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性测试(二)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性测试(二)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性测试(二)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性测试(二)_第4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阶段性测试(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性测试(二)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日,试找一位高校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肤浅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学问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明显要少得多。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消灭,是由于古人的境况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日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依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信任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久长寿而不衰减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期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消灭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其次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转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牢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解释、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依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方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期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期一些罢了。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日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苦痛的患病。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学问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D.古人的境况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解析D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退现象消灭的缘由。答案D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气只会越来越小。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消灭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消灭了其次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行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解析D项“不行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答案D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B.有人说,今日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当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时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接受了这种方法。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解析B项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司马芝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①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来宾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公开,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来宾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来宾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学校,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与来宾谈论,有不行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节选《三国志·魏书》卷十二)注①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②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端正。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B.而来宾每不与役与:参与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责:责问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解析D.报:回复。答案D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项是(3分)()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⑤昭犹惮芝,不为通⑥卒于官,家无余财A.①②③ B.④⑤⑥C.②③⑤ D.①④⑥解析①是说他孝敬母亲,不忍在危难时丢下;④是他为官正直的结果;⑥是说他为官清廉。答案C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赞扬。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解析B项,刘节代门客当兵,是由于司马芝告状,太守治刘节的罪。并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答案B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来宾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来宾谈论,有不行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来宾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被上级知道。(2)后来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由于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3)他和来宾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参考译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长官。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来宾,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假如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肯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来宾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期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动身。”