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类中药动物类中药1[概论]动物类中药(animaldrags)在我国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4千年前甲骨文就记载麝、犀、牛、蛇等40余种药用动物。3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对蜜蜂的利用。[概论]22千多年前就有对珍珠、牡蛎养殖的记载。从本草著作的记载来看:《神农本草经》已收载动物药65种。其中如鹿茸、麝香、牛黄等至今仍为常用品种。唐代《新修本草》记载有128种。2千多年前就有对珍珠、牡蛎养殖的记载。3明代《本草纲目》收载461种,并将其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收载160种。就全世界范围看,已研究和使用的动物药超过3000种。明代《本草纲目》收载461种,并将其分为虫、鳞、介、禽、兽、4[分类]按药用部位常将动物类中药分类如下:(一)全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蜈蚣、土鳖虫、斑蝥、红娘子、青娘子、海龙、海马、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蛤蚧等。[分类]5(二)角骨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龟甲、鳖甲、豹骨、穿山甲等。(三)贝壳类牡蛎、石决明、蛤壳、珍珠母、瓦楞子、海螵蛸等。(四)脏器类哈蟆油、熊胆、鸡内金、紫河车、桑螵蛸、海狗肾、鹿鞭、鹿胎等。(二)角骨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龟甲、鳖甲、豹骨、6(五)生理病理产物珍珠、蟾酥、牛黄、麝香、僵蚕、五灵脂、夜明砂、白丁香、蝉蜕、蛇蜕、蜂房、蜂蜜、马宝、狗宝等。(六)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鳖甲胶、龟甲胶、水牛角浓缩粉、血余炭、人工牛黄等。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7[活性成分](一)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二)甾体类(三)生物碱类毒素(四)萜类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8常见动物类中药常见动物类中药9水蛭[来源]
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采制]
夏秋两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或石灰、草木灰闷死,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蚂蟥水蛭[来源]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10形态扁平纺锤形,由多数环节组成,长2-12cm,宽0.1-2cm;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一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表面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两侧及腹面为棕黄色。质地质脆,易折断。断面断面胶质状,有光泽。气味气微腥。形态扁平纺锤形,由多数环节组成,长2-12cm,宽0.1-11习惯认为:水蛭以条整齐、黑褐色、无杂质者为佳。伪品掺假的水蛭为水蛭腹部灌入水泥浆等以增重与正品水蛭的主要不同点:质地沉重,药材饱满鼓起,敲断可见异物露出习惯认为:水蛭以条整齐、黑褐色、无杂质者为佳。伪品掺假12全蝎[来源]
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采制]
野生蝎仲春至初秋捕捉,以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春蝎,夏较多称“伏蝎”。饲养者秋季捕捉,捕捉后浸清水中,待其腹内泥土吐出,死后捞出,沸水煮至身挺腹硬,脊背抽沟,捞出洗净,晾干或微火炕干,即“清水蝎”;“盐水蝎”加工基本同上,但浸煮时加食盐。煮时搅拌宜轻,以免碎断。全蝎[来源]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13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14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15形态头胸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前面有1对短小螯肢及1对较长大钳状螯夹,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后腹部(蝎尾)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形态头胸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皱缩弯曲,完整16表面头胸部呈绿褐色,背面绿褐色,后腹部(蝎尾)棕黄色。质地质脆,易折断。气味气微腥,味咸。表面头胸部呈绿褐色,背面绿褐色,后腹部(蝎尾)棕黄色。17全蝎蝎尾头胸部全蝎蝎尾头胸部18伪品:掺假的全蝎来源为在全蝎腹部注入各种增加重量的物质,常有稀泥浆、鸡蛋清等,蒸后晾干;或加入过量的盐。与正品全蝎的主要不同点:全蝎腹部饱满鼓起,质地沉重,折断可见异物露出;或见表面盐粒较多。伪品:掺假的全蝎来源为在全蝎腹部注入各种增加重量的物质,常有19习惯认为:以完整、色黄褐、腹中无杂物、盐霜少者为佳全蝎的性状鉴别歌诀头胸前腹扁长圆,前腹七节紧相连。腹尾六节钩刺尖,一对脚须蟹螯般。背面覆有头胸甲,主体绿褐腹黄淡。步肢四对胸两边,嗅之微腥而味咸。习惯认为:以完整、色黄褐、腹中无杂物、盐霜少者为佳全蝎的性状20蜈蚣[来源]
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产地]
主产于湖北、浙江、江苏等省。[采制]
春夏两季捕捉。先用沸水烫死,再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或再用竹板扎成板状,10条或50条为1板。少棘巨蜈蚣蜈蚣[来源]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少棘巨蜈蚣21形态扁长条形,长9-17cm,宽0.5-1cm,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躯干部第4-20背板常有纵棱2条;腹部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两侧,作钩形,最后一对脚尾状,易脱落。表面
头部两节暗红或红褐色;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棕绿或墨绿色,有光泽;腹部淡黄或棕黄色;脚黄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质地质脆,易折断。断面断面有裂隙。气味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形态扁长条形,长9-17cm,宽0.5-1cm,全体由2222习惯认为:蜈蚣以条长、头红、身墨绿色、头足全者为佳蜈蚣的性状鉴别歌诀全虫扁平长条形,背部黑绿头褐红。背生两条突棱线,腹部皱缩色黄棕。全体环节二十二,每节对足两侧生。触角毒钩各一对,味辛微咸有臭腥。习惯认为:蜈蚣以条长、头红、身墨绿色、头足全者为佳蜈蚣的性状23土鳖虫[来源]
