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西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学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猪链球菌属于细菌,有细胞壁和多糖类的荚膜,为兼性厌氧菌,无氧发酵时产生乳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细胞壁可抑制该菌的生长B.猪链球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来自有氧呼吸C.猪链球菌利用自身细胞的高尔基体合成多糖类的荚膜D.猪链球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细菌的细胞壁没有纤维素,无法用纤维素酶水解,A错误;B、猪链球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C、猪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D、猪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B。2.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为探究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转运方式,研究人员将离体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相关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甲乙丙丁戊己外界葡萄糖浓度/(mmol/L)555100100100膜载体蛋白抑制剂+––+––细胞呼吸抑制剂–+––+–葡萄糖转运速率/(mol·min-1·g-1)004.0030.041.0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A.当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葡萄糖的转运方式为主动运输B.当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时,葡萄糖的转运需要借助蛋白质C.当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时,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转运速率小于协助扩散的D.甲组和丙组说明,小肠吸收葡萄糖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若用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则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为0,说明运输葡萄糖必须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1时,抑制细胞呼吸与正常情况下,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不同,且有一种情况下速率为0,说明此时细胞转运葡萄糖为主动运输;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1时,抑制细胞呼吸情况下,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正常情况相比有所下降但不为0,说明此时细胞转运葡萄糖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综上,当外界葡萄糖浓度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输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当外界葡萄糖浓度高时,其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详解】A、当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在缺少能量或者载体的条件下,葡萄糖都无法运输,因此葡萄糖的转运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B、当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时,丁组葡萄糖转运速率为0,说明葡萄糖转运需要膜载体蛋白,戊表现的葡萄糖转运速率下降,说明葡萄糖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因而可推测,此时葡萄糖转运既存在主动运输,又存在协助扩散,这两种运输方式都需要借助蛋白质,B正确;C、戊组能量供应被抑制,此时的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转运速率为30,根据表格,该条件下主动运输转运的速率=41.0-30.0=11.0,C正确;D、甲组、乙组、丙组之间相互对照,说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D错误。故选D。3.抑郁症加速了脑细胞的衰老,另有研究表明脑部海马区的突触损伤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基础,而细胞过度自噬会导致突触损伤。细胞自噬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的LC3-Ⅰ蛋白被剪切转化为LC3-Ⅱ,LC3-Ⅱ定位到自噬体膜上,位于自噬体内膜上的LC3-Ⅱ最终被降解,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脑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会缩短,且端粒位于染色体的一端B.脑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会增大C.图中细胞自噬过程主要与细胞膜蛋白的识别有关D.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主要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结构,A错误;B、脑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B正确;C、细胞自噬发生在细胞内部,由题意“细胞自噬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的LC3-Ⅰ蛋白被剪切转化为LC3-Ⅱ,LC3-Ⅱ定位到自噬体膜上,位于自噬体内膜上的LC3-Ⅱ最终被降解,”可知,细胞自噬过程主要与自噬体内膜上蛋白质的识别有关,C错误;D、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主要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4.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4个独立的湖泊,湖中的鱼的形态出现了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溪流消失后,4个湖泊中的鱼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溪流消失后,生活在A湖泊中所有的鳉鱼构成了一个种群C.根据不同湖中的鱼的形态出现差异并不能确定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D.若C、D两湖泊中的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则说明它们是同一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存在地理隔离,其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A正确;B、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溪流消失后,生活在A湖泊中所有的鳉鱼构成了一个种群,B正确;C、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是否产生生殖隔离,根据不同湖中的鱼的形态出现差异并不能确定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C正确;D、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若C、D两湖泊中的鱼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由于产生的后代是否可育未知,故不能说明它们是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D。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由2条肽链构成的,能够促进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生长发育,BDNF基因表达受阻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BDNF基因的表达及调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NF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B.甲过程需要的酶和原料分别是D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C.miRNA-195和mRNA的碱基配对方式与转录过程中的有差异D.