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0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消费者B.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题文】右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③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A;C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

C.图中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3、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过程中只产生少量能量B.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而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的同一结构中进行D.在无氧环境中,有氧呼吸受到抑制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站()A.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改变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三倍体无子西瓜虽然高度不育,无法产生后代,但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四倍体水稻的配子离体培养形成的新个体,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属于单倍体5、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A.双螺旋模型B.流动镶嵌模型C.脂质-脂质模型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模型6、近年来,双流区连续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事,在我区掀起了新的一轮全民运动热潮。下列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中血糖消耗,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将加强B.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2CO3C.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属于神经调节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7、【题文】下列关于生态因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各种生态因子是独立地对生物起作用的B.各种生态因子是综合在一起对生物起作用的C.单独一种生态因子不论多么重要,也只有在其他因子的适当配合下,才能表现出来D.干旱地区影响植物分布,起主要限制作用的生态因子是水8、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A.沼泽B.草原C.森林D.农田9、DNA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为()A.四种脱氧核苷酸B.四种核糖核苷酸C.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D.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7题,共14分)10、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的种子搭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化,从而培养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项工作可以诱发种子变异B.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大多是优良种子C.从太空带回的种子都变成了多倍体D.从太空带回的种子还需进行选择11、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12、某线性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酶a切割产物(bp)酶b再次切割产物(bp)1600;1100;300800;300A.在该DNA分子中,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B.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C.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相同D.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序列会明显增多13、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的种子搭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经过宇宙射线、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种子发生变化,从而培养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项工作可以诱发种子变异B.从太空带回的种子大多是优良种子C.从太空带回的种子都变成了多倍体D.从太空带回的种子还需进行选择14、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示可以说明下丘脑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①⑦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15、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处给一个刺激,效应器中的肌肉会收缩B.b处的名称是突触,兴奋在此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C.a所示的结构,在反射弧中叫做传入神经D.这个简单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16、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评卷人得分三、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7、下列四个选项中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A.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C.人工种子的培育过程D.运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18、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正确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19、普通番茄(2N=24)与甜椒(2N=24)自然杂交后产生的子代高度不育。科学家通过某些作物育种方法获得了可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椒。下列有关番茄椒培育途径的叙述中,可行的是A.采集两种植物的花粉,分别离体培养,再自然杂交B.将两种植物自然杂交后获得的种子播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C.将两种植物的体细胞杂交,筛选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D.将两种植物的花粉细胞杂交,筛选杂种细胞培育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20、对图1中l一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21、经研究发现;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结构,其中神经垂体无合成激素的功能.图中甲;乙表示垂体的两个部分.a~d表示物质,已知a为蛋白质类激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甲表示腺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若某人严重呕吐或腹泻,则d的分泌会增加,尿量会减少C.若给动物饲喂含c的饲料,则a的含量不变D.影响垂体中甲分泌b的激素只有a22、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C.人工诱变育种能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D.培育单倍体植株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2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经搅拌后能迅速溶解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C.马铃薯捣碎后的提取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溶液变成紫色D.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成熟的植物活细胞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现象24、下列有关下丘脑和垂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和垂体中都有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B.下丘脑只能通过神经联系对垂体活动进行调节C.下丘脑只能通过体液对垂体的活动进行调节D.下丘脑和垂体都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共2题,共20分)25、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年龄0+1+2+3+4+5+6+7+8+9+≥10个体数931876056516152344139166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____.

(2)研究表明,动物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由此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

(3)上表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比实际值相比____(偏高/不变/偏低).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

(5)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能/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26、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A.2个B.4个C.16个D.32个(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①科学家依据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③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④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一般含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_____型。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16分)27、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采用该实验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____。具体是用32P标记____,用35S标记____。(每空1分)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

(3)上述实验中,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

(4)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

(5)由细菌提供的复制噬菌体自身DNA必需具备的条件是:____。

(6)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____(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28、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蝗虫灾害,严重之时,当地的农作物、牧草全都被毁坏,当地政府和农牧民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夏季发生虫害时,北方某地却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放养在虫害严重的草原与农田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请以上述实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分析,在上述简便的食物链中,鸭子属于_________消费者。蝗虫与放养在当地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关系。(2)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角度上看,临时把鸭子放到草上的措施,干预了草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目的是使能量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农药灭虫,尽管逐年增加使用农药的浓度,但并没有将蝗虫灭尽,原因之一是通过生存斗争,蝗虫的抗药性__________,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的结果。(4)利用鸭子消灭蝗虫,除了能取得经济上的良好效益外,还有__________、保护其他生物等优点。29、萌发的大麦种子中存在着两种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耐热不耐酸;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处理15min即变性失活。为测定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将发芽3天的大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得到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⑦中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__。(2)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步骤②中对1号试管进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成实验目的,设置的1、2、3号试管中,为对照组的一组是____号试管。(3)通过上述实验,能大致比较萌发3天时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____。30、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浓度为a、b、c的3组2,4-D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b>c;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分为4组,编号A;B、C、D;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A、B、C3组芹菜幼苗,用等量的蒸馏水喷洒D组芹菜幼苗;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并记录每株芹菜幼苗的株高(单位:cm);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设计曲线预测实验结果(用曲线图形表示生长素对插枝生根具有促进作用)(4)讨论分析:①上述实验最好置于___________环境条件,便于满足芹菜幼苗生长所需的有机物。②若某小组在做该实验时出现芹菜幼苗株高的生长情况是:平均株高A组<D组<C组<B组,这组实验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

