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嘉莹:诗词的女儿,白发的先生
(人物素材+素材速用+命题作文……)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因病医治无效,于n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
逝世,享年100岁。她把一生献给了古典诗词的传播,她的生命也一直都与诗有关。一生与诗为伴,被称
为“诗的女儿”的叶嘉莹,走完了自己的诗词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的女儿”叶嘉莹的诗词世界,来缅怀先生,并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来
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5中考满分作文助力。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素材
素材1•割不断的无尽乡愁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吟诵诗词。十多岁她就开始写诗填词,大
学后师从著名作家顾随。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面对北平的沦陷,叶嘉莹写下了悲痛的诗句:“尽夜狂风撼
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
17岁时,她失去了母亲。24岁时,她结婚南下到台湾,又经历白色恐怖和政治迫害,她的先生还被捕
入狱。她说,在离开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她辗转台湾、美国、加拿大,都像在天地间飞扬的蓬草,漫无
根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与加拿大建交后,叶嘉莹马上申请了回国探亲。1974年,在离家二十多年后,
叶嘉莹终于回到北京,写下长诗《祖国行》,其中有一段写道: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
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素材2.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者
1966年,叶嘉莹以台湾大学交换教授的身份赴美国讲学,去了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最后辗转
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书。加拿大的课程需要用英语讲授,“想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诗词,
就需要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看待、评论和讲述中国古典诗词。”叶嘉莹每日须花大量精力查生词备课至深夜。
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无法完全复刻和传达诗词的神韵与精妙,让她有一番“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的滋味,终不如在祖国教书那样挥洒自得。
在英文逐渐熟练以后,叶嘉莹旁听了一些西方文学理论的课程,研读了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书籍。她
大胆尝试将所学西方文学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之中,用以诠释主观、抽象的传统诗话,收到良好效
果。通过多年的思索与探究,叶嘉莹对中国诗词特殊的美学品质的形成与演进,已经做出了较为完整的理
论化和系统化说明,在北美的汉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79年初,叶先生第一次到天津,南开大学师生在车站迎接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叶嘉莹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间架起了桥梁,她也成为中西文化
的“摆渡人”,如辛勤的艄公,以一方讲台为舟,将一批批学子送到了知识的彼岸。世界权威汉学的马汉茂、
施吉瑞都是她门下的学生。在哥大教学的第二年,她被聘为终身教授,这在当时的北美是没有过的先例,“这
是我一生不幸中一次幸运的际遇”。
1991年叶嘉莹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成为文史馆唯一的外籍馆员。2016年,她荣获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
就奖”,被公认为是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素材3.从“小家”走向“大家”
“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
她人生中最大的苦痛之一,是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大女儿和女婿。1976年,长女和女婿
因车祸同时罹难,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听朋友说,她女儿女婿意外离世,她那么心痛,但参加完葬
礼,回来还照常去工作,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
叶嘉莹先生曾在书中写道: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在北平沦陷区,家国的苦难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无常。父亲去世后,我再也没有一
个长辈的家人了。谁想到我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我的女儿也遭遇不幸……
经过这一次大的悲痛和苦难之后,我知道了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理想。
我要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那时我就想:“我要回国教书,我要把我的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我
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素材4.未应磨染是初心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众多身份中,她最珍视的是教师角色。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已在加拿大教书多年的叶嘉莹申
请回国,她说:“我愿意自费回国教书,我自己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自己不要任何报酬。”于是她被
