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册月考试卷29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受认知和科技水平制约,目前不是自然资源的是()A.河流B.石油C.雷电D.森林2、地质学家冯景兰曾对某地地理景观作如下表述:“深厚坚固相间互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真岭南之奇观也”。下图为该地植被垂直分异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依据图文信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3、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4、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5、小王随父母去恩施大峡谷旅游、在日记中写到:“峡谷的天空格外高远、秋日的暖阳特别慈祥;清晨的风送来无尽的寒意、水晶般透明被下的小草此时也不在风中摇曳”。图中与小王日记所描述情景最吻合的是()

A.⑦强③弱B.①强④弱C.①强③强D.①强④强6、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回答下题。

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A.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D.空气隔层的室效应7、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则()A.季节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地方时相同8、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运动产生的是()A.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B.昼夜交替现象C.时差的产生D.昼夜长短的变化9、关于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C.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D.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

(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表示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

(3)C厚度不均,最厚的地方一般在陆地上的____地区。1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C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并说明产生水循环的原因____。

(2)一般降水强度____(大、小),时间____(长、短),地面坡度____(大、小),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净流量年内波动____(变大/变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____?12、我国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图1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课题研究成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近地面温度高的地点是________(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2)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高/低),原因是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A、B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A地________,B地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4)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________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13、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深度,说出各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A______B______C_______

(2)b1和b2间是________层,这里可能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

(3)组成岩石圈的是图中的(字母)__________。

(4)A层的上部为_________________层,下部为___________层。14、太阳辐射可见光部分的主要波长范围是__________微米。1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自然带主要是____,区域中绿洲体现了____的分异规律。

(2)本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是____,流经和田附近的河流大致流向是____,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

(3)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是____,本区域环境承载力____(高或低),其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

(4)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A.正确B.错误17、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数量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8、沿海国在领海范围内享有关闭领海的权利。(_____)A.正确B.错误19、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大气层,产生“磁暴”现象。(_____)A.正确B.错误20、太阳内部物质经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确B.错误21、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稠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小。(_____)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试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

【详解】

受认知和科技水平的制约,目前雷电还不能被人类利用,不是自然资源,C正确。2、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材料文字描述“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真岭南之奇观也”以及图示山体的形状,以及山麓为常绿阔叶林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是我国南方的丹霞地貌区,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对;该地山麓为常绿阔叶林,说明当地水平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沟谷出现沟谷季雨林是因为沟谷地形原因,使局地水热条件增加形成的非地带性现象,所以不是热带季风气候,A错;岭南地区没有地中海气候,C错;该地并不是高山高原地区,D错。故本题选B。3、B【分析】【详解】

臭氧含量大小与太阳紫外线多少无关,A错。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部分,是平流层升温的主要原因,臭氧总量减少会导致平流层气温降低,B对。酸雨是人类活动排放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所致,和臭氧总量减少关系不大,C错。臭氧含量减少,导致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D错。故选B。4、B【分析】【分析】

【详解】

组团式城市布局分散了城市功能区;且穿插布局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但是会增加各区的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弱化各区之间的联系,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城市的形态分为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式几大类。集中式的优点是便于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组团式的优点是分散污染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条带式或放射式的优点是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和亲近自然。5、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白天,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增温较快,地面辐射⑤较多,云层较少,大气逆辐射③较弱,大气向宇宙中散失的能量④较强,达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⑦没有明显变化,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6、D【分析】读图可知,特朗勃墙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不是来自地面辐射,A错。墙体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体现了保温作用原理,BC错,选D。7、D【分析】【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的意义。

【详解】

同一经线跨越南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A错误;相同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B错误;相同纬度的地方,昼夜长短相同,C错误;相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相同,故D符合题意。故选D。8、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详解】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所以BCD选项中描述的现象都是地球运动产生的。树木年轮的形成是受到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但是年轮的宽窄变化不是由地球运动产生的,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球气候变化导致的,A错。故本题选择A。9、A【分析】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A正确;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非太阳辐射,故B不符合题意;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位于平流层而非对流层,故C不符合题意;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地区厚度较低,高纬度地区较低,D错误。故答案选A。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根据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来判断。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阐述地理规律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波的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穿过固体,因此为横波,B波的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

(2)

b图中M表示的是莫霍面;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时速度都加快。

(3)

C为地壳;陆地地壳厚度不一,一般地表海拔高度越高,地壳厚度越厚,因此高山高原处地壳最厚。

【点睛】【解析】(1)横纵。

(2)莫霍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3)高山、高原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分类;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读图可知;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因此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因此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

H垂直向下由地表进入地下;代表水的下渗。一般降水越多,强度越小,历时越长,就越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坡度小,地表径流流速慢,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利于水的下渗;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越大。

(3)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解析】(1)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受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影响。

(2)小长小高。

(3)变大植被破坏了,会导致蒸腾减弱,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12、略

【分析】【分析】

本小题以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相关内容,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注重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1)

气压值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根据图中高空等压面判断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A为近地面低压,故A温度最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在A、B、C、D间会形成热力环流。

(2)

读图1可知,D点海拔高4000米,而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可知D地由于距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则少,所以D气温低于B地。

(3)

图1中高空等压面判断C处气压高于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判断图1中近地面近地面A地气温高,气流上升,A地出现阴雨天气,日较差小;B地气温高,气流下沉,B地出晴朗天气,日较差大。

(4)

在图2中的四条短线上大气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顺时针方向完成环流,如图;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②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再次污染市区。【解析】(1)AB>A>C>D地面冷热不均(或A;B两地冷热不均)

(2)低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3)阴雨晴B

(4)

②13、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图中深度,地球内部圈层地下平均33千米处是地壳;地壳以下到地下2900千米处是地幔,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故图中A为地壳,B为上地幔,C为下地幔。

(2)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b1和b2间是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范围。组成岩石圈的是图中的A、b1。。

(4)A层(地壳)的上部为硅铝层,下部为硅镁层。【解析】地壳上地幔下地幔软流层岩浆A、b1硅铝层硅镁层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的可见光波谱范围;识记该知识即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太阳的光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太阳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波长为0.4~0.76μm。【解析】0.4~0.76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图示区域的轮廓及地理事物名称可知;图示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这里居于内陆,降水少,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主要是温带荒漠带,区域中绿洲点缀在沙漠中或分布在盆地边缘,体现了非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2)本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但该区域高山多,冰川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补给方式。流经和田附近的河流最终消失在荒漠中,故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南向北,由于该河的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气温是影响该河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由于缺少水源,环境承载力低。

(4)该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边有高大山地等地形阻挡,地形较为封闭,使得该区域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沙漠广布。

【点睛】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