A.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或者分解者;错误。

B.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生物因素;如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如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错误。

C.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错误。

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自我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D2、D【分析】【解析】该循环是碳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A与B分别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正确答案D。【解析】【答案】D3、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A.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只产生少量能量,A正确;B.有氧呼吸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而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分解,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完成,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错误;D.在无氧环境中,有氧呼吸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C。【解析】C4、B【分析】解:A;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改变,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三倍体无子西瓜虽然高度不育;无法产生后代,但这种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四倍体水稻的配子离体培养形成的新个体;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但由配子培养形成的个体都属于单倍体,D正确.

故选:B.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本质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期及其原因减Ⅰ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析】B5、B【分析】解: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脂质主要以磷脂为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具有流动性。该结构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被大多数学者认同。

故选:B。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主要是流动镶嵌模型;指的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都是可以运动的,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熟悉细胞膜结构模型,了解一般的史实,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析】B6、B【分析】解:A;剧烈运动消耗的能量多;故运动中血糖消耗,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将加强,A正确;

B、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HCO3;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错误;

C;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时间短暂,说明该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C正确;

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进行的主要是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则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D正确。

故选:B。

阅读题干信息,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时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PH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H2CO3/NaHCO3。

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血糖调节、内环境稳态、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分析能力等,平时学习需要注意把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解析】B7、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并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联系并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因子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解析】【答案】A8、A【分析】【分析】演替根据开始时的状况可分为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湖泊演变为森林为水生演替,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故本题选A。9、D【分析】【解答】DNA分子的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有A、T、G、C四种).

故选:D.

【分析】1;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二、双选题(共7题,共14分)10、A|D【分析】试题分析:太空育种属于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会产生人类所需要的性状,也会产生人类不需要的性状,因此需对其进行选择。综上所述,A、D两项正确,B、C两项错误。考点:本题以人工诱变育种为素材,考查与基因突变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答案】AD11、A|D【分析】试题分析: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性状具有相对性,后代并不能继承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B错误。受精卵从卵细胞获得核DNA和质DNA,获得DNA量比精子的多,C错误。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随机受精可产生不同于亲本的重组型后代,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解析】【答案】AD12、C|D【分析】试题分析:线性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得到1600、1100和300三个不同的DNA片段,可知该线性DNA分子中酶a的识别序列有2个;经酶b再次切割得到800和300两种片段,可知在酶a切割产物1600中和1100中各含有1个酶b的识别序列,A错误;因而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互补配对而相互连接,B错误;a、b酶均切割3,5一磷酸二酯键,C正确;若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相关序列会明显增多,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解析】【答案】CD13、A|D【分析】试题分析:太空育种属于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会产生人类所需要的性状,也会产生人类不需要的性状,因此需对其进行选择。综上所述,A、D两项正确,B、C两项错误。考点:本题以人工诱变育种为素材,考查与基因突变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答案】AD14、A|B【分析】试题分析:图示下丘脑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又是体温等的神经中枢,但下丘脑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控,A错误。血糖含量降低时,机体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同时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故图示内分泌腺还可以为肾上腺,B错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若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①⑦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C正确。若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加,会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④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AB15、A|B【分析】试题分析:据图示,b是突触结构,该反射弧共有2个突触,由3个神经元形成,D错误。据突触结构可判断a为传出神经,C错误。给a处一个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传导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A正确。兴奋在突触间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兴奋传导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析】【答案】AB16、A|D【分析】试题分析: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性状具有相对性,后代并不能继承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B错误。受精卵从卵细胞获得核DNA和质DNA,获得DNA量比精子的多,C错误。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随机受精可产生不同于亲本的重组型后代,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解析】【答案】AD三、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7、A|C|D【分析】解: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采用了植物组织(花粉)培养技术;A正确;

B;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是植物的正常发育,没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错误;

C;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可见该过程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

D;运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D正确.

