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7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2019年8月28日6时,山东省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目前,德州、聊城、济宁、泰安、菏泽北部和济南南部已出现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局地能见度不足50米。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2、我国南方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下图)。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3、我国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河流补给类型是()A.积雪融水补给B.地下水补给C.湖泊水补给D.雨水补给4、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5、海水温度的变化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A.变化的速度慢,变化的幅度小B.变化的速度快,变化的幅度大C.变化的速度快,变化的幅度小D.变化的速度慢,变化的幅度大6、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A.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7、有关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B.北京、哈尔滨、上海、海口C.上海、哈尔滨、北京、海口D.哈尔滨、北京、海口、上海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2)影响沿岸气候:

。洋流性质。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暖流。

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________

空气在暖流上流过;将逐渐变得暖湿,对流加强,易形成降水。

寒流。

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________

当空气与寒流接触;则稳定性增强,降水减少。

9、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丙、丁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循环,乙到丙之间的水循环环节c名称为____。

(2)水循环中a环节的能量来源于____,若丙表示我国长江,则此循环最活跃的季节为____季。

(3)丙河河段流速较慢;其对沿岸地区水循环环节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人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改变图中环节c的时空分布?10、地心游记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讲述了探险家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同克赛和向导汉思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放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目前人们主要靠各种间接手段了解地球内那。材料二1901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材料三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如图为“地展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图中的短波A为____波,地震波为B改____波,不连续面D为____面,不连续面F为____面。

(2)图中地震波波速较快的是____(填字母)被,它能在____中传播。

(3)图中C为____,E为____,H为____,其中G的物质状态为____,原因是____。

(4)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A.北京B.拉萨C.成都D.上海11、海水盐度与人类活动:利用海水________、________、提取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对________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________的重要补充,________直接利用海水________、作为________。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图示为海南省局部示意图和永兴岛景观图。

(1)甲处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永兴岛所属的岛屿类型是____岛。

(2)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该岛获取淡水资源的可能方式为____。

(3)永兴岛机场跑道的建设主要是对海洋____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三沙市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和____。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三沙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和____。13、读图;完成各题:

(1)A;B处谷地对应的甲、乙断面是:A________;B________。

(2)该河流________资源丰富;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源头主要以流水________侵蚀为主,在B以下的河段既有________(侵蚀)作用,也有________(侵蚀)作用。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数量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5、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_____)A.正确B.错误16、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大气层,产生“磁暴”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17、石油、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_____)A.正确B.错误18、太阳活动强烈时,可能会影响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19、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0、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_____)A.正确B.错误21、某沿海国距其领海基线200海里范围内,为该国领海(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科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研究站(37°37'N,101°19'E,海拔320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南麓。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某研学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下图)。

(1)研学小组采集土壤标本运用相关器材分析土壤成分;发现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特别丰富。联系该地气候条件,分析成因。

(2)研学小组观测了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气温及地温,发现其日变化明显。分析该现象的成因。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甲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地理位置,乙图示意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变化状况。材料二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图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跨江大桥净空高度比较图。(桥下净空指的是水面到桥梁底部能满足通航的最高高度)

(1)分析铁板洲;和悦洲的形成过程。

(2)指出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3)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航运发达的自然原因。

(4)为适应长江大桥已有的净空高度,专家们正在积极寻找让更大的巨轮通过长江大桥的方式。请为专家出谋划策,提出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详解】

白天最重要的光源和热源是太阳;大雾具有类似云层的作用,对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使得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影响能见度,B对。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与能见度降低没太大关系;大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在夜间,且该现象与白天大气能见度低关联不大。据此分析选B。

【点睛】

大气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其中,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指大气逆辐射,当天空有云或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近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与水源。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近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B【分析】【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水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学生必须有读图能力。从图中提取信息:15:00时,水库中气温比两侧低;3:00时,水库中气温比两侧高,两者相比,水库中温差比两侧小。故选B。3、D【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河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此,该河段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D正确。ABC错误。故选D。4、A【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中国气候和聚落分布。

【详解】

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43°32′N—44°32′N)地区,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对建筑物的地基破坏大,而阳坡上,冬季白天受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日夜温差大,导致冻融作用在阳坡上比阴坡上大,所以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而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阴坡减少较少,且积雪较厚不利于牲畜越冬;阴坡采光条件差。故选A。5、A【分析】【分析】

【详解】

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因此海水温度的变化比同纬度的陆地变化的速度慢,变化的幅度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6、A【分析】【分析】

【详解】

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A正确,B;C、D选项也是防御寒潮的做法,但与A相比,不是首要的。故选A。

【点睛】7、A【分析】试题分析: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有赤道项两极逐渐递减,四城市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所以限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选A项。

【考点定位】地球的自转速度。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根据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结合四城市的纬度高低即可判读。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高低9、略

【分析】【分析】

该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丙位于陆地,丁位于海洋,甲属于水汽输送,因此甲丙丁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大循环;根据图示可知,丙为山地,丙为平原,环节c由乙到丙,属于地表径流。

