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7首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7首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7首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7首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7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7首一、《浪淘沙(其七)》原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作者:刘禹锡,字梦得,籍贯存在江苏徐州、河南洛阳、浙江嘉兴三种说法,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解析: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从声音入手,将涛声比作万马奔腾,惊天动地,展现出大潮的磅礴气势。“头高数丈触山回”,描绘了浪头的高大以及与山碰撞后退回的情景,“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则写出了潮水退去的速度之快以及退潮后留下的沙堆如洁白的雪堆般的奇特景象,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二、《鹿柴》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解析: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以动衬静,通过人语响来衬托空山的寂静。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林,洒在青苔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三、《暮江吟》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暮江落日和夜晚露珠的美丽景色。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通过“铺”字,形象地写出了残阳照射在江面上的柔和与平缓,“瑟瑟”和“红”则写出了江水一半碧绿一半红色的奇特景象。后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将露珠比作珍珠,将新月比作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九月初三夜晚的清新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四、《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解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景象,得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刻哲理。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多姿。后两句则由写景转入议论,告诉人们只有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观察和思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五、《雪梅》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卢钺,南宋诗人,《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梅和雪的对比,展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前两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将梅和雪拟人化,赋予它们争春的行为和不肯服输的性格,生动有趣。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则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指出了梅和雪各自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暗示了人无完人的道理,富有启发性。六、《嫦娥》原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解析:这首诗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背景,通过描写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嫦娥的同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前两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描绘了嫦娥居住的环境和周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则直接表达了嫦娥的悔恨之情以及她在月宫中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七、《出塞》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解析:这首诗以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为背景,表达了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通过时空的跨越,展现了历史的悠久和战争的漫长,同时也暗示了守边战士的艰辛和不易。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将领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八、《凉州词》原文: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诗人。解析: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描写了边疆战士在出征前饮酒作乐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前两句“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描绘了出征前的盛宴场景,美酒、夜光杯和琵琶声,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后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则由欢快的场景转入对战争的思考,表达了战士们对战争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惜,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豪迈气概和爱国情怀。九、《夏日绝句》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解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活着就要当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的观点,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对项羽兵败后不肯渡江逃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赞美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十、《别董大》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解析: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友人董大时所作,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的送别图景,黄云密布、白日昏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笔锋一转,以豪迈的语气安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没有知己,天下人都认识你,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对其才华的肯定,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友情的珍视。十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作者: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的前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等农作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色彩鲜明,富有生机。后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则通过对篱落、蜻蜓、蛱蝶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闲适的氛围,体现了农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十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寻不见。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前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通过对篱落、小径、新绿等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清新与自然。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寻不见”,则生动地描绘了儿童追逐蝴蝶的情景,充满了童趣和生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儿童的赞美之情。十三、《清平乐·村居》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解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温馨画面。上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通过对茅屋、小溪、青草和一对白发翁媪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和谐。下阕“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则通过对三个儿子的描写,展现了农村家庭的勤劳和幸福,尤其是对小儿的描写,生动形象,充满了童趣。整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清新,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宁静的追求。十四、《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解析:这是一首送别名作。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通过对渭城清晨细雨和客舍周围柳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主题。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一旦出了阳关,就很难再遇到老朋友了,语言真挚,情感深沉。十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解析:这首诗是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所作。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时间,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烟花三月”描绘了扬州的美丽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通过对孤帆远影和长江天际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友人旅途的关切,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十六、《渔歌子》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赦还后不复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解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景图。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通过对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色彩鲜明,富有生机。后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则通过对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