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重庆南开中学高2023级高一(上)中期考试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为“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就不需要文字。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外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里我们称之做facetofacegroup,直译起来是“面对面社群”。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说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所引起的反应。文字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句子。“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做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里人和乡村工作的朋友们都认为乡下人“愚”,作者并不认可他们,他认为乡下人并不“愚”,只是欠缺某种特定的知识。B.作者认为当人和人的接触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阻碍时,人们选择“间接交流”的方式来交流,于是结绳记事、文字才会产生。C.电话、广播的出现削弱了书信文告在人际交流中的地位,这是因为电话、广播是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远比书信文告便捷方便。D.特殊语言用来作为象征体系的材料比语言更为丰富,包含了声音、动作、表情等,因此特殊语言能够比语言更好地传情达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面对面社群”特点的一项是(3分)A.人际往来是直接接触B.人际关系比较密切C.社群成员相对固定D.主要靠表情、动作传情达意3.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4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题目:“全忠,2月14日,咱们一家三口站台上见。”这是一本普通家庭日记本上的留言。这样的日记一写就是23年,用掉了12本日记本,留下6820多条只言片语,长达24万余字。写下这段留言的妻子叫任亚娟,是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武威南车队队长。丈夫李全忠,是兰州客运段宁波车队副队长。虽然同在一个单位上班,但因为从事不同车次的客运管理工作,夫妻两人在家碰面的机会少之又少。1995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不久,甜蜜的家庭生活就被忙碌的工作带走了——夫妻二人一个值乘北京列车,一个值乘乌鲁木齐列车,每隔3周才能相聚一次。“那时候哪有手机、微信这么方便的沟通平台?我们就把家里需要办的事情都记在日记本上交代给对方,一来二去,日记本就成了我们两人之间最主要的沟通纽带。”任亚娟回忆说,他们出乘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日记本有没有留言。“看到了熟悉的文字,就像见到了本人一样。”丈夫李全忠这样形容。翻开一本本泛黄的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夫妻二人23年来的点点滴滴。“亚娟,昨晚在列车上没合眼吧?一回来就趴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好心疼。你最喜欢的冬果梨汤熬好了,在茶几上,醒来记得喝,我先出乘去了。”“亲爱的,这两天武威温度下降得厉害,你的毛衣毛裤我洗好放在卧室第一个衣柜里了。记得穿上,保重!”“全忠,女儿说什么时候咱们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上你做的臊子面?我都不知道哪一天,心凉!”“亚娟,你荣获全局十大‘最美贤内助’,真替你高兴。但我觉得这个奖,颁给我也合适呢,哈哈!”“现在翻一下,23年的心酸与牵挂历历在目。”李全忠说。23年,经历了传呼机、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不同的通讯工具,但是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比不上“见字如面”的纯情与质朴。随手写下的留言,笔笔写出的爱意,期待与牵挂,相知与守候,与子偕老的“家庭心灵史”尽在其中。每到春运、暑运和黄金周,正是家家团圆或是休闲度假的时候,但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却是最繁忙的时候。女儿李卓蔚,已经21岁了,在她的记忆里,一家人却没有一起过过一次春节。任亚娟的父母去世得早,公婆也在客运段上班,李卓蔚很小就没人带,平时只能将女儿寄放在邻居家,到了春节就送到陕西姨姥姥家。“别人家的小姑娘都是捧在手心里养,我们却是‘散养’,真是觉得对不住她。”一提到女儿,任亚娟的眼里总是泛起泪花。懂事的女儿不仅没有埋怨过父母,还做起了他们情感的“联络员”。她在家庭日记本上识字、认字、写字,渐渐地也开始留字。高三那年,学校开家长会,夫妻俩都在列车上值乘检查。李卓蔚既没打电话也没发短信,在家庭日记本上写下了一条留言:“爸妈,后天要开家长会,我英语竞赛考了全校第2名,想着让你们看看我的成绩!”3天后,出乘回家的妻子任亚娟一进家门就发现这条留言。“觉得自己这父母当得太失职,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可我们参加家长会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任亚娟低头抚摸着家庭日记本,心里泛上一阵酸楚。