抑制miRNA-195基因的转录有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A、BDNF是由2条肽链构成的,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A正确;B、甲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该酶具有解旋作用,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C、miRNA-195和mRNA的碱基配对方式为C-G、A-U,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A-U,由此可知,miRNA-195和mRNA的碱基配对方式与转录过程中的有差异,C正确;D、BDNF基因表达受阻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抑制miRNA-195基因的转录,有利于BDNF基因表达,有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D正确。故选B。6.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种生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细胞时期细胞的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数可能相同B.形成图甲细胞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者aBC.该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会产生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精细胞D.图甲细胞对应图乙③时期,减数分裂经历完③后可依次经历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详解】A、A和a基因的碱基数可能相等,因此图甲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碱基数可能相同,A正确;B、图甲不存在同源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II前期,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互换,故形成图甲细胞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错误;C、该生物基因型是AaBb,由于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互换,该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会产生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精细胞(AB、Ab、aB、ab),C正确;D、图甲不存在同源色体,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II前期,图甲细胞对应图乙的③时期,减数分裂经历完③(减数分裂II前期和中期)后可依次经历②(减数分裂II后期)→④(减数分裂II末期),D正确。故选B。7.正常状态下,心脏的能量需求中有一大部分来源于脂肪酸氧化。研究表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体内摄取的脂肪酸超过线粒体的利用能力,出现脂质及有毒代谢物的积累现象,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心脏脂毒性的发生。白细胞介素-10(IL-10)能促进损伤的线粒体被降解,并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从而改善脂毒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IL-10与胰岛素均能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B.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可以摄取并氧化分解葡萄糖或脂肪酸以供能C.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脂肪酸和葡萄糖都很多D.IL-10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推测其生理功能与胰岛素功能相抗衡【答案】A【解析】【分析】1、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2、胰岛素是一种快速起效的短效降糖药,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糖原合成,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并有抑制酮体生成作用。【详解】A、葡萄糖通过血浆(体液的一部分)运输到全身各处供细胞利用;IL-10是细胞因子,胰岛素是激素,它们都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发挥作用,A正确;B、心肌细胞线粒体不能直接摄取和氧化分解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而线粒体可以直接摄取并氧化分解脂肪酸,B错误;C、糖尿病患者体内摄取的脂肪酸超过线粒体的利用能力,同时由于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等原因,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会出现障碍,并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很多,C错误;D、IL-10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胰岛素也具有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二者功能并非相抗衡而是相似,D错误。故选A。8.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敏色素被红光激活后,相关信号会传导到细胞核并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B.土壤干旱时,根冠向叶运输的脱落酸增多以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C.感染赤霉菌的水稻幼苗体内赤霉素的合成能力提高,植株因疯长而患恶苗病D.菊花是自然条件下深秋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详解】A、光敏色素被红光激活后,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相关信号会传导到细胞核并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A正确;B、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蒸腾,B正确;C、感染赤霉菌后,导致水稻幼苗植株疯长的赤霉素主要来自赤霉菌,C错误;D、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菊花是短日照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促进开花,从而能提前开花,D正确。故选C。9.某动物的初始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初始种群密度为a,则该种群最终可能会消亡B.若初始种群密度为b~d,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C.若初始种群密度一旦超过c,则初始种群密度越大越有利于种群增长D.当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时,对应的初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图分析,初始密度介于0~c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下降;初始密度超过c点时,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增加;在初始密度d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时,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若初始种群密度为a,则种群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会降低,最终可能会导致该种群消亡,A正确;B、若初始种群密度为b~c,则出生率<死亡率;若初始种群密度为c~d,则出生率>死亡率,B正确;C、若初始种群密度一旦超过c,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种群增长,但初始种群密度过大,如超过d,种群增长速率也不断降低,可能不利于种群增长,C错误;D、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当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时,可对应不同的初始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C。