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诫子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诫子书》为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课文内容都是关于人生的。《诫子书》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意味的家书,这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作为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智者,这封家书中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对他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家书中诸葛亮对儿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谆谆教诲,对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极具指导意义,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学情分析《诫子书》是一篇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算得上是一篇难文。但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有抵触情绪,不愿开口大声朗读,需要从七年级开始培养朗读的习惯。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诫子书》是经典文言文,虽短小,但字字珠玑,富含哲理,主要通过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言之美,激发朗读的兴趣,养成朗读的习惯,响应正在推广的经典诵读活动。以读促教、以读促学,本节课通过设计读对节奏,知韵味;读懂君子,知内容;读明道理,学做人三个活动,对文章的字、词、句、篇逐层进行赏读,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知文言之韵味、理解文章之内容、感悟文中之哲理,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1.朗读文言文,读准字音、停顿,读出韵味和感情2.读说结合读懂君子内涵3.读明《诫子书》蕴含的道理学做人教学重难点1.读出韵味、读出感情2.读懂君子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导入与下面对联相关的人物是谁?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去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在大家的印象里诸葛亮是一位神机妙算、衷心耿耿的军师。他也是一位父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诫子书》聆听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设计意图:通过对联总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引出人物诸葛亮,再引出课文《诫子书》)二、赏读过程(一)读对节奏,知韵味1.检查预习,齐读加点字的读音、停顿2.读法点拨①句首发语词后停顿,如“夫/君子之行”②连词前停顿,如“以”“与”“则”。如“静/以修身”“年/与时驰”“淫慢/则不能励精”(设计意图:读准字音,对学生进行停顿方法的指导)3.根据停顿齐读课文(二)读懂君子,知内容1.链接材料:介绍背景材料一: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材料二: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诸葛亮是忠诚和智慧的代表,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家书。秋风五丈原,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病中自知命不久,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这封家书,告诉儿子如何为人做事。(设计意图:补充交代背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家书时的殷切期盼和担忧之情。)

2.思考①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选择哪一个词语?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君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读法点拨:读法点拨:“夫”、“也”重读延长,“静”、“俭”重读,“之”、“以”轻读师范读,学生齐读②诸葛亮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君子?请在文中找一个关键词填在括号里,然后解释这句话示例:君子要(修身),意思是君子要(修养身心)君子要(

),意思是君子要(

)学生发言,找到关键词并能解释教师小结:君子要:修身

养德

淡泊

明志

宁静

致远

广才

成学思考:原文比较找句式的明显区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生逐句翻译,得出是双重否定句读法点拨:重读,突出强调淡泊、宁静、学、志点名学生读,开火车翻译句子③怎样做就不能成为君子?(

)不能成为君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读法点拨:否定词重读)学生翻译,学生齐读④不能成为君子可能会有怎样的结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告诫儿子要惜时、要为社会做贡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要读得慢一点,音量逐步升高,达到感情高点。师范读,学生齐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前四句与后一句在句式上的区别(长句?短句?对句?双重否定句?)前四句用黑色标注,后一句用红色标注。读法点拨:对句慢读、短句快读,体现了父亲的急切期望,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师读“夫君子之行”,对句部分女生读上句,男生读下句,最后一句齐读。(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说整句话;通过读法点拨读出文章节奏、情感的变化,感知文章的韵味。)(三)读明道理,学做人资料助读一:诸葛亮真君子关于淡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这样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关于节俭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补充材料: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资料助读二:子孙传君子之风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诸葛亮去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教师小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这封家书,既是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也是他一生人格的写照。(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助读更加了解诸葛亮的为人、了解家书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体现家书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品格。)1.试背课文——首字提醒法夫---------,静---------。非--------,非---------。夫学--------,------。非---------,--------。淫慢------,-----------。年------,--------,遂成----,----,悲---,----。2.从《诫子书》中选一句话做自己的座右铭并阐明理由。我选择(

),理由是(

)。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