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等省[采制]
夏秋两季捕捉,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雌雄金边地鳖土鳖虫[来源]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雌24地鳖地鳖形态
呈扁平卵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已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表面
背部紫褐色,有光泽,腹面红棕色。断面质松脆,易碎。气味气腥臭,味微咸。地鳖地鳖25冀地鳖特征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每个斑块上有一小点。冀地鳖冀地鳖冀地鳖冀地鳖冀地鳖26斑蝥[来源]
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采制]7-9月,清晨露未干,斑蝥翅湿不能起飞时,带手套捕捉(避免刺激皮肤)或用蝇拍打落,用竹筷夹入容器中,放入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斑蝥[来源]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27形态呈长圆形,长1-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和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表面
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其上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味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形态呈长圆形,长1-2.5cm,宽0.5-1cm头及口器28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29僵蚕[来源]
蚕蛾科昆虫家蚕的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致死的干燥体。[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省。[采制]
自然病死者于夏初或者晚秋采收。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僵蚕晒干或微火烘干。僵蚕[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的4-5龄的幼虫感染(30形态略呈类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头部较圆;体腹面有足8对,呈突起状,中部4对明显;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歧状。表面头部黄棕色,体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质地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习称“胶口镜面”。气味气微腥,味微咸。形态略呈类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2-5cm,直径031海马[来源]海龙科动物浅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或小海马(海蛆)的干燥体。[产地]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沿海。[采制]夏秋两季捕捞,洗净,晒干;或除去内脏,晒干。海马[来源]海龙科动物浅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32形态
“马头蛇尾瓦楞身”。完整海马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可达30cm,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前方有一管状长吻,无牙,两眼深陷。躯干七棱形。尾四棱形。渐细卷曲。表面黄白或黑色;全体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三斑海马体侧背部第1、4、7节的短棘基部有一黑斑。质地体轻,骨质,坚硬。气味气微腥,味微咸。三斑海马形态“马头蛇尾瓦楞身”。完整海马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可达333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小海马克氏海马海马刺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小海马克氏海马海马34
在海马腹中掺入各种增加重量的物质,常有水泥、面粉、石蜡等与正品海马的主要不同点质地特别沉重,腹部鼓起,砍断可见异物露出掺伪海马伪品-搀假海马在海马腹中掺入各种增加重量的物质,常有水泥、面粉、石35习惯认为:海马以体大、坚实、头尾齐全者为佳。规格等级:主产地广东省将海马商品分为大、中、小三等。大海马长11cm以上;中海马长7cm以上;小海马长5cm以上说明:其长度标准是由眼的顶骨处起痛脊量至脊末翅处脊与尾的分歧点上的长度。习惯认为:海马以体大、坚实、头尾齐全者为佳。36地龙来源:为钜蚓科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节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产地:广地龙产广东、广西、福建;沪地龙产上海、江苏、浙江。采制:广地龙春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参环毛蚓地龙来源:为钜蚓科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37
广地龙形态
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全体具环节。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表面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质地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味气腥,味微咸。广地龙38蝉蜕来源: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蝉蜕来源: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39哈蟆油来源: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性状: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黄白色,呈脂肪样光泽。摸之有划腻感,在温水中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哈蟆油来源:蛙科动物中国林蛙雌蛙的干燥输卵管。