忙碌的工作依旧,但今年新年以来,家庭日记本上的内容更多了。“爸,我跟着电视学,做了一盘您喜欢吃的红烧肉!您回来尝尝!”“爸妈,我在网上给你们定了一款对戒,样子暂时保密,不过保证你们喜欢!”2月14日,李全忠乘坐K1040从宁波返回兰州,妻子却要乘坐T6601次列车前往武威。女儿带上精心挑选的对戒,一家三口相聚在了兰州火车站站台上,而这次相聚只有短短的37分钟……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一家三口仍旧在用“见字如面”的方式守护着纯情家风。浸润在字里行间的牵肠挂肚,还将在家庭日记本上延续。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做本篇通讯标题的是(3分)A.平凡的铁路夫妻B.列车上的爱情C.“见字如面”23年 D.家书·家风·家国5.下列对原文的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直接引用了家庭日记本上任亚娟给丈夫的留言,亲切的称呼,特定的日子,简单的约定,朴素的话语,引出了通讯的主要内容。B.文中写亚娟因一家三口不能一起吃臊子面而感到“心凉”,流露出她对自己生活的心酸;丈夫对妻子获奖的调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乐观。C.虽然通讯工具在变,但夫妻之间用留言交流的方式未变,说明了夫妻二人通过文字交流的时间跨度很长,夫妻二人很难适应现代的交流方式。D.通讯后面引述了女儿李卓蔚的留言,不仅表现了女儿对父母工作的支持与理解,而且暗示了留言这种方式在家庭中的传承以及纯情家风的延续。6.下列各项对这篇通讯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行文方式,抓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细节来勾勒人物的事迹,并偶尔穿插作者的议论,以此表现作者的报道立场。B.文中写女儿21岁一家人也没有一起过春节这一内容,与春运期间人们能够阖家团圆相对比,进而突出了夫妻二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C.新闻通讯会适当描述当事人的话语来凸显人物,本文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不冗长,不煽情,不虚浮。D.本文从“家庭日记”这一独特的交流方式选材,描绘了一个聚少离多,但又充满温情的劳动者家庭,表现了当代列车员的恪尽职守与敬业精神。(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玻璃碴的春天厉周吉当老严打我手机时,我正坐在电脑前发呆。老严找我多数是喝酒,这次照旧,一起喝酒的还有老张。我们三个相识于高中时代,当时都是校文学社主力。办刊空暇,经常在一起聊文学。那时,我们对文学都非常痴迷,以至于把学习置之脑后。进入高三,学习异常紧张,他俩依旧沉浸在文学世界中不能自拔,我则在文学与题海的边缘艰难地挣扎。高中毕业后,他们落榜,我勉强考上专科。后来二十多年间,我们几乎失去联系。直到最近几年有了微信,联系才多了起来。记得第一次见面,自然还会聊文学,老严说自己毕业不久就开始养猪,现在养殖场有上千头猪,至于文学,早就戒了。我在一家工厂上班,工作很累,还经常加班,写作只是业余爱好,业余时间少,我又懒惰,每年写不了几个豆腐块。只有老张依旧痴心创作,他生活在农村,除了农忙季节之外,一直还在家写作,作品经常在全国知名刊物发表,在本地文学圈已小有名气。但经济收入有限,日子过得比多数农民还紧巴。那之后,老严的单位每次需要材料,他都会让我们帮忙。这次,说是喝酒,其实还是叫我们帮忙,他现在急需一份汇报材料。“当年雄心勃勃的诗人,沦落到连写个普通材料都需要找人了。你的头脑中除了猪还剩下什么呀?”我开他玩笑说。“离开猪,我吃什么呀!”那天,我们边喝边聊,老严不无感慨地说,“可怜我当年那灿烂辉煌的诗人梦呀,被现实打得稀碎稀碎的!所以我敬佩你们,尤其是老张。当然,文学梦要坚守,但也不能太脱离现实了,毕竟我们都还得生活。”“我一直在探索文学与现实的结合之路,除了传统文学创作之外,我也在尝试故事写作,最近这两年我还开通了个人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别人打赏增加收入,这一块发展空间很大……”老张自信地说。那天老严承诺写好这个材料给5000元的报酬。“这家伙看来真是有钱了,不过钱咱可不能要他的。”喝完酒,老张跟我商议道。“我觉得他太过分,仗着有钱支使别人!他自己真不会写?要说没时间,我们也没时间呀!谁的时间不宝贵?所以咱不但要,而且多要。”我说。等材料写到一半时,我们以写作困难为借口又笑着要他再加2000元,他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后来老严照旧经常找我们写东西,再加上微信公众号的收入,我们的日子宽裕了许多。我们的好日子在老严出车祸后戛然而止。老严在那次车祸中受伤严重,他的养殖场停办了。当然,他不会再找我们写材料了。与此同时,我们的固定粉丝也不再给我们打赏。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给我们打赏最多的那个网友是他的另一个微信号。我们去看老严那天,是个严寒的冬日。那时,老严坐在阳台上,正在构思一首诗,旁边放着他的双拐。在那场车祸中老严救出了一个突然冲到路上的孩子而自己却残废了双腿,从此,他只能靠双拐行走了。人到中年,忽然遭遇这样的不幸,我们此前想好的安慰他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后来我们开玩笑说他不够朋友,一直给我们打赏,却不吱一声。老严笑着说,文学创作者处境太难了。其实他养猪,除了维持基本生计外,就是想靠自己的努力支持一下有潜力的文学创作者。我们仅仅是他默默支持的无数文友之一。他说,自己虽然能力很有限,但他的一点儿付出,没准能支撑某位文学青年奋斗许久。我们再次被老严的精神深深感动。这时我们才认识到,老严所谓找我们写材料,其实也是变着方式支持我们,我们更加为误解了他而难过。那天,外面气温很低,西北风特别大,但阳光很好,透过玻璃照进屋里,让人觉得格外温暖。