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_第1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_第2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_第3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_第4页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题库(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通关试

题库(有答案)

单选题(共75题)

1、学校课程通常以()的形式出现。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A

2、西汉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相对独立性

B.继承性

C.历史性

D.永恒性

【答案】C

3、一般情况下在早晨学习的效果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0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A

4、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答案】C

5、根据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成绩一回避”目标取向的个体倾向选择()的任

务。

A.①②

B.①③

C.②

D.@

【答案】B

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C

7、《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内向。其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8、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答案】A

9、高中生曲乌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

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曲乌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A

1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

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A

n、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

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A.A主观要求

B.B相对化

C.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答案】C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答案】C

13、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

A.发展潜能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权利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B

14、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o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答案】D

15、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

语把它标出来,这是知觉的()o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C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A.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答案】A

17、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答案】C

1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

母”。这体现了我国目前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是()

A.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C

19、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

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

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C

20、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答案】C

21、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

B.规模

C.速度

D.规格

【答案】A

22、奥苏伯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

这个材料被称作()o

A.学习动机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迁移

【答案】B

23、(2020年真题)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

产生了重大影响,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形式

是()。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文纳特卡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答案】A

24、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答案】C

25、将一段电脑上的文字排版所需要的技能是()

A.态度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识记技能

【答案】B

26、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答案】B

2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

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答案】B

28、()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发展的现实需要。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A

29、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答案】C

30、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B

31、教学过程以()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综合活动

【答案】A

32、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答案】C

33、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答案】C

34、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型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答案】C

35、学生王某精力充沛,总有使不完的精力,爱冲动,点火就着。他的气质类

型属于()。

A.抑郁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答案】C

36、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答案】B

37、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答案】A

38、()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

机两类。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海德

【答案】C

39、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

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答案】A

40、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A

41、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泛智”思想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B

4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凯洛夫

【答案】B

43、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

断,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o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答案】D

44、观察研究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下的

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A.实验室条件

B.自然状态

C.人为控制

D.自然状态或实验室

【答案】B

45、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造成学生的被动

【答案】C

46、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

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

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D

47、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

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答案】A

4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

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o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答案】A

49、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

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答案】c

50、2012年单项选择: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答案】D

51、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因为

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A.A道德认识水平

B.B道德情感水平

C.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C

52、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

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答案】B

53、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

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

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是()。

A.参与观察法

B.行动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非参与观察法

【答案】B

54、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

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这体现

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A.交流功能

B.创新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答案】B

5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是教育的重要因

素。

A.后天学习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D

56、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A

57、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

58、(2020年真题)晓磊为了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贝

尔的理论,晓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答案】C

59、2012年单项选择:学生能理解并接受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

为,同时将这些特点纳人自己价值体系。说明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答案】D

60、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以下实行中央与地

方合作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D

61、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答案】B

62、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中团结协作”反映的是教师()。

A.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B.对待学生的态度

C.对待同事的态度

D.对待自己的态度

【答案】C

63、2011年单项选择: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指()

A.自我体验

B.自我控制

C.自我意识

D.自我调节

【答案】A

64、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A.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答案】A

65、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多元化。

A.评价主体

B.评价方式

C.评价标准

D.评价原则

【答案】c

66、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划

【答案】B

67、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

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o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答案】A

68、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A

69、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待

D.学习知识

【答案】C

70、”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提出来的。

A.陶行知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陈鹤琴

【答案】D

71、()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

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D

72、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O

A.惩前瑟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D

7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

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C

74、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

慰”属于()

A.信号学习

B.刺激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答案】A

75、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A

大题(共13题)

一、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教师:对吗蚯

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

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作动物。教师:对了,

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

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

物才是动物。问题:(1)分析论述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2)贯彻

该原则有哪些要求

【答案】

二、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觉得自己被笼罩

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几天前就会睡不着

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

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

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学生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适

方法。(18分)

【答案】

三、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

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

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

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

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

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

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

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

“'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

出正确的答案。请运用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四、材料:魏老师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

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

“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

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

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

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

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道题,告诉他哪些是只要去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

是需要努力才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

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考了40多分。

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

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

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问题:请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评价理论

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

五、材料: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

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地重视,专门

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

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

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

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

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

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

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

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

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

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问题:请结合材料中学生的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材料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答案】

六、材料: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学习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些困

难,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

“我就是反复地念。”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得比较

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

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让他背诵。通过运用老师教授的方

法,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

法。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

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

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

了头。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

学习策略?(6分)(2)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分)

【答案】

七、小宝同学是班主任陈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能理解和

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就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

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小

宝同学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作为老师你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

障碍?

【答案】

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

助很大。学生B.-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

很大联系。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学

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学生A.-有意思,学

习很奇妙。问题(一):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

分)问题(二):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问题

1][问答题]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10分)[问题2][问

答题]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答案】

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

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

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

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

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不是教教

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

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

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

来。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

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

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

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

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

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

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期末考试到了,阅卷

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问题1][问答题]问题:“新课程”

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

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

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答案】

一十、材料:小明是初二的学生,半年前学会了上网。刚开始的时候,小明能

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网上查询一些学习资料,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偶

尔在学习之余也打打游戏,与同学聊聊天。但最近,妈妈发现小明有点不对

劲,每天在网上时间越来越长,甚至午夜还不睡觉、早晨不起床、有几次差点

上学迟到,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妈妈决心要搞清楚小明到底在网上做什么。一

天晚上快12点了,小明还在玩电脑,妈妈走进他的房间,结果令她很意外,小

明根本没有学习,而是在打游戏。妈妈气坏了质问他这么做多长时间了,小明

吞吞吐吐说有两个月了,有的时候还到网吧去玩,现在一天不打游戏就难受极

To自己有时候也想不玩了,但就是控制不住。妈妈和小明的班主任李老师交

流了小明的这种情况。李老师帮助小明妈妈分析小明这种沉迷于网络游戏行为

的原因,认为这与初中生好奇心强、渴望交往、自控能力低等心理密切相关。

问题:妈妈和李老师应该采取哪些教育指导措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案】

一十一、阅读案例,请对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