40蛤蚧来源: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产地:主产于广西、云南、广东等省。采制:野生者多在5-9月捕捉;家养者全年可以捕捉。除去内脏,拭净,不可水洗,用竹片撑开,缠尾,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蛤蚧蛤蚧来源: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蛤蚧41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42形态:呈扁片状,头颈部和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1/3,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脊椎骨及两侧勒骨突起。四足均具五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表面:头、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尾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味:气腥,味微咸。形态:呈扁片状,头颈部和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1/43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44蛤蚧伪品:壁虎科动物壁虎等多种类似蛤蚧的动物加工品。系除去或者未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与正品的主要不同点:有的前足4趾,后足5趾;有的前后足均有4趾;有的虽然前后足都有5趾,但足趾无吸盘;个别趾有吸盘者,吻鳞与鼻孔相切。蛤蚧伪品:壁虎科动物壁虎等多种类似蛤蚧的动物加工品。系除去或45蛤蚧伪品—壁虎蛤蚧伪品—变色树蜥蛤蚧伪品—壁虎蛤蚧伪品—变色树蜥46蛤蚧伪品—红檑疣螈蛤蚧伪品—睑虎蛤蚧伪品—红檑疣螈蛤蚧伪品—睑虎47蛤蚧伪品—蜡皮蜥蛤蚧伪品—蜡皮蜥48蛤蚧伪品石龙子蛤蚧伪品石龙子49蛤蚧伪品—马鬃蛇蛤蚧伪品—喜山髭蜥蛤蚧伪品—山溪鲵蛤蚧伪品—马鬃蛇蛤蚧伪品—喜山髭蜥蛤蚧伪品—山溪鲵50金钱白花蛇来源: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采制:夏、秋捕捉,剖开蛇腹,去内脏,擦净血迹,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盘形,竹签十字形交叉穿过蛇体固定,干燥。银环蛇金钱白花蛇来源: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银环51形态: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形态: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52表面: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45-58个白色环纹,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片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1条脊棱,脊棱鳞片较大,为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下鳞单行。内表面黄白色。气味:气微腥,味微咸。表面: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45-58个白色环纹,黑白相间,白53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54金钱白花蛇的常见伪品1.由其他幼蛇加工而成:主要有游蛇科动物黑背白花蛇等多种蛇和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的全体。与正品的不同点:黑背白花蛇具颊鳞1片,背鳞不扩大,尾下鳞双行;金环蛇有23~33个黄色环纹,黑黄纹相间近等宽,环纹环绕腹部。2.用正品银环蛇的成蛇体剖割加工成若干条小蛇身,再装上其他蛇的蛇头,盘成圆盘形。与正品的不同点:蛇身不完整,蛇头颈部与蛇身有拼接痕迹,蛇身白环纹数多10个左右,或无蛇尾。蛇头鳞片与正品不同。3.以其他蛇的幼体用褪色药水、油漆等将蛇身涂成白色环纹。与正品的不同点:白环纹的宽窄、间距不规则,背鳞不扩大为六角形。
金钱白花蛇的常见伪品1.由其他幼蛇加工而成:主要有游蛇科动物55金钱白花蛇的伪品涂漆银色水蛇渔游蛇金环蛇与银色水蛇的拼接品银色水蛇金钱白花蛇的伪品涂漆银色水蛇渔游蛇金环蛇与银色水蛇的拼接品银56习惯认为:金钱白花蛇以头尾齐全、内色黄白、盘径小者为佳。金钱白花蛇性状鉴别歌诀幼蛇圆盘如古钱,头在中央尾口衔。背部棱角黑棕色,头比身粗长方圆。鳞片黑白横节环,黑白相间黑色宽。腹部黄白鳞片大,气味微腥又微咸。习惯认为:金钱白花蛇以头尾齐全、内色黄白、盘径小者为佳。金钱57蕲蛇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产地: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等地。采制:多于夏、秋两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后除去竹片。五步蛇蕲蛇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五步蛇58形态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口大,习称“龙头虎口”;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颚有管状毒牙,尖锐中空;腹部撑开或不撑开,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脊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两侧具有多数肋骨;尾部骤
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
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
甲”。形态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59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60表面背部两侧有黑褐色或浅棕色组成的V形大斑纹17-25个,其V形的顶端与背中线相连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气味气腥,味微咸方胜纹念珠斑表面背部两侧有黑褐色或浅棕色组成的V形大斑纹17-25个61伪品
1
为同科蝮蛇、烙铁头等蛇的全体;或用食用蕲蛇去掉的头尾,贴在去头皮尾的杂蛇身上,定形干燥而成。与正品蕲蛇的主要不同点:表面纹理与正品不同,没方胜纹、连珠斑等特点。
2
死后变质的蕲蛇加工品;或蛇皮下掺入异物再盘圆定形。与正品蕲蛇主要不同点:有变质气味;脊骨不突出,皮下有胶状异物。伪品62乌梢蛇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省。采制:多于夏、秋两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乌梢蛇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63形态
