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统治要点自主学1星题
基础巩固1.[时空观念]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
)BA.蒙古灭金
B.朱元璋称帝
C.南宋灭亡
D.册封俺答汗2.
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时,写下“削藩”“燕王”“夺取帝位”等关键词。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CA.废除丞相
B.八股取士
C.靖难之役
D.陈桥兵变3.[2024·珠海期末]
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这些变化(
)AA.强化了君主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C.抑制了武将权力
D.加强了边疆治理4.[2024·湛江期末]
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该机构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援朝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CA.东厂
B.御史台
C.锦衣卫
D.枢密院5.下面所示材料反映了明朝科举制度(
)CA.注重实践,培养人才B.利于创新,启智增慧C.脱离实际,禁锢思想D.经世致用,繁荣文化6.明朝前期,中央为强化边疆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管理机构。这个机构是(
)AA.奴儿干都司
B.崖州都督府C.澎湖巡检司
D.北庭都护府2星题
能力提升1.
下面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CA.丞相权力遭到削弱
B.皇权受到制约C.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分割地方权力
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是明朝的行政机构示意图。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设立五军都督府。各部门之间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总体来看,明朝官职变动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特点,C符合题意;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排除A;明朝皇权大大加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分割地方权力,排除D。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1分)对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看法:明太祖认为丞相位高权重,容易专政乱权。(1分)措施: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1分)材料二:有一天,明朝翰林院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他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朝存在的社会现象。(1分)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1分)现象:明朝的特务无孔不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察。(1分)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分)材料三:“文定八股,句出经书”推动了平民子弟读书应试,但这种造就、选拔官员的制度却剥夺了士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皇权的传声筒。——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2分)内容空疏,形式呆板,扼杀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选贤任能;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2分,答出两点即可)(4)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得到感悟,启迪当下。谈谈你对明朝强化君权的看法。(2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明朝强化君权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要点自主学1星题
基础巩固1.[2024·湖南中考]
“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C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2.下面为郑和下西洋出使国家情况表。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出使国家输出带回暹罗种植小麦、开垦梯田等技术暹米、紫檀木等爪哇及旧港建屋技术、耕种技术胡椒、苏木、槟榔、金银香、沉香、黄蜡等锡兰和印度种茶技术、纺织技术、刮痧之法佛教艺术、音乐等CA.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B.规模浩大前所未有C.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开创了新的交通线3.[家国情怀]郑和船队坚持“共享太平之福”“敦睦邦交”“强不凌弱”的原则,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没有掠夺一两黄金白银,没有发动一场军事侵略,也没有占领一寸海外殖民地。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DA.带来客观的经济利益
B.规模浩大前所未有C.开创了新的交通路线
D.传播了和平与友谊4.[2024·福建三明期末]
“自古英雄出少年,戚公继光耀海天。斩妖除魔挥利剑,驱倭逐寇护家园。”与该诗有关的史实为(
)BA.七下西洋,空前壮举
B.台州杀敌,九战九捷C.收复台湾,披荆斩棘
D.郾城大捷,精忠报国5.[2024·烟台中考改编]
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的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BA.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B.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C.打败金军主力,取得郾城大捷D.打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6.[教材素材]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这一援朝战争发生在(
)AA.万历年间
B.隆庆年间
C.永乐年间
D.靖康年间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了广东地方官员,得以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据此可知,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手段是(
)CA.政府批准
B.武力夺取
C.欺诈贿赂
D.协议转让2星题
能力提升1.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麒麟被尊为“仁兽”。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就包含着与麒麟等“异兽”的交流。与之直接有关的海上“麒麟贡”约有七次,史称“麒麟外交”。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BA.旨在促进物种交流
B.政治特征较为突出C.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D.带有强烈经济目的2.
