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8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A.魏B.蜀C.吴D.西晋2、下列对我国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将土地收归国有B.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们自制的一幅历史年代尺示意图,“?”处没有完成。请根据图示帮他们完成正确选项A.秦朝灭亡B.西汉建立C.光武中兴D.七国之乱4、中国人常说“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年”是从()A.元谋人算起B.河姆渡原始居民算起C.黄帝时期算起D.国家出现算起5、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6、西汉时期,在汉武帝以前,许多国家制度基本上没有突破秦朝的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但是汉制绝不是对秦制的完全复制,而是有所损益。汉武帝对“秦制”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其中在地方制度上的“继承”和思想统一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A.颁行“推恩令”;实行盐铁专卖B.推行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分封制;“焚书坑儒”D.实行郡县制;奉行“无为而治”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工程的评价A.赵州桥的修建B.大运河的开凿C.指南针用于航海D.市舶司的设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题文】(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考试,使得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得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9、【题文】非洲是一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

(1)____是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历史见证千¨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明代郑和船队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____沿岸。

(3)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略矛头直指非洲的____(国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这一政策在____会议上达到顶峰。10、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派大将蒙恬率军出击,夺取河套地区。还修筑了西起____、东到____,全长一万多华里的万里长城,防止匈奴再次南下。秦还开凿了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____。11、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同学们都非常高兴的在烧烤食物。______(判断对错)12、太宗时期,把______嫁入吐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14、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5、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16、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台湾。。A.正确B.错误17、西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力在这一时期大大减弱。______(判断对错)18、昭君出塞的佳话发生于汉文帝时期。______(判断对错)19、京剧以昆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3题,共12分)20、对1000年前的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订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事,谈谈自己的看法。21、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2、东周时期,一些重要的诸侯国比如齐国、晋国、楚国等仍然存在,说明西周时期传承下来的宗法制分封制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4分)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

材料一如图。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材料二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2)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举两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24、探寻古代社会变革。

材料一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和赋税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甘心效力),诸侯亲服(亲近归附),获楚;魏之师,举(攻占)地千里。至今治(太平安定)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蔡志忠漫画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三项内容。材料二李斯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______)时期主要思想家简表。

。材料序号学派代表人物观点图1法家____________图2______孔子______图3____________朴素辩证评卷人得分六、改错题(共1题,共7分)25、商朝的青铜文明灿烂辉煌;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四羊方尊。

错误:______。

理由(1)______。

理由(2)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时三国的地理位置,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2、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都属于土地私有制。A表述不合史实。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CD描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3、B【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图中“?”处填西汉建立。故选B。【解析】B4、C【分析】本题考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和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所以,本题的“五千年”是从黄帝时期算起。故选C。【解析】C5、D【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康雍乾三朝”“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联系所学可知,这些都是清朝前期强化君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强化君权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明清强化君权的主要史实.【解析】D6、B【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废分封;立郡县,西汉继承秦制,推行郡县制;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焚书坑儒,但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对“秦制”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其中在地方制度上的“继承”和思想统一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推行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B7、B【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后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挖永济渠,到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千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重大作用。分析题干材料,可知选项ACD错误。故选B。【解析】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凭才学参政,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增加了殿试;武举、诗赋等内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解析】【答案】A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东方文明中古代埃及的人类文明;埃及被称之为尼罗河的馈赠,古代埃及的人类文明成果主要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象形文字,而被称之为见证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并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

(2)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1405年——1433年,明成祖在位时,郑和率领船队共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一方面宣扬了国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红海。

(3)本题考查的是绥靖政策相关知识;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略矛头直指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英;法等国对意大利采取绥靖政策,而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慕尼黑会议,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埃塞俄比亚慕尼黑。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答案】

(1)金字塔(2)红海(3)埃塞俄比亚慕尼黑10、临洮辽东灵渠【分析】【分析】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还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故答案为:临洮、辽东、灵渠。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长城和灵渠。11、略

【分析】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解析】√12、略

【分析】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故答案为:

文成公主。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文成公主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武举考试的创立者是武则天。【解析】【答案】错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刚经》。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解析】【答案】对15、×【分析】【分析】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七雄。16、√【分析】本题考查台湾与内地的交往。三国时期,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本题是正确的。故选A。【解析】A17、×【分析】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周王室王权衰落,诸侯已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中国历史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局面。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东周的分期;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本题考查东周的分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8、×【分析】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汉朝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因此董必武认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昭君出塞。熟练掌握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变化。

本题以昭君出塞的佳话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汉与匈奴的和与战的相关史实。【解析】×19、×【分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道光帝在位时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京剧以昆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京剧。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四、辨析题(共3题,共12分)20、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分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用历史唯物之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法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上述材料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方面来讲,澶渊之盟确实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确实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稳定,双方在边境上开展贸易,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特别是辽所统治的我国北部和东北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从而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北宋与辽的关系知识。21、错误: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

理由: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焚书坑儒,秦统一文字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统一文字。这个是错误的,秦灭六国后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到致命打击的是焚书坑儒,秦统一文字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的知识。22、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由: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存在,但不再向周王室进贡,也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而是纷纷扩张国土,进行争霸战争,传统的分封制宗法制实际上已经被破坏。【分析】【分析】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王室衰微,反而依附大的诸侯国。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争斗不断。由此可见: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存在,但不再向周王室进贡,也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而是纷纷扩张国土,进行争霸战争,传统的分封制宗法制实际上已经被破坏。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由: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存在,但不再向周王室进贡,也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而是纷纷扩张国土,进行争霸战争,传统的分封制宗法制实际上已经被破坏。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社会特征。五、材料题(共2题,共4分)23、略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根据地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是解题关键;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孙权建立了吴国,位于东南沿海,所以是图C所示位置;后来西晋建立后,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东晋战乱,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等,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

掌握理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交融.【解析】(1)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时期,孙权建立了吴国,都城在建业,在C处;280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西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出现“田美土肥之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根据材料三“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迁都洛阳;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为汉化政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等.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➀从三国到西晋,实现国家局部统一;➁北方战乱,人口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➂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等.

故答案为:

(1)赤壁之战.C.西晋.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人南迁).(意思相近即可)

(3)措施:迁都洛阳.表现: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因素: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融合.(任意两点即可)24、略

【分析】(1)由材料“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和赋税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