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通州老窖”是以优质高粱、麸曲、产脂酵母为原材料酿制出的一种白酒。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质、菌种和发酵时间会影响酒的品质B.所用的菌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可用划线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菌种浓度D.酿制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2、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3、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取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影响旅鼠的环境容纳量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原生态系统的稳态4、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B.D是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该图解中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青鱼栖息于湖泊的中、下层水体,年龄结构可分1~5龄,3龄时性成熟。为研究未受人类干扰,封闭的某天然湖泊中的青鱼种群,研究人员先后用小网眼和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捕捞,小网眼渔网捕捞到的青鱼均进行标记后放回原地,两次捕捞的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龄级2龄3龄4龄5龄5龄体长/cm20~5050~7070~85>85>85小网眼渔网捕获量/条1070610538352352大网眼渔网捕获量/条总数0012571107836标记个数——173127100100A.该湖泊中3~5龄青鱼的数量约为12000条B.两次捕捞间隔的时长不影响青鱼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C.该种群的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栖息于不同水层的青鱼形成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6、南非帽贝的个体大小与种群总生物量随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内竞争能影响南非帽贝个体的生长B.种内竞争可以调节该种群的总生物量C.该图反映了南非帽贝生存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D.总生物量停止增长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7、卡斯威尔以3个物种系统进行模型研究,甲物种为捕食者,乙、丙物种为猎物。他把“群落”分成50个小室,模拟群落的镶嵌分布特性,生物在各室间可以迁移。模拟结果是,在这样的开放系统中,3个物种共存1000世代,直到模拟实验结束。模拟重复了10次,实验结果均相同,但如果没有甲物种,乙物种在平均64世代时灭亡。据此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丙两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种间竞争关系B.此模型能证明斯坦利“收割理论”的正确性C.小室会阻碍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基因交流D.有甲物种存在时,乙物种的生态位更宽8、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鲮鱼的食物。下图表示不同体长鲮鱼的食性相对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湖泊中的鲮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B.湖泊中最长的2条食物链是绿藻→沼虾→鲮鱼和蓝细菌→沼虾→鲮鱼C.若除去沼虾,则体长较大鲮鱼的数量是先增后减,最后稳定D.体长为2.8cm的鲮鱼增重2kg,理论上至少需要绿藻、蓝细菌共60kg9、某地区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下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其种间关系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1、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12、如图表示能量在第一;第二营养级流动的部分过程(图中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丙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戊是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D.丁的一部分能量可以流向分解者13、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毫升,培养时间为2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H345678910种群密度/(个/mL)00153160168172133125
A.必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形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的K值D.草履虫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1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1),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的数值是1050J·cm-2·a-1B.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甲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15、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有大片天然草地。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草地严重退化。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畜工程可使草地产草量下降,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B.在草地中大力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不能提高退化草地稳定性C.实施减畜工程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又称K值。1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18、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19、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即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20、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1、生态工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有利于人和自然两方面,突出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______的生产工艺系统。2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大都来自_______,这些能量中大约只有1%以_______的形式,被生态系统的______通过______转化为_______,固定在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3、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试验,实验组放置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____(填“实验组”或“对照组”)的测定结果;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能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除了利用信息素诱杀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天敌等方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防治过程中应将三化螟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4、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合成AFB1解毒酶。
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最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
(2)酵母细胞导入AFB1解毒酶基因后,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到AFB1解毒酶基因存在酵母细胞内。实验发现酵母菌中没有检测到合成的AFB1解毒酶,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工程需遵循其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温度/℃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0h2h4h6h8h10h12h14h14h201.21.83.04.07.813.220.319.4251.22.03.85.88.919.519.018.5301.23.57.215.235.188.288.181.0351.24.89.220.175.273.170.268.1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35℃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_____________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2题,共4分)26、下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用①~⑥序号作答),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a~d序号作答)。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d.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与①②两个过程有关的主要细胞器(主要考虑其为真核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用A~D作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某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A、B,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物群落为陆地群落中的__________生物群落,判断的依据有__________。