[唯物史观]明朝前期,国力雄厚,为郑和七下西洋提供了保障;明朝中后期,国力减弱,海防有所松懈,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澳门的租住权。这表明(
)CA.郑和下西洋影响深远
B.明朝已经丧失澳门主权C.国力强弱影响对外关系
D.明朝政府没有领土意识
根据材料中的“明朝前期,国力雄厚,为郑和七下西洋提供了保障;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有所松懈,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澳门的租住权”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进行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弱,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表明国力强弱影响对外关系,C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和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A表述不完整,排除;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不能说明明朝已经丧失澳门主权,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明朝政府没有领土意识,排除D。3.[2024·广东中考]
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防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
)B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
根据材料中的“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防图》等众多海防图”可知,明人绘制了众多海防图,反映了明人的海防意识增强,B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明人的海防意识增强,造船技术发达、海外贸易兴盛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C;明朝中期以前远洋航行已经开启,排除D。3星题
素养探究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无论是远洋航行,还是抗击外来侵略,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人称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远航篇】材料一:项目时间次数首航人数最多时船数到达范围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727000多人200多艘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点①②③④(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4分)①时间长(1分)②次数多(1分)③规模大(1分)④范围广(1分)材料二:明朝初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明成祖遂派郑和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船队每天用指南针导航,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时代的中国,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条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条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广泛应用。(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分,答出3点即可)【拒敌篇】材料三:戚继光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己任,见卫所兵不习战,便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一支新军,亲自练成精兵,被人称为“戚家军”。他又针对江南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立了一种鸳鸯阵,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打击倭寇。戚家军装备较强,纪律严明,以“保国安民”为己任,能征善战,为肃清为害已久的倭患作出了重大贡献。——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能够取得抗倭战争胜利的原因。(3分)戚继光本人正直爱国;“戚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战术战法得当等。(3分)【反思篇】(4)上述材料体现了明朝对外交往的哪两种方式?(1分)指出这两种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1分)方式:友好交往与战争冲突。(1分)根本原因:明朝国力由盛转衰。(1分)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主题情境课时练要点自主学主题情境练习七年级(3)班同学以“谁动了大明江山”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
积重难返
大厦将倾1.以下是某同学为了研究某个历史问题而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探究的是明朝中后期(
)DA.建筑艺术辉煌
B.中央集权加强C.社会经济繁荣
D.社会矛盾尖锐2.[教材素材]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简化了税收手续。这一措施(
)DA.增加了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B.加重了百姓的财税负担C.加剧了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史料实证]历史学家吕思勉评价张献忠和李自成时说:“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李自成“颇有大略”的是(
)BA.建立后金政权
B.提出“均田免粮”C.建立八旗制度
D.巩固国家统一4.康熙在《过金陵论》中写道:“万历(明神宗年号)以后……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手燕京,宗社不守。”材料反映的是(
)CA.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B.皇太极进攻明朝C.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D.明神宗疏于朝政
满洲兴起
明清迭代5.[2024·福建莆田期末]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的建立者是(
)CA.吴三桂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忽必烈6.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历史上哪一关键因素最终断送了李自成的“皇帝梦”(
)CA.崇祯皇帝绝望自缢
B.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
鉴于往事
资于治道7.[2024·滁州模拟]
根据下表信息可知,唐朝与明朝走向灭亡的相同原因是(
)时间社会现象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边疆形势日益紧张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大臣结党营私、宦官专权CA.地方割据
B.财政困难
C.政治腐败
D.外来侵略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特别是到嘉靖之后,官员贪污腐败的行为愈演愈烈,官场中阿谀奉承比比皆是,吃喝用度铺张浪费,送礼行贿公然进行,自上而下已然丧失了明朝初年的清明吏治,朱元璋的一片苦心,就这样付之东流了。明朝吏治的腐败,成为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材料二:明末大事年记(部分)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7年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1630年李自成加入起义军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北京(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后期的吏治有什么特点?(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对明朝政权有什么重大影响。(1分)特点:吏治非常腐败。(1分)影响:吏治腐败成为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统治面临哪些威胁。(2分)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的威胁;内部受到农民起义的威胁。(2分)(3)通过明朝的灭亡,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2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应关注民生,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等。(2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要点自主学1星题