10.科学家科恩伯格构建了DNA体外合成体系:在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加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即dNTP(包括dATP、dGTP、dCTP、dTTP,在PCR技术中能提供能量和原料),对其中至少1种进行32P标记、加入微量DNA作为模板处理;在有Mg2+存在且37℃的条件下静置30min后,混合液中出现了32P标记的、与模板DNA相同的新DNA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Mg2+是激活DNA聚合酶所必需的B.必须确保P标记的dNTP末端磷酸基团含32PC.大肠杆菌提取液能提供除模板、原料等之外的其他条件D.该实验结果证明: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大肠杆菌提取液为DNA体外合成体系提供多种酶、适宜的pH、能量等多种条件,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可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再加一点微量DNA作为模板,以上条件可使DNA在体外复制合成。【详解】A、Mg2+是激活DNA聚合酶所必需的,A正确;B、dN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才能成为组成DNA分子的单体,必须确保32P标记的dNTP中与脱氧核糖相连的磷酸基团含32P,B错误;C、大肠杆菌提取液为DNA体外合成体系提供多种酶、适宜的pH等多种条件,C正确;D、在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加入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即dNTP(包括dATP、dGTP、dCTP、dTTP,在PCR技术中能提供能量和原料),对其中至少1种进行32P标记、加入微量DNA作为模板处理;在有Mg2+存在且37℃的条件下静置30min后,混合液中出现了32P标记的、与模板DNA相同的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D正确。故选B。11.棉铃虫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其低龄幼虫啃食嫩叶、花,老熟幼虫通常在土壤中或植物根际附近化蛹,直到成虫羽化。放养赤眼蜂及利用杨树枝把诱捕棉铃虫可提高防治效果。杨树枝把中的杨素水解产生的单糖及邻位苯醇对棉铃虫成虫有吸引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棉铃虫幼虫从棉花中摄取的有机物的能量大于其同化的能量B.放养赤眼蜂及利用杨树枝把诱捕棉铃虫的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棉田中赤眼蜂数量制约着棉铃虫密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低龄幼虫与老熟幼虫在棉田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故棉铃虫幼虫从棉花中摄取的有机物的能量大于其同化的能量,A正确;B、放养赤眼蜂及利用杨树枝把诱捕棉铃虫的防治方法是利用不同生物的关系进行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C、密度制约因素是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棉田中赤眼蜂数量制约着棉铃虫密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D、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低龄幼虫与老熟幼虫是同种生物,低龄幼虫与老熟幼虫在棉田的分布不属于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D。12.m6A修饰是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在甲基转移酶复合体的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mRN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N6位置的过程。这种化学修饰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科学家比较了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甲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处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乙组)内mRNA的m6A修饰水平及其作为核供体时重构胚的发育效率,结果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重构胚是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B.核供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mRNA的m6A修饰水平越低C.核供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重构胚的发育效率越低D.mRNA的m6A修饰可能通过改变mRNA的核苷酸序列来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详解】A、构建重构胚是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次级卵母细胞的过程,A错误;B、核供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mRNA的m6A修饰水平越低,B错误;C、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甲组)属于多能干细胞,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乙组)则是处于分化终端的体细胞,前者分化程度比后者低,由图1和图2分析可知,核供体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RNA修饰水平和核移植重构胚的发育效率越低,C正确;D、mRNA的m6A修饰不改变mRNA的核苷酸序列,D错误;故选C。13.坚持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和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的目标。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主要形式都是CO2B.近年我国人口总量明显下降,我国生态足迹总量也将随之明显下降C.坚持低碳生活方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碳中和时,生产者固定的CO2量等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答案】C【解析】【分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CO2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A错误;B、虽然近年我国人口总量明显下降,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生态足迹总量仍可能增大,B错误;C、坚持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利于增加碳吸收量,故坚持低碳生活方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有助于实现碳中和,C正确;D、碳中和时,生产者固定的CO2量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量之和相等,D错误。故选C。14.M酶是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酶,其磷酸化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糖酵解(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中涉及多种酶,包括PFKL、LDHA、GAPDH和PKM2,其活性直接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为探究M酶磷酸化在癌症小鼠的糖酵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癌症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用磷酸化的M酶处理的为实验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用未磷酸化的M酶处理正常小鼠B.PFKL等多种酶在糖酵解过程中提供活化能以促进反应C.M酶磷酸化能够促进癌细胞中丙酮酸的形成D.