“其实我骨子里是喜欢写诗的,这些年我一直为生活奔忙……这样也好,我终于有时间思考并写诗了。这首,刚写完,要不你们给看看?”老严打破现场的沉默说。“墙角那块不起眼的玻璃碴,将一束苍白的冬日阳光,燃烧成绚丽多彩的春天……”我们才读几句,就已泪眼蒙眬……(选自《山东文学》2018年第4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插叙“我”、老严和老张高中毕业二十多年后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丰富了小说内容,既有利于塑造三人形象,也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B.“我们”在帮老严写材料时要求他再加2000元的报酬,老严之所以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是因为他和“我们”是高中同学,碍于情面。C.“通过别人打赏增加收入”“再加上微信公众号的收入,我们的日子宽裕了许多”看似闲笔,却为老严用另一微信号给“我们”打赏的情节埋下伏笔。D.对老严请“我们”帮他写材料一事,“我们”颇有微词,而且让他提高价格,后来才“恍然大悟”,小说先抑后扬,突显了老严的形象特点。8.请概括老严的形象特点。(4分)9.小说以老严的一首诗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箕帚:操持家务B.陈轸独吊吊:伤怀C.轸可发口言乎发:发出D.使屈匄帅师伐秦帅:通“率”,率领1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寡人不兴师【】得六百里地②齐、秦合【】患必至矣③夫秦之【】重楚者④【】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A.而则所以乃B.则乃所以而C.而且是故则D.且而是故乃1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青,取之于蓝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王担心齐楚联盟会阻碍自己攻齐的计划,所以派遣张仪先去游说楚国,希望能够通过诡计,设法破坏其联盟。B.在楚国君臣对张仪的诡计毫无觉察之时,只有陈轸头脑清醒,大胆劝告楚王先取地,再绝齐,而楚王不以为然。C.得知楚国被骗后,陈轸建议楚王勿意气用事,应该顺势与秦联手攻齐,从齐国身上取得在秦国那里丢失掉的土地。D.初战,楚国大败于秦国,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只得举全国之兵来迎战秦国的第二次进攻,这给了韩魏以可乘之机。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迎春花[宋]韩琦覆阑①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嘲迎春花[清]赵执信黄金偷色②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注]①阑:栏杆。②偷色:偷来颜色。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诗前两句中的迎春花开得枝繁叶茂,亦柔亦刚,形象生动立体。B.赵诗写迎春偷色,梅花傲然,菊花淡泊,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C.赵诗中的迎春花虽然枯瘦憔悴,却能积极迎春,令诗人感慨颇深。D.两首诗都运用了色彩词,使物象更加明丽,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16.两首诗虽然都写迎春花,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迥然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9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静女》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静女“”,让男子独自徘徊。(2)荀子《劝学》中写到蚯蚓因为用心专一故能“,下饮黄泉”;而螃蟹因为浮躁沦落到“”的境地。(3)韩愈《师说》中“,”两句模拟士大夫的口吻,写出他们耻于相师的心理原因。(4)李煜《虞美人》中“,”两句借对故国宫殿的追忆,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5)秦观《鹊桥仙》用“,”写出只要彼此情意长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际,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或四字短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宵衣旰食出类拔萃物我两忘登堂入室B.废寝忘食超凡脱俗安之若素技进乎道C.宵衣旰食超凡脱俗安之若素登堂入室D.废寝忘食出类拔萃物我两忘技进乎道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3分)A.但方寸之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他们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际。B.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C.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际,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D.但方寸之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他们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20.