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15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B.人面鱼纹盆C.毛公鼎D.司母戊鼎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A.杜诗B.张衡C.王景D.郦道元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4、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5、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6、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下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中,最为进步,在汉字中大量使用的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7、如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列哪一选项是对这幅画卷的真实描绘()

A.魏晋南北朝佛教故事B.北宋社会风貌C.唐朝民族关系D.明朝山水和花鸟8、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B.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D.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B.文成公主入吐蕃C.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D.唐朝封怀仁可汗10、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A.

都江堰B.

耧车C.

曲辕犁D.

筒车11、唐朝手工业发达。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B.造船、矿冶颇具规模C.青瓷、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D.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12、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严刑酷法,中央集权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13、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莫高窟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下列人物能够目睹到莫高窟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武则天D.唐太宗14、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设丞相D.焚书坑儒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合称“____”。16、商代后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__(判断对错)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赋。”材料二: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哪里?是今天的何处?

(2)材料二中的“苏湖”是指何处?当时主要盛产什么粮食作物?

(3)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18、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建筑物上开始使用____。19、如右图,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于____。

20、列举孔子的有关教育的言论(三句话):____、____、____。21、隋朝开挖了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元世祖时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22、陶瓷业在唐朝有很大的发展,越窑白瓷,刑窑的青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______(判断对错)23、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______(判断对错)24、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2题,共16分)25、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问题:

(1)请你沿郑和下西洋路线作一次“图上旅游”,写出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出发地、途经、最远到达地区)。(写今天地名即可)

(2)请你结合所学,举例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26、读图题:

(1)哪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大运河?开通大运河的目的?(2)图中A、B、C各指那个地点?

(3)在图中按从北向南的顺序标出大运河的四段?

(4)此运河开通产生了怎样的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析】D2、C【分析】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修河道;以后八百多年,黄河没有改道.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汉朝治理黄河的知识点.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修河道;以后八百多年,黄河没有改道.

本题以汉朝治理黄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王景的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C3、D【分析】我国封建社会的逐步确立是通过各国的变法运动确立的;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

故选D.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解析】D4、B【分析】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山东是分封制下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因而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是分封制下燕国和赵国的所在地,因而河北被成为“燕赵大地”.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解析】B5、D【分析】秦朝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郡守是秦始皇在地方设置的官职。

故选:D。

本题以秦始皇的统治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D6、D【分析】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述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解析】D7、B【分析】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这幅画卷的真实描绘了北宋的社会风貌。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解析】B8、D【分析】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文明重要的标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因此D表述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青铜器.

本题以青铜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BC【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与吐蕃的交往。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故选BC。【解析】BC10、CD【分析】根据所学史实;唐朝时期,农民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而A为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B为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CD正确.

故选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经济的繁荣;重点识记在农业工具方面的发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解析】CD11、ABC【分析】本题考查唐朝手工业的发展。唐朝的手工业发达,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折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此外,唐朝的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也很发达。D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属于夏商周时期的史实。故选ABC。【解析】ABC12、AD【分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是老子的主张;C是墨子的主张。

故选:AD。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识记韩非的思想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解析】AD13、CD【分析】位于甘肃省敦煌的莫高窟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艺术;莫高窟是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石窟内有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泥塑和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武则天和唐太宗生活在唐朝时期,能够目睹到莫高窟.

故选CD.

本题主要考查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三大石窟艺术.【解析】【答案】CD14、AD【分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在文化上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故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措施是统一文字和焚书坑儒.

故选AD.

本题以统一文字和焚书坑儒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解析】A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5、五胡【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合称五胡。

【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6、略

【分析】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商代后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青铜制造业的相关史实。【解析】√17、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北宋的都城。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赋。”根据所学可以判断这里的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河南开封。(2)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苏湖”是指的是今天的苏州和湖州,即太湖流域。当时南方主要盛产水稻。(3)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意思是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说明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解析】(1)东京,开封。(2)太湖流域,水稻。(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18、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武王伐纣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三子目武王伐纣中的内容:“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可知,故填瓦。考点:武王伐纣【解析】【答案】瓦19、洛阳【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地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20、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等【分析】【分析】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教无类”等等。故答案为: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思想的有关内容。21、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为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时,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元朝时,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连接大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开凿运河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解析】√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22、×【分析】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故答案为:

×。

本题以陶瓷业在唐朝有很大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陶瓷业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解析】×23、×【分析】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佛教的传入时间。【解析】×24、√【分析】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曹操虽然兵力上处劣势,但他派兵袭击了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官渡之战。解题关键是知道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结果与影响。【解析】√五、识图题(共2题,共16分)25、略

【分析】(1)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东南亚(满刺加)、印度(古里)、阿拉伯(天方),东非(木骨都束)等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故答案为:出发地:刘家港(东海或南京、上海附近);途经:东南亚(满刺加)、印度(古里)、阿拉伯(天方),东非(木骨都束)等;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阿拉伯半岛)。(2)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的一致性,语言流畅、叙述有条理,如能分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航海史上的贡献。如例一:满载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所到之处,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愿望,同时与当地居民交易。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团随团来中国访问。如明朝引进了原产美洲的许多物种和非洲的物种(长颈鹿)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如例二: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解析】(1)出发地:刘家港(东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