基础巩固1.“自幼立志驱荷夷,率兵东征收台湾。宝岛回归同胞庆,丰功伟绩载史册。”该诗描述的是(
)DA.郑和下西洋扬国威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C.戚继光抗倭寇护国安
D.郑成功驱荷夷促统一2.下面的时间轴呈现了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BA.设置台湾府
B.设置驻藏办事大臣C.设立宣政院
D.设置伊犁将军3.[2024·重庆中考]
1762年,清朝以伊犁为“新疆都会”,在当地驻兵屯田,决定1764年至1766年,将凉州和庄浪满洲、蒙古兵悉数携眷迁往伊犁永久驻防。这一决定旨在(
)CA.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B.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C.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
D.帮助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4.[2024·佛山期末改编]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后,乾隆皇帝给其首领渥巴锡颁发了官印,印面镌刻满蒙两种文字,意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此官印可印证清朝(
)B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东南边疆的稳定
D.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历史解释]解读历史文物能获得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所示的文物是雅克萨之战中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对该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BA.反映清朝时期文化的繁荣景象B.在抗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C.是研究明朝反侵略的重要证据D.被运用于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战6.[2024·广东河源期末]
下面是七年级(1)班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记。与这组大事相关的皇帝是(
)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1685—1686年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1697年打败噶尔丹1713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C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乾隆帝7.
根据下图可知清朝(
)AA.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之间的交往C.开拓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疆域D.拓展了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2星题
能力提升1.清朝时,台湾官员曾表示:“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材料说明(
)BA.台湾建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C.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D.清朝时台湾地区盛产食糖和粮食
根据题干中的“台湾官员”“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可知,清朝收复台湾后加强了管理,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发展,所以国家统一是台湾繁荣发展的保证,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清朝在台湾建省,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大陆移民,排除C;清朝时台湾盛产食糖和粮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2.清朝皇帝经常在避暑山庄接见各族首领,其中既有蒙古王公,也有藏传佛教领袖,还有台湾高山族首领等。这些措施有利于(
)CA.经济恢复发展
B.提升建筑技术C.增强民族凝聚力
D.增强军事实力
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皇帝多次在避暑山庄接见各族首领,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各族的联系,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建筑、军事方面的内容,排除A、B、D。3.加强边疆治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氏投降后,在处理台湾的善后事宜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正确意见。……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1分)原因:台湾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等。(3分)措施: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3分)并据此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特点。(2分)方式:平定叛乱;册封宗教首领;设立机构。(3分)特点:治理措施多样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等。(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加强边疆治理的认识。(2分)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边疆治理有利于维护边疆的稳定;有效的边疆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使命等。(2分,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即可)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要点自主学1星题
基础巩固1.这一机构使政令制定迅速、准确,传达快捷、机密。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协助皇帝高效稳妥地处理政务,但并没有决策权。该机构(
)AA.便于皇帝独掌朝政
B.是皇帝监视臣民的耳目C.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D.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因果联系]“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古代读书人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但在清朝时期,更多的读书人却噤若寒蝉,远离现实政治,埋头于故纸堆中。这一变化是因为清政府(
)AA.大兴文字狱
B.崇文抑武C.实行八股取士
D.尊崇儒术3.《四库全书》在编纂时,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约13600卷,焚书总数共计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这体现了清朝(
)CA.完善政治制度
B.保护传统文化C.加强思想控制
D.提高儒学地位4.下面为一本书的目录(节选),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AA.《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研究》B.《清朝政治制度》C.《再谈中国古代思想史》D.《清代文化概论》5.[2024·绵阳中考]
清朝嘉庆皇帝继位后,和珅家产被查抄,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收入的5倍多。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能贪污巨额财富的主要原因是(
)AA.清朝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清朝疆域幅员辽阔C.清朝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6.