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GB3①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2\*GB3②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3\*GB3③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4\*GB3④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5\*GB3⑤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21.请用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的观点,解释以下三个例子(每小题不超过15个字)(6分)=1\*GB3①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答:=2\*GB3②《流浪地球》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吞没整个太阳系,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而不是移居到其他星球。答:=3\*GB3③《白鹿原》中白嘉轩的父亲亡故后,他继承了族长之位,率领村民修复祠堂,设立乡约碑来管束乡亲,请私塾先生教化村民,处理裁决村里纠纷,头维护宗族利益等等,白嘉轩的身份具有绝对权威。答:22.请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语言生动,诗意连贯。(5分)滔滔的水声里,只有我,企图用一根水草,从上游到下游,从源头到海口,与茫茫的逝水啊拔河。答: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新冠疫情之后,我们能快速按下重启键,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辛劳的付出,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但是,因乱扔垃圾而辱骂殴打环卫工人,因物流太慢而横加指责快递员,这些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请以“尊重劳动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级半期语文参考答案1.D特殊语言属于语言的一部分,其象征体系不包含表情、动作。2.D3.①乡土社会中的人际往来是直接接触;②文字和语言相比在传情达意上有明显的缺陷。4.C5.C6.A7.B老严之所以“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主要是因为他想支持文学创作者。8.①坚持理想②有情有义③见义勇为④颇有文才9、①突显了老严热爱文学的形象特点;老严虽然是现实世界中平凡的一员,但依然要在现实的生活压力下,坚守理想。②照应标题,与前文老严的文学梦相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③以诗句结尾,含蓄隽永,留有余味,启人深思。10.C发:打开。发口:开口11.A12.B状语后置。A是判断句,C是宾语前置句,D是定语后置句13.D原文是“发国内兵以复袭秦”,并非楚国迎战秦国,而是主动攻打。14.①替您打算的话,不如我们暗中仍旧修好而表面上与齐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②如今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非常远,但却认为向老师学习是耻辱。15.C诗中迎春花并非积极迎春,而是逢迎谄媚。16.韩诗:通过写迎春花冒寒开放,为百花迎得春,却又不居功自傲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赵诗:通过与梅菊的对比来写迎春花偷色以及争先迎春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无才无德却善于谄媚逢迎之人的嘲讽。17.①爱而不见②上食埃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④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⑤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8.D(=1\*GB3①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宵衣旰食:宵,深夜;旰,晚上。形容勤于政事。=2\*GB3②出类拔萃: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高出同类之上。/超凡脱俗:超脱世俗,不同凡响。=3\*GB3③物我两忘: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安之若素:遇到异常情况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4\*GB3④技进乎道: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技能等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水平。)19.B(注意“他们”作主语的位置,“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与“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的递进关系,“扩充”与“疆域”的搭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