圆盘状,盘径约16cm,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凹陷;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肋骨;尾部渐细而长表面黑褐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上唇鳞8片,第4、5片与眼鳞相接,眼前鳞1,眼前下鳞1,颊鳞1,眼后鳞2,滠鳞4;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强烈起棱,形成2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尾下鳞双行气味气腥,味淡。形态圆盘状,盘径约16cm,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64乌梢蛇皮背部乌梢蛇皮背部65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10余种,其中主要的有锦蛇属王锦蛇、黑眉锦蛇等。与正品乌梢蛇的主要不同点伪品蛇的背鳞行数均为单数,头部鳞片数目与正品不相同。王锦蛇黑眉锦蛇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10余种,其中主要的有锦蛇属王锦蛇、黑66鸡内金来源: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鸡内金来源: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67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68阿胶来源:本品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经煎熬,浓缩而成的固体胶。产地:主产于山东、浙江。采制: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可加适量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阿胶来源:本品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69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70形态呈长方形或扁方形胶块。表面
黑褐色,有光泽。质地质硬而脆。断面
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味
气微,味微甘。水试
10%的胶水溶液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淡棕色,有少量类白色物析出,而其他伪品胶类的10%胶水溶液均无类白色物析出。形态呈长方形或扁方形胶块。71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72紫河车来源:本品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采制:将新鲜胎盘去羊膜、脐带,将血管挑破,反复揉洗至血净水清,然后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干燥。人的干燥胎盘紫河车来源:本品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人的干燥胎盘73形态:呈不规则椭圆形或类圆形盘状。直径9-15cm,厚薄不一表面:黄白或黄棕色。外表面粗糙,一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沟纹,内表面较平滑,常附有残余的脐带,由此处向四周放射有细血管质地:质硬脆气味:有腥气形态:呈不规则椭圆形或类圆形盘状。直径9-15cm,厚薄不一74石决明来源: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产地:主产于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采制:夏、秋两季捕捉,去肉,去壳外附着物,洗净,晒干。澳洲鲍智利鲍石决明来源: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75形态
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4-17cm,宽2.5-14cm,高约0.8-6.5cm表面外表面颜色不一,红、绿、棕、紫、褐色均有;有的粗糙,有的光滑,光滑者可见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较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4-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或末端数个孔口突出壳面。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地壳厚薄不一,质坚硬或较脆气味无臭,味微咸形态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4-17cm,宽2.576皱纹盘鲍杂色鲍羊鲍澳洲鲍耳鲍皱纹盘鲍杂色鲍羊鲍澳洲鲍耳鲍77牡蛎来源: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产地:我国沿海各省均产。采制: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长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牡蛎来源: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78形态呈长片状、类三角形、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壳顶两侧无小齿表面壳外表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质地质硬而厚,不易破碎断面
断面层状,洁白气味无臭,味微咸长牡蛎形态呈长片状、类三角形、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长10-579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80习惯认为:各种牡蛎均以质坚、内面光洁、色白者为佳。牡蛎的性状鉴别歌诀长圆三欠卵圆形,灰色灰蓝浅灰棕。大小厚薄不般同,外壳层片层纹形。内面瓷白断面层,质坚而重咸味轻。习惯认为:各种牡蛎均以质坚、内面光洁、色白者为佳。牡蛎的性状81海螵蛸来源: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山东等沿海诸省。采制:收集加工乌贼干时剥下的或食用乌贼取下的骨状内壳,或于4-8月将漂浮的乌贼骨捞起,洗净,晒干无针乌贼金乌贼海螵蛸来源:本品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82形态
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长9-23cm,高2.5-6.5cm,厚约1.3cm;角质缘半透明,尾部较宽平,无骨针(无针乌贼);或有一骨针多已断落(金乌贼)表面背面有瓷白色脊状隆起,两侧微显红色,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无针乌贼);或疣点明显,略呈层状排列(金乌贼)。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质地