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下面的漫画反映了清政府(
)BA.自给自足
B.闭关自守
C.法制森严
D.文化专制7.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这表明清政府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A.防止外来侵略
B.增加关税收入C.禁止对外贸易
D.提高军事实力2星题
能力提升1.[2024·阜阳模拟]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朝代秦朝西汉宋朝明朝清朝政治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推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废丞相,设内阁、三司设立军机处,形成奏折制度,大兴文字狱BA.推动民族交融
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加强监察制度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2.
下面是李华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学习主题:★政治清初:整顿吏治、巩固统治清中期:政治腐败、结党营私经济清初:以农为本、国库充盈清中期:土地兼并、财政危机军事清初:平定叛乱、抗击外敌清中期:八旗腐化、军备废弛A.交往与融合
B.盛世与危机C.开放与包容
D.统一与稳定B
表格内容体现清朝初期,整顿吏治,经济繁荣,维护国家统一,这说明清朝初年出现盛世局面;清朝中期,政治腐败,出现财政危机,军备废弛,说明清朝中期出现危机。故B符合题意。3.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强化君权】材料一: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事,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并简述其职能。(4分)原因:皇帝起草敕令的需要;进一步巩固皇权,提高效率。(1分)职能:商讨国事;提出建议;起草谕旨。(3分)【文化专制】材料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及危害。(3分)措施:推行文字狱。(1分)危害: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思想;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分)【政策演变】材料三: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的眼光受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1分)该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1分)政策:闭关政策。(1分)严重后果: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或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1分)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点自主学1星题
基础巩固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清朝前期(
)AA.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和商业发展C.江南已成为鱼米之乡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李华同学搜集到下面的史料,这些史料中记载的农作物的引进(
)
据《海外新传七则》记载:“薯传外番,因名番薯。”
《畿辅通志》记载:“土芋,一名土豆,蒸食之味如番薯。”B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开辟了粮食增产的途径C.改善了社会的生态环境
D.证实了对外贸易的繁荣3.清朝苏州的33家纸坊,雇工800余人,平均每个作坊有工匠24人。作坊内部分工细致,工匠的工价是按日计件的工资制。这反映了清朝(
)BA.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B.手工工场较为发达C.文化产业多种多样
D.商业城市蓬勃发展4.[中外联系]从1565年到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这种被称为“银—丝”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DA.促使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5.[2024·中山期末]
明清时期有“无徽不成镇”之语,扬州盐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都与徽商投入其中的智力、财力、人力分不开。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BA.徽商垄断盐业发展
B.商帮促进市镇发展C.区域商人垄断地方
D.形成全国商业网络6.[因果联系]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指明清时期开始的人口迁徙活动。乡土情结浓厚的中国人不得不踏上离乡讨生活路程的主要原因是(
)AA.人地矛盾突出
B.经济不断衰退C.政局持续动荡
D.自然灾害频发2星题
能力提升1.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的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广东的东莞、番禺、增城一带出现了“蔗田几与禾田等”的现象,种植荔枝和龙眼等水果也成为闽粤地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CA.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B.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农作物种植技术提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明确提到农民将种植甘蔗、荔枝和龙眼等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这直接反映了种植这些农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是被用于市场交换,即商品化,C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与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无直接关联,排除A;经济重心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某一时期特定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变化所能决定的,排除B;材料是说改种经济作物,不能体现提升了农作物种植技术,排除D。2.