批准到北京大学教书,不久后又就接到南开大学的来信。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每
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因年老不再适
合越洋,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
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浮和沉,名与利,都不是她追求的东西。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年轻人开一扇门,
将美好的吟诵传承下去。
叶嘉莹先生曾在书中写道:
国家要建设,国内有很多人才,我是个不成材的散木,但是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我的祖国。
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好的办法报国,我只能把我所体会的、我所传承的中国诗歌中的美好的品
格和修养传给下一代。
素材5•奉献与报国
叶嘉莹说,“结婚不是我的选择,去台湾也不是我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选择,留在加拿大温哥华不是
我选的,这是命运。只有回国来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40年来,叶嘉莹不仅在南
开大学教课,还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在演讲中,叶嘉莹不断
用诗词来表达报国之情:“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
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在中国古诗中,常用雁排成人字来表达对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不应是小我
的、私人的那一点感情,而应该是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更博大的情谊。”
几十年过去了,叶嘉莹完成了她的返乡之旅,透过文字将爱诗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古
典诗词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远,雨后背窗休。”李商隐的诗《灯》
是叶嘉莹喜爱的一首诗。九十余载,“未应磨染是初心”,叶嘉莹自己是一盏灯,心头的一点火焰依然长明;
她又是传灯者,从漂泊到归来,诲人不倦,望一灯燃百千灯,传承中国古典诗词命脉。千年传灯,日月成
诗。诗词的点点灯火,终会如日月星辰,明终不尽。
素材6弃医从文
她志在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材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
国古典文学院士。
如果不是因为抗战,叶嘉莹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可她最终选择了辅仁大学的国文系,志在做一名
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者。
从1945年起,叶嘉莹以一方讲台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她还接受了哈佛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邀请,
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素材7回国教授中国诗词
她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后,思念祖国的她给国家教委写信,请求回国教书。1979年春,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她回国
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
初回南开大学的叶嘉莹一开课,一间可坐300人左右的大阶梯教室就“人满为患”。教室台阶、窗台上都
坐着学生,数学家陈省身也挤在台下。一次,连叶嘉莹自己也挤不进教室门。
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们听到不肯下课。
此后,叶嘉莹老师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并且在南开大学创办了
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2015年定居南开园。
叶嘉莹说自己的讲课风格是“跑野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里的“小山”两个字,她就能讲上3页纸的
内容。说到李商隐的《嫦娥》,她会讲到王国维和王维,有年轻教师听完她的课,感慨"叶先生‘跑'一大圈
还能‘跑'回来
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她门下的学
生遍布世界各地。
素材8"我的莲花总会凋落
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叶嘉莹在讲台上站了70多年。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
知道?你不能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年轻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尽管生活极度节俭,她还是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
究,累计3500多万元。
有人好奇,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叶嘉莹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素材点金
【素材点金1】
有几个人的人生像叶嘉莹这样悲苦:少年时,本该承欢父母膝下,而她却母亲亡故,父亲不知所踪;
中年时,本可与丈夫相依为命,丈夫却银铛入狱,即使出狱,带给她的也绝不是温存与依靠;临近老年,
总可以尽享天伦,以弥补早年的遗憾吧,可又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人生每个阶段的不幸,这个女
子却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默默地承受。周国平说:“苦难磨纯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但是,苦难不仅没能磨钝她、毁灭她,叶嘉莹凭着坚忍的意志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英雄”,成为了一首活生生
的诗!