(2)该生物群落中,自下而上分别配置着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这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的__________能力;在群落的每一层次上,都栖息着各自特有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说明动物也具有_________现象,推测决定动物具有这种现象的因素是_____和______。
(3)该生物群落中,A与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产白酒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
影响酒的品质的因素很多;如水质;菌种和发酵时间等,A项正确;酿酒所用的菌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项错误;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菌种浓度,C项错误;酿制过程不能进行灭菌,防止把酵母菌杀死而影响酒的产量,D项错误。
【点睛】
两种纯化细菌方法的比较。
。项目。
优点。
缺点。
平板划线法。
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不能计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
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
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2、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加强管理,大型食肉;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导致种群数量增加而引起种内竞争,其原因是资源是有限的。
【详解】
A;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A错误;
B;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B错误;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离开自然保护区进行觅食,并非是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误;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而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
故选D。
【点睛】3、C【分析】【分析】
当苔草大量被旅鼠捕食时;苔草会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进而影响旅鼠的进一步捕食,这种“化学防御”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与旅鼠的种群密度无关,A正确;
B;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
C;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会减小被捕食的程度;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
故选C。
【点睛】4、C【分析】【分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E则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
被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B;所以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A正确;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正确;B是指消费者(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C错误;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的信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表明只有2个营养级;要明确摄入量=同化量+粪便。5、A【分析】【分析】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
A;第一次捕捞和标记数量为:610+538+352=1500;第二次捕捞量为:1257+1107+836=3200,其中标记数为:173+127+100=400,所以该湖泊中3~5龄青鱼的数量为:1500×3200/400,约为12000条,A正确;
B;若捕捞间隔时间过短;会导致第一次被捕捞标记的鱼难以再次捕捞,导致比实际数值偏大,所以两次捕捞间隔的时长会影响青鱼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B错误;
C;该种群处于一个封闭的天然湖泊;所以没有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
D;栖息于不同水层的青鱼;是同一物种,没有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D错误。
故选A。6、D【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和寄生。种内关系包括种间互助和种内竞争。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南非帽贝个体的最大长度变小,据此可说明种内竞争能影响南非帽贝个体的生长,A正确;
B、种群密度低于400只/m2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总生物量增加,但种群密度过大后,种群总生物量不再增加,即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可以调节该种群的总生物量,B正确;
C;图中南非帽贝的总生物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南非帽贝的生长受到了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的制约,C正确;
D;总生物量停止增长时;种群密度依然有增加,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错误。
故选D。7、C【分析】【分析】
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甲物种为捕食者,乙、丙物种为猎物,推测乙、丙两物种之间可能在生物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着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
B;结合题意“3个物种共存1000世代;直到模拟实验结束。模拟重复了10次,实验结果均相同,但如果没有甲物种,乙物种在平均64世代时灭亡”可知,有捕食关系的甲和乙之间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能证明斯坦利“收割理论”的正确性,B正确;
C;据题可知;生物在各室间可以迁移,故小室不会阻碍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基因交流,C错误;
D;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有甲物种存在时,可以捕食丙等竞争者,则乙物种的生态位更宽,D正确。
故选C。8、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绿藻;蓝细菌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鲮鱼的食物,由此写下相应的食物链:绿藻→鲮鱼;蓝细菌→鲮鱼;绿藻→沼虾→鲮鱼;蓝细菌→沼虾→鲮鱼。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绿藻、蓝细菌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鲮鱼的食物,由此可知该湖泊中的鲮鱼和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该湖泊中最长的2条食物链是绿藻→沼虾→鲮鱼;蓝细菌→沼虾→鲮鱼;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体长较大鲮鱼主要以植食性为主;即主要以绿藻和蓝细菌为食,若除去沼虾,体长较大鲮鱼会因食物上无种间竞争而增多,后因为体长较小的鲮鱼没有食物,而无法发育成体长较大的鲮鱼,从而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体长为2.8cm的鲮鱼是食物来源为植食性和肉食性为1:1;若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按照20%)为:1÷20%+(1÷20%)÷20%=30kg,D错误。
故选D。9、A【分析】【分析】
1;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实现对物质再循环利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详解】
A;根据题意分析;“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说明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轻污染,A正确;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因为有机肥可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故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错误;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多级利用,但果树不利用废弃物(有机物)中的能量,C错误;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物种比较单一,在人的作用下,食物网较为简单,其复杂性不会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正确;
B、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各级消费者之间的种间关系,B正确;
C、非生物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化学信息,C错误;
D、生态系统的功能不仅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等,D正确。
故选ABD。11、A: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度的。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详解】
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
B;BC段细菌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减少;B错误;