体轻,质松,易折断气味
气微腥,味微咸无针乌贼金乌贼形态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长9-23cm,高2.83习惯认为:海螵蛸以色白、洁净者为佳。海螵蛸的性状鉴别歌诀本品扁平长椭圆,中间渐厚薄边缘。背面质硬灰白色,纹理平行成半环。腹面洁白层纹显,体轻松脆腥涩咸。习惯认为:海螵蛸以色白、洁净者为佳。海螵蛸的性状鉴别歌诀本品84珍珠母来源:本品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马氏珍珠贝的贝壳。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等沿海诸省。采制:将取过珍珠的贝壳除净杂质,晒干。三角帆蚌褶纹冠蚌马氏珍珠贝珍珠母来源:本品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马85
三角帆蚌形态
略呈不等边四角形,后背缘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
表面壳面生长轮呈同心环状排列,壳内面外套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呈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略呈三角形。左右壳均具2
枚拟主齿,左壳具2枚长条形侧齿,右壳具1枚长条形侧齿;具光泽质地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味气微腥,味淡三角帆蚌86褶纹冠蚌
形态
呈不等边三角形,后背缘向上伸展成大形的冠
表面壳内面外套痕略明显;前闭壳肌痕大呈楔形,后闭壳肌痕呈不规则卵圆形,在后侧齿下方有与壳面相应的纵肋和凹沟。左右壳均具1枚短而略粗后侧齿及1枚细弱前侧齿,均无拟主马氏珍珠贝
形态
呈斜四方形,后耳大,前耳小,背缘平直,腹缘圆
表面生长线极细密,成片状;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具一凸起长形主齿褶纹冠蚌马氏珍珠贝褶纹冠蚌
形态呈不等边三角形,后背缘向上伸展成大形的冠
87习惯认为:珍珠母以色白、整齐、无碎末、珍珠层厚、表面无黑皮、质松脆者为佳。珍珠母的性状鉴别歌诀大小不等长圆形,外表淡褐横纹生。内表乳白“珠光”辉,多数遗留圆孔洞。质坚断面成薄层,气味皆与珍珠同。习惯认为:珍珠母以色白、整齐、无碎末、珍珠层厚、表面无黑皮、88瓦楞子来源: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贝壳。产地:主产我国沿海诸省。采制:秋、冬到次年春季捕捞,洗净,沸水略煮,去肉,干燥。毛蚶泥蚶魁蚶瓦楞子来源: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贝壳。毛蚶泥89形态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2.5-9cm,高2-8cm表面壳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脱落;壳顶突出,向内卷曲;自壳顶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18-48条;壳内面平滑,白色;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楞相对应的凹陷,铰合部具小齿1列质地质坚硬气味无臭,味淡形态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2.5-9cm,高2-8cm90龟甲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采制: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两季为好。捕捉后杀死,或用水烫死,除去残肉,取背甲及腹甲晒干。杀死者称为“血板”,烫死者称为“烫板”。背甲腹甲龟甲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腹甲及背甲。背甲腹甲91形态整体背甲、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大,与腹甲分离。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长7.5-22cm,宽6-18cm;脊棱3条;颈盾1块,前窄后宽;椎盾5块,第一椎盾长大于宽或近相等,第2-4椎盾宽大于长;两侧各有对称肋盾4块;边缘每侧具缘盾11块,尾部具臀盾2块。形态整体背甲、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大,与腹甲分离。92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6.4-21cm宽5.5-17cm;盾片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缝线等长,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缝线最短;内表面除净残肉后可见骨板9块(上板、舌板、下板、剑板各2块,内板1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有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墙板),有的已除去。腹甲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6.4-21cm宽5.5-93表面背甲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腹甲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质地质坚硬,可自骨板缝处敲断。气味气微腥,味微咸。腹甲背甲表面背甲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腹甲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94来源:龟科闭壳龟属(Cuora)、水龟属(Clemmys)、陆龟属(Testudo)多种动物的腹甲与正品龟甲的主要不同点:胸盾、腹盾、股盾中缝线不等长,一般腹盾中缝线最长。地龟腹甲马来闭壳龟背甲眼斑水龟背甲来源:龟科闭壳龟属(Cuora)、水龟属(Clemmys)、95龟甲常见伪品黄喉水龟背、腹甲缅甸陆龟背、腹甲黄缘闭壳龟背、腹甲龟甲常见伪品黄喉水龟背、腹甲缅甸陆龟背、腹甲黄缘闭壳龟背、腹96鳖甲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产地:主产于湖北、安徽、江苏等省。采制: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两季为好。捕捉后杀死,将鳖体放入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去净残肉,晒干。鳖鳖甲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鳖97形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纹理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地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味气微腥,味淡。