【素材点金2】
尽书生报国之力:从55岁到87岁,30多年间,叶嘉莹不断地往返于大陆、台湾以及加拿大之间。她
这样克服重重困难,四海弘文,既是诗词所蕴含的感动和对她的召唤,也是她将诗词的感发力量传递给中
华民族的青年一代,希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越来越不受重视的今天,通过他们认真学习古典诗词之后,
可以让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获得一种新的生命力的担当。这是充满了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感人情
怀!她的拳拳报国之心,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一片赤诚之心,昭昭可见,足以让业已丧失了对
民族文化认同与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义务的犬儒之辈们惭愧莫名。
速用
【速用1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文化魅力。乐于奉献,知行合一,中国面孔是勇于担当的时代楷模。叶嘉莹
先生教书育人,身体力行,她以柔弱的身躯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她的身上延续着千年的文明
和雅致,流淌着清丽的风韵。她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她选择的更是一种
骨子里的修养,在生命的末路上仍在寻找明灯,寻找星光。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是
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学者情怀糅合于一身的知识分子,这是她的可贵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
方。作为新时代青年,须心中铭记责任,知行合一,方可有所作为。
【速用2】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鲁迅先生曾说:“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
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是的,奉献有时是一种牺牲,但是,唯有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
充实,灵魂的价值才能得以升格。叶嘉莹先生毕生所向是将中国古诗词发扬光大,她不仅身体力行,还将
毕生积蓄捐出,用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好的榜样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当以叶嘉莹先生为榜样,
借“镜”自观,学习她的精神,把热爱、奋斗、奉献的鲜明品格刻印在人生的跑道上,为自己画好像,让爱国
之行有更强劲的动力。
【速用3】
淡泊名利,桃李天下。自1979年,回国讲学的申请得到批准后,叶嘉莹便将自己的身心都倾注在传播
中国古典文学上。她不要任何报酬,也不要任何优待,只希望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讲学、著书的工作中去,
不遗余力地担起传承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使命。为推广诗词教育,叶嘉莹多次捐出自己的积蓄。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美,她从不自傲,总是简简单单说一句:“我是教了一辈子书,一无所长,就是个教
师。”但就是这样一位教师,用自己的淡泊与担当,为祖国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人才。
三尺讲台,一站就是七十余年;诗词研究,一钻就是七十余载。叶先生心许古典诗词,一生不休,不
仅使古典诗词“再生”,也将“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品格发挥到极致。
【速用4】
持守私心,在苦难中亭亭。顾贞观有言:“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叶嘉莹无疑
是后者,是峭壁上最挺拔坚韧的一株苍松。少年丧母,婚姻不幸,老年丧女,百病缠身,身处动荡时期,
不得不流离颠沛,辗转于异乡他国。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难,多数时候,叶嘉莹都是瘦弱而枯槁的,仿佛雪
中颤枝,雨中孤叶。然而,雪落孤松,孤松挺且直;雨打青竹,青竹坚且韧。王国维那句“天以百凶成就一
词人”无疑是叶嘉莹一生的真实写照。
叶先生寸心如水,恬静淡然,在走过充满曲折和泥泞的重重苦难之后,不忘初心,始终向往着、追求
着个体更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自由。
【速用5】
热爱如炬,信仰之火。讲台上的叶嘉莹,衣着得体,气质优雅,亭亭而立,清澈的眼神里写着坚毅,
方正的下颌里蓄着风雅,绣口张合间,是纸墨渲染的盛唐和妙笔独造的宋世,也是爽朗逸举的明诗和沉潜
内敛的清词。难怪学生们会说,站上讲台的叶嘉莹,便是一首活生生的诗。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指引着
青年们以修身矫思为弓矢,在人生定向之时奠定理想之基。
这就是叶嘉莹,一个学者,一个文人,有其卓识,更有其风骨。历尽冰霜偏未死,青云之志不肯失。
她将此生献给诗词,也从文学中汲取了永续的生命力。诗的力量让她兼有柔软心灵与强韧意志,仿若山谷
青松,苍然繁翠,亭亭如盖。怀揣着对文学、对诗歌的热爱,她心似繁花盛放,身如古树不惊。迈过人生
忧惧,跨过近百年的波澜,在艰难困苦中不失己志,坚持不懈地追求心中的崇高信仰。