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方法,恳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具体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任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的来宾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依据法律处理。后来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由于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可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司马芝性情公正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来宾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其次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3)噫!菊之爱,______________。莲之爱,______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答案(1)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2)山岛竦峙百草丰茂(3)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选考题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三、四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徜徉于迷漫烟雨中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舒舒缓缓地撩开了这座江南古城的春韵序幕。尚是看那雨,在回廊抑或露天里小站一会,便觉丝丝雨意温润心间。这趟子,雨是飘的,轻快盈、慢悠悠。你看不见它,也听不到沙沙的雨声,但一会儿你就感觉有什么被濡湿了,发梢、衣襟、袖口、脸庞……潮湿润的凉。你古怪   地驻足,不觉抬头凝视天空,一片迷漫,淡淡的白,哪里来的雨啊,低头一看,脚下的青石板路已是潮湿湿的一片了。幽静的古平江路褪去了从前的嚣躁,被春雨轻轻涂抹了一层湿意。沿路粉墙黛瓦间,有一株半株桃花从院落里探出头来,那花瓣似刚从王维的水墨画里调出来的,也带着湿意。兴致浓了,伸出手去,什么也没有,只感觉手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挠着似的,痒痒的、酥酥的。你最终欣喜不已,我逮着这春雨了。它像是新生的婴儿,柔柔嫩嫩、俏俏皮皮的。这样的无骨雨时飘时停,下得再密一些,便可看到细雨如针,斜织空中。落在河面上,画起了圈圈点点的涟漪,仿佛万千绣娘的玉手在如带的河流上绣起了苏锦。如是细雨,最为繁华的观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园亦是少去了。它们蜚声于外,难免人迹喧嚣。偏爱在这安静的古平江路悄悄闲走,听着雨声跫音,望着那一排排毗邻的老宅,姑苏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余韵仿佛穿越岁月的尘埃,渐渐氤氲继而弥散在这江南烟雨中了。任凭拐进路边的一座老宅,都可以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原为皇家粮库的李坤堂宅,一落三进,精致的砖雕门楼题额“燕翼贻谋”,庄重、肃穆。倚墙而立,静静感受,好像有重重影幻在眼前拂过。几许足音,成篇的故事最终都如这纷扬的细雨,一滴滴融入历史的河流里。惟有这青砖墨瓦、飞檐翘角、清幽小巷登记了曾经的踪迹。水,苏州的魂呵,置身其间,仿佛一脚迈入了吴文化的历史长卷,恍恍然的,现代生活的烦躁都幽幽地隐匿在身后了。缓缓地踱步在这青石板路上,雨滴把石板路洗得光亮。凝眸回望古平江路两侧伸出的众多悠长悠长的小巷,驻足巷口,优雅、轻柔的评弹曲调不知是从哪扇门扉镂窗里飘逸出来。曾以三国东吴都督周瑜和宋代武状元周虎一度居此而有名的萧家巷,巷虽小但多深宅大院,古迹亦多。推门而入,凝重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不同的大宅,呈现着姑苏城不一的历史画面。在这里,一花一草,一墙一巷都是那么轻易地让你跌落进这座江南古城的风韵里。这巷弄就是姑苏城的条条血脉啊。而今,闲逛在这古平江路,独自徜徉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我亲近到了孕育我、赐予我个体精神血脉的母亲!听母亲轻语,感母亲之体温,千回百回,忘却了归路。(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篇写姑苏城的细雨,为全文营造了一层迷漫的诗意,呈现出古老的苏州城穿越岁月尘埃的独特魅力。B.作者以雨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和叙述抒情的载体,因雨而思,因雨生叹,奇妙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春雨的真实感悟。C.文中对李坤堂宅、萧家巷的描写,突出了古老的苏州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D.第六段写评弹曲调不知从哪扇门扉镂窗里飘逸出来,表达了作者在这样一个烟雨迷漫天迷失精神寄予的苦痛之情。E.作者在文章末尾将古老的苏州城称作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的崇敬与感谢之情。解析B项“对春雨的真实感悟”错,作者通过雨去触摸古城,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项“迷失精神寄予的苦痛之情”错。答案BD(2)江南春雨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轻快盈、慢悠悠、潮湿润的凉;②似有若无,时飘时停,不经意间濡湿一片,令人古怪   ;③俏皮、柔嫩,别有情趣。(3)“如是细雨,最为繁华的观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园亦是少去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独寻一方安静的精神空间的思想感情;②承上启下,由上文写姑苏春雨过渡到对雨中古平江路的叙写,从而揭示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4)联系全文,摸索究“闲逛在这平江路,独自徜徉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我亲近到了孕育我、赐予我个体精神血脉的母亲”的丰厚意蕴。(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细雨中的古平江路远离喧嚣,丝丝湿意给人以轻松拘束之感;②悠长、寂寥的雨巷让作者穿越岁月的尘埃,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③雨天的幽静让作者找回遗失在烦躁现实之中的精神安慰;④从历史与人文中找寻到个体精神的血脉才不会遗失自己;⑤雨巷的悠长拉伸了历史的画卷,雨巷的寂寥更能让人多一份诗意与人文情思;⑥表达了作者对姑苏古城的仰慕之意、感谢之情。(每条2分,答出其中4条即可)四、有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访谈选段,完成(1)~(4)题。徐妍:您在《童年》这篇散文里曾说:“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所以,我很想从水开头我们的访谈。您的整个成长阶段都是在大河边度过的吗?曹文轩:是的。尽管家随着父亲工作的不停调动而不停地迁移,但家总会是傍水而立,由于,在那个地区,河流是无法回避的,大河小河,交叉成网。那里人家,都是住在水边上。开门见水,满眼是水。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很多故事发生在水边、水上,那里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我很怀念河流处处、水色四季的时代。徐妍:当我通过阅读得知水对于您有很深的内在影响时,更是对您生活的那个水边的村庄布满想象。您能否进一步谈一下水构成了您怎样的性格、人生观与审美情趣?曹文轩:首先,水是流淌的。你看着它,会有一种生命感。那时的河流,在你的眼中是大地上枝枝杈杈的血脉,流水之音,就是你在深夜之时所听到的脉搏之声。河流给人一种生气与神气,你会从河流这里得到启示。流淌在形态上也是让人感到愉悦的。这种形态应是其他很多事物或行为的形态,比如写作——写作时我常要想到水——水流淌的样子,文字是水,小说是河,文字在流淌,那时的感觉是一种格外满足的感觉。水的流淌还是奇特的,由于,你不清楚它流向何方,白天黑夜,它都在流淌,流淌就是一切。你望着它,无法不产生遐想。