形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98穿山甲来源:为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甲。产地:主产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采制: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去净骨肉,将皮张入沸水中烫,甲片自行脱落,捞出晒干,习称甲片。整张皮甲者,称全甲。穿山甲来源:为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甲。99形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较宽的一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窄端光滑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与横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质地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味气微腥,味淡形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片状或半折合状100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101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102动物类--中药鉴定ppt课件103常见伪品
将塑料、胶类用模具压制成甲片与正品的主要不同点甲片最边缘特别薄,很容易掰掉;火烧有烧塑料样焦臭气。常见伪品将塑料、胶类用模具压制成甲片104鹿茸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产地:前者习称“花鹿茸”,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马鹿茸”,主产于东北、内蒙古、甘肃等地。采制:夏、秋两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梅花鹿马鹿鹿茸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105花鹿茸二杠花鹿茸二杠106马鹿茸马鹿茸107
花鹿茸二杠(头茬茸)形态
呈人字形分枝。主枝称“大挺”,圆柱形,顶端(嘴头)钝圆或膨大,或加工成向下反折状,不拧嘴。长17-20cm,锯口径4-5cm;离锯口约1cm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表面
皮红棕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直立的灰白色细短茸毛,上部较密,下部较疏,不能遮盖外皮,分岔间(虎口)有一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无抽沟。质地断面体轻,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化圈,中部密布细孔气味气微腥,味微咸花鹿茸二杠(头茬茸)108花鹿茸三岔形态
具两个侧枝,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先端略尖,第二侧枝距门庄较远。大挺下部多有纵棱及突起的疙瘩(骨豆)表面外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其余性状同花杠二茸花鹿茸三岔109东马茸莲花特征
具2个侧枝。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第二侧枝紧靠门庄生出。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东马茸三岔特征
具3个侧枝,第三侧枝距第二侧枝较远。皮色深,质较老东马茸四岔特征
4个侧枝,茸毛粗而疏,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骨豆),先端多无毛,习称“捻头”马茸三岔东马茸莲花马茸三岔110西马茸形态: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多抽缩干嘎,形成纵沟、纵棱。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味:气腥臭,味咸。规格:同东马茸,亦分单门、莲花、三岔、四岔西马茸五岔西马茸西马茸五岔111鹿茸的常见伪品1.来源:用鹿、羊、狗、猫、老鼠等动物的皮包裹骨胶、沥青等异物制成与正品花鹿茸的主要不同点:外皮可从“茸”体上撕下,断面无蜂窝状小孔2.来源:将正品鹿茸皮割开,打入铁钉,铁条后再缝合,或从锯口灌入水银等重物与正品花鹿茸的主要不同点:特别沉重,细看外皮下有缝合痕迹,有的折断后有水银等散出沥青鼠皮羊头骨伪制骨架伪制鹿茸的常见伪品1.来源:用鹿、羊、狗、猫、老鼠等动物的皮包裹112鹿茸常见混淆品扁角鹿茸狍鹿茸水鹿茸驼鹿茸驯鹿茸鹿茸常见混淆品扁角鹿茸狍鹿茸水鹿茸驼鹿茸驯鹿茸113水牛角来源:牛科动物水牛的角。水牛角来源:牛科动物水牛的角。114羚羊角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产地新疆西北部。前苏联产量大。采制全年可猎取。从角基部锯下角,晒干。赛加羚羊羚羊角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赛加羚羊115羚羊角羚羊角116形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角的基部横截面类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拄,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习称“合槽”;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横断面观,通天眼略呈扁三角形。形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角的基部117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习称“合把”。质地坚硬,极难断。气味气无,味淡。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118羚羊角常见伪品1.来源其他牛科动物的角冒充,有的经过人工雕刻环纹,钻出“通天眼”与正品的主要不同点表面淡灰棕色至黑色,环脊的形态数目,环间距及环上细纹均与正品不同。人工雕刻的环蚊形态不自然。伪品均没有通天眼,或有圆形的通天眼(人工钻出)2.来源将正品羚羊角的角塞拔出,向通天眼内灌铅等重金属以增重量与正品的主要不同点角特重,角塞不能恢复原来与角鞘紧密嵌合的”合槽“状态藏羚羊角下为黄羊角羚羊角常见伪品1.来源其他牛科动物的角冒充,有的经过人119习惯认为羚羊角以质嫩、色白、光润、内含红色斑纹、无裂纹者为佳。羚羊角的性状鉴别歌诀圆锥细长又弯曲,尖端光圆润如玉。嫩尖紫黑无裂隙,对光照视有血丝。节间一指称合把,波浪环节似轮脊。基部圆形有“骨塞”,骨塞表面有棱脊。恰和角内能合槽,细孔直通角顶至。