通过促进M酶磷酸化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治疗思路【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为探究M酶磷酸化在癌症小鼠的糖酵解过程中的作用,以癌症模型小鼠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组是用磷酸化的M酶处理,所以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用未磷酸化的M酶处理癌症模型小鼠,A错误;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提供活化能,B错误;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实验组中多种糖酵解的酶含量较高,由此可知,M酶磷酸化能够促进癌细胞中丙酮酸的形成,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M酶其磷酸化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通过抑制M酶磷酸化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治疗思路,D错误。故选C。15.接种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有效成分为蛋白质)可以预防HPV感染,进而预防宫颈癌。九价HPV疫苗一共需要接种三针,三针间隔的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4个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多次接种有利于增强特异性免疫能力B.接种第一针时,树突状细胞参与抗原信息的摄取、处理和呈递C.接种第二针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一般不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D.接种第三针后,分泌相应抗体的浆细胞来自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疫苗是指用微生物、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注射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详解】A、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多次接种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有利于增强特异性免疫能力,A正确;B、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接种第一针时,树突状细胞参与抗原信息的摄取、处理和呈递,B正确;C、接种第二针后,机体主要进行二次免疫,二次免疫过程中主要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一般不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等的参与,C正确;D、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不具有侵染能力,只能引起体液免疫过程发生,因此细胞毒性T细胞不参与该免疫过程。接种第三针后,体内的浆细胞来自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故选D。16.太阳鹦鹉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眼色由2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自然群体中太阳鹦鹉的眼色为棕色,现于饲养群体中获得了甲和乙两个红眼纯合品系。为了确定眼色变异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选取甲品系雄性个体和乙品系雌性个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₁,F₁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F₂,F₂个体中棕眼雄性:红眼雄性:棕眼雌性:红眼雌性=6:2:3: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太阳鹦鹉眼色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亲本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aZBZB、AAZbWC.F₁雌雄个体的表型均为棕眼D.F₂棕眼雄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3【答案】D【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根据F₂中棕眼:红眼=9:7,符合9:3:3:1的变式可判断,控制太阳鹦鹉眼色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棕眼和红眼个体的雌雄比例均不同,说明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aZBZB、AAZbW,B正确;C、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均表现为棕眼,C正确;D、F₂棕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_ZBZ-,其中纯合子(AAZBZB)占1/3×1/2=1/6,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干旱胁迫是农作物减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有较严重的影响。干旱胁迫对农作物细胞的叶绿素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都有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ATP合成所需的直接能量可能来自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回答下列问题:(1)与正常条件相比,干旱胁迫下自由水/结合水的值_____(填“增大”或“减小”)。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下降,某兴趣小组利用高中所学知识进行验证,提取并分离光合色素的实验原理有①_____;②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的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越快,反之越慢。(2)该兴趣小组发现一植株,其叶片泛黄,从土壤元素的角度分析推测,该植株所在土壤中可能缺镁,原因是_____。(3)除草剂X与PQ(一种光反应中需要的物质)竞争,可阻止电子传递至细胞色素b6f复合体,抑制H+的产生。用除草剂X处理植株,会导致ATP含量下降,结合题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4)经查阅资料发现,油菜素内酯(BR)可抑制干旱胁迫对丝瓜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的破坏作用,从而缓解由干旱引起的减产。该兴趣小组欲验证BR能缓解丝瓜由干旱引起的减产,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预期结果:_____。【答案】(1)①.减小②.绿叶中光合色素能够溶解于无水乙醇中(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叶绿素呈绿色,缺少叶绿素可能会使叶片泛黄(3)除草剂X阻止电子传递抑制了H+的产生,使膜内外H+的浓度差减小,而ATP合成所需的直接能量可能来自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ATP的合成量减少,故ATP含量下降(4)①.在干旱胁迫下,分别给等量丝瓜幼苗喷施等量的溶解BR的溶剂(对照组)和一定浓度的BR溶液(实验组),丝瓜成熟后统计各组产量②.实验组的产量高于对照组的【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小问1详解】生物遭遇干旱胁迫时,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会降低,结合水的比例增大,有利于度过逆境。提取光合色素的实验原理是绿叶中光合色素能够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小问2详解】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叶绿素呈绿色,因此缺少叶绿素可能会使叶片泛黄。【小问3详解】根据题图分析,除草剂X阻止电子传递抑制了H+的产生,使膜内外H+的浓度差减小,而ATP合成所需的直接能量可能来自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ATP的合成量减少,故ATP含量下降。【小问4详解】油菜素内酯(BR)可抑制干旱胁迫对丝瓜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的破坏作用,从而缓解由干旱引起的减产,验证BR能缓解丝瓜由干旱引起的减产,自变量为是否喷施BR溶液,因变量为丝瓜产量。因此实验思路为:在干旱胁迫下,分别给等量丝瓜幼苗喷施等量的溶解BR的溶剂(对照组)和一定浓度的BR溶液(实验组),丝瓜成熟后统计各组产量;预期结果为:实验组的丝瓜产量高于对照组的产量。18.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偶尔也可能出现憋尿现象。排尿反射及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分别由_____和_____支配,它们的作用通常相反。(2)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据图完成该过程中的兴奋传导途径:牵张感受器→_____(用图中的序号、文字表示)→大脑皮层。