命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教育家、诗人、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不仅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还致力于将中华诗词文化传播到世界
各地,学术成就斐然。叶嘉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叶嘉莹生前就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3500万元,成立了“迦陵基金”,其目的就是要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
的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把家国情怀、人生况味都融入中华古典诗词中的叶嘉莹先生,
走过坎坷人生,留下三尺讲台与莲子无数,飘然而去。
先生何其不幸:年少丧母、颠沛流离、遇人不淑、艰难苦恨。
先生何其有幸:幼得家传、少遇良师、学贯古今、终成大儒。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分析:材料围绕叶嘉莹先生的生平事迹展开,呈现出其丰富而厚重的一生。开篇点明叶嘉莹
先生离世这一事实,奠定缅怀追思基调。接着阐述她在古典诗词领域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教学上倾囊相授,
研究中成果丰硕,更立志将中华诗词推向世界,以一生之力专注诗词的创作、研究与教育事业,凸显其使
命担当与专注执着,彰显对诗词文化传承的深刻意义。
她捐出巨额积蓄成立“迦陵基金”,动机纯粹是传播古典诗词,展现无私奉献精神与对传统文化传播的
急切渴望,把诗词视为可跨越国界的文化珍宝。其言语“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巧用比
喻,莲花是她个体生命,莲子象征承载家国与人生感悟的诗词文化,饱含传承薪火的热望。
而回顾其人生,不幸与幸运交织。不幸如年少的家庭变故、流离失所、婚姻坎坷,这些苦难是沉重磨
难;幸运之处在于自幼的家学熏陶、成长中得遇良师,凭借自身努力学养深厚,终成学界泰斗。种种经历
塑造独特人格,也成就她与诗词的不解之缘、对诗词传承的坚守。
参考立意:
着眼于传承坚守,可立意为弘扬叶嘉莹先生以一生践行传承中华古典诗词的精神,即便时代变迁、历
经波折,也要接过文化传承接力棒,守护诗词等传统文化瑰宝,使其在当代不被遗忘、在世界绽放魅力。
从奉献角度出发,感悟先生倾其所有成立基金之举,诠释无私奉献对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助力文化事业
发展的关键价值,呼吁当代人学习这种舍小我为大我、为文化“慷慨解囊”的大义。还能从人生境遇与成就
关系立意,剖析叶嘉莹先生在苦难与幸运交织人生中,凭借对诗词热爱、秉持坚毅品格,跨越坎坷成就斐
然,启示人们面对生活波折,以热爱与坚守为舟,驶向理想彼岸、书写不凡人生篇章,实现个人价值与文
化价值融合。
【例文】
传承诗词薪火,麋续先生之风
“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叶嘉莹先生宛如一朵绽放在岁月长河中的莲花,历经风雨,
却将莲子——中华古典诗词的精魂,播撒世间,如今虽已仙逝,然其风范长留,激励吾辈承诗词薪火,
传先生之风。
先生一生,命运多舛,年少丧母、颠沛流离、遇人不淑、艰难苦恨,种种坎坷如荆棘刺破皮囊,却未
能阻挡她迈向诗词殿堂的脚步。幼得家传,于诗词古韵中初嗅墨香;少遇良师,在谆谆教诲下夯实根基,
凭借着对诗词的热爱与坚守,学贯古今,终成一代大儒。这份在苦难中坚守热爱、砥砺深耕的精神,恰似
暗夜火种,燃起传承之火,熠熠生辉。
于诗词教学与研究领域,先生堪称拓荒者与执牛耳者。课堂之上,她妙语连珠,将诗词深意抽丝剥茧,
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柳永的婉约细腻、苏轼的旷达超脱,在她解读下,穿越时空,鲜活呈
现,为莘莘学子打开古典文学的绮丽之门。其研究著述等身,从诗词韵律剖析到意境探寻,从文化溯源到
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海外旅游纪念品代理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专业管道疏通上门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房屋买卖合同附赠家具及家电使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电网设备采购供应合同4篇
- 风机共振消声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社区绿化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企业顾问劳务派遣合同
- 2025年水产养殖场地租赁合同(现代渔业发展)2篇
- 2025年淘宝平台电商广告投放合作协议范本3篇
- 高二物理竞赛霍尔效应 课件
- 金融数学-(南京大学)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评分表
- 亚什兰版胶衣操作指南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口算除法 人教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6.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20年)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赔偿协议(终端)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