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基础知识之(二)元曲的术语_第1页
元曲基础知识之(二)元曲的术语_第2页
元曲基础知识之(二)元曲的术语_第3页
元曲基础知识之(二)元曲的术语_第4页
元曲基础知识之(二)元曲的术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曲基础知识之(二)元曲的术语

转自:七月流火的博客

元曲基础知识之二:元曲的术语

乐府——诗体名。指乐府官员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也包括那些

文人制作的诗歌。如《乐府新编阳春白雪》、《云庄休居自适小乐

府》、《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皆以〃乐府〃指散由。

传奇———是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二是指明清以演

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三指元杂剧,如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钟嗣成的《录鬼簿》、陶宗仪的《辍耕录》。

北曲——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等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北曲

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等传统音乐艺术,并吸收了金元时期流

行的民间音乐,包括汉族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曲调。用韵以周德

清《中原音韵》为准,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无入声。清人编

订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581个。

南曲——宋元时期南方戏曲、散曲等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北

曲相对。南曲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用韵以南方语音

为标准(主要在江浙一带),有平上去入四声。清人编订的《九宫大

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南曲曲牌1530个(包含集曲)。

南北合套——戏曲、散曲术语,是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

的一种体式。

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律有十二律吕,即十二个半音阶;音

乐有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种为主

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调式

则称为“调"°

仙吕宫——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或称为仙侣调。根据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记载,属于仙侣调的曲牌,北曲有81只,

南曲有294只(包括集曲)。且元杂剧第一折大都用仙吕宫套曲。

南吕宫——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所记载,属于南吕曲的曲牌,北曲有33只,南曲有178只

(包括集曲)。且元杂剧第二折大都用南吕曲套曲。

中吕宫——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所记载,属于中吕曲的曲牌,北曲有56只,南曲有144只

(包括集曲)。

黄钟宫——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所记载,属于黄钟宫的曲牌,北曲有55只,南曲有116只

(包括集曲)。

正宫——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词

宫谱》所记载,属于正宫(题作高宫)的曲牌,北曲有43只,南曲有

120只(包括集曲)。

大石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所记载,属于大石调的曲牌,北曲〃高大石角〃、"大石角〃

有48只,南曲〃高大石调〃、〃大石调〃有160只(包括集曲)。

小时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所记载,属于小时调的曲牌,北曲有29只,南曲有74只