(2)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a为水汽输送,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若丙表示我国长江,则此循环最活跃的季节为夏季。因为长江沿线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循环最活跃。

(3)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丙河河段流速较慢,汇水较慢,会使得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4)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c为地表径流,影响地表径流时空分布的因素包括:修建水库,改变径流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解析】(1)海陆间地表径流。

(2)太阳辐射夏季。

(3)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4)修建水库,改变径流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地心游记》及地震学家的故事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4个小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相关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依据距离地表深度50千米处为莫霍界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处的为古登堡面。故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D为莫霍界面;F为古登堡面。

(2)地震波传递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较慢的为横波,纵波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的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在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内为地核,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故图中C为地壳;E为地幔;H为内核;G为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原因是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中传播。

(4)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会因为地壳的厚度增加而延长;地壳厚度越大的地方在地球表面表现为海拔越高,ACD都处于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壳厚度较薄,因此排除ACD;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壳厚度较大,B正确。故选B。

【点睛】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解析】(1)横波纵波莫霍界面古登堡面。

(2)B固体;液体和气体。

(3)地壳地幔内核液态横波不能在该圈层传播。

(4)B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晒盐制碱镁溴海水养殖海水成为淡水资源淡化冲厕工业冷却水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永兴岛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甲处的海拔高度在从海平面下200米急剧增加到2000米,说明坡度陡,应该为大陆坡;从题干可知,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所以永兴岛的岛屿类型为珊瑚岛。

(2)读图可知;永兴岛的面积非常狭小,降水量虽多,但由于汇水面积有限,所以难以集水;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该岛获取淡水资源可能方式主要有收集雨水;四周为海域,可以实施海水淡化;利用现代化的大型船只运输淡水,即从岛外输入淡水。

(3)永兴岛机场跑道的建设主要是在海洋岛屿上进行开发;利用海洋上空的空间;所以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岛屿,位于热带海洋,景色优美,适于发展旅游业;海洋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渔业资源。

(3)从上题可知,三沙市适于发展旅游业和渔业,但由于面积狭小,环境承载力有限,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控制旅游规模;周围海域要适度捕捞,实施可持续发展。【解析】大陆坡珊瑚面积小,难以集水收集雨水;海水淡化;从岛外输入淡水空间旅游业渔业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13、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1)河流上游,流水下蚀明显,故形成V形谷,而越往下游,河谷逐渐展宽。故A对应乙,B对应甲。(2)图示河段河流的落差较大,故河流的水能资源较丰富。(3)河流上游,水流速度较快,故流水溯源侵蚀为主,而河流中下游,流速减缓,则下蚀减弱,而侧蚀加强。【解析】乙甲水能河流落差大溯源下蚀侧蚀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4、√【分析】【分析】

【详解】

地球上的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等地区,因此此说法正确。

【点睛】15、√【分析】【分析】

【详解】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本题说法正确。

【点睛】16、×【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扰乱大气层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本题说法错误。17、√【分析】【分析】

【详解】

石油、煤炭是历史时期生物体固定太阳能;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动能,来自于太阳能。太阳辐射是维持大气和水体运动的动力,题目说法正确。18、×【分析】【分析】

【详解】

磁暴现象是因为太阳风扰乱地球磁场形成的;而不是扰乱电离层。太阳风被地球磁场吸附到两极,与大气产生摩擦,发生了极光现象。

【点睛】

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磁暴,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19、×【分析】【分析】

【详解】

太阳内部的物质经过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变。

【点睛】

太阳核聚变过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过程中释放出能量。20、√【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红色岩层一般是在气候炎热的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含黄铁矿的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所以该说法正确。

【点睛】21、×【分析】【分析】

【详解】

某沿海国距其领海基线12海里范围内;为该国领海,因此表述错误。

【点睛】

领海的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但是,在海岸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海岸有一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直线基线法就是在岸上向外突出的地方和一些接近海岸的岛屿上选一系列的基点,各基点依次相连,各点间的直线就连成沿海岸的折线。四、综合题(共2题,共12分)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海北站气候状况及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速率日变化曲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难度一般。

【详解】

(1)由材料可知;海北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寒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与生物量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关系密切。由于暖季草类茂盛,有机质多。而冬季漫长寒冷,微生物分解速度慢,使得有机质容易积累。同时,年降水量小于600mm,淋溶作用弱,表层有机质集中,所以海北站土坡有机质含量丰富。

(2)由于“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所以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释放速率就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地面,所以地温与气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增强,地温增高,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随之增高,在下午14点左右达到最高,此时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作用强,而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与气温也相应降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也降低,从而使得地温;气温和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三者之间有明显的日变化。

【点睛】【解析】(1)暖季气温较高;光照充足,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2)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增强,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及成因;航运发达的原因等相关知识。

【详解】

(1)铁板洲;和悦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含沙量和流速方面分析。含沙量: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多。地形:由材料可知,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km的微弯河段,地形平坦,河道弯曲,铁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