C;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无机物;为藻类提供了大量的无机营养,故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微生物大量分解转变成了无机物,故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ACD。12、A:C:D【分析】【分析】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被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详解】
A;甲表示第二营养级吃进去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该部分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A正确;
B;丙表示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该部分能量还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B错误;
C;戊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C正确;
D;丁中未被下一营养级取食的能量可流向分解者;D正确。
故选ACD。13、A:C:D【分析】【分析】
“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稻草培养液的不同pH,因变量是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温度;培养液的体积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
A;依据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稻草培养液的不同pH,因变量是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为无关变量,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pH为3、4的两组,草履虫的数量为0,据此说明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并不都是呈“S”形增长,B错误;
C;增加培养液的量(营养物质增加);草履虫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因此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C正确;
D;由表中数据可知;pH为8的一组,草履虫的种群密度最大,说明草履虫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ACD。14、A:D【分析】【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175+200+875=1250(J·cm-2•a-1);乙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200(J·cm-2•a-1);丙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总能量为30(J·cm-2•a-1);丁是分解者。
【详解】
A、甲的同化量为175+200+875=1250(J·cm-2·a-1);A错误;
B、图中第二营养级(乙)同化的能量为200(J·cm-2·a-1),第三营养级(丙)同化的能量为30(J·cm-2·a-1);因此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
C;从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看;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C正确;
D;并不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就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远少于松毛虫的数量,D错误。
故选AD。15、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遵循原理之一协调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详解】
A;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错误;
B;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实施减畜工程后,减畜后载畜压力指数仍大于1,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C正确;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分析】【分析】
如果某种群处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解析】环境容纳量17、略
【解析】①.无限②.一定限度。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盲目地、掠夺式地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太阳能可见光生产者光合作用化学能有机物中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3、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学生熟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三化螟是水稻害虫;会导致水稻减产,据此可判断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的测定结果;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三化螟属于生物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在水稻的叶片上;但产卵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三化螟虫卵不能移动,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
(3)在稻田引入三化螟的天敌,增加了三化螟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解析】对照组信息素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生物种群的繁衍样方法环境阻力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种群数量低于K/2既防止种群增长过快又使种群数量较低24、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Ⅰ表示提取总RNA的过程,并以此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Ⅱ表示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
【详解】
(1)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胞等微生物细胞常常需要先用CaCl2处理;使得酵母细胞成为感受态,便于目的基因导入。
(2)检测AFB1解毒酶基因应该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若没有检测到AFB1解毒酶;可能是因为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
(3)蛋白质工程的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4)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只有这样地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并能够根据流程图分析两个数字代表的过程名称,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题。【解析】CaCl2处理DNA分子杂交技术酵母细胞中AFB1解毒酶基因没有表达(或没有转录和翻译)脱氧核苷酸序列适当的比例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或“1+1>2”)25、略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自变量;酵母菌的数量是因变量。酵母菌初期呈S型曲线增长,增长速率先快后慢,K/2时达到最大,不同条件下K值不同。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被不断消耗;代谢废物不断积累,种群进入衰退期,数量开始下降。
【详解】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表分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是先增加,当达到最大后再降低。35℃下,6h-8h,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75.2-20.1=55.1)最大。
(2)酵菌种群数量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培养液的浓度和培养空间的大小有关;与酵母菌培养液的起始种群数量无关,但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可以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要的时间。故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缩短;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3)根据表格信息;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分别为20.3;19.5、88.2、75.2。柱状图如下:
【点睛】
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掌握是本题的突破点,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改变也会导致生长曲线的改变。【解析】①.种群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中药银杏叶浸膏粉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中国纳米石墨烯材料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液化气燃烧窑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知识产权合同范文:专利实施合同
- 电子元器件行业SWOT分析
- 2024年污泥处理项目评估报告
- 2025年中国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市场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2024年浸酸剂项目提案报告
- DNA限制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瑜伽服饰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件 第七章 法治教育
- 联合办公协议书范本
- 高中数学家长会课件:夯实数学基础培养数学思维
- 2024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贵州能源集团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生殖免疫学教案课件
- 沙糖桔互联网创业计划书
- 胃结石演示课件
- 书法知识之章法布局
- 2023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