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6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传说中,植五谷,发明舟车,养蚕缫丝,筑屋挖井,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华夏始祖是()A.燧人氏B.神农氏C.轩辕氏D.伏羲氏2、有一位圣贤,是春秋后期鲁国人。500年后他成为了“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为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这位“圣贤”是A.老子B.孔子C.嬴政D.铁木真3、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4、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A.玄奘B.鉴真C.张骞D.孙思邈5、下图是某一年代的宣传画;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其突出反映这一时代的风气是()。

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6、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A.房玄龄B.魏征C.杜如晦D.姚崇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A.羌族B.蒙古族C.回族D.鲜卑族8、北宋与辽、西夏签订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的影响是()A.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B.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C.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赋税D.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促进民族交融9、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属于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A.阎立本B.颜真卿C.吴道子D.柳公权10、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A.朝政腐败,宦官擅权B.土地兼并严重C.朝廷佂派苛捐杂税D.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1、唐朝诗人辈出,最著名的诗人有()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阎立本12、清朝文字狱以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最残()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13、下列属于周代的贵族的等级的有()A.天子B.卿大夫C.诸侯D.奴隶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题文】中国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请写出下列建筑名称。

⑴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____

⑵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____

⑶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____

⑷它和外八庙实际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____15、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______,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两族人民的尊敬。1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______(判断对错)17、唐朝都城______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______。18、仔细观察图;在图中填出字母代号:

A:秦国B:齐国C:楚国19、《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一部药物学著作。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30分)20、唐朝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了类似的桥。21、禹建立夏王朝,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______(判断对错)22、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图“班域四至”示意图反映的朝代是西汉。______(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1题,共3分)23、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青铜器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任何价值。

判断上述材料正误;理由是什么?评卷人得分六、材料题(共2题,共20分)24、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如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根本)。语曰:“苏湖熟(苏州、湖州丰收)、天下足。”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社会经济有哪些发展?(2分)说明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2)“苏湖熟、天下足”。可见哪一流域已经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1分)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1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4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考古发掘的化石】

材料二:【考古发掘的工具】

材料三:【神话传说的人物】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图1中的化石出土于何地?图2中的化石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2)观察材料二;图3;4中的工具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所使用?

(3)观察材料三;图5中的黄炎二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图6中的谁因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1分)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得益于当时的哪种政治制度?

(4)从以上材料中,你认为研究历史的途径可以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功绩。黄帝又叫“轩辕氏”,传说他植五谷,发明舟车,养蚕缫丝,筑屋挖井,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故选C。【解析】【答案】C2、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相关知识点。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唐时期,儒家学说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清时期,儒学由传教士传到西方。18世纪,儒学在欧洲引起广泛讨论。20世纪,西方出现了钦佩孔子的高潮,形成了东方文化热。因此说材料中的“圣贤”指的正是孔子。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解析】B3、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政治上,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谏臣魏征等,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B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C项任用姚崇为相的是唐玄宗;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D项是李世民建立政权的功臣。故选A。

【解析】A4、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游天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古代印度)学习佛法,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张骞是西汉时出使西域的功臣;鉴真是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唐代高僧;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由此可见,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5、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在1958年,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就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通过分析题干可知,“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属于浮夸风,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析】C6、B【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故选:B。

本题以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太宗的相关知识点.【解析】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CA【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元朝时民族大融合,共同生活,影响,产生新民族回族。羌族兴起于夏,之水的大禹属于羌族;蒙古族是大约辽灭亡后,后人在北方建立的。鲜卑族大约在商朝。【解析】【答案】CA.8、AD【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西夏签订合约,给社会带来和平与安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也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促进了民族交融。选AD符合题意。

故选:AD。

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相关史实。【解析】AD9、BD【分析】本题考查隋唐书法艺术。唐朝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故选BD。

【解析】BD10、ABCD【分析】略。

【解析】ABCD11、AB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朝诗人辈出,最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易懂。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画家。综合分析,ABC符合题意。故选ABC。【解析】ABC12、BCD【分析】略【解析】BCD13、ABC【分析】西周建立后;通过实行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当时属于统治阶级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

故选ABC.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本题以西周的等级制度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等级制度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ABC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北京紫禁城;又称故宫,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故宫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巍峨壮观的宫殿,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画和金光灿烂的琉璃瓦顶,雍容华贵,气势磅礴。

(3)本题主要考查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4)本题主要考查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不仅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建筑风格;而且与当时清王朝处理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事务紧密相关,体现了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颇具卓识的民族政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解析】【答案】⑴赵州桥⑵北京故宫⑶长城⑷承德避暑山庄15、略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故答案为:

松赞干布.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唐朝汉藏两族关系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汉藏两族关系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解析】松赞干布16、略

【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没有推翻秦朝统治,秦末农民战争后期,刘邦趁项羽与秦军决战之际,攻入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并没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17、略

【分析】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朝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誉为“诗仙”.

故答案:

长安;李白.

本题以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诗仙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都城、唐诗.

本题以唐朝的都城、唐诗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长安;李白18、略

【分析】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位置;知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位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解析】战国七雄的位置可以按照“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的口诀来记忆.故A填入左边的方框,B填入右边的方框,C填入下方的方框.

故答案为:

19、略

【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故答案为:√.

本题以《本草纲目》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三部科学巨著的相关史实.【解析】√四、判断题(共3题,共30分)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赵州桥。修建赵州桥的是隋朝的李春。【解析】【答案】错21、×【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立起国家机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禹死后,传位给启,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我国的夏朝。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辨析能力,要分清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内容。【解析】×22、×【分析】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题干“疆域四至”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

故答案为:×。

本题“疆域四至”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秦朝疆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五、辨析题(共1题,共3分)23、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分析】【分析】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任何价值。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或铭文)。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甲骨文和铭文的区别。关于甲骨文,学生还要掌握它记录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之有着渊源关系。六、材料题(共2题,共20分)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南北方人口对比表可知,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唐代开始,南方人口大增,基本和北方接近,到宋代时,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分析材料二可知,宋代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仰仗南方。综合归纳可知,这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了南方的长江流域。(2)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表明苏州、湖州所在的太湖流域在宋代已经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稻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3)本题考查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南方经济发展迅速。【解析】(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分)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2)太湖流域。水稻。(2分)(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以上三点任答两点即可)(4分)25、略

【分析】

(1)本题以《元谋人门齿化石》图和《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图为依托;考查的是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知识.

(2)本题以《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图和《黄河流域出土的骨器;角器》图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3)本题以《炎黄二帝》图和《尧舜禹传说》图为依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和尧舜禹传说的知识.

(4)本题以《元谋人门齿化石》图和《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等图为依托;考查的是研究历史途径的知识.

本题以《元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