某同学参加研究性学习时,发现明清经济出现以下现象,他的结论为(
)现象1: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结论:____现象2: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现象3: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现象4: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AA.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C.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3星题
素养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首先,最基本的因素当然是明朝中叶以来农工商各业的发展,经济高度成长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大,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政策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雍正时期的“摊丁入地”政策,意味着人头税负担全部转移到土地。这就大大刺激了人口的迅猛滋生。再次,传统农业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土地的劳动力,人口增加便成为提高产量的主要生产力来源。复次,外来的高产粮食作物番薯、玉米等的引进与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朝初期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4分)经济总量的扩大;政府赋税政策的调整(“摊丁入地”政策);农业生产的需要;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4分)材料二:1753—1812年清朝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情况年份/年1753176617841812人口数量/亿人1.842.082.863.34耕地总面积/万顷735.22741.45760.57788.93人均耕地面积/亩4.03.62.62.3(2)根据材料二,简述清朝初期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对清朝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趋势:耕地总面积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2分)影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流入边疆地区,开荒垦田,发展生产,促进了边疆的社会繁荣。(2分)(3)综上所述,谈谈清朝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2分)人口与经济应协调发展;经济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2分,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即可)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要点自主学1星题
基础巩固1.李时珍在做曼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于是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最终才将大豆的药性完整地写入《本草纲目》。这体现了李时珍(
)BA.注重创新
B.科学严谨
C.医术高超
D.推崇传统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CA.《资治通鉴》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3.[横向联系]《农政全书》中写道:“农业为衣食之源,富国之本。”《天工开物》序言中写道:“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体现了两部科技著作的作者(
)DA.注重实践考察
B.善于总结经验C.轻视商业发展
D.重视农业生产4.北京城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将主要的建筑物安排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构建出一个“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布局。这体现了北京城的建造理念是(
)B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和谐之美
D.科学合理5.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非常活跃。下面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一些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思想家思想观点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CA.宣传西方民本思想
B.反对重农抑商的观念C.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6.[2024·江苏宿迁模拟]
“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材料所述的是(
)BA.昆曲的人物形象
B.小说的兴起原因C.绘画艺术的发展
D.科技著作的内容7.“京朝派的皮黄,音律有点昆之雅味,雅人喜之。其词句近于语体,入耳无障,故俗人喜之,于是‘雅俗共赏’,其道大行矣。”这描述的剧种是(
)DA.元曲
B.昆曲
C.琼剧
D.京剧2星题
能力提升1.[五育·智育][2024·福建三明期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利用一凹一凸的榫卯连接方式(如下图),使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外在表现得简约古朴,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在多次地震中安然无恙。上述材料表明故宫(
)AA.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B.蕴含了古代民贵君轻的思想理念C.是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建D.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和绝对权威
根据材料中的“利用一凹一凸的榫卯连接方式,使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外在表现得简约古朴,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在多次地震中安然无恙”可知,故宫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这说明其设计科学,建造技术水平高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A正确。2.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CA.统治阶级重视思想的需要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C.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需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形式逐渐趋向通俗化、平民化,C正确。题干与统治阶级重视思想的需要无直接关系,排除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体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排除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朝,与题干所述变化无关,排除D。3星题
素养探究
七年级同学以“传承赓续·中华韵味(探寻元明清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
一组同学围绕主题阅读经典,并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片进行展示。作品一:《______》作者:关汉卿(元)节选: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作品二:《红楼梦》作者:______节选:“宝玉来了!”……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体裁:______体裁:杂剧历史价值: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奠定了中国戏剧发展的基础。特点:章回体;语言生动;大众化艺术。特色: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版基础小学门卫岗位职责与待遇聘用合同3篇
- 商场电梯维修与保养合同(二零二五年)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起草与子女抚养权执行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买卖2024年经济型住宅房屋合同书
- 2025年70米烟囱拆除工程材料采购与质量控制合同3篇
- 2025版旅游地产开发投资合同4篇
- 2025年无锡市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细则解读3篇
- 年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年度超精过滤设备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册1月期末考试数学检测试题(附解析)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 《视频压缩基础》课件
- 2025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校园招聘6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A机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调研报告》2600字(论文)
- 社工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6、水平四+田径18课时大单元计划-《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 幼儿园人民币启蒙教育方案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