该过程中,兴奋以局部电流和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或传递。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3)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和憋尿,说明参与排尿反射的膀胱受大脑的_____调节。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这说明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中存在_____调节。(填“分级”“正反馈”或“负反馈”)(4)脊髓受伤导致①②途径受阻,对患者排尿的影响是_____。【答案】(1)①.交感神经②.副交感神经(2)①.④→脊髓→②②.化学信号(或神经递质)③.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3)①.分级②.正反馈(4)能排尿,但排尿过程不受意识控制【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包括高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和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控。【小问1详解】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可见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分别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它们的作用通常相反。【小问2详解】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稍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据图完成该过程中的兴奋传导途径:牵张感受器→④(传入神经)→脊髓→②(上行神经束)→大脑皮层。该过程中,兴奋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或神经递质)的形式进行传导或传递。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小问3详解】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即参与排尿反射的膀胱受大脑的分级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膀胱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这说明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小问4详解】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故脊髓受伤导致①②途径受阻,对患者排尿的影响是能排尿,但排尿过程不受意识控制。19.滚管法是培养厌氧微生物的常用方法,其过程为将样品稀释液注入盛有50℃左右培养基的密封试管中,然后将试管平放于盛有冰块的盘中迅速滚动,带菌的培养基在试管内壁凝固成薄层,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获得单菌落。利用滚管法对某样品中的双歧杆菌进行计数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经过10倍系列稀释,最后用无菌注射器将0.1mL充分稀释的样品液注入密封试管中培养。培养基配制、分装、接种、稀释、培养等操作过程都是在高度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问题:(1)对装有生理盐水和琼脂的试管进行灭菌常采用_____法。图示各试管中生理盐水的体积是_____。(2)“将试管平放于盛有冰块的盘中迅速滚动,带菌的培养基在试管内壁凝固成薄层”与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_____(填操作)的作用相当。(3)双歧杆菌生命活动所需ATP来自_____(填细胞场所)。(4)滚管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是双歧杆菌的纯培养物,是由_____繁殖获得的。若经过图示过程后,所计菌落数是n,则从锥形瓶取出的1mL样品液中双歧杆菌活菌数约为_____。(5)结合滚管法,从物理性质角度分析用琼脂配制培养基的优点:_____。【答案】(1)①.高压蒸汽灭菌(或湿热灭菌)②.9mL(2)涂布平板(3)细胞质基质(4)①.单个双歧杆菌(或细菌)②.n×106(5)琼脂在50℃左右时呈液态,便于微生物菌种与培养液混匀,在较低温时呈固态,利于形成菌落以及对菌落的观察、计数等【解析】【分析】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其中,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制成的琼脂固体培养基,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和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小问1详解】对装有生理盐水和琼脂的试管所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或湿热灭菌);图示各组都是10倍稀释,故应是取1ml的样品加到9ml的生理盐水中。【小问2详解】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将试管平放于盛有冰块的盘中迅速滚动,带菌的培养基在试管内壁凝固成薄层”与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涂布平板操作。【小问3详解】双歧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其生命活动所需ATP来自细胞质基质中的细胞呼吸作用。【小问4详解】滚管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是双歧杆菌的纯培养物,是由单个双歧杆菌(或细菌)繁殖获得的;图示样品从稀释了105倍,所计菌落数是n,则从锥形瓶取出的1mL样品液中双歧杆菌活菌数约为n/0.1×105=n×106。【小问5详解】从物理性质角度分析用琼脂配制培养基的优点是琼脂在50℃左右时呈液态,便于微生物菌种与培养液混匀,在较低温时呈固态,利于形成菌落以及对菌落的观察、计数等。20.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水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某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研究人员对该水库生态系统某时间段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数据为能量大小的相对值,营养级方框内数字代表未利用能量。(1)水库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_____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_____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2)第二、三、四营养级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量比值最高的是_____。(3)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传递效率很低,由题分析,原因可能是该水库水体_____,第一营养级同化量过大。(4)调查发现,种群甲、乙、丙、丁所处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二营养级、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据此画出第一营养级以及种群甲、乙、丙、丁的食物关系图_____。(5)可将图中有机碎屑最终分解成无机物的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答案】(1)①.非生物环境②.物质循环(2)第二营养级(3)①.1.2%②.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4)(5)分解者【解析】【分析】生产者同化的能量=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消费者(除最高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最高级消费者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小问1详解】水库是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生态系统的另一功能是信息传递。【小问2详解】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00,其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300-166=134,则该能量在同化量中的占比为134/300=44.6%,同理算出第三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的占比依次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