(包括集曲)。

般涉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九宫大成南北词宫

谱》改入黄钟宫内。般涉调套曲,使用时间较少,大都在正宫和中吕

宫套曲后段,作为该套曲的结束部分。

双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词

宫谱》所记载,属于双调的曲牌,北曲有113只,南曲有81只(包括

集曲)。元杂剧末一折大都用双调。

商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词

宫谱》所记载,属于商调的曲牌,北曲有41只,南曲有163只(包括

集曲)。

越调——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根据《九宫大成南北词

宫谱》所记载,属于越调的曲牌,北曲有45只,南曲有110只(包括

集曲)。

曲牌——曲调的名称。有一定调子、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用

韵都有基本定式,可以根据曲牌填写新曲词,从韵文文体来说,曲牌

即为此种文体的格律谱。曲牌与词牌相似,但比词牌更复杂,后面我

们在深入讲解。

套数——也叫〃套曲〃。剧曲和散曲(小令除外)中,由多种曲

调前后连缀,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为〃套数〃。散曲中的套数,

又称〃散套〃。套数曲牌的排列次序大致有规律可寻。

小令——散曲体式之一。体制短小,元人又称之为〃叶儿〃。普

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也有例外。如〃摘调〃、〃带过曲〃、

〃集曲〃、〃重头〃、〃换头〃等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

重头——散曲中小令的一种特殊形式。凡是以同一曲调,重复填

写几遍或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用韵互异,首位句法全同的,谓之

〃重头〃。

带过曲——散曲中小令的一种特殊形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但

也可以两支或三支曲调为一个单位,两个曲调间的音律必须衔接,故

名〃带过曲〃。

幺篇——戏曲、散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

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简称〃幺〃;南曲中同样情况

则写作〃前腔〃。

尾声一戏曲、散曲术语。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

煞尾——曲牌名。北曲黄钟宫、正宫、南吕宫、中吕宫、大石调

均有煞尾,又称随尾、随煞尾。

煞——曲牌名。〃煞〃是〃煞止〃。北曲般涉调、黄钟宫、正宫、

南吕宫、商调、越调等都有〃煞〃曲,字数定格互有不同,都用在套

曲的结尾部分,在末一曲尾声或者煞尾之前。

隔尾——曲牌名,属北曲南吕宫。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

记载,其字数定格是七、七、七、二、二、七(六句),是南吕宫

〃尾声〃的一种格式,其作用是既可以将套曲的前后两部分隔开,又

起着转折的枢纽作用。

正字——词曲用语。词谱、曲谱规定的定格字数。正字以外增加

的字,称为衬字。

增句——戏曲用语。据吴梅《南北词简谱》,《汉宫秋》第三折

中之〈梅花酒〉共有二十句,增句比定格所规定的句数还要多。

衬字——在曲调规定的字数以外,句中增加的字叫〃衬字〃。

曲韵——戏曲用语。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词韵基本上是诗韵

的变通。北曲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没有入声,而分别归入平上去

三声,但按照歌唱的需要,有些地方要平声要分阴、阳,仄声要分上、

去。曲比诗词韵要密,几乎句句押韵,而且不管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

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曲不忌重韵,同一首曲子中可以出现相同韵

脚的字。

务头——戏曲、散曲术语。一般认为是作品中精彩、精辟或动听

之处。

关目——戏曲术语。剧本的结构、关键情节的安排和构思,表示

剧本情节的新奇,以吸引观众。

关子——戏曲术语。指故事情节。现代曲艺中的术语〃关子〃指

为吸引观众而制造的悬念,当由元剧〃关子〃一词得来。

折——戏曲名词。元杂剧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每剧一般分四折,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个整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这种习惯用法的形成与元杂剧戏剧结构及情节发展的需要有关,也与

各宫调的声情有关。

楔子——戏曲名词。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多数

是放在第一折之前,作为剧情的开端,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衔接

过渡的作用。

题目正名——戏曲名词。元杂剧剧本结尾处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一联或两联。对句的末句为剧名全称,全称中截取前半或后半即为剧

名简称。

开——宋元戏曲术语。人物在每剧或每折第一次上场时,先说或

念诵诗词。

断——戏曲术语。元杂剧在一剧演出结束时,通常由皇帝派遣官

员或玉帝派遣神仙上场致词,惩恶扬善,收束全剧。

打散——杂剧术语。每本杂剧演完,附加一段表演,作为整个演

出的结束,称为〃打散〃。

宾白——戏曲中的说白。

科范——又称科泛,简称科。戏曲术语,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

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

科浑——〃插科打浑〃的简称。戏曲里各种使观众发笑的穿插,

〃科〃多指滑稽动作,〃浑〃多指滑稽语言。

末——元杂剧中的男角色。

正末——元杂剧中的男主角,有时又称末泥、末尼或简称末。

外末——元杂剧角色名,正末之外的次要角色。

冲末——元杂剧角色名。一般认为冲末与副末的区别在于冲末多

充当冲场角色,开场即上,起到打开场面的作用。

小末——元杂剧角色名。小末尼的简称。

副末——元杂剧角色名,次要的末脚。

旦——元杂剧中的女角色。

正旦——元杂剧中的女主角。旦本中,正旦每折必须出场演戏,

大多扮演一个人物,但亦有四折中扮演不同人物的,末本杂剧里有时

也有正旦出场,但只说不唱。

外旦——元杂剧角色名。正旦以外的次要旦角。如元刊本《诈妮

子》中,丫环燕燕由正旦扮演,小姐莺莺由外旦扮演。

贴旦——元杂剧角色名。或简称〃贴〃。正旦之外的次要旦角。

旦儿——元杂剧角色名。多扮演青年女性。

小旦——元杂剧角色名。扮演青年未出嫁的女子,有时亦可扮演

女孩。

副旦——元杂剧角色名。次要旦角名称。

搽旦——元杂剧角色名。因其面部涂以几种色彩,故名。扮演轻

佻泼辣,心术不正的妇女。

净——戏曲角色行当。元杂剧中的净,可扮演男角也可扮演女角,

有净、副净、二净等名目。

外净一次要净色,但次角色在元杂剧中比较少见。

副净——居次要地位的净角。

外——元杂剧中的外可扮演男角也可扮演女角。大致是末、旦、

净行当的次要角色。

杂当一指句中的零碎角色。

驾——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由各行角色扮演。

孤——元杂剧中官员的俗称,由各行角色扮演。

细酸——元杂剧中书生、秀才的俗称。

邦老——元杂剧中盗贼的俗称,一般由净扮演。

卜儿——元杂剧中老年妇人的俗称。一般由老旦或搽旦扮演。

侏——元杂剧中儿童的俗称,也叫〃侏儿〃。

曳剌——元杂剧中兵勇的俗称。

季老——元杂剧中中老年男子的俗称。一般由老旦或搽旦扮演。

伴歌——元曲中农民的俗称。

拨禾——元曲中农村儿童的俗称。

伴姑儿——元曲中青年妇女的俗称。

禾旦——元曲中青年妇女的俗称,与伴姑儿意义唱近。

行首——宋元时俗语,行院(妓女)中的首领。

乐人——乐户中人,即歌妓。

乐探——宋元时管理僧、尼、道士、乐人的衙役。

魂子——戏中的鬼魂,元杂剧已有此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