质较次习惯认为羚羊角以质嫩、色白、光润、内含红色斑纹、无裂纹120珍珠[来源]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产地]马氏珍珠主产两广、海南及台湾;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主产江浙、湖南、江西等地。[采制]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珍珠[来源]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121【性状】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以纯净、质坚硬、色彩光泽明显者为佳。【性状】122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加稀盐酸,即产生大量气泡。(2)取本品,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紫色或亮黄绿色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理化鉴别123桑螵蛸来源: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桑螵蛸来源: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分124蜂蜜来源: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性状鉴别:呈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以木棍挑起时蜜丝不断并流成折叠状、气芳香为佳。蜂蜜来源: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125蟾酥[来源]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产地]河北、山东、江苏等地。[采制]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蟾酥[来源]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126【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本品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性状】127五灵脂来源: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分为灵脂米和灵脂块。五灵脂来源: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128麝香[来源]
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产地]
主产于西藏、四川、云南等省。林麝马麝原麝麝香[来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129采制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或再修边剪毛,阴干或由囊孔阴干。带囊壳的完整麝香,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吸湿干燥。采制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或再修边剪毛,阴130毛壳麝香形态
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表面
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周围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一个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毛壳麝香形态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131麝香仁
野生者质柔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状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状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
气味
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麝香仁野生者质柔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132麝香仁麝香仁133
经验鉴别冒槽: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逐渐膨胀高出槽面。手搓:可揉之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结块,无砂粒感,搓后掌上留香,经久不散。口尝:取麝香仁少许入口尝,有麻、咸、苦味,迅速透颊,涎液随生,质佳者可通鼻窍。齿咬不应粘牙。火试:置铝箔上隔火烧热,若出现麝香发生跳动、蠕动,迸裂或有爆鸣声,并随即熔化起浊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个人教育培训专款专用贷款协议
- 2025版财务顾问机构与政府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电梯操作员培训与考核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矿长劳动合同附带矿山设备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工程设计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工业地产合作开发与租赁合同
- 2025年按揭贷款房产保险附加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电视台主持人违约责任与解除合同范本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题库:数据分析计算题库精讲
- DNA测序技术及发展2讲课文档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和田地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真题
- 2025年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铜陵一中、池州一中、浮山中学等2025届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外籍人员招聘管理办法
- 创维光伏培训课件
- 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 2024-2025学年 福建省福州一中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 级数学试卷
-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 设计项目人员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