光侧;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敏感程度大于茎.

【详解】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其向光侧生长小于背光侧,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若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小,且生长程度也小于背光侧,故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3)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根>茎,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影响下;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生长程度却小于向光侧,说明在根的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其生长,故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A;B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即其具有两重性特点。

(4)M为根的形态学上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实验目的为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故自变量为形态学上端的位置变化,故实验组应该设计为:

(5)IAA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该抑制剂不破坏IAA也不影响细胞呼吸即不影响能量供应,而经其处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接受琼脂块中均检测不到放射性,故最大可能影响了载体蛋白的作用,进而推测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点睛】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解析】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小于m(0<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茎A、B两重性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20、略

【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实验1的自变量是重力的有无,在重力的作用下根表现为向地性,茎表现为背地性;实验2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3的自变量是材料托的倾斜程度,因变量是琼脂块含有的生长素含量。

【详解】

(1)实验1中生长素在根尖和茎尖都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了茎的生长;抑制了根的生长,所以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其中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2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在正式实验前一般可以先做一个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实验设计的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3的自变量是材料托的倾斜程度,三个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是一样多的,但是由于重力的作用,6个琼脂块生长素含量是由差异的,其中A1=a1、A3>a3、A2>a2,且含有的生长素是最少的>a3,因此图中6个琼脂块生长素的浓度大小为A3>A2>A1=a1>a2>a3。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再找我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等知识点,能够分析三个实验并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不同实验的实验目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近地侧近地侧根尖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实验设计的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材料托的倾斜程度A3>A2>A1=a1>a2>a321、略

【分析】【分析】

结合题图可知;切段的弯曲生长与否取决于薄壁细胞和表皮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详解】

(3)该实验在进行了分组;编号、处理后;要将各培养皿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各切段的生长状况。

(4)①由图示可知;切段弯向内侧即薄壁细胞一侧,说明切段的外侧即表皮细胞的生长快于薄壁细胞的生长,表明该浓度IAA对豌豆幼苗上部表皮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上部薄壁细胞,由此得出结论:不同组织细胞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影响不同)。

②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A切段弯曲的情况和程度又有所不同,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密切关系。

③由于A切段位于幼苗上部;B切段位于幼苗下部,所以A切段的细胞年龄小于B切段。在5ppm和10ppm的IAA溶液中,B切段的弯曲程度小于A切段,推测原因是生长素的作用与年龄有关,A切段的细胞年龄小于B切段,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敏感,所以弯曲程度大于B切段。

【点睛】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部位的生理作用可能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部位的生理作用可能不同。【解析】将各培养皿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各切段的生长状况大于不同组织细胞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影响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与年龄有关,A切段的细胞年龄小于B切段,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敏感22、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分析甲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分析乙图: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表格丙: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c时,平均株高最高。

(1)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所以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以保证促进生长的效应弱于背光面。

(2)从乙图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说明该激素抑制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根据表丙分析;与清水组相比,a~e各种浓度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都起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因此表丙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

(4)根据实验的设计原则;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c时,平均株高最高,但不能说明浓度c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4组,每组30株,并且编号;

③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油菜素内酯水溶液的浓度;所以分别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图表的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向光性的原理判断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并能与表格中的清水组作对比确定其他组的作用类型。【解析】小于m脱落酸促进衰老和脱落否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在浓度b至浓度d之间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均分为4组(或4组以上),每组30株,编号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系列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24分)23、略

【分析】【分析】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在重力条件下会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详解】

(1)当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使b的生长素向d点移动,因此d点是高浓度促进生长,b点是低浓度促进作用减弱;不能体现两重性。

(2)由于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在根部c侧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a侧长得快,c侧长得慢,所以植物的根向地生长;由于茎对生长素较不敏感,在茎部d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因此d侧长得快、b侧长得慢,植物的茎背地生长。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图中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