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____。B.信客____,还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C.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某校八年级一班举办了书画展,张瑞画的《雄鸡报晓》____,非常逼真。D.他在辩论赛中,面对对方辩友的提问,____地答辩,引起了全场的掌声。2、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位歌手在众多选手中艺压群芳,____,实在让人称赞。B.金庸的武打小说情节起伏跌宕,____,吸引了广大读者。C.对于马航MH370客机的离奇失联,人们议论纷纷,____。D.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____。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C.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D.《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4、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A.《海燕》选自高尔基“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这篇散文运用象征手法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B.《敬业与乐业》《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这两篇演讲词,均对听者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总体结构都是总-分-总。C.魏学洢的《核舟记》和林嗣环的《口技》都选自《虞初新志》,这两篇文言文都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才能。D.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以一句极为凝练的话结尾,可谓匠心独运,言有尽而意无穷。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白杨礼赞》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不平凡”既是作者用来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总体结构是总-分-总。C.《核舟记》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代的魏学伊。它生动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D.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这篇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海燕》运用象征手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6、对划线词语理解不当的是()A.一面面高扬的战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永远刚直的____。脊梁:脊背,脊柱。B.李后主的名句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这充分表现了当时南唐精神的萎靡与____。颓唐:衰颓、败落。C.生活,可以平实,可以安静,可以简单;生活,不须____,也不须忸怩作态。装模作样: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D.温家宝总理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发表了题为“____重建美好家园”的讲话。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共同渡过困难。7、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使家长们都认识到了不适当管教孩子是不行的。B.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C.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D.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1)课文《细柳营》;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原名《_______》或《_______》,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史记》包括十二本纪、________、_______、三十世家、_________,共_________篇,五十二万多字。(3)《史记》作者________,字_______,西汉夏阳人,伟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__。9、从《海燕》一课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叫喊____咆叫____骄傲____

盼望____胆小____冲____10、辨析词义;选词填空。

①树木将从空气中____(摄取获取捕获)的二氧化碳以葡萄糖的形式保存起来。

②光合作用对氧气____(循环交换交流)极为重要。

③生命将再次受到____(严峻险峻严肃)的考验。11、理解《饮酒》一诗,按要求默写。

①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

②陶渊明《饮酒》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

③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

④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1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____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____​13、()然不同小心()()美不()收。

花团锦()不可名()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共6题,共12分)14、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19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①有仙则____()②无案牍之____形()③____不觌()④____不与书俱()2..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3..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何陋之有B渔人甚异之C能以径寸之木D乃引客就观之4..阅读[甲]文填空:(3分)[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5..用原文填空。(3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分)15、(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氤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氤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亭亭净植:(2)陶后鲜有闻:(3)而名之不可:(4)莫能肖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善绘者以意取似。3.因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香味:莲——;兰——氤氲无所。品味: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做“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品性。(2分)16、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3分)〔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3)诚不可缺诚:(4)卒亡天下卒: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1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____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1)猛浪若____。(2)____势竞上____。(3)鸢飞____天者____。(4)窥谷忘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作者着力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怀?(4)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两篇短文的异同。(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秋天的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____。18、《三国志·先主传》节选(6分)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1)遂____其众去____(2)诸葛亮____先主攻琮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2分)19、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____,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注】①夕舂(chōng):夕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五色交辉交辉______②晓雾将歇歇______③止午、未、申三时止______④安可为俗士道哉安______(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始极/其浓媚D.月景/尤不可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4)甲文和乙文的作者在描写完景色后;发出了相似的感叹。

①请找出这句话。【甲】______【乙】______(用原文回答)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什么感叹?评卷人得分四、问答题(共2题,共12分)2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你认为第1自然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加以分析。21、找出《狱中书简(节选)》中写我忧郁的语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能用于绘画方面。这里应用“栩栩如生”。

【点评】首先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2、B【分析】【分析】“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于成语的运用。3、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A项属于语序不当,应为“了解并保护”;C项属于不合逻辑,去掉“是否”;D项属于搭配不当,去掉“的作品”。故选B。【解析】B4、A【分析】A中《海燕》应是散文诗。【解析】A5、D【分析】《海燕》是散文诗。【解析】D6、A【分析】“脊梁”的语境义是支柱,中坚力量。的语境义是支柱,中坚力量。”【解析】A7、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在“强国”后面添加“的责任”;D:不符逻辑,“整整”与“左右”矛盾,可删去其中的一个词语。所以,选C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此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考查作者;作品名称、作品人物、作品情节等内容。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也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多加记忆和积累。

【解析】(1)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太史公书太史公记纪传体通史十表八书七十列传一百三十。

(3)司马迁子长历史学家文学家。

9、号叫吼叫高傲渴望胆怯窜【分析】【分析】既然找词语的同义词;首先需要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找到相近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即是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相近词语的掌握运用。10、摄取循环严峻【分析】【分析】辨析词义;摄取:吸收,吸取。获取:指取得;猎取。捕获:捉到,逮捕(罪犯)。循环: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交换: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严峻:严厉;严格。险峻:谓山势高而险。严肃:庄敬;庄重;使人感到敬畏。依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1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分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辨”“庐”“喧”等。

【点评】默写题,要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12、比喻比喻【分析】【分析】①把“语言”比作“钥匙”;生动形象地强调了法语对法国人民的重要性,只要不忘根本,就能获得自由。②把“字帖”比作“国旗”。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修辞方法的辨析。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13、略

【分析】

基本的成语知识,需要掌握。【解析】迥翼翼胜簇状三、文言文阅读(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陆游筑书巢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解析】【答案】1.略(4分)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3.(BD)(2分)4.(3分)托物言志;“诸葛庐”“子云亭”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15、略

【分析】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这里的“名”古今异义,此处是“说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染”“妖”“意”等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从原文筛选正确即可。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4.试题分析:了解常用的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考点:分析作品抒情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析】【答案】1.(1)树立(2)少(3)说出(4)酷似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艳。(2)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些。3.香味:香远益清品味: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4.洁身自好高洁16、略

【分析】1.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与“避秦时乱”和“尽心竭力”同意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要”这里是通假字,同“邀”,邀请。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4】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析】【答案】1.与“避秦时乱”和“尽心竭力”同意即可。2.(1)同“邀”,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3.(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例:略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例:略17、略

【分析】【小题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奔”为动词名用,“反”为通假字,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小题2】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如第一句中“奔”为“奔马”,第二句中“反”通“返”,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小题3】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状态,根据文中描写景物的语言理解分析作者的情感。【小题4】阅读两文,针对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分析理解,第一题根据文中描写景物的关键句理解,第二题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理解。【解析】【小题1】(1)飞奔的马(2)凭借(3)至或.到(4)通返,返回【小题2】(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忘了返回)【小题3】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对美好自然的爱慕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小题4】(1)清急(2)萧瑟或凄凉幽美或生机18、略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被”“若””以”等字。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刘备”的具体情节来评价这个人物即可。【解析】【答案】1.(1)率领、带领(2)劝说、说服2.你现在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凭什么来抵抗他呢?3.因刘表的礼遇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19、略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跑着送还人家;交辉:交相辉映。

②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③句意为: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止:却。

④句意为: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安:怎么。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故断句为: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A.错误;句意为: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故断句为:实是/欲界之仙都。

B.错误;句意为: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故断句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错误;句意为:时才最浓艳;故断句为:始/极其浓媚。

D.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颓:坠落;鳞:鱼;竞:争相。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句中重点词有:皆:都;夕舂:夕阳。意为: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

(4)①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作者发出感叹的语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阅读乙文,了解内容可知,作者发出感叹的语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