水培育了我日后写作所需要的想象力。其次,水是洁净的。造物主造水,我想就是让它来净化这个世界的。水边人家是洁净的,水边之人是洁净的。一年四季,水都是洁净的。我之所以不愿将肮脏之意象、肮脏之辞藻、肮脏之境界带进我的作品,可能与水在冥冥之中对我的影响有关。再其次,是水的弹性。我想,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水更具弹性的事物了,它是最简洁被塑造的。水是一种很有修养的事物。我的处世方式与美学态度里,确定都有水的影子。水的渗透力,也是世界任何一种物质不行比拟的。风与微尘能通过细小的空隙,而水则能通过更为细小的空隙。假如一个物体连水都无法渗透的话,那么它是天衣无缝了。水之细,对我写小说很有启发。小说要的就是这种无孔不入的细劲儿。水,也是我小说的一个永恒的题材与主题。对水,我一辈子心存感谢。徐妍:您说的这一切都是让我们这些远离水乡的人永久憧憬的。但,现在我换一个角度与您谈论这个问题:水对于您性格与审美趣味是否也有让您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曹文轩:这是一个格外好的问题,从来还没有人这样问过我。是的,我与我的小说的特长与短处,或许都在水。由于水——河流之水而不是大海之水,我与我的作品,好像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的气质,缺乏严峻的山一样的沉重。简洁伤感,简洁脆弱,不能长期地仇恨。水的功能之一,就是将具有浓度的东西进行稀释,将很多东西流走,或是洗刷掉。大约在四十岁之前,我还始终没有觉得世界上有坏人、很坏很坏的坏人。我对人只是生气,而很难达到仇恨的程度。即使生气,也绝不会生气很久,就更谈不上生气一辈子了。时间一久,那个被我生气的人或事,就会渐渐地模糊起来,一切都会渐渐地变得光溜溜起来,一个人没有仇恨,不能记仇,这对于创作是格外有害的,它影响到了他对人性的生疏深度与作品的深度。仇恨是文学的力气,不能仇恨与不能爱一样是一件糟糕的事情。由仇恨而上升至人道主义的爱,才是有份量的。我始终不满足我的悲悯情怀的重量。但,一个人做人做事都必需要限定自己。不能为了取消自己的短处而同时也牺牲了自己的特长。换一种角度来看,“短处”之说也未必精确     。(选自《与一位古典风格的现代主义者对话——曹文轩专访录》,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曹文轩一生虽然在不断的搬迁,但都在处于河流的水边居住,水乡的生活和水的形态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曹文轩从水中获得了很多启示,他感悟到了生命感,水的流淌的奇特使他产生很多遐想,培育了他日后写作中的想象力。C.水对曹文轩的小说的语言风格、形象特征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水也是他小说中的一个永恒的题材和主题。D.在水的影响下,他的性格也变得简洁伤感和脆弱,缺乏严峻的沉重,不能长期的仇恨,心中布满了深深的人道主义的爱。E.这篇访谈的提问从生活经受开头,自然亲切,话题集中,而且问题很有深度,角度独特,自然引发了曹文轩的深刻的思考。解析A.是童年的曹文轩随父亲不停搬迁,从“我很怀念河流处处、水色四季的时代”可以看出他现在不是居住水边。D.他认为“由仇恨而上升至人道主义的爱,才是有份量的。”答案AD(2)曹文轩认为水的哪些特性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依据文章内容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是流淌的;水是洁净的;水的弹性;水的渗透力;水能够将具有浓度的东西进行稀释。(3)这篇访谈是围围着怎样的话题开放的?访问者提出的几个问题有怎样的关系?(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围围着“水与曹文轩的成长”(或水对曹文轩的成长的影响)的话题开放的。这几个问题是层层深化的关系,首先问水与他的生活环境的关系,然后问水对他的性格、人生观、审美情趣的影响,最终问水对他的影响中是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4)曹文轩认为“我与我的小说的特长与短处,或许都在水”,其中的“短处”如何理解?有人认为曹文轩夸大了环境的影响,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就你认同的观点加以探究,并举例阐述。(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这里的短处是指在水的影响下,他的作品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的气质,影响了他对人性的生疏深度与作品的深度,作品中悲悯情怀的重量有欠缺。(4分)其次问:①认同曹文轩的观点。环境对人的思想、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雄浑博大的盛唐文化对李白的雄奇飘逸的诗风有着深远的影响。②认同其次种观点。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不肯定是打算性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环境的束缚。如袁隆平的设想与权威观念相反,面对四周的嘲讽与阻挠仍坚持试验,最终成功。(4分。言之成理,有肯定的阐述,举例恰当即可)第Ⅱ卷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今日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肯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宠爱的大文豪——苏轼。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学问爆炸的今日,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C.他的音质很好,惋惜师出无名,假如能出名师教导,他在音乐上确定会有光明的前途。D.抗战开头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解析A.洗耳恭听:谦辞,形容敬重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教人指导时说的客气话。B.高山仰止:比方崇仰慕慕。C.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值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值理由。D.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搭,多含贬义,符合意境。答案D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当今的环境爱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铺张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扬的目标。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生疏,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信任,在老师的挂念下,只要下苦功,就肯定能够学好。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峻的后果。解析A.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B.不合规律,“商家、企业”改为“企业、商家”;C.主客颠倒,“对我们”后加入“来说”。答案D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惜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B.赤壁之战前,周瑜偷看曹操水寨,令曹操劳中忧虑。蒋干为立大功,自称周瑜同窗,可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来降。周瑜将计就计,设下群英会款待旧友,蒋干趁着周瑜醉酒,误偷了假书信,致使曹操错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三国演义》)C.堂吉诃德劝告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夫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制服一个海岛后就封他为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恳求。(《堂吉诃德》)D.始终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依据两只小鞋子的外形和颜色,发觉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快马上又成了生离死别的哀痛,她最终为救女儿而死。(《巴黎圣母院》)解析“蒋干趁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