故选:ACD.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多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析】【答案】ACD18、ACD【分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A正确;

B.醋酸菌好氧性细菌,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B错误;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C正确;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D正确。

故选ACD。【解析】ACD19、BC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解答】A.采集两种植物的花粉,分别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进行杂交,A错误;B.将两种植物自然杂交后获得的种子播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可以获得可育的多倍体,B正确;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两种植物的体细胞杂交,筛选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可育植株,C正确;D.将两种植物的花粉细胞进行细胞杂交,筛选杂种细胞培育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可以获得可育植株,D正确。故选BCD。【解析】BCD20、ABC【分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A、B、由图4号为患者,其父母1和2号正常,可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4号是患者XaXa,其父亲1号应该XaY患病,而实际没有,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图2abcd中abd都具有条带1和2;c只有条带2,图1中123号正常,4号患病,可知4号对应的应该是C,只有条带2,且条带2DNA片段有致病基因,所以AB正确;

C;根据图一可知;设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那么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为aa.从7号(aa)可以推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均为Aa,那么8号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3号基因型为Aa(2/3)由图2条带判断,因此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

D;9号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他与一个携带者(Aa)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2/3=1/6,D错误.

故选:ABC.【解析】ABC21、CD【分析】解:A;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甲为腺垂体,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

B;若某人严重呕吐或腹泻;会造成失水,则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会减少,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其分泌增多,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C错误;

D、影响垂体中甲分泌b的激素有a和c;D错误.

故选:CD.

本题是下丘脑和垂体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题图梳理涉及的下丘脑和垂体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结合问题具体内容进行解答.分析图中信息可得,结构乙为神经垂体,结构甲为腺垂体.abcd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本题的知识点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水平衡调节和下丘脑对肾上腺的调节,准确利用题干信息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解析】CD22、BC【分析】解: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A正确;

B;杂交育种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培育单倍体植株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D正确.

故选:BC.

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析】BC23、BC【分析】解:A;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因此DNA在此浓度的NaCl溶液中经搅拌后不能溶解,A错误;

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目时;有些细菌靠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这样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B正确;

C;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蛋白质;因此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溶液变成紫色,C正确;

D;蔗糖是细胞不能吸收的物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在0.5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但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可能会将细胞杀死,D错误.

故选:BC.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3;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目时;有些细菌靠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这样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解析】BC24、AD【分析】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反馈调节;所以下丘脑和垂体中都有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A正确;

BC;下丘脑能通过神经联系对垂体活动进行调节;还可以通过分泌相应的激素调节垂体活动,B错误;C错误;

D;下丘脑和垂体都能分泌多种激素;都属于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D正确。

故选:AD。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析】AD四、填空题(共2题,共20分)25、次生演替自然选择和自然环境稳定型保持稳定活动范围广偏高由于动物甲以植物为食,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导致动物甲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加不能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分析】【解答】(1)火灾后;该地森林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选择和自然环境.

(2)研究表明:该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3+187):(60+56+51+61+62):(34+41+39+166)=280:280:2801:1:1,由此可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3)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

(4)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导致动物甲的数量减少,由于动物甲以植物为食,故动物甲的数量减少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加.

(5)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生态系统中沿地表随机分布;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

(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6、(1)D(2)A(3)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E②B、C核糖体③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④光合色素自养【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常见细胞的结构特点并判断它;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明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等知识。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而且显微镜的放大的是物质的长度或宽度。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2、据图分析,A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表示蓝藻,C表示叶肉细胞,D表示血细胞,E表示细菌。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解答】(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故选D。(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故选A。(3)①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表示蓝藻,E表示细菌,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均没有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②图中B蓝藻细胞中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C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它们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动物细胞,B为蓝藻,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③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④B是蓝藻,细胞中含藻蓝素和叶绿素(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自养型。E是细菌,绝大多数细菌是异养型。【解析】(1)D(2)A(3)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E②B、C核糖体③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④光合色素自养五、实验题(共4题,共16分)27、略

【分析】(1)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用此法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然后让这两类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单独观察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作用,所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组成噬菌体的蛋白质除了含有C、H、O、N外,还含有S元素,因此,采用该实验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是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3)因组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因此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4)每个噬菌体均含有1个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并结合题意可知,释放出的128个噬菌体中,有2个噬菌体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有31P,其余的126个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有31P,所以,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128=1:64。(5)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噬菌体自身DNA在细菌细胞内复制时,模板是噬菌体的DNA,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6)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的基因的传递规律,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噬菌体的增殖过程中,其遗传情况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具有连续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DNA复制、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析】(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DNADNA蛋白质(每空1分)

(2)大肠杆菌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不能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2:128(1:64)

(5)原料;能量、酶。

(6)不符合。

(7)DNA是遗传物质28、(1)次级竞争(2)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增强自然选择。

(4)不污染环境【分析】【分析】本题涉及到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